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教育制度改革 - 范文中心

浅谈中国教育制度改革

03/24

浅谈中国教育制度改革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据说钱学森先生病重时,时任总理温家宝到医院去看望他。钱老对总理说:“当年我们条件那么艰苦,都能做出原子弹来;现在我们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连一个好的发动机都做不出来?我觉得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钱老已撒手人寰,但他的问题仍重重地敲打着我们的心头。我们的教育到底是怎么了?虽然我们的孩子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摘金夺银如探囊取物,但至今我国只有作家莫言一人获得被誉为学术界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而且莫言文化程度并不高,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自学成才,跟我们的教育制度没多大关系。当你看到“北京现代”、“上海大众”、“广州本田”等外国技术、中国制造的汽车充斥着我们的马路时,当你看到大学入学人数越来越多而失业人数也与日俱增的时候,当你看到求职的毕业生无助的眼神时,你能否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整体迷茫”?

在形势与政策课上观看了《教育能改变吗》的视频后,作为一个文科生,我感慨万千,我想从中找到了最刺痛我的话——“我一辈子都用不到的东西,却决定了我的一辈子。”在中学时代,学校像填鸭一样拼命地向我们灌输各种知识,也行他们觉得这样就能让我们成为学识渊博的人才,但殊不知有多少知识定理在考完试后马上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文科生也要学习他一辈子都不可能用到的三角函数、抛物线等数学定理,就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正是这些他一辈子都用不到

的数理知识,却有可能决定他的一生,这是多么大的讽刺!中小学为了升学率,节假日不分昼夜地上学补课,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课程被无情地削减,本该青春活泼的学生却被整天禁锢在书山题海之中,整天与考卷作伴,成为了分数的奴隶,让书包压弯了腰,让书本模糊了双眼······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仿佛成了工厂,学生都成了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生产出来的都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考试学习的机器。这又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以成绩分好坏、评优劣,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甚至用成绩来评判学生的道德品质、用成绩来评判学生将来的成就,这一切都是可笑的、都是不科学的。每年的各类高考状元多如过江之鲫,但最后成为社会栋梁的却寥寥无几。著名的“第十名理论”告诉我们,第十名左右的孩子往往比那些名列前茅的孩子更有成就,这无疑给“分数至上”的理论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大学的情况也十分严峻。随着大学井喷式的扩招,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几百个、几千个毕业生争抢一个职位的情况屡见不鲜,大学生卖猪肉、大学生当掏粪工、大学生儿子的工资不如当农民工的爹等例子也已经见怪不怪。大学生们常常都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逃课成风、论文作假、眼高手低、高分低能、不学无术、失业一大片······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生怎么了?”这就是我们花了这么多钱培养出来的人才吗?这是整个民族教育制度的悲哀。

中国教育制度中的弊端日渐暴露,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但作为世界上学生最多、应试教育最根深蒂固的国家,中国的教育制

度改革肯定要面对无数的困难和坎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致力于发展“以人文本”的教育,这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想要到达理想的彼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一名经历过高考的大学生,我对于中学、大学的教育制度都有很深的体会,对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也有一点意见和看法。

首先来说一下中学。中学时代的中考、高考对广大学子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折磨,甚至有不少要求取消中考、高考的声音。中考、高考是存在不少弊端,但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取消中考、高考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做的是改革中考、高考,让中考、高考更灵活、更科学、更人性化。比如实行“一年多考”、“一科多考”等形式,选取学生的最好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尽量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我们的中学对学生的压抑太大,极大地扼杀了他们活泼的天性,以致于他们少年老成,上到大学后失去了自主创新能力,所以其次要大力减负,取消节假日补课,让学生们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受人欢迎。我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教育方法就值得我们借鉴。例如他把童话故事编成教材来教育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自己编一套试题来他,儿子出的试题能把他考不及格的话,儿子就及格了······学校的教学方式也能像郑渊洁这样生动灵活,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很有帮助的。改变以往用分数定输赢、用分数判定学生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向多方面发展。可以让学生多做一些社会实践调查之类的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多点和社会接触。

其次要解决的是大学扩招的问题。许多大学盲目扩招,使得大学生泛滥成灾,毕业生的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的需要,所以扩招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因此,我觉得当务之急是控制扩招的速度和人数,使大学生人数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另外,大学生厌学逃课的原因之一是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短短几天内选择志愿,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自然就不够了解,上了大学发现专业课程自己不喜欢,想要转专业也十分困难,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对此,我们应学习西方大学的经验,放宽转专业的限制,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大力发展“双学位”甚至是“多学位”的模式,这对于改善大学学风、提高大学生综合技能都是很有帮助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现在社会上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这就是职业教育的失衡。我国传统观念中对于技校是比较轻视的,觉得大学总比技校高一等,但社会上更需要的是各种各类的技工,而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可以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方法,技校与大学互相承认学历、技校毕业生可以选择到大学深造、拓宽技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等措施都可借鉴。这对解决就业矛盾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中国的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全民族的不懈努力。我希望经过教育改革之后的中国能浴火重生,像春风吹拂过的原野一样,百花齐放,欣欣向荣,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相关内容

  • 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_安淑华
    第13卷第4期 2004年11月 数 学 教 育 学 报 Vol.13, No.4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Nov., 2004 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安淑华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 摘要:数学 ...
  • 浅谈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问题
    作者:商江 | 原创 | 2008-10-21 08:40 | 投票 投票人  标签: gg 浅谈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问题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10/21/14023 ...
  • 清末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浅析清末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摘要: 20世纪初期, 中国社会处于教育转型的关键时刻, 这时期清政府进行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废科举.改学制以及新的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和教育结构的整体规划等, 这些措施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近代教育制度终于 ...
  •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 知识整合 注:有些改革因属选修内容或未列入高考考查范围,在此不作介绍. [高考动态] 改革作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区域.高考试题几乎每年都或多或少涉及这一问题.2002年文科综合卷以&quo ...
  •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育纲要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 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 ...
  • 废除户籍制度: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主张尽快废除户籍制度,代之以身份证管理. 一些学者说,没有必要废除户籍,应当改革户籍:不能激进,应当渐进.似乎在中国现在做什么都谈渐进,渐进就是对的,否则是激进,不符合中国国情. 但是像隔离型的户籍制度,本质上是封建社会.防控型社会的产物 ...
  •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研究综述
    12 第lO期№10 宜宾学院学报JournalofYibinUniversity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研究综述 产 惠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角度和方法 ...
  • 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 要]古往今来,我国教育经历了一段相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教育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体系,并且实现了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但是,由于我国教育所经历的特殊经历,因此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同时,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 ...
  • 20**年乡村教师加工资最新消息
    2015年乡村教师加工资最新消息 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待遇推动流动 中共 ...
  •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三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纪要
    职教要闻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第三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纪要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三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于 2010 年 6 月 13 日- 14 日在河北承德 市召开.来自全国 80 余所化工教育院校的 100 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中国石油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