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空间及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_李延明 - 范文中心

城市绿色空间及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_李延明

12/23

第17卷1期2004年2月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URBANENVIRONMENT&URBANECOLOGYVol17,No.1

Feb. 2004

1

城市绿色空间及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李延明,郭 佳,冯久莹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02)

X

摘要:采用遥感技术结合实地测定的研究方法,利用1987年至2001年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建立了北京市不同年份的城市绿色空间专题图和热岛分布图,分析了13年中北京城市绿色空间及热岛效应的演变特点,评价了城市发展及城市绿化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城市化的影响,14年中北京城市绿色空间变化明显,城市热岛效应也随之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城市建设范围的扩大,原有自然植被不断减少,热岛影响范围随之扩大;随着市区内的绿化建设,绿色空间总量增加,热岛效应有缓解的趋势。

关键词:热岛效应;绿色空间;城市绿化;遥感;北京

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K)03259(原1002-1264)(2004)01-0001-04

UrbanGreenSpaceanditsEffectonUrbanHeatIslandEffect

LIYan2ming,GUOJia,FENGJiu2ying(BeijingLandscapeandGardeningInstitute,Beijing 100102,China)

Abstract:Withthestudymethodofusingremotesensingtechnologycombinedwithmeasuringtheairtemperatureandusing1987~2001remotesensingimagedata,theurbangreenspacesubjectmapandheatislanddistributionmapofseveralyearshavebeenestablishedwithsomeanalysesofthechangingcharacteristicofurbangreenspaceandheatislandeffectinBeijingamongthe13years,andtheeffectofurbandevelopingandurbangreeningonheatisland.Theresultindicatedthatbeinfluencedbyurbanization,theurbangreenspaceandtheurbanheatislandchangedgreatly.Withtheurbanbuildingrangeincreasingcontinuously,theareaoforiginalnaturalvegetationde2creased,thescopeofurbanheatislandextended;withtheurbangreeningdeveloping,thetotalquantityofgreenspaceincreased,andtheurbanheatislandeffectattenuatedgradually.

Keywords:urbanheatisland; greenspace; urbangreening; remotesensing; Beijing 城市/热岛效应0(UrbanHeatIslandEffect简称UHI)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反映了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1]。城市/热岛0的形成是由于城市内部大量人工构筑物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以及工业生产等城市活动而引起的。沥青、水泥混凝土等人工构筑物具有较小的热容量和吸热快的特性,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比绿地或其它自然下垫面升温快,因而其表面的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形成了城市中以人工构筑物为中心的高温区域,即城市热岛。尤其是夏季,热岛效应加剧城市的酷热,将严重影响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2]。大量研究表明,植被以及风、水体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其中通过加强绿化,改善城市下垫面的热属性是缓解热岛效应的关键措施。本文采用遥感技术,分析1987年以来,北京城市绿色空间的变化,并以城市热岛效应为指标,通过

分析城市热场特征,研究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绿色空间和城市环境的影响,探讨控制热岛效应、建设绿色城市技术措施。

1 研究方法

1.1 采用的影像及数据

用于热岛反演的数据:1987、1994、1998、2000、2001年的LandSat卫星热红外波段(TM6)影像数据;地面测定数据及气象资料。

用于绿色空间及城市化发展分析的数据:1987、1994、1998、2000、2001年的LandSat卫星多光谱影像数据和同期的SPOT卫星PAN影像数据;1999年航空影像数据;2002年IKONOS卫星影像数据。

1.2 城市热岛效应专题信息的生成

对TM6影像数据进行图像纠正,形成辐射亮度影像;选定地面试验区,测定表面温度、大气温

X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攻关项目:/北京城市绿化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0(H[1**********]3)部分研究内容

收稿日期:2004-01-26

度等指标,并进行相关的分析;以地面温度数据标定亮度影像,进行地面热场信息的分级,建立各年份城市热岛影像图。依据地面热辐射强度的不同,将影像分为五个等级:一级热辐射区即强热岛,二级热辐射区为次强热岛,三级热辐射区为中间过渡区,四级热辐射区为比较凉爽的区域,五级热辐射区为最凉爽的区域。

