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死海不死 - 范文中心

七年级语文死海不死

01/09

七年级语文死海不死

死海不死

目标:

一:积累词语

二:概括死海的特征

三: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四;体会神话传说在本文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学地理时已经知道世界大陆的最低点在--(死海)。对,它的最深处

是395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科普说明文《死海不死》,探求这个神奇的咸水湖的秘密。

(板书课题,同时问学生本文是一篇事物、事理说明文?)

二:解题,出示目标

既然是" 死" 海,怎么又" 不死" 呢/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这两个" 死" 的含义?(1:草木鱼虾的

死。2:人的死)

那么,这节课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学习呢?请看目标。(可用小黑板。出示完后应强调二、

三是重点,四是难点)。

下面,让我们先一起来认读本课的重点词语。请一名同学一边读一边解释词语的意思然

后大家齐读一边。强调应掌握并学会应用。

三:新授:

(一 ) 预习时已让同学们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应怎样分,并概括大意?

(说对了,应征求其他同学有无不同意见。若有,应让同学们讨论哪个更正确。然后让大家

一起说一下,老师板书)

水中没有生物,海边寸草不生。

(1-4):特征 人在其中不会下沉。

咸度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

(5-6):形成

(7-8):现状和未来

死海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把它们概括出来。那位同学能谈一

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说老师板书)那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了死海的

特征?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本文的语言要比一般说明文生动的多,因为它引用了传说。请一名同学

朗读第三段,同学们思考:

1:这则传说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2:它说明了死海的什么特征?对增强全文的表达效果起到什么作用?

(叙述、描写(勃然大怒,安然无恙,大惊失色);说明了死海不死的特征,增强了文章

的趣味性)

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从三方面向我们介绍

了死海的特征,语言生动准确。那么,死海是如何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部分。

(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五段,完成两个任务:

1:复述这个神话传说。

2:这个神话传说说明了什么?对增强全文的表达效果起到什么作用?

(说明了人们自远古时期就在探索死海形成的奥秘。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当然,这只是神话,死海的真正成因是什么呢?请看第六段,指名朗读,同学们思考:

1:第一句的作用?

2:死海的成因?(1:深而狭长的大裂谷的出现。2:注入了含很多矿物质的河水;3:

湖水不断蒸发,沉淀矿物质。

这样,就科学的解释了死海的成因。

(三)那么,死海的现状和未来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部分,对此作一下了解。

同学们,我们知道死海有很多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这使它有许多" 不死" 的新特点。但

是,因为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根据专家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南部海水将

会消失,数百年后,北部也可能干涸,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 死" 的含义是" 干涸、枯竭" 。

不幸的是这个估计已经在逐步地成为了事实。[据1997年4月22日<<参考消息>>中转载,

沙特阿拉伯<<中东报>>4月2日的报告说,在50年期间,死海海水已减少30%,预计最

终将在100年内逐渐干涸。原因是从60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截流或分流哺育死海的约旦河

及贾卢德河、法里阿河、奥贾河等河水造成的。另一原因是海水蒸发量大,特别是在夏季。

还应归咎于对死海东西两岸诸如碳酸钾、锰、氯化钠等自然资源的开采。目前,南湖已完全

消失,只剩下北湖了。其长不过55公里,宽14-16公里。希望我们大家从小热爱环境,保护

环境,美化我们的家园!

(可将上面资料制成卡片,读一读。若时间允许可让学生谈一谈。无时间可留作业。)

四、练习:

(一) 填空:

1: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事物、事理)

2:" 死海不死" ," 死海真的要死了" 中的" 死" 的含义:( )( )( )

3死海的特征:( )( )( )

4引用神话传说的作用(形象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特征及人们从远古时代就在探索死海形成

的奥妙,增强了趣味性)

(二) 说明方法

1: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 )

2: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50厘米。( )

3: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 )(剩1-2分钟 ) 作业: 1: 课练二

2:掌握本课重点知识

板书 死海不死 (事理)

水中没有生物,海边寸草不生。 举例子

(1-4):特征 人在其中不会下沉。

咸度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列数字 (准确)

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及有效做法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 丰乐镇怀西小学 一.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1.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偏离轨道,浪费时间.备课时就要描述 ...
  • 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
    作为语文教师,教好一篇篇课文是基本要求,但仅仅能教好那一篇篇课文,却又远远不够.我们应该从教语文课文转变到教语文课程上来.作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者.教材编写者和市级教研员,笔者近来对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作了一些田野实践.草根探索,得 ...
  • 说明文训练1
    [说明文考点技巧] 说明文的类型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此类文章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以便区分.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为此,我们须从总体上把握说明内容,以便了解文章的 ...
  • 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评卷·数学苏教版六上-课课练
    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评卷 时间:60分钟㊀㊀ 满分:100分 题㊀ 序得㊀ 分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031=(㊀㊀ ) 一㊁ 仔细推敲.(每空1分, 共25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㊀ 分 结分人 核分人 5( ʈ ㊀㊀ ) ...
  • 关于语文课堂导入情境教学的几点经验
    关于语文课堂情境导入教学的几点经验 河北省武安市北安乐乡迂城学校-------王书斌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各种适用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 ...
  • 庆坪中学20**年七年级地理(下)期末测试卷
    庆坪中学2015年七年级地理(下)期末测 试卷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我是南极的主人,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人家说我像身穿白衬衫,黑燕尾服的绅士. 我经常站立,所以,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为了抵御严寒,我皮肤下有厚厚的 ...
  • [科技专论]破解技术成果转化的"达尔文死海"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徐旭东,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 大多数技术成果并不都像农作物品种或者APP软件那样交给用户就能使用,也不都像某些日用品的新设计.新配方,经过较短期的中试和调整就能投入生产.特别是涉及能源.环境.健康.先进制造等方面 ...
  • 死海不"死"的秘密
    死海不"死"的秘密 一.过程与方法目标 1. 亲身经历实验的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小实验,理解简单的自然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合作,学 ...
  • 初中语文目录
    人教版 语文初一上目录 第一单元 1. 短文两篇 散步(莫怀戚) 金黄的大斗笠(高风) 2. 背影(朱自清) 3. *我儿子一家(舒婷) 4. *金盒子( 琦君) 5. *羚羊木雕(张之路) 第二单元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7. ...
  • 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教案
    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关系的过程: ②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