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 - 范文中心

中考专题复习

09/03

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第一章识字·写字

【复习要领】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结构复杂,正确读写汉字是学习汉语文的基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中考不仅要注重对语音的考查,也要注重对字形的考查。考查要点一般是:①识字以课本中出现过的常用字,学生平时又往往误读的字为主。如将“机械(xiâ)”误读为“机械(jiâ)”,“服兵役(yì)”误读为“服兵役(yù)”。②写字考查错别字,一般为改正成语中的别字。如“消(销)声匿迹”、“九宵(霄)云外”,括弧内为正字。③拓展考查课外常用字。一般考四字短语中的易错字和难写字,用改错法或填字法。如“惹事(是)生非”,“斩钉铁”(截)。平时学习和期末复习时,要注意把握要领、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记住字形、正确书字。

【典型题例】

例1(2004年北京朝阳区中考题)加下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 )

A.阔绰(chuî) 游弋(yì) 单调(diào)

B.颓废(tuí) 蹒跚(pán) 池沼(zhǎo)

C.干涸(hã) 琐屑(xiüo) 拮据(jū)

D.绽出(zhàn) 葱茏(lïng) 阴晦(huì)

答案:C

解析:C项“琐屑”的“屑”读“xiâ”,不读“xiüo”音;A项“阔绰”的“绰”(chuî);B项“蹒跚”的“蹒”(pán);D项“绽出”的“绽”(zhàn);C项“琐屑”的“屑”(xiâ)、“干涸”的“涸”(hã)都是平时易误读的字;A项“游弋”的“弋”(yì)是一个生僻字,“单调”的“调”(diào),C项“拮据”的“据”(jū)是多音字;D项“葱茏”的“茏”(lïng)声母“l”和“n”要能区分。

例2(2004年海口实验区九年级学业考试题)认真书写,养成习惯。下列成语有错别字,请改正,将正确的成语用你最满意的字体抄写在下面田字格中。

步步为赢

咳不容缓

答案:“赢”改为“营”,“咳”改为“刻”。书写须规范工整,美观,艺术。

解析:本题考查辨别字形字义的能力和“工整、美观、艺术”的书写汉字的能力。当前一些广告利用成语精练深刻的力量作产品宣传而不惜篡改字词,已造成不良影响。学习语文,要注意从这种错别源上纠正错别字。“赢”为“赢利”,而“营”为“营垒”,“步步为营”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咳”为“咳嗽”,而“刻”为“时刻”,“刻不容缓”是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成语的复习要弄清字义词义。至于写一手漂亮的字,要靠日积月累地训练。

【能力训练】

1给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撰文( ) 陶冶( ) 屏风( ) 眺望( )

参差( ) 逶迤( ) 尴尬( ) 濒临( )

引吭( ) 翌日( ) 花簇( ) 涟漪( )

陨落( ) 讪笑( ) 唾弃( ) 人寰( )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每组有一个不正确,请打上“×”,并在后面改正。 A.坚韧(rân) 离间(jiün) 蘸酒(zhàn) 珍馐(xiū)______

B.分外(fýn) 踉跄(qiàng) 社稷(jì) 摞高(luî)______

C.迁徙(xǐ) 鞭笞(tái) 诘责(jiã) 褴褛(lán)______

D.渲染(xuàn) 崩殂(cú) 啮人(shì) 潸然(shün)______

3根据注音写出下面词语中所缺的汉字,要求书写正确、工整。

nûâ______杀 鞍jiün______ kuī______伺 cù______额

璀càn______ süng______乱 狼jí______ 沆dàng______

tü______拉 疮yí______ yǐ______逦 tüo______晦

4四字短语填字,要求书写正确、美观。

苦心孤______ 按______就班 脍______人口 ______然失色

含辛______苦 ______规蹈矩 义愤填______ 孤______寡闻

怒不可______ 毛骨然______ 不______置辩 肆无忌______

______然自得 ______思苦想 深居______出 无______于事

第二章词汇·句子

【复习要领】

词是构成短语或句子的一种语言单位。中考主要考查:①对词义的理解,包括本义、比喻义、引申义;②关联词语的运用;③词语的不同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进而品析。

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表达单位。中考很注重对句子的考查:①对语段中句子含义的理解;②句子主干的提取;③找语段中的中心句;④仿写句子。句子是千变万化的,要根据具体内容去理解和运用。

【典型题例】

例1(四川2004年中考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相机行事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B.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C、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像你这样的人才一旦到了那里,一定是大有作为的。

D、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答案:A

解析:“相机行事”的意思是“观察情况的发展变化,灵活地处理事情”。“相”读xiàng,看、观察。A项中的“相机行事”与全句含义不相吻合,可换为表勇敢面对人生,迎难而上意义的词语,如“无所畏惧”、“自强不息”等。此题考查了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例2(杭州2004年中考题)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答案:不惟一。示例:贫困虽然是人人不愿过的生活,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痛苦虽然是人人不愿经受的情感,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

解析:此题考查了句子的仿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仿写时,应先理解、分析原句的结构、意义,再按照符合语境,句式基本相同,表述合理的要求进行拟写。

【能力训练】

1选词填空(在备选词中最恰当的词语上打“√”)。

①为什么呢?为了______(a缅怀、b凭吊、c纪念)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

②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激流在______(a动荡、b流淌、c加旋),在创造它

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③两边地里的秋庄稼,给雨水______ (a冲洗、b洗刷、c洗涤)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新湿润的香味。

④假如是现在,老师______ (a虽然、b即使、c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2结合语境,按要求答题。

①音乐课上,在老师播放陕北民歌《信天游》时,有一个学生却睡着了,老师叫醒他说:“你怎么把《信天游》听成了‘摇篮曲’?”老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公司经理对下属某职员说:“看看你干的好事!”经理的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宾馆桌上放着一只只精致的烟缸,烟缸下压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烟缸是供您使用的,如果您想带一只回去作纪念,请到一楼购买,价格为20元。谢谢!”纸条向客人传递了哪些信息?