1.3 城市绿色空间及建设用地信息

可见,14年中北京的城市化呈现急剧发展的趋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城市的蔓延和扩

展,农田等自然植被被大量的建筑物、道路和硬化铺装等所取代,下垫面性质发生了明显的改变。2.2 绿色空间的变化

对绿色空间专题图量算分析,结果显示:1987年规划市区内的绿色空间比例(即区域内所有植被的覆盖率)为58.2%,此后开始有明显的降低,利用LandSat卫星多光谱影像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m)和SPOT卫星(空间分辨率为10m)的全色波段影像数据,进行图像的融合,形成各年份的城市地物特征图;

利用LandSat卫星多光谱影像数据自动提取植被信息,生成各年份的NDVI图层;

将NDVI专题图与城市地物特征图精确配准,选定试验区,结合同期航空影像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检查植被覆盖信息,确定NDVI阈值并进行分级,生成城市植被覆盖专题图层,即绿色空间专题图;

在城市地物特征图上直接解译、判读,提取已开发建设的用地信息,建立建设用地专题图;

将城市热岛影像图与其它专题图进行精确配准、量算,分析城市发展与绿色空间演变、城市热岛演变、绿色空间与城市热岛效应之间的关系等。

2 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及绿色空间的

变化

2.1 建设用地大量增加

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专题图的量算分析,结果表明:1987年至2001年之间,规划市区1040km2

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含农村村镇建设用地,下文同)增加了0.92倍,由1987年的394.98km2增加到2001年的754.64km2,年平均增加25.69km2。同时,规划市区中未开发建设的用地包括农田、果园、荒地等的用地面积相应减少,由645.0km2减少至283.35km2,比例由62.0%降低为27.2%(图1)

图1 1987~2001年北京城市建设区与非建设区的用地变化

1998年达到最低值,绿色空间比例为52.1%,2000年、2001年有所增加,分别达到52.7%和53.1%(表1)。

表1 1987)2001年北京城市建设用地及绿色空间变化建设区

非建设区绿色空间年份面积占规划市面积占规划市面积占规划市(km2)区比例(%)(km2)区比例(%)(km2)区比例(%)1987394.9837.98645.0262.02763.3673.41994606.2858.30433.7241.70605.2858.21998684.7765.84355.2334.16541.8452.12000733.0770.49306.9329.51548.0852.72001

754.64

72.56

285.36

27.44

552.24

53.1

由表1中进一步分析可见,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开发为建设区,存留下来的非建设区面积迅速减小,规划市区中的绿色空间总量也随之出现减少的趋势;而2000年和2001年以来,尽管建设区的面积继续扩大,但是绿色空间总量却有增加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在此期间建设区中加强了城市绿化建设,拆违还绿、拆迁建绿等工作,使建成市区的城市绿地总量大量增加。

3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演变

对城市热岛专题图进行比较分析可见: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分布、强度、结构和演变具有明显的规律。总体上,各年份的热岛均与建成市区相吻合;强热岛呈多中心分布在各主要建设区;由郊区向市中心区,热岛比例增加,越是位于市中心热岛效应越强烈。分别以不同地理界线为依据,量算各个区域范围内的热岛强度和影响面积,分析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多年演变。

3.1 规划市区内的热岛效应演变

在规划市区范围内,14年中,1998年热岛面积最大。总体规律是:1987年热岛面积最小,为111.04km2,占规划市区总面积的10.74%;此后,热岛效应明显增强,1994年为186.12km2

,1998年达到266.22km2,比1987年增加了155.18km2,比例

高达25.75%,达到了最高峰;2000年以后,热岛效应有下降的趋势,2000年热岛面积246.65km2,

2001年为232.67km2,比例为22.51%(表2)。

表2 规划市区内热岛效应的多年演变热岛面积(km2)一级

[***********]01

34.5634.4182.1653.2662.34

二级76.48151.71184.06193.39170.33

中间区面积(km2)

三级199.56273.78324.85275.82348.03

非热岛面积(km2)四级

五级

热岛面积占规划市区总面积的比例(%)

