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 - 范文中心

五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

08/20

9、母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颤颤巍巍”“如怨如诉”“尖锐”“凄惨”等词语。 2. .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母鸡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 2.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学习工具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说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3.学生结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1)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并说出词语意思(颤颤巍巍,如怨如诉,尖锐,凄惨)

(2)默写生词:惊恐,警戒,预备等。 (3)比一比,再组词:

雏( ) 戒( ) 渗( ) 悦( ) 焦( ) 戎( ) 惨( ) 锐( )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6.教师引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以及结构和分段。 二.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练习册第19页第一-----四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通过品味对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描写,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品味有关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描写,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

难点: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由讨厌到不敢讨厌母鸡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一.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导入新课

学生听写生字词,复习导入。 2.提出文本问题。

(1)作者对母鸡前后的态度有什么样的变化? (2)母鸡的讨厌表现在哪里? (3)母鸡的伟大表现在哪里? 3.学生自学,并进行批注。 4.围绕主问题进行研读。 (1)学习第1、2段。

①自读第1、2段,边读边勾画出表现母鸡讨厌的词句。

②引导学生读,说说自己的体会。第1段:抓“嘎嘎”“没完没了”“颤颤巍巍”“如怨如诉”等词,帮助学生提升概括。(学生能总结出“吵闹”“烦躁”即可。)第2段:抓“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知道”等词,概括:自大、爱炫耀。 (2)学习第4~7段。

①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说明这一原因的句子,画下来。

②读课文第4~7段,思考: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边读边用笔做上批注。

③小组内交流相关的语句和自己的体会。

④全班交流,提炼品评。负责: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ⅰ。读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不论……还是……总是”体会到母鸡对鸡雏的保护是时时刻刻的 。“歪着头”“挺着身”“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体会母鸡的机警、负责。) ⅱ。师范读。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ⅲ。再读句子,说说用上这些带点词语有什么好处。 慈爱:

①自由读第4~7段。思考: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了母鸡的慈爱?

②交流感受。(“一点儿”东西就“紧叫”;鸡雏的肚子“像汤圆似的”,自己却“消瘦”许多;给鸡雏取暖;任凭鸡雏在它身上调皮,“一声”也不哼。)

③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你还能找到类似的语句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交流汇报。 勇敢: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母鸡的勇敢?

②交流:“不论……总是”“假若……一定……连……”辛苦:交流:“立刻警戒”,换词解释“警戒”;消瘦;夜间睡不好……

(3)学习第8、9段。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①生自由读。 ②师范读。

③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

④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⑤自由朗读第9段,联系上下文思考:我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5. 拓展体验。

(1)说说对“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的理解。

(2)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对母爱的理解。老舍现在对母鸡敬佩有加,再听到母鸡的叫声,还会觉得它烦吗? 6.写作特点归纳:

对比手法的运用,升华结尾法。 二.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练习册第19页第五题。 2.读短文,做练习。

当它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一声也不吭。

(1)这段话写了母鸡( )时( ).( )的特点和教本领时( )的特点。

(2)“结果„„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此处作者对比着写的好处是什么? (3)照样子写词语:(4个)

例子:东西 动静 ( ) (4)解释词语: 一声不吭——

10、一只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漩涡,脖颈,棱角”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谈话导入:我们知道,大海里有着许许多多贝壳,其中有许多的贝看起来非常漂亮,而作者贾平凹要称赞的却是一只平凡、丑陋、沉默的贝,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2.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学习工具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结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1)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并说出词语意思(漩涡,脖颈,棱角等) (2)默写生词:漩涡,脖颈,棱角等。 (3)比一比,组词语:

棱( ) 涡( ) 啮( ) 凌( ) 锅( ) 齿( )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6.教师引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以及结构和分段。 二,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练习册第20页第一,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2.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导入新课

学生听写生字词,复习导入。 2.提出文本问题。

(1)文章的哪些语句描写了贝的漂亮?