第三章作家·作品

【复习要领】

作家、作品涉及古今中外,范围广泛,内容繁杂,名家、名篇是中考常考的内容之一,必须记住一些。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判断题等。要能做到答题准确,平时运用正确的记忆方法至关重要。下面提供几种方法:①归类法。即按古今中外归类,或按作者、作品归类;②比照法。即将容易混淆的作家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记忆;③简记法。就是把重要作者及其朝代、国籍、作品、佳句等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后,只记忆其中的一二个关键字词;④列表法。自己绘制表格择要填写。以上方法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运用。

【典型题例】

例1(2003年湖北省仙桃、潜江、天门、江汉油田中考题)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有的人》、《谈骨气》的作者分别是鲁迅、臧克家、吴晗。

B都德和莫泊桑都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作家。

C《墨池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D范仲淹的《渔家傲》、温庭筠的《梦江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宋词中的精品。 答案:D

解析:此题容量较大,综合性较强。ACD三项考查了中国古、今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各种文体及有关文学常识;B项考查了外国的名作家。D项中,温庭筠是晚唐一位比较著名的诗词作家,《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散曲家,“都是宋词”说法有误。

【能力训练】

1、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①《再别康桥》( ) ②《百合花》( )

③《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 ④《石榴》( )

⑤《黄鹤楼》( ) ⑥《日出》( )

⑦《我爱这土地》( ) ⑧《小溪流的歌》( )

2照例子在成语后填写有关内容:

例:望洋兴叹——《秋水》——《庄子》——庄子——战国

①讳疾忌医——

②一鼓作气——

③熟能生巧——

④杞人忧天——

⑤黔驴技穷——

3按要求将下列作家、作品分类(只写序号)。

①《给巴特勒的信》雨果;②《钦差大臣》果戈理;③《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④《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⑤《蟋蟀在时报广场》塞尔登;⑥《巨人和孩子》王尔德;⑦《地毯下的尘土》莫德·林赛;⑧《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

A美国作家有:____________ B、俄国作家有:____________

C童话作品有:____________ D、戏剧作品有:____________

4下列课文出自哪部作品?

①《采薇(昔我往矣)》____________ 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____________

③《空城计》____________ ④《美猴王》____________

第四章语言的实际运用

【复习要领】

社会交际要使用语言,中考时语言的实际运用的分量所占比例较大。运用语言时,要求做到简明、连贯、得体。“简明”是要既“简”且“明”,不累赘、无歧义;“连贯”即有条有理、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得体”是指语言适合实际场合和具体对象,有分寸,讲方式。考查的内容较广,题型较多。有的是单独出题,如病句修改、选择、判断等;有的出现在语段阅读中,如根据上下文嵌入一个句子、续写一个句子、用一个句子归纳一段话的内容等。

【典型题例】

例1(天津市2004年中考题)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句简明的话说明什么是“返祖现象”。(不超过35个字)

什么是“返祖现象”?生物在绵长的历史进程中,因为客观条件的影响,身上的器官逐渐发生了进化或退化的现象,这种变化也一代一代遗传下去。但是,在千千万万次生育中,也可能有一次,本来已经退化了的器官却突然重新出现;仿佛某种长期被抑制了的微弱遗传因素,突然又强化起来。这时,某个生物体就出现了一部分不同于一般状态的现象,这就叫“返祖现象”。

答案:不惟一。示例:返祖现象是本来已经退化的器官又重新出现在某个生物体上的现象。(或,本来已经退化了的器官又重新出现在某个生物体上的现象叫返祖现象)(大意如此即可)。

解析:此题是对分析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要能正确答题,必须对材料进行仔细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简明的句子表述出来。

【能力训练】

1从语言连贯的角度思考。将a、“可想而知,在那么险恶的地形上凿石架梯铺路”;b、“从这些字大如斗,笔法洒脱遒劲的历代碑刻”;c、“把那些物价,放置到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场所去”三句分别填到恰当的横线上。

①在如此陡峭的绝壁下,他们居然在岩壁上留下了这么多的碑文题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高超水平。

②而最令人惊叹的,还是那些在绝壁上留下的方形石孔,人们叫它“孟良梯”,其实,这是古栈道遗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难道不是一种英雄行为吗?

③在石岸的岸壁缝隙中存放的,状如风箱之类的东西,是几千年前巴楚民族悬棺葬的遗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在也称得起是一种壮举了。

2运用简明的语言解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一个人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不得超过13个字(包括标点符号)。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85年获得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得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 米纳斯博士在巴黎颁发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88年又获得了英国皇家让克奖。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

第五章记叙文阅读

【复习要领】

初中阶段,必须了解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要素、顺序及记叙的主要线索。这里说的记叙文,一般包括小说、散文、通讯、传记、游记、新闻、回忆录、报告文学等。

中考重点考查:①运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能读懂课内外的记叙文,理解文章的思路、布局和层次,并能准确归纳层次、段意;②能结合文章内容,通过分析和体会,正确理解关键性词句的具体含义;③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体会其在记叙文中的作用;④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全文主旨和特点;⑤能欣赏品析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典型题例】

例1(四川省2004年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

②“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意,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品味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根据提示概括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第1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集中而概括地写出了孔乙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2句(他身材很高大„„也没有洗)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4“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这样说?