10.7418.0125.7523.8622.51

渐扩大,1998年达到最大值151.1km2,比例为50.0%;1998年以后热岛面积有所减小,2001年为112.3km2,比例为37.2%。总体上自1987年至1998年,热岛效应呈加剧的趋势,影响面积年均增加7.74km2,1998年后热岛效应有被缓解的趋势,影响面积年均减小12.9km(图4)

2

年份

634.5688.51483.0890.69363.7978.81458.6452.55317.31134.44

将热岛演变与城市化发展对照分析,可见:随着城市建设逐渐扩张,建城区的范围逐渐增加,热岛效应在这期间也基本上呈上升趋势。但是,1998年后,尽管城市化发展继续加强,建设用地继续扩大,而热岛效应却呈降低的趋势(图2)

图2 规划市区内的热岛效应及城市化发展

3.2 城市中心地区热岛效应的演变

北京建成市区的中心区,在1980年以前基本上位于二环路范围以内,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其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公认的城市中心地区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四环路。分别以二环路和四环路为界研究区域内的热岛效应情况,分析城市中心区的热岛演变。

二环路以内地区的总面积62.7km2

,是最典型的旧城区,既是北京古城特色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是人口最集中,建筑物尤其是平房最集中的地区。主要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辖区的大部分地区。

分析结果显示:从1987)2001年,二环路范围内的热岛效应始终比较严重,热岛比例都超过40%。各年份之间的变化比较明显,1987年热岛面积最小,为26.6km2,占区域面积的42.0%;1994年热岛面积最大,上升至39.4km2,比例62.94%,自1987年至1994年平均每年增加热岛面积1.84km2;此后热岛强度逐渐减弱,年均减少热岛面积1.65km2,2001年热岛面积27.9km2

,比例为44.5%(图3)。

四环路内区域面积为302.1km2

,14年中热岛效应变化明显:1987年的热岛影响面积最小为65.9km2,占区域面积的21.8%;此后热岛面积逐

图3

二环路内热岛演变

图4 四环路内热岛演变

3.3 四环路外热岛效应演变

四环路外至规划市区边界之间的部分,总面积为731.51km2

。该地段曾是北京市的近郊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多集中在这一区域。

该区域的热岛效应总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87年热岛面积仅有45.1km2,2001年已上升至120.4km2,年增加热岛面积5.38km2。热岛比例也由1987年的6.2%上升至2001年的16.5%(表3)。

表3 四环内与四环外热岛分析

四环路内四环路至规划市区边界

年份热岛面积非热岛面热岛比例热岛面积非热岛面热岛比例(km2)积(km2)(%)(km2)积(km2)(%)198765.92236.2121.845.1686.46.21994121.92180.1140.464.1667.48.81998151.08151.0850.0115.1616.415.72000126.13176.0041.7120.5611.016.52001

112.29189.8437.2120.4611.116.5

与城市中心地区热岛效应演变的比较可见:14年中,虽然四环外的热岛比例一直低于四环路内,更低于二环路内,即城市外围地区的热环境状况明显优于中心地区,但是,四环路外的热岛效应发展趋势却不容乐观,相对于城市中心地区近年来热岛效应的逐步缓解,四环外热岛比例总体上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控制,将成为有效改善城市热环境的严重制约因素(见表3、图5)。

图5 四环路外与城市中心地区的热岛演变效应比较图7 规划市区内绿色空间与热岛效应的关系

4 绿色空间与热岛效应的消长关系

5 小结与讨论

绿色空间缓解热岛效应,主要是通过植物生理活动中产生的生态效益引起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从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环境空气的温度;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抑制温室效应;植物还能够滞留大气中粉尘,减少引起空气升温的颗粒物。4.1 热岛效应与植被覆盖率的关系

按照系统抽样方法在规划市区内选择试验样点,每样点实地面积为500m@500m,在影像图上统计样点的热岛比例及植被覆盖率,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热岛比例与植被覆盖率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覆盖率越高,则热岛比例越低(图6)。表明良好的植被覆盖是缓解热岛效应的重要因素。当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率达到大于30%时,绿地对热岛效应即有较明显的削弱作用,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热岛影响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

