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8) - 范文中心

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8)

04/27

西园公寓(江苏路1396号)

西园公寓(江苏路1396号)

这幢楼1912 年建成,由俄商协隆洋行设计。当年,这房子落成后是分套出租给外侨及富商的。直至上世纪70年代,该大厦一直是沪西地区最高的楼宇,俗称“九层楼”。

这楼九楼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芷苓先生居住过。

大楼的4 楼8 室,由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当年被称之为民国“四公子”的卢小嘉,又名卢筱嘉购置,金屋藏娇,藏的是青岛美人袁慧燮。

实业家邓仲和也曾长期居住于此。1930年起他先后开办了安乐棉毛纺织染厂和安乐人造丝厂。1937年工厂生产了出高档绒线,被命名为“英雄牌”。

严庆祥旧居(愚园路699号)

严家住宅是一幢独立的北欧式花园,早先由一个德国医生出资建于1920年代,中国第一代工商业者严裕棠、大隆机器厂的长子严庆祥购于1940年。目前这座花园式住宅仍是严家私宅,由其子严德泰后裔居住。

英式花园住宅(愚园路865弄2-36号)

英式花园住宅(愚园路865弄2-36号)

涌泉坊(愚园路395弄)

涌泉坊(愚园路395弄)

涌泉坊(愚园路395弄)

愚谷村(愚园路361弄)

愚谷村(愚园路361弄)

愚园新村(愚园路750弄)

愚园新村(愚园路750弄)

愚园新村 位于愚园路750弄的愚园新村属西式里弄民居。此处原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1921年建造的“游存庐”旧址。

1913年,康有为从海外归来,在上海创办《不忍》杂志,晚年在愚园路构筑了花园住宅以颐养天年。康有为在“游存庐”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7年时光。民主革命时期“七君子”之一沈钧儒先生曾居住在愚园新村11号,这幢寓所也是其长子沈谦行医的诊所,现仍由其子孙居住。

中实新村(愚园路581-589,579弄)

中实新村(愚园路581-589,579弄)

周氏花园(愚园路1015号)

周氏花园(愚园路1015号)

位于愚园路1015号的周氏住宅也是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现代风格的混合结构的假四层建筑,其特点是二层的大弘度半园阳台与矩形阳台组成的几何块面。建筑的原主人是金城银行和太平洋人寿保险的创始人周作民。

住宅(愚园路608号)

住宅(愚园路608号)

住宅(愚园路745号)

住宅(愚园路1112弄4号,20号)

住宅(愚园路1294号)

17  长宁路

三泾庙

明嘉靖元年(1522年),刑部主事石德朝捐建三泾庙,位于境内周家桥东部。辟建长宁路后,即为长宁路1135弄三泾北宅43—44号(今武夷路651弄222号)。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乡里重建郡王殿。民国7年(1918年),募修城隍大殿。20世纪20年代,三泾庙分为东西两庙,东庙住持诸关麟,西庙住持张慎斋。每年元宵接灶神,三泾庙竖塔灯。三月清明节,七月望,十月朔,三泾庙道众抬城隍神,祭奠公共坟地中无人奉供的孤魂。抗日战争期间,三泾庙遭严重破坏。民国35年,两庙住持与当地信徒募资,重建庙堂,再塑神像,香火鼎盛。1950年起,香火日稀,庙屋租给泾德小学。

圣玛利亚女中(长宁路1187号)

圣玛利亚女中1952年7月和中西女中合并以来,就成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一部分,圣玛利亚女中的校史也就是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校史的一部分。

兆丰别墅(长宁路712弄)

兆丰别墅的名字,得自紧挨着的中山公园。1941年以前,中山公园叫“兆丰公园”,是公共租界工部局辗转收得兆丰洋行大班、跑马厅董事、英国人勤努·霍格遗产——“兆丰花园”后建成的公园。1928年对华人开放。兆丰公园以其古树名木、亭台雕塑吸引许多有钱人来此游玩,另外,长宁区在当时已经成为金融界上层人物理想的居住场所。于是乎,1929年,浙江兴业银行在兆丰公园东侧沿白利南路(今长宁路)兴建了3层西式住宅数幢。1934年,交通银行襄理,于弄内东西两侧又建造3层西式住宅数幢。1937年,原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亦兴建3层西式住宅数幢。1946年,大东书局总经理建造独立花园洋房于西侧。

前后数十年间,那里共建造了住宅近30幢,渐渐形成了兆丰别墅今日的规模。

中央研究院理工实验杏佛馆(长宁路865号)

中央研究院理工实验元培馆(长宁路865号)