5上文中不只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讽刺,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请就你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或,写出人们身份地位的标志,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2、①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显示了孔乙己的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②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3、①特殊身份,尴尬处境。②贫困潦倒,饱受欺凌,好逸恶劳。4、“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窃”是文言,“偷”是白话。孔乙己为了面子,维持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辩,这是一种自我解嘲,强词夺理。5不惟一,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阅读材料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两个语段,设置了5个小题。第1小题考查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第2小题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关键性词语“排”、“绽”的表达作用进行了考查。第3、4两小题是从“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分析人物的个性。第5小题是一道开放性题,要求透过表面现象,从深层去挖掘当时社会人们麻木愚昧的思想状态。

【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别让委屈再版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国文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 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写的。”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几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爱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功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到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说我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 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了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是他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是请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

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亏同事提醒,否则那种委屈又会再版。

听了这一番教训后,我倒没什么惭愧的感觉,而是想起中国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须有与想当然的故事。

1本文写了三件事。请任选一件事,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其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件事中,“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这里“再版”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件事中,当了教授的“我”对学生作业(论文)的处理是很慎重的,这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如何看待学生作业的问题上,国外那位同事的认识是很高的。他是从什么高度来谈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受到过与“我”做学生时类似的委屈吗?如果受到过,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和后来的认识;如果没有,请给老师提一两点有关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议论文阅读

【复习要领】

议论文阅读的考查重点是:1、从整体上分辨立论、驳论、立驳结合的论证方式,明确中心论点,理清全文结构;2、弄清楚文中所运用的论据类型、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仔细揣摩鲜明、准确的语言;4、针对文中某方面的观点谈自己的体会等。复习演练时要注意:整体阅读,把握论点;根据论点,弄清论据;理清结构,了解方法;揣摩词句,因文释义;针对观点,发表见解。

【典型题例】

例1(广东省2004年中考题)现代文阅读。

为你自己高兴

刘心武

①朋友小凌自幼双腿瘫痪,在一家印刷包装纸的福利厂工作,业余爱读文学书,常到我家来借,我有一天就对他说:“你怎么不立个大志向,发奋写作,也成个作家?”当时他没说什么,过些天来还书,他告诉我:“我没有写作的天分,我就这样当个读者挺好。”临告别时便笑着说:“我活得挺自在,我为自己高兴。”

②上个星期天,我在大街上看见了他,他骑着电动三轮车,后座上是也有残疾的妻子,搂着他们完全健康的小女儿,三个人脸颊都红喷喷的,说是刚从北京游乐园玩完回来。真的,他们全家都为自己高兴,那是人生中最扎实最醇厚的快乐!

③为自己高兴吧!我为什么不完美?——别钻那牛角尖,要是别人问你为什么不如何如何,那么,让我们都像小凌那样,坦然无愧地看待自己,珍爱、享受平凡而实在的人生!

④一个作家朋友得了奖,却很不高兴,为什么?因为有人问:为什么只是个地区奖,而不是全国奖?如果他得了全国奖,那么又可以问:为什么不是最高奖?如果是最高奖,那么又可以问:为什么国际上没有得奖?如果国际上得奖,那么还可以问:为什么不是诺贝尔文学奖呢?„„这样一路问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也许会有正面的例子,但我举不出来,我

只知道美国海明威和日本川端康成都是在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后自杀身亡的。也许那自杀的心理因素非常复杂,但一些评论家讥讽海明威的“江郎才尽”,社会舆论对川端康成达到至美至丰境界的高于富士山的期盼压力,很可能是那诸多因素中相当重要的一种。

⑤不要为自己立下高不可及的标杆,更不要被别人往往确实是出于好意的刺激而陷入自卑自怨自责自苦的泥潭!

⑥争取不凡( )可敬可佩,( )甘于结结实实的平凡,则更可爱可羡„„这个世界很大,机会确实很多,然而这个世界也很小,机遇又极为难得,我们应在奋力进取与适可而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我们要懂得这个世界不单是为不平凡的人而存在,更是为平凡的人而存在。

⑦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的努力奋进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能够如现在这样也真是挺不错;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不为自己设置徒添烦恼的标杆,更不受他人出于好意而设置的缥缈标杆的蛊惑;为你自己高兴,为你那平凡而充实的,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

1删掉第②段似乎也可以保持文章的完整,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一段?请简要分析。

2第①至⑤段运用了举例论征和____________的方法。举小凌的例子是证明要“坦然无愧地看待自己,珍受、享受平凡而实在的人生”的观点;举作家朋友和海明威、川端康成例子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下面这句话摘自第④段。请在句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争取不凡( )可敬可佩,( )甘于结结实实的平凡,则更可爱可羡„„

4有人认为“为自己高兴”就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对此观点,作为一个中学生的你是如何看的?

