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是内化着反映的客观实在_列宁物质概念新解_杨昌玲 - 范文中心

物质是内化着反映的客观实在_列宁物质概念新解_杨昌玲

08/14

理论探讨 1999年第2期

物质是内化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物质概念新解

杨昌玲 曲松滨

  我国传统哲学教科书一般依据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对哲学物质概念的表述,将物质概念解释为单纯的“客观实在”,即认为“物质”就是指“客观实在”。我们认为,这是对列宁物质概念的误解。列宁的原话是这样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全集》,第2卷,128页)在对物质概念进行上述表述之后,列宁做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假定”,他说:“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同上书,89页)。这是说“一切物质”都是内化着(“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意识)相近的“反映特性”的客观实在。因此,对列宁物质概念的比较全面的理解应当是:物质是内化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不是单纯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内化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反映”不同于“反应”。“反映”在本质上是跟意识相近的特性,一切事物都内在地具有(内化着)这种反映特性。信息、感觉、心理、意识等等,都是反映的具体形态,它们都内化在物质及其运动或关系当中。意识是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反映形态,人脑所具有的特性就是它的意识特性。而“反应”则与反映不同。反应标明着物质的运动特性,确切地说,是指“物质在受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后,能够以自身的某种变

〈3〉)一物作用于动来给予回答的特性。”(方爱东:《略论物质的反应特性》,《安徽大学学报》,1992

他物,就会引起他物的变化;某物受到他物的作用,自身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反应。如物理运动可以叫做物理反应,化学运动可以叫做化学反应。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所以,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反应特性也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从简单的物质位移起,直到人脑的思维活动。思维作为高级的物质反应形态,就是人脑特有的物质属性。

因此,我们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两种最基本的特性形式:反应的特性和反映的特性。同样,人脑既有反映的特性即意识,又有反应的特性即思维、智能活动。反映内化在反应之中,思想内化在思维之中,意识内化在人的智能活动之中。

关于反应与反映的区别与联系,我们的传统教科书做了不恰当的概括和解说:“在讲非生物以及它同生物共同具有的特性时,使用`反应’;讲到生物特别是人的特性时,使用`反映’”(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8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且不说这种说法与上述列宁那个著名的“假定”相矛盾,单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反应与反映双重属性而言,也不能把无机物或低等动物的反映特性与其反应特性相混淆,更不能把人的反应特性与其反映特性相混淆。

我们说物质是内化着反映的客观实在,在科学上还可以“宇宙全息统一论”作为依据。“宇宙全息统一论”认为:第一,宇宙是一个统一整体,各子系统与系统、系统与宇宙之间,

在时空上存在着泛对称性,都内化着彼此相通的信息(反映)。第二,各种物质系统的潜在信息,表现为子系统积淀(内化)着系统、系统积淀(内化)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在显化信息上,子系统是系统的缩影,系统是宇宙的缩影。子系统——系统——宇宙的统一,源于宇宙整体的内在同一性、同源性和相互作用。这就是说,新事物内化着旧事物的信息,高级物质形态内化着低级物质形态的属性和痕迹,而人则是“小宇宙”,人脑是“宇宙的众议院”(费尔巴哈语)。地球的演化,至今经历了“天文时期”和“地质时期”两大阶段。尽管地质时期是地球上出现严格意义上的“生命”的时期,但是如果没有天文时期的遍地烽火、物质能量信息的“滚动”,没有各种物质元素以一定的有序“编组”式的“传递”和演化,生命就不可能出现并以“基因”的遗传与突变的方式进化和发展。“宇宙全息统一论”符合宇宙、地球发展的历史事实,它有力地证明:物质是内化着反映的客观实在。

80年代初期,我国学术界有人提出了所谓“渗透了人类意识的物质”之说,认为物质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即应当把这种“渗透了人类意识的物质”包括进去。那么,究竟有没有“渗透了人类意识的物质”呢?当然有。关键是这种“渗透了人类意识的物质”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渗透了人类意识的物质”是绘画、雕塑、摄影、电影电视、语言文字、人工智能