长宁路865号中央研究院理工实验馆(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与中山公园隔路相望,占地面积约5330平方米(其中一部分园地原属蒋家花园,于1968年划归冶金所),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前身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主要建筑有老办公楼,二层砖木结构,红机瓦坡屋面,红机砖清水墙面,室内均为硬木地板,面积518平方米。实验大楼为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7043平方米,至今仍在使用。老办公楼至今犹在,结构良好,蔡元培先生在沪时曾在此楼办公。

18镇宁路

渔光村(镇宁路255-275弄)

LV.23

  360pskdocImg_29_xyz

jinshui(shanghai) 正在乘坐蚂蜂窝游轮我也去看看

正在蚂蜂窝拍卖行我也去看看

正在赢免费长白山渡假游我也去看看

2012-08-18 23:09:47

回复 回复 引用

只看楼主

360pskdocImg_30_xyz

一  虹口区

1  北苏州路

河滨大厦(北苏州路340号)

360pskdocImg_31_xyz

北苏州路400号居民公寓住宅历史上叫做“河滨大楼”。整个建筑东靠江西北路,西靠河南北路,南沿苏州河边的北苏州路,北临南天潼路,平面为“S”形,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建筑规模最大的公寓大楼。

河滨大楼最初的业主是上海滩“房地产大王”沙逊集团的房产。至今,北苏州路400号的墙壁上还嵌有“E·D·S”字样的石头,这是新沙逊洋行创始人伊利亚斯·大卫·沙逊姓名的英文缩写,也是新沙逊洋行行名的缩写。

上海邮政总局(北苏州路276号)

360pskdocImg_32_xyz

上海邮政总局(北苏州路276号)

360pskdocImg_33_xyz

上海邮政总局(北苏州路276号)

360pskdocImg_34_xyz

上海邮政总局(北苏州路276号)

360pskdocImg_35_xyz

中国在古代是用车马传递邮件,中途设有驿站,主要是官方为主。

明末清初,东南沿海的民信局、侨批局用帆船转送民间的信函和汇款。

上海开埠后,英国人最先在租界设立“大英书信局”,办理上海当地的信件传递,并自己印邮票和明信片。两江总督李鸿章认为大清应自办邮政,但又怕难以接管外国人的邮局,最后同意委托已被英国人控制的海关办理。(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了今天全球闻名的大龙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画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今天,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大龙票”全套3张。)

邮政总局大楼,其建筑规模在当时堪称亚洲同行业建筑之最,粗大的石柱和水泥雕塑雄伟壮观,是英国古典式大型建筑式样。大楼于1922年动工,1924年竣工。由英国设计师史久生(又翻译“思金生”)设计,余洪记营造厂承建。转角处有16世纪流行的意大利巴洛克式钟楼1座,上有塔楼。鈡楼高13米,塔楼高17米。楼总高49.5米。

上海总商会(北苏州路470号)

360pskdocImg_36_xyz

上海总商会号称“中国第一个商会”。它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商会团体,最初名为“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于1902年。

上海商业会议公所的诞生与《辛丑条约》有关。义和团运动失败后,1901年9月,清朝政府与侵略中国的11个国家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该条约第十一条规定,各国不满足条约中“通商行船”方面获得的权利而要求修订新约时,清政府必须无条件服从。根据这一规定,英国最先提出修订商约谈判的要求。

1902年,中英商约谈判开始在上海举行。谈判期间,以英国商人为主体的“和明商会”非常活跃。他们在英国谈判代表到达之前就对有关情况做了详细调查,并向英国谈判代表马凯准备了充分的谈判材料。中英双方开始谈判前夕,马凯很快就拿出了以“和明商会”意见为基础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先发制人。当时的中国谈判代表是盛宣怀和吕海寰,面对以“和明商会”为后援的英国谈判代表,非常窘迫。盛宣怀迫切希望上海商人能组织起来,像“和明商会”那样为正在进行的商约谈判提供意见。

2  东大名路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东大名路817号)

360pskdocImg_37_xyz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东大名路817号)

360pskdocImg_38_xyz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难得的发展良机,早年出国打拼的华侨此时也选择回国创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创始人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就是其中的代表。

简氏兄弟是佛山澜石黎涌乡人,哥哥简照南生于1870年,弟弟简玉阶生于1877年。简家家境贫寒,简照南17岁就到香港跟随叔父做生意,由于表现出色,被派往日本收理账款。1893年,弟弟简玉阶跟随兄长到日本经商。不久,兄弟俩就在曼谷开办经营百货的“怡生兄弟公司”,积累起财富后又开办了“顺泰轮船公司”,成为东南亚地区著名的航运公司,兄弟二人也成为赫赫有名的富商。

1906年,二人在香港创办了南洋烟草公司,生产的飞马、双喜、白鸽等品牌香烟,倍受欢迎。不过公司在三年后就因为亏本而歇业了。公司在整理后,于1909年更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兄弟二人分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继续营业。民国年间,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十分高涨,国货开始畅销,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产品开始热销于华南和南洋各地。