答案:1具体形象地描写了小凌所说的“我活得挺自在,我为自己高兴”,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2对比论证(或正反论证)不要为自己立下高不可及的标杆,更不要被别人往往确实是出于好意的刺激而陷入自卑自怨自责自苦的泥潭。(或,不要为自己立下高不可及的标杆)3诚然(或,虽然、固然)然而(或,但是)4、不惟一。示例:可答“为自己高兴”并不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要为自己的平凡充实的存在而高兴,而不要总是为那些自己高不可攀,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徒生烦恼。也可答,人还是要有一个远大目标,并要为这些作出最大的努力。完全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不应该是我们中学生所具有的人生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析:议论文阅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般感到比较困难。要保证答题准确,读懂选文,把握中心论点至关重要。此选文的观点是“为自己高兴”,为了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最后使自己的观点成立。第2小题就是考查以上内容的。第1小题考查了叙述描写在议论文中的作用,第3小题是理解关联词语的准确运用,第4小题是开放性题,针对自己是一个中学生,结合选文观点谈自己的看法,赞成或者反对,只要理由成立即可。

【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文章,解答文后问题。

从小培养责任感

①最近,从媒体上看到两则事例:

②一是南方某市有关部门在对优秀中学生进行考察时,有意地将抹布、扫帚、拖把等杂物放在他们必经的走道上。结果,绝大部分学生或视而不见,或绕道走开,很少有人动手予以清理。

③二是北京有位母亲,对自己10岁的女儿十分娇惯。一次她问女儿:“如果妈妈有一天病了,你能不能照顾?”女儿思索后回答:“我不能照顾,你最好还是安乐死吧!”

④这是两件真实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许你听了会一笑了之,但如果认真回味一番,你就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东西,即:这些孩子都缺乏一种责任感,前者缺乏对____________的责任感,后者缺乏对____________的责任感,而这两者又是____________责任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⑤我们每个人既是一个自然人,更是一个社会人,与他人、集体、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责任人”。它伴随着我们的终生。责任感是一个人自觉地把分内事做好的一种心态,在我们成人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如你是一位厂长,就得使工人受益;你是一位医生,就应去治病救人;你是一位警察,就得保一方平安;你是一位教师,就要去教书育人等等。

⑥正因为有了这种责任感,人们在岗位上才称职,这是每个成年人都意识到并身体力行地实践着的。上海杨浦高级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曾对成功者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著名科学家、企业领导人以及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来自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

⑦但是责任感意识在如今许多孩子身上却十分淡漠,他们并不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开头我们提及的那两则事例虽只是个例,在实际生活中却有相当多孩子存在着对家庭只讲索取,不知回报;对他人态度冷漠,缺乏热忱;对集体少有关心,不愿奉献的现象。有一位特级教师曾“危言耸听”地说,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一旦成人进入社会,轻则会贻误自己,拖累家庭,重则会祸害社会,这“言重”之语实为一针见血。

⑧责任感不是天生的,孩子的“先天”不足,不应责怪孩子,它应归咎于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许多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呵护倍加,而对责任感的教育却严重不足。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会慢慢意识到的,这不禁使我想到了一个事例。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对儿子不合群、自私而发愁,她去请教生物学家达尔文。达尔文问:“你孩子多大啦?”她回答说:“快三岁了!”达尔文马上严肃地说:“对不起,你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晚了快三年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孩子是一张纯净的白纸,他一来到世界,就观察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作为家长应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让他们时时处处去体验。让他们学会去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尊敬师长,使这些成为孩子们日常行为的一种习惯,把这些教育作为责任感培养过程中,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

⑩孩子刚刚站到人生的起跑线上,特别需要家长的牵手引领,如果我们从小就对他们进行责任感教育,让责任感与他们的成长同行,这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这才是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最大的爱。

1用“/”给本文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请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3请在第⑧段的横线上写一句恰当的话。

4第⑥段中说“上海杨浦高级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曾对成功者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著名科学家、企业领导人以及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来自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是运用____________论证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论述的是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_论证方法,与第⑥段联系起来看,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

6请举一个“著名科学家、企业领导人以及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来自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章说明文阅读

【复习要领】

说明文是一种客观说明事物的文体。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两类: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的属于事物说明文;阐明事理的属于事理说明文。说明文讲究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还有一种以操作程序为顺序的叫程序顺序,也属于时间顺序。说明事物要抓住其特征,阐明事理要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见长,也有既平实又生动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①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②并列式。③层递式,即逐层深入地展开说明。

【典型题例】

例1(广东省2004年中考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 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管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受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招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选自《世界科学》2004年第4期)

1本文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0个字以内)。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划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

D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答案:1噪音对人的危害。2、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

小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的。更清晰地说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或,使文章条理更清楚)。3变得越来越差。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4A。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第1小题明确说明对象。第2小题理清说明顺序。第3小题是在一个语段的小范围内找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第4小题理解用词的严密性。答题时,必须先读懂选文,再运用平时掌握的有关知识去理解分析,然后按要求作答。 【能力训练】

①在塞外古城张家口西郊,有一座山,海拔不过一千多米,原名西山。②过去传说,如果夫妻久不生育,来此焚香祈祷,往往灵验,由此这山就被人称为“赐儿山”。③在半山腰有一座古刹,叫云泉寺。④寺前有两株古柳,一大一小,紧挨着。⑤西侧一株,高 九米多,粗八九围。⑥东侧一株,高十二三米,粗三四围,向东横卧,树干已经中空,但不知何年,从空心中部长出一株松树来,枝干扭曲,生就不凡。⑦冬日,松枝青青;夏日,柳丝飘飘。⑧古柳青松,形影相随,人称“母柳抱松子”。⑨游客至此,无不称奇。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运用这一顺序有两大特点,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运用的四种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说明层次清楚,①②句写____________;③句写____________;④至⑨句都写____________,其中④句是总写____________,⑤句略写____________,⑥至⑨句重点介绍____________的一株“母柳”。