(2)这只贝是怎样变丑陋的?

(3)孩子们为什么会去重新寻找这只丑陋的贝?

(4)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5)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自学,并进行批注。 4.围绕主问题进行研读。

(1)全班交流文本问题中的前3个问题。 (2)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②)同桌交流。

(3)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①“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②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4)交流第5个问题。 5.拓展延伸

(1)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

(2)描写奉献精神的诗句。 6.写作特点归纳:

文章借物喻人。 二.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巧填量词:

一( )石子 一( )贝 两( )瓦砾 一( )荣誉 2.你学会课文了吗?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但没有找到。

⑴说贝可怜是因为( ),说它可敬是因为( )。

⑵写出珍珠被发现的条件:( ) ⑶“稀罕”的意思是( ),它说明了( ).

11、狼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默契”、“惩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质疑导入:读了课题,你想从文中知道些什么? 2.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学习工具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3.学生结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1)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并说出词语意思(呼啸,望而生畏,退避三舍,俯首帖耳,身先士卒等)

(2)默写生词:默契,抵抗,巡逻等。 (3)比一比,组词语:

契( ) 抵( ) 帖( ) 惕( ) 楔( ) 低( ) 贴( ) 踢( )

撤( ) 搏( ) 澈( ) 博( )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6.教师引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以及结构和分段。 二,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练习册第22页第一——四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

3.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导入:

直接导入:孩子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1课,今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和交流第11课。首先请孩子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把生字词复习一下。

2.提出文本主问题:

⑴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描写狼群生活的特点的? ⑵狼群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⑶狼群为什么能让熊等大型动物望而生畏? ⑷头狼有什么权利和义务?抓住具体的事例了解。 ⑸对于狼的集体生活,你有什么看法? ⑹了解狼的集群生活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3.学生自学,并进行批注。 4.围绕主问题进行研读。 5.拓展体验:

教学参考书第94页参考资料。 6.写作特点归纳:

先概括叙述后具体描写。 二.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写狼群的生活习性是( )自然段,分别是从( )、( )、( )、( )这几个方面来介绍的。 2.读短文作答:

一般情况下„„并不为争食而互相撕咬。

⑴这部分主要写了( ),突出了狼群( )的生活习性。

⑵比较句子的异同,体会其中的妙处:

在追捕猎物的时候,狼群中,有的围,有的追,有的拦,有的截。 在追捕猎物的时候,狼群中围的围,追的追,拦的拦,截的截。 ( )

12 美丽的眼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关爱之情。 2.采用“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议一议”的方法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品读词句的基础上走进海豚的心灵深处,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故事导入:同学们,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海豚救人的美好传说。你们想听吗?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有一次音乐家阿里昂带着大量钱财乘船返回希腊时,一些贪财的水手想在船上杀死他。阿里昂见势不妙,就祈求水手们允诺他演奏生平最后一曲,然后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谁知这优美动听的音乐引起了一群海豚的注意,一条海豚游了过来,驮着这位音乐家,一直把他送到海岸上。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已久,但是许多人仍感到难以置信。可是,近代关于海豚救人的报道也不胜枚举。《美丽的眼睛》一文就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2.出示自学提纲: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用简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学生结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1)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并说出词语意思(愚蠢,痉挛,魂飞魄散,呐喊,企图,彼此等)

(2)默写生词:愚蠢,痉挛,魂飞魄散, (3)比一比,组词语:

魂( ) 彼( ) 魄( ) 披( )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6.教师引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以及结构和分段。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提出文本问题:

(1)课文几次提到“美丽的眼睛”?

