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练习题) - 范文中心

认识三角形(练习题)

03/24

认识三角形

一、知识点梳理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 上的三条线段首尾 相连所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的基本构造:

①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②两条边相接的点叫做三角形的 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第三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

(1)、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 (2)、在三角形中, 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 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5、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3)三角形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4)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5)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和等于360.

6:认识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二、经典例题

例1、下面各组数分别表示三条线段的长度,试判断以它们为边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 (1)1 ;4 ;5 (2)3 ;3 ;5

(3)3x ;5x ;7x(x为正数) (4)三条线段长度之比为4:7:6

例2、 小明要制作一个三角形铁丝架,已知有两根铁丝长度分别是3cm,5cm (1) 他该如何选择第三根铁丝?你能帮助小明确定它的长度或范围吗? (2) 如果要求第三根铁丝的长度是整数,那么小明有几种选择?

例3、 如图所示,在小河的同侧有A,B,C三个村庄,图中的线段表示道路,某邮递员从A村送信到B村,总是走经过C村的道路,不走经过D村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 请利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证明。

拓展:1、若设a,b,c是△ABC的三边,则abcabc= 2、已知a,b,c是△ABC的三边,

A

B

E

a2,b5,且三角形的周长是偶数,(1)求c的值;(2)判断△ABC的形状。

例4、 (1)如图1,D为S△ABC的变BC边的中点,若S△ADC=15, 那么S△ABC=

(2)如图2,已知AD、BE分别是△ABC中BC、AC边上的高,若C70,120,那么2

AE

00

B

C

B

C

图1 图2

变式训练: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C660,ABD240,那么A

例5、 如图,已知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试说明:

(1)BOC180

D

BC

1

(ABCACB) 2

10

(2)BOC90A

2

B

O

C

变式训练:如图在△ABC中,已知I是△ABC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BIC1300,则BAC为( )

A、40° B、50° C、65° D、80°

B

I

C

例6、 如图,已知在△ABC中,CF、BE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线,若AE=2,AF=3,且△ABC的周长为15,

求BC的长。

B

CEA

变式训练:如图,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和15两部分,求△ABC各边的长。

B

D

拓展:1、(1)如图,若AD为△ABC底边BC的中线,则S

ABD1

; 2

D

(2)两个等底(同底)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 之比;两个等高(同高)三角形

E

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 之比;

A

B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DF=FC,CE=2EB。已知

S

SDF

m,S四边形AECFn(其中n>m),则S四边形ABCD=

A

2、如图1在△ABC中,AD⊥BC于点D,AE平分BAC(CB) (1)试探究EAD与C,B的关系;

(2)若F是AE上一动点

①若F移动到AE之间的位置时,FD⊥BD,如图2所示,此时EFD与C与B的关系如何?

②当F继续移动到AE延长线上时,如图3所示FD⊥BC,①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如果成立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写出新的结论。

A

E图1

D

C

A

例7、在△ABC中,已知∠A=

E图2

D

C

D

E

C图3

F

11

∠B=∠C,请你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3

例8、. 已知在△ABC中,∠A=62°,BO、CO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且BO、CO相交于O,求∠BOC的度数。

B C

A

作业

一、填空题

1、在△ABC中, ∠A=40°,∠B=∠C,则∠C= .

2、小华要从长度分别为5cm、6cm、11cm、16cm的四根小木棒中选出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他选的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_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0°,它的顶角是( )。

4、三角形的一边为5 cm,一边为7 cm,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 5、△ABC中,若∠A=35,∠B=65,则∠C=( );若∠A=120,∠B=2∠C,则∠C=( )。 6、三角形三个内角中, 最多有( )个直角,最多有( )个钝角,最多有( )个锐角,至少有( )个锐角。

7、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分类,可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

8.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_____,其中直角三角形的高线交点为直角三角形的_____,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在_____.

