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案件中工资标准的举证责任 - 范文中心

劳动争议案件中工资标准的举证责任

07/02

浅谈劳动争议案件中工资标准的举证责任

职工在企业劳动过程中发生工伤后,不少工伤待遇都是根据职工本人的工资标准计算确定的。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

第35条的规定,职工因工受伤后,除应获得相应的医疗费用等待遇外,还享受以下待遇:

1、停工留薪期间工资。职工因工作需要遭受事

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的不同,享受不同的待遇。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

3、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61条第3项的规定,职工本人工资标准,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平均月缴费工资。

可以看出,在工伤待遇纠纷案件中,所涉及到的众多赔偿项目无不与职工工资标准相关。而事实上,工资标准不仅在工伤待遇纠纷中,而且在整个劳动争议的处理过程中,都居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目前的现实情况是,虽然有劳动法的明确规定、虽然有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但仍有很多企业每月既不向劳动者发放工资支付清单、也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有关的社会保险,更不用说按时、足

额发放工资,以致劳动者处于一种“天生”的弱势群体地位。在一无工资单、二无社保缴费基准工资证明的情况下,在仲裁和诉讼过程中,劳动者根本无法举证证明自己的工资标准。特别是在那些以现金和银行两种形式混合发放工资的企业,劳动者即使有银行存折证明银行部分的工资收入,但又很难举证证明其现金部分的工资收入,而即使有证据证明现金部分的工资收入,但又由于企业经常拖延支付工资的原因无法确定上述工资收入到底为哪一月的工资,以致根本无法确定劳动者真实的每月工资。因此,在仲裁和诉讼过程中,裁决、判决所确定的工资标准往往都低于劳动者实际的工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自然就没有得到切实的保护。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仲裁和诉讼过程中,如果劳动者无法举证证明自己的工资标准,而用人单位又拒不提供工资支付凭证时,工资标准的举证责任该由谁来承担?

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有关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条。该条规定: “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从这条规定来看,该条仅对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举证责任作出了一个笼统的规定,而对工伤和大部分其它劳动争议案件所必然涉及到的工资标准的举证责任问题,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在这样的一种立法规定的情况下,往往涉及到法官对 举证责任的自由裁量问题,而自由裁量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审判理念,无法保证每个案件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有

效保护。

笔者认为,对于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工资标准的举证责任,应当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寻找相应的依据,以将这种责任标准予以法定化,避免不确定和不统一的自由裁量。根据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6条规定: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因此,劳动者工资支付凭证的制作和保存是用人单位应承担的一项法定义务,该项法定义务不因任何事由而免除,而这项法定义务的不履行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同时还应承担由此引起的其它民事责任。因此,在仲裁或诉讼中,在劳动者无法举证证明自己工资的情况下,仲裁庭或法庭可以根据上述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的工资支付凭证,以查明劳动者真实的工资收入情况。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用人单位还是拒不提供怎么办?是否可以直接要求用人单位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5条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因此,如果劳动者无法举证证明其工资标准,而用人单位又故意以未保存工资支付凭证或已丢失等不正当理由拒不提供或仅是否认劳动者所主张的工资标准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依照《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以及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上述规定,推定劳动者主张的工资标

准成立。

在这里,法律所体现的是公平正义原则,法律认为,如果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其主要原因即是一旦提供工资支付凭证,所计算的工资标准将会高于劳动者的主张,所以用人单位拒绝提供,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律则直接推定劳动者的主张成立,并将劳动者的主张作为裁决的依据,以最大程度地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因此在此时,只要劳动者向仲裁庭或法庭提出了自己的工资标准主张,法庭即可依据上述规定推定劳动者的主张成立。在这里,这种 “推定”所表现的即是举证责任倒置的举证规则,目的即在于在用人单位拒绝承担应负的工资标准举证责任的情况下,依法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另外,就广东省目前对劳动争议案件工资标准举证责任的规定来说,于2005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也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条例第44条规定, “因工资支付发生争议,用人单位负有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绝提供或者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提供有关工资支付凭证等证据材料的,劳动保障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工资数额及其他有关证据作出认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不能对工资数额举证的,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参照本单位同岗位的平均工资或者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计算确定。”虽然该条例仅仅是规定因工资支付发生的争议,由用人单位承担工资标准的举证责任,而且在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不能举证时,也仅规定是按单位同岗位或当地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确定,并非完全按照劳动者的主张。但是,

我们不得不说,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条、第75条的细化,其至少明确了广东省范围内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在涉及到工资支付争议问题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用人单位承担工资标准的举证责任。


相关内容

  •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XX年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1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 2011年11月30日 鲁高法[2011]297号 全省各中级人民法院.济南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青岛海事法院.山东法官培训学院.本院各部门: 2011年8月31日至9月1日,全省民事审判工作会议 ...
  • 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研讨会会议纪要
    广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 穗劳仲会纪[2011]2号 关于印发<广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现将<广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广 ...
  • 律师办案举证指引大全
    律师办案举证指引大全 1.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举证指引 一.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 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 ...
  •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会议纪要)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庭:各区.县人民法院民庭及派出法庭: 为了及时解决劳动 ...
  • 劳动合同法解释一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 来源:(58.com) 发布时间:2011-01-24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 ...
  • 纪检监察应知应会题库20**年
    纪检监察试题 一.单选题 1.解除劳动合同属于( )处理方式 A.经济处罚 B.纪律处理 C.其他处理 D.人事处理 标准答案:C 2.信访件转办是指( ) A.将不属于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范围内的信访举报件,转给有关部门或单位办理 B.将属于 ...
  • 不当得利案件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第12卷第3期 2010年9月 Journalof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hang'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12No.3 Sept.2010 不当得利案件中的证明责任分配 闵 蕾 ( ...
  • 法院工作报告
    --2010年3月11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王胜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 ...
  • 王胜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全文)
    王胜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全文) 今天下午3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十一届全国 ...
  • 本科论文,广东劳动争议的特点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以东莞裕元鞋厂为例 论广东劳动争议的特点-以裕元鞋厂为例 内容摘要 作为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省份,广东正处于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战略时期,行业受政策.环境.竞争.技术.人口等因素影响,在转型升级中劳动争议常有发生,造成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