(2)为什么说那是“我”这辈子所看过的最美丽的眼睛? (3)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自学,并进行批注。 3.围绕主问题进行研读。 4.拓展体验

(1)学生讲述有关人与动物之间互相关爱的故事。 (2)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写成几句话,送给可爱的海豚。 5.写作特点归纳:

一步步揭示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练习册第24页第一——五题。

13 、少年闰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理解“一望无际,祭祀,潮汛,无穷无尽,稀奇”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看图引入,导入新课:展示“看瓜刺猹”图,教师朗读,了解鲁迅笔下的闰土。(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跟你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 2.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学习工具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3.学生结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1)默写生词:脖颈,刺猬,潮汛等。 (2)比一比,组词语:

颈( ) 贼( ) 谓( ) 汛( ) 劲( ) 绒( ) 猥( ) 汛( ) (3)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①正(zhēng zhèng)月十五日,正(zhēng zhèng)是中国农历的元宵节。

②闰土的奶奶在佛(fó fú)像面前仿佛(fó fú)雕塑,一动不动地跪着。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6.教师引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以及结构和分段。 二,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练习册第27页第一——四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段。

2. 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文中人物(闰土)形象,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导入:

直接导入:孩子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3课,今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和交流第13课。首先请孩子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把生字词复习一下。 2.提出文本主问题:

⑴文中讲了闰土的几件事?是那几件?哪一件给你的印象最深? ⑵你觉得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⑶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试着理解。 3.学生自学,并进行批注。 4.围绕主问题进行研读。

⑴. 找出文中带有“啊”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有哪些稀奇事。 ⑵.以闰土语言为突破口体会人物特点:

① 指名轮读闰土的话,让学生明白闰土的话中包含着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四件事。

Ⅰ.找出闰土和我的对话,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句子,品读其中有哪些有意思的事。

Ⅱ.这些有意思的事,你们经历过吗,听过吗?像这样没经历过的事是什么事?(板书:稀奇事)

Ⅲ.如果是你,你最想干哪件事?为什么?

②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问:你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生读,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 “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采用“情境渲染、联系实际、引入背景资料、对应比照”等多种方法理解感悟、入情入境朗读。 Ⅰ.引出自己最想做哪件事。(如“看瓜刺猹”)

Ⅱ.在书上画一画,边读边想,也可以写上一些批注(通过举例理解品读,体会其中的稀奇、有意思。)

Ⅲ.如果你和闰土一起来到了西瓜地里,你会看到些什么?(周围环境、闰土动作神情、猹的反应等)学生体会读,教师适时导读。

Ⅳ.闰土和我,这两个好朋友看瓜刺猹又谈了些什么?(体会闰土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说,我是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的场面。)从哪里感觉出来的? ⑶.问:在闰土和“我”的对话中,“我”的语言很少,只有一些感受,你能根据“我”的想法想象出“我”当时说了什么吗?写出“我”的感受。

⑷.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读。

⑸借助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图片对比、联系生活等)体会“四角的天空”的深刻内涵。

⑹交流学生的理解。(文中的“我”确实是饱读诗书,而且深深感受诗之精华,而生活中是单调的,狭窄的,没有闰土的丰富,我想作者是想衬托闰土的见多识广。)

5.拓展体验:

课后阅读鲁迅作品《故乡》。

6.写作特点归纳:

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形象。

二.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 )起一个大竹匾,( )下秕谷,( )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 )在棒上的绳子只一( ),那鸟雀就( )在竹匾下了。

2.你学会课文了吗?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 闰土告诉我哪些新鲜事?简要写下来。

---------------------------------------------------------------------------------------------------

(2) 西瓜有危险地经历是指( )

a.西瓜被偷吃了 b.西瓜常常被海水淹没

c.西瓜被顽皮的小孩打破 d.西瓜被獾猪、刺猬、猹偷吃

(3)第三自然段中“往常的朋友”是指( ),“他们”是指( )。 (4)“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含义是指:( )

11

14、弹琴姑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的文章《弹琴姑娘》。从课题你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生:弹琴姑娘!