耶松船厂(英  东大名路378号)

360pskdocImg_39_xyz

耶松船厂(英  东大名路378号)

360pskdocImg_40_xyz

英商在中国设立的船舶修造厂。1865年在上海成立。开始时是租用上海与浦东两船坞公司的设备并加以修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扩充规模,改良设备,增强修造船舶的能力。1892年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1900年,与英国在上海的另一家大船厂祥生船厂联合,改组为耶松船厂公司。1906年改名为耶松有限公司。从此,垄断中国船舶修造业三十余年,为英国在华工业投资中最大的企业之一。

3  东长治路

雷士德工学院(东长治路505号)

360pskdocImg_41_xyz

雷士德工学院(东长治路505号)

360pskdocImg_42_xyz

雷士德工学院是上海旧时著名的土木工程学院,它的建立与英籍工程师、地产商亨利·雷士德有直接关系。

亨利·雷士德基金会是以亨利·雷士德(1840~1926)的名字命名的。在上海,亨利·雷士德度过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并且于1926年在上海去世。

亨利·雷士德于1840年出生于英国,弟兄4人,他是老小。在大学攻读建筑学,获学士学位后返回家乡。不幸3个哥哥都患病先后去世,一位医生指点他——离开家乡,离开英国,离得越远越好。于是1867年,他与的另一位同胞马立师搭乘一条货轮来到上海。

靠房地产雷士德成了名赫上海的房地产巨子。

1926年5月24日雷士德在上海逝世,葬静安公墓(今静安公园内),他留下了一份很长的遗嘱,遗嘱首页是这样写的:在将近60年中,我主要和永久的定居处一直在中国的上海,现在如此,以后也将如此;很久以前,我就选择中国作为我的户籍,目前就是这样……。遗嘱明确规定,将他名下的全部产业委托租界工部局管理,并由他指定的亲朋好友监管,必须用于发展上海的教育卫生事业。遗嘱上写着,财产分配给圣路加、仁济、同仁等医院及盲人院和开办教育事业。他知道黄包车车夫的痛苦,指定捐5万两给“上海车夫福音会”。

4  多伦路

白崇禧住宅(多伦路210号)

360pskdocImg_43_xyz

白崇禧住宅(多伦路210号)

360pskdocImg_44_xyz

鸿德堂(多伦路59号)

360pskdocImg_45_xyz

鸿德堂是美国长老会纪念为长老会布道印刷所(后称美华书馆)服务26年的传教士黄启鸿兴建的教堂。

鸿德堂位于多伦路59号,是上海唯一一座中国宫殿式外形的教堂.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教堂主持蒋牧师一家(除一名小女儿在别处而幸免)全遭日军惨杀。

花园住宅(多伦路215号)

360pskdocImg_46_xyz

花园住宅(多伦路215号)

360pskdocImg_47_xyz

景云里(多伦路135弄)

360pskdocImg_48_xyz

鲁迅、叶圣陶、茅盾、冯雪峰、柔石、周建人、陈望道等许多文化名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和活动过,是他们曾经的家园。

1927年5月,叶圣陶从天祥里入住景云里11号,直至1932年春。

1927年4月大革命失败,8月下旬,沈雁冰与夫人孔德祉一起从武汉经牯岭回到上海,因通缉在身,秘密居住在景云里11号。

1927年10月3日,鲁迅与许广平从香港到达上海,租下景云里第二弄最末一幢,即23号的三楼。而当时三弟周建人住景云里10号,周建人的西邻是叶圣陶,再西一家是沈雁冰,附近还住着商务印书馆其他同事。

许广平曾有诗云“景云深处是吾家”。

孔祥熙住宅(多伦路250号)

360pskdocImg_49_xyz

孔祥熙住宅(多伦路250号)

360pskdocImg_50_xyz

左联旧址

360pskdocImg_51_xyz

左联旧址

360pskdocImg_52_xyz

5  黄渡路

黄渡路(亚细亚里)

360pskdocImg_53_xyz

黄渡路(亚细亚里)

360pskdocImg_54_xyz

亚细亚里位于黄渡路107弄1-22号与黄渡路109号,建于1935年,法国孟沙式屋顶,屋顶分为两段坡度,上段坡度平缓,下段则较陡峭。老虎窗是对称的,显示庄重风格并注意装饰;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原型李白在这里被捕。

6  黄浦路

黄埔路上的礼查饭店在介绍外滩和外滩源一文中已经发过,这里就不发了。

日本领事馆,联合国救济署(黄浦路106号)360pskdocImg_55_xyz

7  霍山路

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霍山路119-121号)