图6 植被覆盖率与热岛比例的关系

对市区内的典型样地进行分析可见,规模大于3hm2且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绿地,其内部的热辐射强度有显著降低,与郊区自然下垫面的热辐射强度相当,即在城市中形成了以绿地为中心的低温区域。

4.2 规划市区内绿色空间与热岛效应的消长关系

对照分析规划市区内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变化,可见:热岛影响面积的变化与绿色空间总量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当绿色空间面积减小时,热岛面积增加,绿色空间面积增加时,热岛影响面积则相应减小。1998年后,热岛效应出现缓解的趋势,是与同期绿色空间总量的增加密不可分的,即当时全市范围的绿化建设,改善了下垫面的状况,缓解了热岛效应(图7)

5.1 城市建设范围持续扩张,导致热岛分布范围扩大

14年中,城市扩张年均增加25.69km2,同时农田、果园、山林等自然绿色空间锐减。1998年规划市区内的强热岛总面积高达82.16km2,比1987年增加了1.4倍。

5.2 保护绿色空间,是维持城市良好热环境的保障

为保证城市良好的环境质量,降低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必须切实保护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包括建成市区中的园林绿地和未建设区的自然植被、农田等,尤其是对于自然植被的保护,应提高到保护城市环境的高度认识,杜绝任意侵占、开发、破坏自然植被的行为。5.3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缓解市区热岛效应

城市绿地,是建成市区中自然生态的关键要素,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区内部的环境状况。为更好地缓解热岛效应,必须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绿地总量。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的绿化建设措施,包括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增加总体绿量,提高绿化生态效益。

城市中心区绿化总量不足,是热岛效应强烈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城市中心地区的规模化集中绿地建设,可以改变局部地区下垫面特性,有效地改善区域内的热环境状况,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随着集中绿地建设的推进,中心区缺绿少绿的现象逐步得到改善,必将使热岛效应强烈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优化。参考文献

[1] 窦建奇.关于城市/热岛效应0的思考[J].武汉城市建设学

院学报,2001,(3~4):76-78.

[2] 李延明,等.北京城市绿化与热岛效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

园林,2004,(1):72-75.

作者简介:李延明(1965-),男,河南镇平人,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绿化与环境生态的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


相关内容

  • 景观工程作业
    景观工程与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摘要:城市是一种人为活动影响比较强烈的景观,其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及信息流等非常活跃.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城市景观膨胀和自 ...
  •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雨洪管理研究_以美国纽约市为例_姜丽宁
    第10卷第6期2012年12月中国城市林业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Vol. 10No. 6Dec. 2012 他山之石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雨洪管理研究 ---以美国纽约市为例 姜丽宁 应 ...
  • "绿色建筑"--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
    "绿色建筑"--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 Green Architecture--A World Trend 牛慧恩 朱晓宝 赵苑 摘要: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领域1 前言 的实践,它作为一 ...
  •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 Planning Guidelines of Urban Greenway in Guangdong Province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1年7月 目 录 1 总则 ................. ...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全文(六)
    第五篇 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建设和谐宜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 第十四章 强化城 ...
  • 营建城市森林改善上海城市生态环境
    摘要:城市森林在缓解城市热岛.维持空气中的碳氧平衡.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上海是环境高度人工化的城市,人多地少,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应将城市森林纳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之中,并且应当遵循城乡一体化.生态网络 ...
  •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发稿时间:2004-11-11 阅读次数:89142) 1.城市性质: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发展目标: 在规划期内苏州全市域基本实现农业 ...
  • 青岛公布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 率先建成小康社会
    2016年01月06日 07:06 来源:青岛日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青岛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 ...
  • 低碳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发展_现状与走向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学术专题:生态经济与低碳发展 低碳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状与走向 李向阳黄芳李瑞晴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政工理论教研室,南京210045) [摘 要]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 于推行开放式小区的思考
    于推行开放式小区的思考 摘要:现代城市里的居住小区都以封闭式结构为主.随着社会发展 和居民精神需求提高,封闭式结构居住小区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居住区作为城市形态的重要有机组成单元,而封闭式的居住小区让城市空间结构变得分离和单一,缺乏连续的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