5本文说明了山、寺、柳、松四种事物及其关系,请用一个句子概括全文内容(不得超过30字)。

第八章其他文章阅读 【复习要领】

其他文章指三种常见文体以外的戏剧、现代诗歌、书信等作品。戏剧与诗歌都属于文学样式;书信体其实是一种框架,书信可以是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的载体。戏剧的特点是通过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展开戏剧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学习戏剧,要懂得如何欣赏戏剧文学作品,如何评价戏剧人物。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欣赏诗歌要反复朗读,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书信是应用文的一种,必须注意书信的称谓、语言及书写格式。文学性较强的书信,要当文学作品来读。阅读书信,要体会作者如何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来交流思想感情。以往多年中考内容局限在记叙、说明、议论三种基本文体;近年,新课标强调文学性,戏剧、现代诗歌、书信等进入了考卷。复习时不可忽视。 【典型题例】

例1(2003年苏州中考题)阅读冰心《纸船》,完成文后题。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下边句子中的“/”和“· ”分别表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哪一句不恰当? A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B叠成/一只一只/很小很小的/船儿 C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D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答:( )

2作者用叠纸船、漂纸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假如诗人的母亲在梦中见到了这只小船,她会想些什么?试以母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3诗人常常用写梦境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冰心明知纸船无法漂到母亲的身边,却希望它能进入母亲的梦中。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类似这种写法的诗句。 答案:1、C 2、(略) 3、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与“梦”相关的诗句均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能力,也考查读诗时的联想与想象能力。题1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重音;题2要求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设想母亲的反应;题3宕开一笔,要求联想到与“梦”有关的古诗句,是考查迁移能力。三道题均紧扣现代诗歌阅读的重点。复习课内诗歌,要注意把握这几个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迁移到课外的能力。 【能力训练】 (一)

陈毅我知道 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

齐仰之不不不,陈市长一片赤诚,枉驾来访,如此礼贤下士,已使我深为感动。在此以前我之所以未能从命,一是我对共产党人的革命化学毫无所知,二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陈毅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

1、陈毅的第一句话中化用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涉及到的两个主要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句中的“酸性”一词,本是化学术语,用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时间是一把剪刀,/生命是一匹锦绮;/一节一节地剪去,/等到剪完的时候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时间是一根铁鞭,/生命是一树繁花;/一朵一朵地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佚名《时间是一把剪刀》) 1、这是一首比较工整的现代诗。诗是讲究押韵的,第一节中第______句押韵,押的韵是______第二节中第______句押韵,押的韵是______。

2、反复朗读这首诗,说说诗人所赋予的“时间”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读了这首诗后有何感想?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坦率讲,我是欣赏你的,一如欣赏一部作品。即使没有血缘关系,我仍会欣赏你,因为你身上有很多闪光的东西。你最大的特点是心地善良,这种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人心如海,世事如烟,偏你心中是一片净土。你对大自然充满爱心。小时候在上海,你才四岁,见有人摘花,你气得跳脚。电视中有砍树的镜头,你对我说:“树会疼!”你敬重一切生命,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生命。家中有蛾子乱飞,我常拍打,你就说:“它们也是生命。”小时候你看见一则报道:海洋动物锐减。从此你再也不吃海鲜,直至今日。你说:“鱼我是能吃的,但不吃,保护海洋生物。”我曾给你讲袁崇焕的故事,当活龙虾被端上桌子,眼珠悸动,胡须颤颤时,我想:这不就是被凌迟的袁督师?从此我也拒绝吃生龙虾。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哺育你,教导你,反过来也被你的行为所教导。某次考试,你一道题做错了,随意瞟到同桌的正确答案,但你偏不改,就这么交上去。宁阿姨说:“你真笨!”那天我极累,有电话找,我对阿姨说:“就说我不在。”随即我感到羞愧,这不是说谎吗?在这一点上,我甚至不如你。 1此语段选自刘亚洲《给儿子的一封信》,其中心句是哪句?

2文段中共写了“你”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你”心地善良的? 3从侧面表现“你”的事又写了哪几件?侧面描写有何作用? 4“净土”一词是什么意思?它与前面哪个词语相照应?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我是欣赏你的,一如欣赏一部作品。”用比喻表现“我”对“你”的欣赏的兴致、雅趣。( ) ②“电视中有砍树的镜头,你对我说:‘树会疼!’你敬重一切生命,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生命。”一个“疼”字与后面“敬重”照应,深切地表现了“你”的善良和爱心。( )

③“你一道题做错了,随意瞟到同桌的正确答案”的“瞟”字具有灵动感,表现了一种想抄而不敢抄的心理。( )

④“随即我感到羞愧,这不是说谎吗?”反问句强调了说谎的羞愧。( ) 6、你最欣赏信中的“你”的哪一种表现?请说明欣赏的理由。

第三部分文言文认读 第九章字词基础 【复习要领】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文可以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语文整体水平。新课标规定:初中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的古诗文,理解基本内容,背诵名句名篇。按课标要求,文言文基础训练内容一般为:①生难字的字形、字音;②文言实词的词义及一词多义;③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乎、者、也、且、焉、哉、而、乃、于、矣、以、然、夫、其”等;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⑤字形的变化,如“臧”(cáng)亡匿死的“臧”,现在写作“藏”、“以杓(sháo)酌油沥之”的“杓”,现在写作“勺”等;⑥词性活用;⑦最基本的文言句式;⑧句子翻译等。 例1(2004年北京海淀区中考题)文言语句中加点词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夙夜忧叹(sù) 一狼洞其中(打洞) B人不知而不愠(yùn) 才美不外见(同“现”,表现)

C及郡下,诣太守(yì)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 D属引凄异(shǔ)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因为)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字音(字形)、词义,题目材料选自《出师表》《狼》《曹刿论战》《马说》等8篇课文。读音涉及不常见字和多音字,词义涉及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含名词动用一例),还涉及一个通假字,容量很大。字词基础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不可忽视。