360pskdocImg_56_xyz

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霍山路119-121号)

360pskdocImg_57_xyz

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霍山路119-121号)

360pskdocImg_58_xyz

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JDC)旧址位于霍山路119-121号。约于宣统二年(1910年)建造,占地面积290平方米,建筑面积904平方米,砖混结构假四层,坐北朝南,双双连连续券住式外廓建筑。立面对称,中部扁券,券基位科林斯柱式。红瓦坡顶屋面,中部立面高出屋面形成山墙,带巴洛克特征反弯曲线。青砖外墙,红砖带饰。

该会于1914年在美国纽约成立,为国际上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救济组织。当1938-1939年欧洲犹太难民大批进入上海时,即在该址设立分支机构,成为支援欧洲犹太难民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上海最大的援助欧洲来沪犹太难民委员会的救援资金多从该委员会获得。

8  昆山路

住宅(昆山路227,277号,昆山花园路1-10号)360pskdocImg_59_xyz

360pskdocImg_60_xyz

9  溧阳路

溧阳路

360pskdocImg_61_xyz

溧阳路

360pskdocImg_62_xyz

溧阳路

360pskdocImg_63_xyz

溧阳路

360pskdocImg_64_xyz

溧阳路

360pskdocImg_65_xyz

溧阳路上有48幢花园洋房。这些花园洋房基本上都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一样的灰砖红瓦,一式的英国 建筑风格。几十年来,没多大变化,使这条不大的溧阳路一直都是那么幽静、沉稳,成为历史见证与人文传沿的载体。

这48幢洋房,按照当初设计意图,大多有两个门牌号,从中轴线划开,两户人家分享一栋花园别墅,在今天则被人们称为“双拼联体别墅”。当然,如果有特别需要的话,去除花园内的隔离矮墙,打通阳台间的门洞,完全可以由一户人家使用整栋花园别墅。

郭沫若旧居(溧阳路1269号)。

金仲华旧居(溧阳路1156弄10号)。著名报刊编辑金仲华,浙江桐乡人,毕业于浙江大学,先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任职。曾协助胡适之主编《东方杂志》。1934年任《世界知识》半月刊总编

辑,参与创办《大众生活》、《生活日报》,《永生》、《抗战》、《全民抗战》等报刊。后任香港《星岛日报》主编,并加入保卫中国同盟。抗战胜利后,任上海《新闻报》总编辑。解放后任《文汇报》社社长、上海市副市长,兼上海市首任体委主任。

鲁迅藏书室(溧阳路1359号)

曹聚仁旧居(溧阳路1335弄5号)。抗战胜利后至1950年8月,曹聚仁居住在此,从事新闻、教育工作。期间,他在此楼里先后编写了反映抗战历史的《大江南线》和《中国抗战画史》,后者出版后引起轰动,后来成为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的重要物证之一。

10  临潼路

住宅(临潼路25-89号,99弄)

360pskdocImg_66_xyz

住宅(临潼路25-89号,99弄)

360pskdocImg_67_xyz

住宅(临潼路25-89号,99弄)

360pskdocImg_68_xyz

11 闵行路

角田公寓(闵行路181-201号)

360pskdocImg_69_xyz

12   蟠龙街

皮亚斯公寓(蟠龙街26号)

360pskdocImg_70_xyz

皮亚斯公寓(蟠龙街26号)

360pskdocImg_71_xyz

住宅(蟠龙街1-13号)

360pskdocImg_72_xyz

住宅(蟠龙街1-13号)

360pskdocImg_73_xyz

13  沙泾路

工部局宰牲场(沙泾路10号)

360pskdocImg_74_xyz

工部局宰牲场(沙泾路10号)

360pskdocImg_75_xyz

工部局宰牲场(沙泾路10号)

360pskdocImg_76_xyz

工部局宰牲场(沙泾路10号)

360pskdocImg_77_xyz

工部局宰牲场(沙泾路10号)

360pskdocImg_78_xyz

工部局宰牲场(沙泾路10号)

360pskdocImg_79_xyz

工部局宰牲场(沙泾路10号)

360pskdocImg_80_xyz

1873 年的时候,上海还没有现代化且具有规模的宰牲场,而私人屠宰场卫生情况恶劣,当时的市民代表就向政府当局建议设立都市宰牲场。于是工部局决议以五千两白银作为建筑费用,后来因为没有合适的地方而作罢。

1882年冬天,法租界工部局准备在大马路上建一座公共宰牲场,并请工部局参加,将私人屠宰场并入这一公共宰牲场。当时的工部局以选定的地点较远,不方便公共租界的肉类供应为由,未能实施。