9、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10、在△ABC中, ∠A-∠B=36°,∠C=2∠B,则∠A= ,∠B= ,∠C= 。

11.三角形中,若最大内角等于最小内角的2倍,最大内角又比另一个内角大20°,则此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

12.在△ABC中,若∠A+∠B=∠C,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若∠A+∠B

14.在△ABC中,∠B,∠C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BOC=132°,则∠A=_______度.

15.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①当它的两个边长分别为8 cm和3 cm时,它的周长为_____;②如果它的一边长为4cm,一边的长为6cm,则周长为_____. 二、判断题。

1、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 ( )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它的两个底角都是60°。 ( ) 3、两个内角和是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 4、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钝角或一个直角。 ( ) 5、在锐角三角形中,任意的两个锐角之和一定要大于90°。 ( ) 6、一个三角形,已知两个内角分别是85°和25°,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 三、选择题:(

1.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则它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或直角三角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一个锐角; B.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两个锐角 C.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一个直角; D.三角形的内角都大于60° 3.已知△ABC中,∠A=2(∠B+∠C),则∠A的度数为( )

A.100° B.120° C.140° D.160° 4.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差等于第三个内角,则它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5.设α,β,γ是某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则α+β,β+γ,α+γ 中 ( )

A.有两个锐角、一个钝角 B.有两个钝角、一个锐角 C.至少有两个钝角 D.三个都可能是锐角

6.在△ABC中,∠A=∠B=∠C,则此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7.等腰三角形的底边BC=8 cm,且|AC-BC|=2 cm,则腰长AC的长为( ) A.10 cm或6 cm

B.10 cm C.6 cm D.8 cm或6 cm

8.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4cm (B)5cm (C)9cm (D)13cm

9.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C边上高的是( ).

(A) (B) (C) (D) 10.已知Δ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关系式∠B+∠C=3∠A,则此三角( )

A、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 B.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 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10

11.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B,④∠A=∠B= ∠C中,能

2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a、4,那么a的范围是( )

A、1<a<5 B、2<a<6 C、3<a<7 D、4<a<6

三、解答题。

1、画一画 如图,在△ABC中: (1).画出∠C的平分线CD (2).画出BC边上的中线AE (3).画出△ABC的边AC上的高BF

2、在三角形ABC中,∠A=60°,∠B比∠A小15°,∠C是多少度?

3.在△ABC中,已知∠B-∠A=5°,∠C-∠B=20°,求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

A

B

4 (2001·天津)如图所示,在△ABC中,∠B=∠C,FD⊥BC,DE⊥AB,∠AFD=158°, 则∠EDF=________度

.

5、如图,已知∠B=40°,∠C=59°,∠DEC=47°,求∠F的度数。

6、在△ABC中,∠A=40°,∠B-∠C=60°,则∠C= ,按角分,这是 三角形。 7、如图所示,已知∠1=∠2,∠3=∠4,∠C=32°,∠D=28°,求∠P的度数.

B D C

8、如图所示,将△ABC沿EF折叠,使点C落到点C′处,试探求∠1,∠2与∠C的关系.


相关内容

  • 最新苏教版五上数学教案
    附录 确定位置 第一课时 用数对表示位置(一) 教学内容:第123页例1.练一练,练习三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
  • 青岛版初中数学章节
    青岛版初一数学 (上册) 第一章 基本的几何图形 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1.2 点.线.面.体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 1.4 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本章综合 第二章 有理数 2.1 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2.2 数轴 ...
  • 20种蒙氏教具的使用
    20种蒙氏教育的教具的使用 蒙氏教育的教具分类简介 .............................................................................................. ...
  • 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一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图形的平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2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7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 ...
  •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1.我用一种新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即:"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探 讨""问题的解决"和"应用与发展",各个流程之间衔接紧凑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2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0~82页的例1.例 2.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 ...
  •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示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 ...
  •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07-12
    周长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教材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 ...
  • 五年级20**年教学反思
    <精打细算>教学反思 九龙镇丁营小学:姚启荣 2015年9月3日 <精打细算>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 ...
  • [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认识周长> 我的说课分为四个环节: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