【能力训练】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爝( )火 麾( )下 烨( )然 岁晏( ) 踬( )目 拾( )级 毳( )衣 垂髫(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咨诹( 自诩( 庖( 羹( ) ) )丁 )饭 寤( 分赉( 探看( 纳谏( )寐 ) ) )

①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向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独怜幽草涧边生。 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水皆缥碧,猛浪若奔。 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句子中的字注上读音,并指出现在写作哪个字。 (1)余拏一小舟。 拏:( )现在写作: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现在写作:____________ (3)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现在写作:____________ (4)火齐之所及也。 齐:( )现在写作:____________ (5)汤熨之所及也。 汤:( )现在写作:____________ (6)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堕:( )现在写作: 4与“何陋之有”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岂他人之过哉? B无丝竹之乱耳。

C飞何功之有? D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5解释下面词语中的字,并写一个含有这个字的成语。

①入门不顾 顾:______( ) ②苟全性命 苟:______( ) ③池非不深 池:______( ) ④林壑尤美 壑:______( ) ⑤兵革坚利 兵:______( ) ⑥薄暮冥冥 薄:______( ) 6翻译下列句子。 (1)尔安敢轻吾射。 译:

(2)夫战,勇气也。 译: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

(4)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译:

第十章古诗文朗读背诵和默写 【复习要领】

朗读、背诵、默写是学习古诗文的必要途径,通过反复朗读、背诵、准确无误地默写,来积累语言材料,为感悟打好基础。中考题型一般是:①标明句子朗读的节奏、重音。②直接填写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并填写作者、作者朝代、文题等;③理解性默写;④迁移性默写,即由课内句子延伸到课外。背诵、默写复习,要注意加强理解性记忆,要多用脑,勤动手。

【典型题例】

例1(2004年四川省中考题)下面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例2(2004年天津市中考题)填上原作空缺的部分,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周南·蒹葭》)

(2)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__________。胡未灭,__________,__________。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

(3)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当“生”和“义”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中曹刿所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写出相应的句子。 答案:例1,C。例2,(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2)尘暗旧貂裘鬓先秋,泪空流(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析:例1考查了诗句朗读时节奏的划分,要依意义来理解,C句正确的读法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例2是古诗文默写,第(1)(2)小题是直接填写式默写,第(3)(4)小题是理解性默写。要答对(3)(4)小题,是必须通晓全文的。 【能力训练】 1课文填写。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东汉·曹操《__________》) (2)困于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__________,王孙自可留。(唐代__________《山居秋暝》) (4)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反是。”(《﹤论语﹥十则》) (5)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黄鹤楼》) 2、根据要求填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表现感伤雨后花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极言情感之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出小石潭作为“石潭”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写雪后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七—九年级古诗文背诵默写内容一览表

【复习要领】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共有古文54篇,古诗词曲61首,其中要求背诵默写的古文18篇,古诗词曲54首。学习古诗文要点是:1、了解、掌握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2、整体理解作品所寄寓的深意和作者的情感态度;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欣赏语言的韵律美、音乐美;4、从用语、修辞等方面去揣摩、推敲重点语句的含义;5、从意境、风格、情感、技巧等方面去品味、赏析作品的语言。 一、古诗赏析

例1(2003年江西中考题)阅读古诗,完成下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案:(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2)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失意等)的情怀。(3)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考查对精美诗句的理解鉴赏能力。第(1)小题,“近景”是相对于远景而言的,题目前一句中有限定选择范围的词语“前两联”,通过比较诗句所写内容即可作答。第(2)小题,所抒思想情怀往往与写作背景相关,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景况的,后四句“抒怀”,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诗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美景象,很容易误导到胸襟旷远上,联系全诗看,这二句是反衬,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答第(3)小题可用选点分析法。各人的审美趣味不同,选点会不一样,但无论选哪一两句诗为点,都应从思想内容、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说出它好在哪里。 【能力训练】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通篇写景,但字字皆情,全词所有的思绪都是由一个“_____”字而来,突出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感。 2感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加点词语,说说各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园香径独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文阅读 【典型题例】

例1(2004年吉林省中考题)阅读《山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三峡》的作者_____,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_____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不见曦月( ) (2)素湍绿潭( )

(3)蒙络摇缀( ) (4)斗折蛇行( )

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

4选文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郦道元,唐。2、①阳光或日光。②急流或急流的水。③连结。④像北斗星那样曲折。3《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天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4任选一句,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5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如:“岳阳楼壮美雄奇”;“桃花源和平宁静”;“琅琊山蔚然深秀”。

解析:此题综合性较强,容量也较大。第1小题考查了文学常识。第2小题既考查了重点实词的含义,也考查了词性的活用。第3小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小石潭记》中符合要求的句子较多,因为题目没有明确规定,只找一句就可以了。第4小题不但考查了对语句的品味,而且还考查了分析表达能力。看似有一定的难度,实际上只要抓住语句特点谈就容易了。第5小题最具有综合性:①对其他篇目内容的理解;②对修辞手法的考查;③对拟写能力的检测等。

【能力训练】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给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鸢飞戾天( ) (2)泠泠作响( ) (3)嘤嘤成韵(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1)互相轩邈 邈: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 戾:_______________ (3)横柯上蔽 蔽:_______________ (4)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模山范水之后,发出的感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作答)表明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作者是如何从“山多、山高、山险”等方面写了“山奇”,又是如何从“水清、水急”等方面写了“水异”的?请用原句作答。