在地点确定后宰牲场由工部局出资兴建,由英国建筑师巴尔弗斯设计,营造施工方为由中国余洪记营造厂建造。设计者将建筑工艺与工业生产工艺完美结合,营造者以高超的专业水准,将设计蓝图营造成宏伟而雄浑的建筑实体。正是这当时具有租界官方、国际、国内背景的三方,联手打造了惊世之作——上海工部局宰牲场。

扑面而来的是一个浩茫的水泥世界。这个水泥世界是充满了质感的,却并不粗糙;是相当沉重的,却又似乎十分轻盈。

无论是那个神秘莫测的中心圆还是它边上有着优美弧形的旋转扶梯,无论是需拾级而下的幽暗门洞还是需翘首仰望的长长廊桥,它们全都给我以一种“沉重而又轻盈”的奇妙感觉。

再次站定身子,举头四顾,便更加看清楚了所有物象:我的头上原来有着那么多水泥廊桥,它们层层叠加,纵横交错,共有三层,当天光从高高的顶棚向下倾泻而来,廊桥便有或明或暗的呈现,又显示着光影斑驳的恍惚,给人迷宫般的感觉。

镂空水泥花格窗是巴尔弗斯留给今日上海的遗产之一。

14  山阴路

大陆新村(山阴路132弄)

360pskdocImg_81_xyz

大陆新村九号,就是鲁迅在上海的最后居所,在山阴路132弄靠街的墙上有郭沫若题的“鲁迅故居”4个大字。现在在故居的客厅里还放有一张设计特殊的西式书桌,是瞿秋白在上海养病时常用的。1934年,瞿秋白离开上海去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时,把这张心爱的书桌留存在鲁迅家中。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当局杀害,鲁迅便把书桌视为亡友的纪念物保存了下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是鲁迅书赠给瞿秋白的对联。

1933年4月,茅盾化名“沈明甫”迁至大陆新村3弄9号,(现为山阴路156弄29号)与鲁迅是邻居。

东照里(山阴路133弄)

360pskdocImg_82_xyz

东照里(山阴路133弄)

360pskdocImg_83_xyz

恒丰里,新恒丰里(山阴路85弄)

360pskdocImg_84_xyz

恒丰里,新恒丰里(山阴路85弄)

360pskdocImg_85_xyz

积善里

360pskdocImg_86_xyz

千爱里

360pskdocImg_87_xyz

千爱里

360pskdocImg_88_xyz

文华新村

360pskdocImg_89_xyz

花园里(山阴路145弄)

360pskdocImg_90_xyz

15  四川路

大桥公寓(四川北路85号)

360pskdocImg_91_xyz

德邻公寓(四川北路71号)

360pskdocImg_92_xyz

狄思威公寓(四川北路1914-1932号)

360pskdocImg_93_xyz

广东(虹光)大戏院(四川北路1552号)

360pskdocImg_94_xyz

虹口大楼(四川北路875-895号)

360pskdocImg_95_xyz

拉摩斯公寓(四川北路2079-2099号)

360pskdocImg_96_xyz

1930年因景云里环境较吵,影响写作,热心的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先生为鲁迅先生找房子,找到了拉摩斯公寓,5月12日迁入,鲁迅在这里住了3年。

瞿秋白夫妇曾在鲁迅的拉摩斯公寓三楼四室避过难,走的时候是由陈云同志接走的。1930年召开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瞿秋白成为党中央的实际负责人。陈云在拉摩斯,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鲁迅先生。

四行大楼(四川北路1274号)

360pskdocImg_97_xyz

汤恩伯四川北路住宅(四川北路2023弄35号)

360pskdocImg_98_xyz

汤恩伯四川北路住宅(四川北路2023弄35号)

360pskdocImg_99_xyz

该建筑由来沪广东商人贺守华在20世纪20年代建造。抗战期间被日军侵占为其军官宿舍。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寓所,人称汤公馆。

整幢建筑是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欧美的复古建筑形式已经程式化。新古典主义风格形式已较简洁,受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建筑处理能够注意功能合理和形式上变化,色彩搭配也较自由。那时的上海已发展成为远东的大都市,建造了不少漂亮的花园洋房,汤公馆即是一例。

汤恩伯生于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的9月20日,浙江武义人,名克勤,字伯。1920年他进入闽浙军讲武堂,毕业后任浙军第一师排长。1925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7年投靠蒋介石,历时近30年,由一个参谋军官升为陆军总司令,成为蒋介石的嫡系干将。

汤恩伯为陈仪一手提携,得陈资助和举荐,并娶其外甥女黄竞白为妻。

1948年3月陈仪被任命为浙江省政府主席,他随即要求蒋任命汤恩伯为浙江衢州绥靖公署主任,为日后汤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铺平了道路。汤为此逢人就说:没有恩师的提携,我就没有今天。1949年初,陈仪派外甥丁楠带亲笔信去上海,策动汤恩伯起义未果,反被出卖。在这座建筑里陈仪被捕,押至台湾被害。

