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 范文中心

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04/01

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作者:孙晶明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4期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农业机械化。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工程。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目的在于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能够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

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促进全面实现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同时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化,既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又能延长产业链,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能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创收。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保证主导产品增值。机械化的发展可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涉及到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强弱,倡导绿色农业、无污染农业。

二、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推进农业机械化,既要遵循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又要从国情出发,选择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方式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由其客观的资源条件和历史背景决定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人均耕地多,走的是大规模机械化的路子;欧洲土地规模适中,走的是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的路子;日本、韩国走的是小规模精细机械化的路子。我国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处理好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农机跨区作业开辟了一条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在总结农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利用农作物收货的时间差,组织开展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及时发布农机作业供求信息,并出台了跨区作业的车辆、机具免征过桥过路费等政策,受到农民欢迎和机手拥护,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一举措,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联

合收割机利用率,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购机者收益,而且满足了农民对机械化收割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机械化收割水平。目前,跨区作业已从小麦机收扩大到小麦机播和机耕、水稻机收和机插、玉米机收等环节。可见,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推进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扶持、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促进农机共同使用,有效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率和效益。

三、把握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原则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股份公司、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业机械化,应把握好以下原则:

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必须把农民作为主体,同时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将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把握粮食生产这条主线,组织好农业机械化生产,搞好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找准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重点地区、重点作物、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上进行突破,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东部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有条件的农垦区,应在继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将农业机械化生产范围拓展到外向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和观光农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应重点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供农业机械化支持;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草原建设和草场改良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坚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普及应用。采取技术攻关、试验、示范等措施,促进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的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产学研结合,鼓励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安全高效的农业机械。

坚持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和完善适应家庭承包经营和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支持农机大户发展;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实现规范化运作。

坚持依法推进、依法监管。在全面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的燃油补贴、税收信贷优惠、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机耕道等扶持措施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配套法规,构建促进农业机械化的保障机制。


相关内容

  • 台湾的农业产业化及对祖国大陆的启示
    作者:张骥靳利华 <台湾研究> 2001年07期 新世纪,祖国大陆面临即将加入WTO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又恰逢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时期.到目前为止,祖国大陆农业发展仍处于传统农业时期,而农业产业化正好适应了祖国大陆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
  • 加大对农业的推入和支持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摘要: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从 "三农" 工作. 城乡统筹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三个层面,系统分析中国现阶段发展设施园艺的意义和作用.结果表明: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了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繁荣了农 ...
  •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要小得多,这容易引发上游政府对污染治理采取非重视态度,而下游政府虽有心治污,但受辖区限制及资金约束,往往无能为力.这种财权与事权的不当匹配有损于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因此,需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及各类型污染特性,科学界定中 ...
  • 粮食产量的数据
    植物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最初农民使用的肥料是人畜粪便.植物体等沤制的天然有机肥料(俗称农家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化学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 ...
  • 美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对工业化的影响
    作者:张礼萍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7年12期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伴随人类经济生活历史最长的一个重要部门.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兴起,农业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这一转变对资本主义工业化有何影响?本文试图以19世纪美 ...
  • 上海市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上海市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2010年-2015年)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二○○九年十月 目 录 前 言 ......................................................... ...
  • 如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摘要: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业面临重要发展时期,党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意义重大而深远.随着时代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全面把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农业的新 ...
  • 区域农业发展说课稿
    河南省优质课大赛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 说 课 稿 说课人:李志华 单位:开封尉氏三中 时间:2009年10月 <区域农业发展>说课稿 ...
  • 佛山市高明区现代农业生态园简介
    佛山市高明区现代农业生态园简介 一.基本概况 佛山市高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翼,全区土地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9.1万人,地貌分布概括为"六山一水三分田",至2008年末,全区有耕地20.13万亩,鱼 ...
  • 影响江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江西省价格理论研究所  新建县物价局联合课题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