答:山多:__________ 山高:__________ 山险:__________ 水清:__________ 水急:__________

5理解选文最后四句,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描绘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50字左右)。

第四部分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第十二章口语交际 【复习要领】

新课标要求: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能注意交际的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做到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清楚连贯,具有日常的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中考常常要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平时,我们必须加强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训练。 【典型题例】

例1(2004年四川省中考题B卷)说话要注意身份和对象,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昶同学原来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是今年开学以来,受他人影响迷上了电子游戏,平时与同学也谈游戏,学习投入少了,上课有时也想着游戏内容。期末考试,成绩大大下降。这时,他才猛醒,心里很难过,在家里闷闷不乐,有时还发脾气。面对这种情况,王昶的妈妈和同学都准备开导他。他们怎样开导才能产生效果呢?请你替“妈妈”和“同学”分别写几句开导的话。

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放性题。示例:(妈妈)“孩子,不要灰心,这次考差了不要紧,只要你以后再不玩电子游戏,专心学习,是可以赶上来的,妈妈相信你。”(同学)“王昶,谁不遇到挫折?不要悲观!在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就找我们!”

解析:此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答题时一定要:①注意身份和对象,作为妈妈去开导自己的儿子与作为同学的去开导王昶,称谓和话语要有区别;②要弄清开导的内容、原因和目的;③要明白是“开导”而不是批评指责,措辞要恰当。 【能力训练】

1安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齐敏看见了,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嘛!”安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①齐敏的话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娜该怎样说才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试临近了,小珍却还在看电视。这时爸爸走过来生气地说:“马上要考试了,你居然还在看电视?”小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说,才可能不让爸爸生气呢? 小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数学老师把一个特别认真听讲的学生叫到黑板前面:“彼得,想一想,桌子上放着五块西瓜,你姐姐吃了其中一块,桌子上还有几块?”“几个姐姐?先生。”彼得问。请问:造成这种答非所问的原因,是这位老师提问时把重音落在哪一个词上了?正确的问法,老师应该把重音落在哪几个词上? 第十三章综合性学习 【复习要领】

七—九年级课本共安排“综合性学习”18次(每册3次),其中“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5次。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通过综合性学习和主题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典型题例】

例1(2004年南宁实验区中考题)综合性学习。

为了迎接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学校组织一次调查社会上常见错别字的“啄木鸟行动”,假定你是这次活动中一个调查小组的负责人。

1你准备怎样带领你的小组开展调查活动?请你写出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法。 2你们小组调查得来的错别字,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①锦上天(添)花 ②签(鉴)定书 ③桂林三花氿(酒) ④孤注一置(掷) ⑤正(整)齐 ⑥相形见拙(绌) 请你用分类说明的方法,对造成错别字的原因作一个简要分析。 3请你就如何规范街头招牌用字向文字管理部门提出一条建议。 答案:1(1)组织全组同学上街收集各种招牌上的错别字;(2)让同学们分头到街上的广告张贴处去查找广告中的错别字。 2同音误用,如①④;形似误用,如②⑥;生造简化字(乱造字),如③⑤。 3(开放题。所提建议必须合乎情理、切实有效才能给满分)

解析:本题按体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的原则精神命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题1要求设计调查方法,题2要求将调查所得材料归类整理,题3要求提出有关建议,涉及综合性学习的几个方面,覆盖面广。题2其实也与“识字与写字”中的纠正错别字挂了钩,③⑤中的错别字均属“生造简化字”,虽然“氿”有个读音与“酒”同。 【能力训练】

1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你通过读报、看电视,一定有所了解,获得了不少知识,请写出4个关涉现代高新科技的新词语。(如:因特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是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作者是唐代__________。(2)中国有十大名茶,请你至少写出一种(多写更好),如_______________。(3)在后面横线上写出几个含“茶”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说话对象和具体场合填写日常生活中的谦词雅语(限二字词)。 请人原谅:__________ 无暇陪同:__________ 请人匆送:__________ 祝人健康:__________ 向人提问:__________ 未及迎接:__________ 求人帮忙:__________ 归还物品:__________ 请人接受: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章1略)2、A、离间“jiün”改为“jiàn”B、分外“fýn”改为“fân”C、鞭笞“tái”改为“chī”D、啮人“shì”改为“niâ”3、依次为:虐 鞯 窥 蹙 璨 丧 藉 砀 趿 痍 迤 韬 4、依次为:诣 部 炙 黯 茹 循 膺 陋 遏 悚 屑 惮 怡 冥 简 济

第二章1、依次为:b a a c 2、①你怎么在课堂上睡觉?②批评下属把事情未办好。③这儿允许抽烟;烟缸不能带走;损坏烟缸照价赔偿;楼下有精致的烟缸出售。

第三章1、依次为:徐志摩、茹志鹃、鲁迅、郭沫若、崔颢、曹禺、艾青、严文井2、(略)3、A④⑤⑦⑧ B②③ C⑤⑥⑦ D② 4、依次为:《诗经》、《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第四章1依次为b、a、c、 2、要多努力,提高自己的才能,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 3、袁隆平连获三个国际大奖。

第五章1①我读小学时写了一篇很得意的作文。老师说我是抄的,我委屈地哭了。②我读大学时用几何作图法解答求功率问题,教授说我不懂微积分,还说我是抄的。③我当教授时怀疑学生的一篇好论文是抄的,于是查资料并请教同事,寻找解决办法。(大意如此即可,任选一件事作答)2教师怀疑学生的创新能力(或,老师怀疑学生,或,怀疑学生)3、某种现象再次发生(或某种现象重复出现)4、翻来覆去地看学生的作文;到图书馆去查资料;