2.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学习工具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 (2)文中围绕弹琴姑娘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3.学生结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1)默写生词:淅沥,钦佩,俊秀等。

(2)比一比,组词语:

俊( ) 淅( ) 滞( ) 拳( ) 峻( ) 晰( ) 带( ) 卷( )

(3)选择正确读音:

滞( zhì zì )留 淅沥(nì lì ) 俊(jùn jǜn )秀 钦( qīn qīng)佩 入场券(quàn juàn )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6.教师引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以及结构和分段。

二,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练习册第29页一-----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和第6段。

2. 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3.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2

1.导入:

复习导入: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里,去认识那位让儿童文学家也钦佩的弹琴姑娘。

2.提出文本主问题:

⑴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的心,让我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

⑵体会“我”四季听琴的感受和情感变化。?

3.学生自学,并进行批注。

4.围绕主问题进行研读。

⑴.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教师:同学们,现在咱们交流。哪些词语和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作者的心?

⑵. 学生汇报。学生:读“不论清晨、夜晚……老是听到……”(这段话是弹琴姑娘持之以恒地练习给作者留下印象。)

教师: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哪些场景让作者印象更加深刻?先不要说,再读读。

⑶. 生自由读弹琴姑娘四季弹琴的部分。

⑷. 汇报我四季听琴的感受。

① 生汇报,按照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师相机引导“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到……”读出这琴声让春雨有了活力,我相信作者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谁再来读?

② 汇报夏日听琴的感受。(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边钦佩这弹琴人。)

② 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静谧恬静呢?生汇报。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

叹不绝。

④ 汇报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让作者有怎样的想法?)

⑤ 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教师:同学们,作者是一位儿童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这一年四季听琴感受中情感变化也不同。他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触呢?情感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总结:这一部分通过“我”听琴声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来间接描写小姑娘的品质。小组交流读书感受,并汇报。可串读创设情景,生说感受。说说锲而不舍可以用什么词代替?赞赞这弹琴人。

⑥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⑸读课后2题的句子,体会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美妙感受。

13

⑹教师:作者达成心愿见到了让她赞叹不已的那位弹琴人了吗?课文哪些语句直接描写了弹琴的小姑娘?

①.生勾画出描写姑娘的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眼前的小姑娘给你怎样的印象。

②.课文直接写小姑娘的地方不多,都是通过琴声或作者的感受描写的,写得简略。作者有几次见到小姑娘?两次见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5.拓展体验,情感生华:

Ⅰ.创设情景读:

(1)春天的日子多雨……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2)夏天的黄昏……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3)秋天天高气爽……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4)冬天的寒夜……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Ⅱ.你喜欢弹琴姑娘吗?为什么?

6.写作特点归纳:

一句贯穿法

二,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理解课文后填空:

“丁冬!丁冬!丁丁冬冬!”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___次,作者多次强调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课文第6自然段。

(1)把片段中的比喻句用__画出。

(2)片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

(3)“它悄悄地挂在树梢,静静地倾听着悠扬的琴声。”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D. 借代

15、高斯智断瓶中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激趣引入:数学题引出主人公。

14

教师:虽然是语文课,但是老师要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题目是1+2+3+4+…+100=?(5050)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

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在小学一年级就通过思考很快算出这道题,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通过这道巧算题目你觉得高斯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作答。(机智、聪明、爱动脑筋)今天就来学习有关他的一个小故事。

2.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学习工具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 (2)文中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学生结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1)默写生词:一枚,恭恭敬敬,沁出等。

(2)比一比,组词语:

枚( ) 沁( )

玫( ) 泌( )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6.教师引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以及结构和分段。

二,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练习册第31页一-----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感受高斯的聪明才智。

2. 学习前面部分描写为后文做铺垫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导入:

复习导入: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

2.提出文本主问题:

(1)高斯的智慧体现在哪里?这对你有何启发?

(2)高斯的哪些表现令人敬佩?