西童公学(四川北路2066号)

360pskdocImg_100_xyz

西童公学(四川北路2066号)

360pskdocImg_101_xyz

永丰坊,大德里,恒安坊(四川北路1515-1545号)

360pskdocImg_102_xyz

中国银行虹口大楼(四川北路894号)

360pskdocImg_103_xyz

瑞康公寓(四川北路18号)

360pskdocImg_104_xyz

缨苑别墅(四川北路2365号)

360pskdocImg_105_xyz

永安里

360pskdocImg_106_xyz

16  塘沽路

工部局西童女子学校(塘沽路390号)

360pskdocImg_107_xyz

工部局西童女子学校(塘沽路390号)

360pskdocImg_108_xyz

工部局西童女子学校建于1893-1894年左右。特征为十九世纪英国乡村学校建筑,殖民地外廊式样,两边一字排开为对称排列的平房,粘土青砖墙体,现外粉红黑相间的仿清水墙粉刷;中部类似交通大学图书馆,歇山形屋面,砖雕精细,缝道整齐,檐口下设置腰线;入口处有巴洛克式的三角形山墙,外廊各设爱奥尼式砖柱,柱子下大上小,中部鼓出,造型奇特、精美。该建筑为典型的十九世纪英国乡村学校建筑,也是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西洋学校建筑之一。

小浦西公寓(塘沽路387-401号)

360pskdocImg_109_xyz

17  天目路

上海北站(天目路200号)

360pskdocImg_110_xyz

上海北站(天目路200号)

360pskdocImg_111_xyz

上海火车北站,门牌天目东路100号。之所以当时这里叫北站,是因为以前上海还有个火车南站在南市区。

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外国洋行认为在中国修建铁路可以猎取巨大的利润,为了路权在国内爆发了多次的爱国斗争。

当时上海的英商怡和洋行在没有得到中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就从老靶子路(今虹口区武进路)至吴淞(今属宝山区)修了一条30公里长的吴淞铁路。1876年通车到江湾,因压死人,沿线农民反对,第二年清政府赎回并予拆除。1897年1月3日清政府铁路总公司成立,奉命筹办吴淞—上海—江宁(南京)之间的铁路。1898年以官款重新建成吴淞—上海铁路。

18  天潼路

慎余里(天潼路847弄)

360pskdocImg_112_xyz

慎余里(天潼路847弄)

360pskdocImg_113_xyz

前弄堂住了华成烟草公司的老板,华成公司生产大名鼎鼎的“美丽”牌、“金鼠”牌香烟,不久,家也被抄了,抄家的人不知哪来的灵感,从晒台爬上屋顶,翻开瓦片,下面居然藏着金条!房子自然是分给很多人家住了,老板的孙女在仅剩的一小间里蜗居至今。

前国家副总理薛暮桥,是从这条弄堂里走出去的。薛家是一大家子,住着一幢房子。副总理从北京汇来生活费,也回家探望老母亲。

前上海市委副书记、现公安部部长孟建柱,老家也在这里。

新亚大酒楼(天潼路422号)

360pskdocImg_114_xyz

这里虽然也属公共租界,却是日本人经常出没闹腾的地带,所以商家不愿在这里造高楼。新亚建成时,以新式旅馆和新的经营方式为口号,招揽顾客。其时还提出不赌、不嫖、不抽鸦片的“三不主义”。新亚大酒店有一条长长的精制优雅的长廊,长100米,被雅称“香榭丽舍廊”。这里所有的客房都有一部《圣经》,每周还请牧师来布道。清洁女工要招广东的船妇,因为她们有清洁的好习惯。

19  甜爱路

甜爱路40号

360pskdocImg_115_xyz

甜爱路59号

360pskdocImg_116_xyz

甜爱路是一条小道,一种独有的寂静和舒缓的情调浸透其间,与山阴路不同的是,马路两边多有围墙,抵挡了视线,于是又增添了几分神秘。

甜爱路确实适宜情侣们闲散游戏。很多人的恋爱故事都是在甜爱路上铺就的。

虹口区的甜爱路,被誉为上海“最浪漫”的道路。路口增设了一只特别的爱情邮筒(爱心邮筒),从这座爱心邮筒投出的每一封信函,都将被盖上一枚英文爱的邮戳,让收件人通过这个邮戳感受一份爱心与浪漫,留作永久的纪念和收藏。邮筒、邮戳,和道路两侧由28首中外著名爱情诗篇组成的“爱情墙”。

