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治权力,政治权威 - 范文中心

三.政治权力,政治权威

11/28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威

提纲

一、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威的概念

(一)政治权力

1、权力是一种可以改变对方行为的强制力量。

2、权力是一种达到特定目标和获取利益的能力和资源。

3、权力就是国家政权,是维持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强制力量。

4、权力是一种约束和规制人的复杂网络和微观社会结构。

(二)政治权威

1、权威是使对象自愿服从的能力。

2、权威是具有合法性的权力。

3、权威是使对方信从的影响力。

二、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要求和趋势。

提要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威是政治学的核心范畴。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权力是迫使对方服从的制度性强制力量,权威是一种使对象因信服而顺从的影响力,两者的实质性区别是强制服从和自愿服从。权威能使权力的作用和效果倍增,没有权威的权力,其实际作用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在社会变革中,执政党和政府的权威合法性面临着多方面的严

峻挑战。党的领导与执政,决定着中国政治生活的基本格局,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全局。因此,只有沿着民主、法治和善治的道路,维护和树立以党为核心的政治权威。才符合现代政治文明的要求和趋势。

一、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威的概念

(一)政治权力

1、权力是一种可以改变对方行为的强制力量。这种权力观强调的是,主体对客体的强制性作用力。这种强制性作用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纠正对方已经产生的行为结果;二是阻止对方正在发生的行为;三是防止对方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行为。

2、权力是一种达到特定目标和获取利益的能力和资源。它强调的是权力的目的性和趋利性,认为权力就是占有社会资源的能力。

3、权力就是国家政权,是维持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强制力量。这种权力观的主要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权力的阶级性和强制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权力是社会中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其本质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权力既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也是阶级斗争或政治斗争的目标和结果。

4、权力是一种约束和规制人的复杂网络和微观社会结构。这是一种后现代的权力观,它强调权力的微观性和结构性特征,是对传统权力观和主流权力观的一种消解。

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且首先是国家的强制力量。权力的本质是迫使对方服从的制度性强制力量。行使这种强制力量的直接

目的是迫使对方服从掌权者的意志,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夺取或维护掌权者的利益。然而,并非所有强制力量都是权力,没有制度授权的强制是暴力;也并非所有获取利益的能力都是权力,通过交换获取利益的行为通常并不表现为权力。迄今为止,权力的最高形态是国家权力,但除了国家权力之外,社会上还存在大量非国家形式的权力。

(二)政治权威

1、权威是使对象自愿服从的能力。这是政治学关于权威的经典定义,它强调权威是一种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使他人服从的能力,而且这种服从是出于对象的自愿。

2、权威是具有合法性的权力。这是西方政治学中极为流行的概念。这一定义强调权威与权力不可分割的联系,权威的概念既与权力概念密不可分,也与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概念密不可分,只有被对象视为是正当的、具有充分理由的力量,才拥有权威。

3、权威是使对方信从的影响力。它也强调对象的自愿服从,但这种服从更多地是基于服从者对理性力量的认同,而不是基于他对权力的接受。换言之,作为一种信从的影响力,权威的基础不是权力,与权力不存在一种必然联系。这种权威的基础可能是非权力的其他力量。

(1)权威能使权力的作用和效果倍增。没有权威的权力,其实际作用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如果权力对象对施加其上的权力进而采取抵制的行为,那么权力将产生负面的作用。

(2)权威可以明显地降低权力行使的成本。

任何权力的行使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当权力不具备权威时,其成本会到达最高点;而当权力转变成权威时,权力行使的成本会降至最低点。

(3)权力受限于职位,权威则可以超越职位而发挥作用。 “权力依赖于职位”,没有相应的职位,就没有相应的权力;一旦失去职位,权力也就随之失去。与此极不相同,权威则可以不受职位的限制,一个拥有权威的人,没有职位同样可以发挥影响和改变他人行为的作用。