〈3〉孟繁森文)。在他看来,第机器等等。对此孟繁森曾撰文进行反驳(参见《贵州社会科学》1983

一,绘画、雕塑等艺术中的“画幅”、“泥人”等具有物质的形式,但这种物质形式的内容却是意识的,而不是物质的;第二,语言文字虽然是物质的表现,但其同时又是精神的外壳,是物质与意识的二重物,故也不是物质的;第三,被人称做“思维机器”的电脑当然也是物质的,但不能用所谓机器思维的物质性,来论证“意识有物质性。”由此也可以看出有人提出所谓“渗透了人类意识的物质”,是想论证“意识一经产生,便有客观实在性”,因此也是物质的或物质性的东西。想论证“意识的物质性”的观点当然是错误的。因为,意识就是人脑的反映特性,它虽经产生,却绝不会离开人脑;意识一经脱离人脑,就什么都不是;那些绘画、雕塑、语言文字、电脑之类,并非“渗透了人类意识的物质”,而恰恰是渗透着人类“劳动”的物质;只有那些摄入人脑之内的绘画、雕塑、语言文字、计算机输出的信息语言,才能唤起人脑自身的意识。离开“人脑之内”与“人脑之外”的区别,谈“人脑之外”的“意识”问题,是十分荒谬的。但是,认为没有“渗透了人类意识的物质”的观点,也同样是错误的。这种物质不仅有,而且对人无比重要,它就是人的头脑。试问,现实生活中,哪一个人的头脑不是“渗透了人类意识的物质”呢?哪一种智能活动不是“渗透了人类意识”的物质活动呢?人脑是惟一的、真正的“渗透了人类意识的物质”,因而是真正的智能实体。这种智能实体的活动(感应活动、思维活动),都是渗透着人类意识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感应过程渗透着感映,即感性认识;思维过程渗透着思想,即理性认识。二者构成了人脑的物质特性——内化着意识的能动的智能过程,也构成了人的全部智能行为的核心内容或“中枢”。

物质是内化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脑是内化、渗透着意识的客观实在。内化着意识的客观实在,也是一种内化着反映的客观实在。因此,即使我们承认有“渗透了人类意识的物质”,物质概念的外延也没有“扩大”与否的问题。

(作者单位:杨昌玲 中共塔河县委党校 塔河165200

曲松滨 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哈尔滨150001) 

〔责任编辑:刘晓英〕99


相关内容

  • 范例1-第二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关于资料的一切内容,QQ:2480880097有最终解释权 一.哲学的理解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⑴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根本方法.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可以说人人皆有,但并非人人都懂哲学,只有通过系统 ...
  • 列宁实践观点的发展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
    第36卷 第4期Vol.36 No.4 *)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SocialSciencesEditiony(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7月,Jul2010y列宁实践观点的发展 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 ...
  • 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关键词:物质统一性 物质概念 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 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即具有彻底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看到了自然界 ...
  • 第一讲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第一讲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重点和难点]:世界的物质性 ...
  • 陕西省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试教材第2章重点
    二. 政治基础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一)哲学 世界观: 方法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 ...
  • 马克思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 .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 ) A .社会 ...
  • 列宁[谈谈辩证法心得]读后感
    列宁这在话段里示了马克揭运用唯思物证法辨析问分题的质实他.诉我告们们在人用唯运物证法辩析问分的题候,时定要一先找首这到个事物最简单的.最通普最基.本.常最见.平凡最.到过亿碰次的关万系马克思.分在资本析主义会社找到时商品了. 让 们我着按照 ...
  • 政工考试内容
    一.单选 1.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是由党的"宣传工作"这一概念逐渐衍变而来的. 2.在195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思想政 ...
  • 马基辨析题
    一.辨析题 1.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重要性. 答:唯物主义的确重视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也的确重视精神的重要性.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并不在这一点. 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 ...
  • 真理属性与运用真理的辩证原则
    作者:韩琳 安徽师大学报:哲社版 1996年10期 摘 要 真理的运用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真理的客观性.质态性.界限性.总和性.结构性.过程性.普遍性.有用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诸属性的研究,揭示出正确运用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