甜爱咖啡馆 位于甜爱路与甜爱支路的交界处,甜爱路上为数不多能歇歇脚的地方,显然,这里俨然就是为情侣开设的,门口的海报蛮有特色,累了也不妨进去一坐。

内山书店旧址 这里是鲁迅先生晚年经常散步的一条小道,当然也有在他散文中提到的内山书店,然而现在的内山书店旧址上是一座现代化的银行,只能从门口的纪念铜牌上拾取一丝回忆。

在互联网上搜索“甜爱路”,得到的结果大多会指向一首诗。那是女诗人张烨1984年5月写的《车过甜爱路》:

破旧的书页散发出芬芳

身体在车厢摇晃

而心却遗失在了甜爱路

这是甜爱路

落单的人请绕行

于是我摊开地图

开始细细找寻一辆车

这满车的人啊

都将陪我过这

甜爱路

初春

梧桐枝头跳跃着嫩绿的希望

汽车在清新的柏油路上奔驰

一个声音在车后追赶

呼唤着我的名字

车过甜爱路没有停下

我抓牢摇晃的把手一声也不响

仿佛来时并不明了,我为何

梳理得如此整洁优雅

为何在衬衣的领口,悄悄地

别着一朵清馨的春兰, 为什么

一路上胸口悸动脸颊发烫

可这一切

微笑在路边的梧桐

旧时相识的飞鸟都知道

车过甜爱路

没有停下,我一声也不响

心中的天空正在下雨

20  吴淞路

虹口救火会(吴淞路560号)360pskdocImg_117_xyz

虹口救火会(吴淞路560号)

360pskdocImg_118_xyz

21  武进路

武进路206-296号

360pskdocImg_119_xyz

英华书局(武进路400-412号)

360pskdocImg_120_xyz

英华书局(武进路400-412号)

360pskdocImg_121_xyz

该路原系一条小河浜名叫穿洪浜。1853年太平军攻克了镇江,该事件极大震动了当时刚开辟不久的上海租界当局。当时,为了自保,在租界定居的外国商人组织起一支名叫万国商团的民兵武装,宣布租界实行武装中立。1870年,租界工部局收编该武装作为租界的武装力量,设立司令部,开始正规训练。为了有能进行训练的场所,当局在当时美租界外的虹口港一带购买了一块土地,作为训练射击的靶场。并且将靶场南面的穿洪浜进行填埋筑路,命名为靶子路。1896年靶场迁走后,靶场改建为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察医院(1949年后大楼长期作为虹口区人民政府驻地,即海南路10号,现已完全拆除)。而将靶子路改称老靶子路(即现在的武进路)以区别新的靶子路(后更名为北四川路,即武进路以北的四川北路)。1943年汪伪政府接收租界,改名武进路。当年由于上海火车站的缘故,武进路成为坐黄包车的必经之路,通常人们会说去老靶子路。

22  祥德路

祥德村(祥德路2弄)

360pskdocImg_122_xyz

祥德村(祥德路2弄)

360pskdocImg_123_xyz

23  榆林路

住宅(榆林路43-63号)

360pskdocImg_124_xyz

住宅(榆林路43-63号)

360pskdocImg_125_xyz

住宅(榆林路43-63号)

360pskdocImg_126_xyz

位于榆林路43、47、59、63号,有四幢并排、式样相近的独立式花园住宅,约建于1927年组。砖混结构三层,坐北朝南,晚期殖民地外廊式样。混凝土台基有十级台阶,建筑之间一、二层有连廊联系。底层平窗,二层为连续券,有券心石。二层顶为贯通檐部。立面对称共八开间,两侧开间特出处理,局部砖柱倒角处理。三层后退,窗拱券内侧有植物雕饰。红砖清水外墙,人字形双坡屋面。宅前有宽敞的庭院。

24  乍浦路

景林庐(乍浦路260号)

360pskdocImg_127_xyz

景林庐(乍浦路260号)

360pskdocImg_128_xyz

景林庐(乍浦路260号)

360pskdocImg_129_xyz

景林庐位于乍浦路260号,乍浦路254弄22-27号,该建筑始建于1923年左右。该建筑特征为晚期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略具安妮女王时期建筑风格。昆山路、乍浦路转角处为八角形塔楼,二层窗为圆券带尖饰,三层为扁券带券心石,四层为半圆券柱式,尖顶带德式风格的金黄色铁皮屋顶。南立面窗式多样,有半圆、双联半圆、扁圆及双联三角等多种窗饰,丰富又不失杂乱。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一定的历史人文价值。

西本愿寺(乍浦路455号)

360pskdocImg_130_xyz

西本愿寺(乍浦路455号)