3.学生自学,并进行批注。

4.围绕主问题进行研读。

15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找高斯智断瓶中线的那一部分读一读。(第7段) 抽学生朗读这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高斯是怎样断瓶中线的,断瓶中线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太阳光、老花镜)

(2)找出高斯智断瓶中线前的部分内容,思考这部分的描写有何作用? ①默读课文第1~6段,找出描写太阳光的句子,想一想它在文中的作用。

品读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如:一天,高斯顶着烈日……赶去。太阳光是那么的强……炎炎烈日下。

品读间接描写太阳光的句子。(第4段,高斯紧张地……石板路上)

讨论: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找出描写老花镜由来的段(第5、6段),品读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突出高斯的聪明智慧)

③高斯的哪些表现令人敬佩?快速默读勾画,读一读勾画的部分,想想你为什么画这些句子。

④高斯的聪明才智体现在哪里?这对你有何启发?(善于观察,巧妙利用身边的资源,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5.拓展体验:

⑴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们?

⑵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6.写作特点归纳:

(1)以事件命题的写作方法_

(2)前面部分描写为后文做铺垫的表达方法。

二,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练习册第31页第五题。.

2.你学会课文了吗?

课文第5----7自然段。

(1)第5,6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描写来写人。其中,描写老人的动作的词语有_,_,_,_。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2)高斯的智慧体现在哪里?这对你有何启发?

-----------------------------------------------------------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高斯解决难题的过程吗?用上“先„„然后„„再„„”这组关联词。

16

16、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注释读懂诗句,了解诗歌的大意。

2.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背诵《观书有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谈话导入: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宋代诗人朱熹在读书时就有感而发,写下了《观书有感》。 2.出示自学提纲:

⑴自由轻声读古诗,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

⑵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⑶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学生结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默写生词:半亩 一鉴开 徘徊 沟渠。

(3)比一比,组词语:

渠( ) 鉴( ) 徘( )

染( ) 监( ) 排( )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提出文本问题: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并进行批注。

3.围绕主问题进行研读。

4.拓展体验

你能背诵一些有关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吗?

5.写作特点归纳:

诗中比喻句、对比句的好处。

17

四.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练习册第32页第一——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注释读懂诗句,了解诗歌的大意。

2.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背诵《神奇的书》。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了解大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谈话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朱熹写的《观书有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书的现代诗《神奇的书》。 2.出示自学提纲:

⑴自由轻声读古诗,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

⑵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⑶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学生结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默写生词:书籍 诗扉 真谛 一贫如洗 栅栏。

(3)比一比,组词语:

籍( ) 谛( ) 栅( )

藉( ) 啼( ) 珊( )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提出文本问题: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并进行批注。

3.围绕主问题进行研读。

4.拓展体验

你能仿照《神奇的书》写一首有关书的诗吗?

四.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8


相关内容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安红强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拟上 ...
  •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目录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古代诗词四首> 次北固山下 题破山寺后禅院 赤壁 浣溪沙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幼时记趣>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中秋咏月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 ...
  •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
    六年级语文全册备课 一. 本册教材与课标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 ...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编排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另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课外知识, 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及一些人物资料介绍 ...
  • [中学语文单元模块教学研究与探索]课题总结报告
    <中学语文单元模块教学研究与探索>课题总结报告 吴雅琴 执笔 一 .导言 本课题于1999年被批准为校级课题后,语文组全体同仁即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研究中去,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照教材的不同文体,在初高中各个年级开展实验研究 ...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4篇课文,8个语文园地.全册共计课文32篇,8个口语交际.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春天的发现:第二单元:奉献与关爱:第三单元:爱祖国.爱家乡:第四单元:用 ...
  • 新建 二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整体介绍 (一)教材主要内容 这一册教材共设15个主题单元.其中含三个集中识字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和一个开放单元<书的世界>).每单元大致包括2篇主题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微课
    [单元一]<四季> [单元一][第2课]<姓氏歌> [单元一][第3课]<小青蛙> [单元一][第4课]<猜字谜> [单元一]<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 [单元二][第1 ...
  • 第一周日月水火土1
    徐川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 语文教学计划 李琼 一.教材简析: 本册共设置18个主体单元.这些单元排列在一起,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主体之间不构成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