(4)权威的空间范围明显大于权力的空间范围。

一个只拥有权力而不拥有权威的人,其行为的作用空间范围通常仅局限于权力所及的对象;而一个既拥有权力同时也拥有权威的人,其行为的作用空间通常会超出其职权所及的范围。

(5)权威的作用力和影响力要比权力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更加持久。

权力的作用力和影响力通常受限于其职位的高低和任期的长短。与此不同,一方面,权威可以不受职位的限制而发挥其影响力;另一方面,权威的作用会在对象的自愿服从过程中得以倍增和延续。

二、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要求和趋势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执政党和政府的权威合法性面临着多方面的严峻挑战,这也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政治发展问题。政治权威既是国家理性的需要,也是社会理性的产物。维护政治权威,保证

国家的集中统一,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历史经验昭示:发展中国家要顺利完成社会转型,逐步走向现代化,维护执政党的权威和政治体系的稳定,有效运行至关重要。就当代中国社会而言,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后发型现代化的特殊历史条件、超大规模的社会状况和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使得政治权威获得的意义比其他国家更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讲,中国现代化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政治体系能够为现代化发展提供多大程度上的政治支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国家政权的执政力量。党的领导与执政,决定着中国政治生活的基本格局,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全局。因此,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必须维护和树立以党为核心的政治权威。

参考文献:

[1] 杜锐. 从政治权力到政治权威—马克思主义政治权力观的当代构成[D].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12.09.

[2] 俞可平. 权力与权威:新的解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03.

[3] 吕凤英,李永锦. 论有限政府及其政治权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07.

[4] 王红光. 政治权威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06.04.


相关内容

  • 党委与人大的权力运作关系辨析
    党委与人大的权力运作关系辨析 已阅读988次 分类: 政府职能与政府改革 杂谈 文章提交者: 卢永生 发表时间:2003-07-08 党委与人大的权力运作关系辨析 卢永生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代表大会 ...
  • 高考政治必备:自己总结的政治知识点
    为什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原因 (1)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载入宪法. (2)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只有民主,才能调动人们积极性,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来:只有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在新的历史 ...
  • 党委与人大的权力运作关系辨析
    人民网-党委与人大的权力运作关系辨析 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理论研究2003年07月11日15:47 党委与人大的权力运作关系辨析 卢永生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关于什么是宪法
    作者:蔡定剑 中外法学 2002年03期 一.导语 在走向法治的今天,普通法律已越来越深入大众生活,为广大民众所熟悉.如刑法早 就为人们所熟知,民法和经济法也广为人们运用来解决自己的纠纷,行政法也在日益走 向大众生活,民告官已成为耳熟能详的 ...
  • 政治学基础笔记_王浦劬_第二版
    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 政 治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把政治与某种伦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理想. 2,权力政治观分析.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 ...
  • 集权与分权的深度思考
    集权与分权的深度思考--转<中国的"行为联邦制"--中央-地方关系的变革与动力> 封建与郡县的关系又可简言之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集权与行省分权的矛盾自殷周制度变革开始,以至于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皆为其表征. ...
  • 韦伯的层级官僚制理论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Weber'S bureaucracy theory)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于20世纪初提出了官僚制理论.在马克斯·韦伯看来,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 ...
  • 社会契约论的提出与完善
    社会契约论的提出与完善,与三个学者有密切的关系.一是霍布斯,二是洛克,三是卢梭.霍布斯没有将社会契约与国家契约区别开来,他只是指出当个人为了设立主权者,宣布放弃自己在自然状态中拥有的权利,就为社会与国家的创立解决了契约问题.而洛克则就自然权 ...
  • 中国政治信任的现状及其风险
    作者:上官酒瑞 2012年06月04日13:41 来源:<理论与改革>2011年5期 内容摘要:任何关于中国社会政治信任水平或高或低的简单判断,都会失之偏颇而难于形成符合事实的结论,甚至会造成严重政治后果.根据政治信任理论和民众 ...
  • 20**年届高考[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4 第一单元(1--2课)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国家问题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广泛性的表现: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