360pskdocImg_131_xyz

都说日本的佛教源于中国,自鉴真东渡开始。此后中日之间佛教的交流也是双向的。而这种关系后因为战争变了味。

在上海的虹口区乍浦路一带,就有着这样一座佛教寺庙,平日里访客多数是日本人,中国人却少有到访,这就?是西本原寺。1906年由日本西本愿寺在塘沽路114号设立上海别院。

这座具有印度风格的日本佛教寺庙,在沿街的东山墙上可见二十一朵精美的莲花瓣浮雕,另有禽鸟、大象和菩萨塑像,头上是硕大的半圆形拱劵。在寺庙的入口处有典型的日本卷棚山顶木构门廊,并有斗拱,有种错觉好像是来到了日本的神道教神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本愿寺是日本难民的避难所和战死日军骨灰存放地。战后,上海西本愿寺的确充当了和靖国神社一样的功能,存放日本战殁者的骨灰盒和灵位。

据说在隔壁的乍浦路439号门本寺门口,以前有一块石碑专门纪念在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被朝鲜义士刺杀的日本将军。查阅史料,1932年5月26日日本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确实在上海虹口公园被朝鲜爱国者尹奉吉投掷的炸弹炸伤而死。

25   长春路

北端公寓(长春路304号)

360pskdocImg_132_xyz

北端公寓(长春路304号)

360pskdocImg_133_xyz

26  长阳路

工部局警务处监狱,提篮桥监狱(长阳路147号)

360pskdocImg_134_xyz

工部局警务处监狱,提篮桥监狱(长阳路147号)

360pskdocImg_135_xyz

上海提篮桥监狱  监狱最早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 七年(1901年),由英国驻新加坡工程处设计中标,当年年底动工兴建,启用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5月。

提篮桥监狱自启用以来,到1949年5月间,先后经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日本人、汪伪政府和国民政府的管理。1946年初盟军美国军队曾于在狱内设立军事法庭,审判过47名日本战犯。系抗战胜利后,在中国境内最早审判日本战犯的场所。为此提篮桥监狱日本战犯关押、审判、执行处已列为“上海市抗日纪念地”,并立碑存史。

监狱初期主要由英国人统治,看守主要是印度人,是外国统治者监禁中国人的监狱。狱内民族歧视严重,等级森严。


相关内容

  • 建筑经济学论文:城市紫线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建筑经济学论文:城市紫线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摘要]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城市紫线划 定了列入法定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范围.紫线范围内的历史保护工作产生成本,与其土地经济价值的矛盾难以平衡.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的视角,怎样作出 ...
  • 国庆旅游-上海篇
    上海国庆旅游推荐 推荐一:上海长风海洋世界 推荐指数:★★★★★ 去上海长风海洋世界的4大理由 理由1上海长风海洋世界是中国内地最大主题性水族馆 理由2上海长风海洋世界集大型海洋动物表演与水族馆鱼类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海洋主题公园. 理由3游客 ...
  • 报告苏州上海建筑实践
    专业考察实践报告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选定的不同类型实习场地进行考察,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及空间规划方面的现状特征,通过认识城市几种主要类型的功能区,切身感知城市不同功能区在城市的区位分布特点.功能地位.内部空间组合 ...
  • 社会责任报告模板
    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上海宝冶工程技术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检测监测.特种施工.装备制造.设备检修.新型建材于一体,提供科研.设计.施工全过程系统服务的一流工程技术服务商.公司已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并拥 ...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1. M50半岛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及艺术品产业类) 该园区位于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总面积13.4万平方米,2011上半年园内文化企业总营收达8000万元.园区是以艺术设计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由国棉八厂改建而成,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独 ...
  • _千城一面_忧思_阿木
    走在中国许多城市的繁华街道上,会让人产生一种同样的错觉:不知此时身在何处.中国大部分城市的高层建筑.道路似乎都是"孪生姐妹",越来越多的城市,摈弃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在缺乏想象力和 创造力的"创新"中迷 ...
  • 24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
    4.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精神文明建设 选择题 [2010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真题]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2009年10月16日 晚在_________兰州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 宣布运动会开幕 ...
  • 国庆旅游推荐_十一旅游推荐_黄金周旅游推荐
    国庆十一黄金周旅游推荐 北京 简介: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它荟萃了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每年有超过1亿4700万的旅客. 国庆旅游推荐景点: 北 ...
  • 华东理工大学
    折叠 编辑本段 校园介绍 华东理工大学建有徐汇校区.奉贤校区和金山科技园区三部分,占地面积2653亩(约合176.9万平方米),各类建筑 华东理工大学总面积86.7余万平方米,建有一批标准体育设施:建有教育部科技项目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 ...
  • 宜宾市情-了解人口多少,面积多大等
    宜宾在四川省的位置 宜宾,别称:"僰道" ."戎州"."叙州城",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故宜宾也被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