向同事请教处理办法。5从罗马法精神的高度(或从文明与野蛮的分际的高度,或从法律的高度)6无固定答案。

第六章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2、集体 家庭 社会3对孩子责任感的教育应从小抓起4举例,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或,具有社会责任感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或,具有社会责任感在岗位上才能称职)5孩子社会责任感淡漠的危害性(或,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危害性);摆事实,讲道理(或,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6无固定答案。

第七章1母柳抱松子2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3引传说 作比较 列数字 摹状貌4、山 寺 树 总写两侧 西侧 东侧 5张家口西山的云泉寺东侧的一株古柳树干中空处长有一株青松。

第八章(一)1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2、指齐仰之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清高。

3是说通过自己的耐心的思想工作,可以使齐仰之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变化。(二)1③⑤ û ②⑤ ɑ2不惟一。时间是无情的;因为时间的流逝,生命最终必然会走向凋落。

3开放性作答。(三)1你最大的特点是心地善良,这种善良是与生俱来的。2①看到别人摘花感到很气愤;②看到电视上的砍树镜头而感到心疼;③认为蛾子也是生命,应加以保护;④为保护海洋生物而不吃海鲜;⑤一次考试有一道题做错了,本可以照别人的改过来,但仍未改。一是对大自然充满爱心,二是敬重一切生命,三是诚实。3①受儿子影响不吃生龙虾;②因说谎而感到羞愧。衬托儿子的纯洁、善良。4内心纯洁、善良没有受到世俗污染。5、③× ①②④√ 6、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

第九章1依次为:juã huī zōu wù yâ yàn xǔ lài zhì shâ páo kün cuì

tiáogýng jiàn 2依次为:距离;从前、刚才;不要说;爱;倒下;引、提出;马飞奔;抵。3依次为:(ná)拿。(pī)披;(sì)饲;(jì)剂;(tàng)烫;(huī)隳4、C

5依次为:回头看左顾右盼;苟且蝇营狗苟;护城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山沟以邻为壑;兵器短兵相接;迫近日薄西山 6、(1)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呢?(2)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无畏惧的气慨。(3)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4)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第十章1①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观沧海 ②衡于虑 而后作 征于色 发于声 ③随意春芳歇 王维④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⑤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⑥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 唐 2①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②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③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十一章(一)1独 凄凉寂寞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①表现出对落花怀着深深的叹息。②表现出对归燕带着迷离的思绪。③表现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二)1yuünlíng yīng2、远至遮蔽返回,现在写作“返”。3鸢飞戾无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淡泊名利,返朴归真。4、多:千百成峰。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险:争高直指。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开放性题,略。)

第十二章1开放性题。示例:①“你(安娜)怎么只讲究个人卫生,却不注意公共卫生呀!”②“谢谢你的提醒,我以后会注意的!”(大意如此即可)2“爸爸、别生气,我有点累,来放松一下,我会有节制的,请您放心!”(大意如此即可)3姐姐。五、一、几

第十三章1答案不惟一,符合要求即可。2、茶经陆羽如:龙井茶如:茶余饭后3、依次为:包涵、失陪、留步、保重、请教、失迎、劳驾、奉还、笑纳


相关内容

  • 20XX年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
    一.教学规划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3月3日-4月11日 第一册 4月14日-5月9日 第二册 5月12日-5月23日 1.    声.光.热 2.    力 3.    电 4.    实验探究 5.    作图 6.    综合专题 ...
  • 20**年中考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6年中考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6年中考已经结束了,意味着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这一届学生的毕业工作.回首过去,自己的辛勤付出很值得也安慰.中考成绩公布,分数线的划定,知道了上市一中人数为18人,本届创我校升市一中历史新高,真令人开心和鼓舞 ...
  • 初中英语中考复习备考策略
    初中英语中考复习备考策略 长清五中英语组 把握好中考英语试题的特点,就能有效地组织好中考复习.中考复习是中考前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其方法很多,且各有各的特点,如果采用得当,时间把握的好,且落实到位,将会事半功倍,如果不当,那将会事倍功半,劳 ...
  • 浅谈生物中考阅卷心得及复习策略
    浅谈株洲中考阅卷及生物复习策略 株洲世纪星实验学校 陈玲娥 第一篇 2014年株洲中考阅卷心得 去年6月份,我受教育局委派参加了株洲市的中考阅卷工作.现结合本次阅卷情况,将自己的一点体会整理如下,以期对今后的生物中考复习有所帮助. 阅卷体会 ...
  • 中考语文科备考方案
    103班语文科中考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中考说明>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学生,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
  • 20**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城镇化和"一带一路"建设
    2015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丝绸之路经济带 热点聚焦 材料一:习近平提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
  • 河头中学初三英语复习计划-金坛市教育研训中心欢迎您
    河头中学初三英语复习计划 从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年年有变化,但不是很大,总之,其试题容量大,覆盖面广,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灵活,不仅加强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更突出了对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我们河头中学采用"三轮复习法&quo ...
  • 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1]
    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明光市旧县中学 郑建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积极推行学校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制 ...
  •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分析报告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分析报告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分析报告 一.考试基本情况 试题质量:本次各科试题质量都很高.其中语文.政治两科学生感到有难度,但题目类型和中考接轨,重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各科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各段成绩分布:本 ...
  • 20**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2013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2013年6月的中考越来越近了,学生们的初三生活以越来越紧张了,为了帮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好英语,进而在中考英语考试中取得各自理想的成绩,我们九年级英语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认真研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