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生物知识点总结(1) - 范文中心

九上生物知识点总结(1)

12/16

九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 食物与摄食

(1) 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七大类。

a. 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水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b. 糖类——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类包括淀粉、蔗糖、麦芽糖、葡萄糖等,在大米、小麦、马铃薯等食物中含量较多,是人体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类。 c. 蛋白质——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材料

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材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脂肪——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

当人体内的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能量时,才会分解脂肪提供能量。

e. 无机盐——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它们不能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f. 粗纤维(食物纤维)——促进消化

食物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组成,是一类不能被消化吸收的物质,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g. 维生素——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

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它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关系极大。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2) 热量价

动物的生命活动消耗能量,能量是由食物供给的。那么,食物中是否真的含有能量?同样质量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一样多吗?究竟哪种物质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呢?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前要注意以下问题: a. 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b. 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食物种类应具有典型性,如富含糖类的、富含

脂肪的、富含蛋白质成分的等,以便进行比较。 c. 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

d. 为比较不同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对实验原料应进行必要的称量。

实验进行时,要注意燃烧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时的着火点,一般燃烧2分钟~3分钟材料会燃尽,而试管中的温度会明显上升。

通过实验,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从而得出热量价的概念: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

化时所产生的能量叫热量价。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三类物质中,热量价最高的是脂肪。

(3) 动物的摄食

动物需要从食物中获取生存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各种动物获取食物的手段各不相同,各自具有自己特有的捕食方式和捕食器官。 a. 海葵——用触手来捕食 b. 昆虫——取食的器官是口器

蝶类的虹吸式口器; 蝗虫的咀嚼式口器; 蜜蜂的嚼吸式口器; 苍蝇的舐吸式口器; 蚊的刺吸式口器。

c. 一些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 d. 青蛙——用舌来捕食(它的舌根是倒生的) e. 啄木鸟——用喙来捕食

f. 猫——用可以伸缩的钩爪和发达的犬齿来捕捉鼠 g. 蜘蛛——能织网捕虫

h. 蛇——头部具有能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

(4) 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 a. 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b. 牙的分类

① 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② 按形态及功能分:

切牙——位于口腔前部,共8颗,其主要功能为切割食物。

尖牙——位于口角处,共4颗,牙冠粗壮,牙根长而粗,主要功能为穿刺和撕裂食物。

前磨牙——又称双尖牙,位于尖牙之后,磨牙之前,共8颗。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

磨牙——位于前磨牙之后,共12颗,结构复杂,作用是磨碎食物。 ③ 按存在的时间分:

乳牙——幼儿时长出的一组牙,共20颗,存在于出生6个月左右至6岁左

右。

恒牙——继乳牙脱落后长出的第二组牙,自6岁左右萌出。 智牙——第三磨牙,于二十岁后萌出。

c. 牙的功能

咀嚼 发音和语言 保持面部正常形态 d. 龋齿

龋齿及其形成原因:龋齿俗称蛀牙。龋齿的形成过程:牙齿上粘有糖类食物→微生物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蛀牙釉质(出现黑斑)→破坏牙本质→牙髓腔受破坏→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龋齿的预防:饭后要漱口,及时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早晚要正确刷牙,睡前睡后清洁牙面。

(5) 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及食物来源

(6) 维生素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

(7) 食物与能量

a. 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素,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粗纤维是有机物,

水和无机盐是无机物。

b. 其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常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必要时,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同等质量的蛋白质与躺了氧化所释放的热量相同,而同等质量的脂肪释放的热

量要比蛋白质和糖类高得多。由于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因此,它们所含的能量也不相同。

d. 人体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来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要,如维持体温和神经、

循环、呼吸等器官系统的基本生理活动。

e.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生长

发育有重要影响。

f. 粗纤维虽然在人体内不能作为能源物质,但它在消化道内能促进胃肠蠕动,有

利于排除附着于肠壁上的黏稠有害物质。

二、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 消化系统的组成

a. 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咽⎪⎪食道⎪⎪⎪

⎪消化道⎨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小肠:消化道中最长的部位⎪⎪⎪⎪大肠⎪⎪ 消化系统⎨肛门⎪⎩⎪⎪⎧⎧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等⎪⎪⎪⎪⎪大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消化腺⎨⎩⎪

⎪⎪

⎪小消化腺⎧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

b. 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

(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a. 消化及其类型

人体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消化。消化有两种类型,分别是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物理消化只改变食物的形状和大小,但不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化学消化改变了食物的分子结构。如胃壁肌肉层的收缩导致胃的蠕动,有利于食物的物理消化。 b. 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

食物的七大类营养物质中,有三类物质即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无需经过消化即

可被消化道直接吸收;有三类物质即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其消化后的最终产物分别是氨基酸、葡萄糖和甘油与脂肪酸;而食物纤维是不能被消化的。

c. 吸收以及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当食物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的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做吸收。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内完成。

d. 小肠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与消化相适应的特点:肝脏、胰腺、肠腺等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小肠、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

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小肠长;小肠内表面有环状皱襞;环状皱襞上有小肠绒毛;每根小肠绒毛内都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加快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3) 酶

a. 酶的概念 b. 酶的作用特点

c. 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d. 活动——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成败关键有四条:

一条:制备的淀粉糨糊(将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匀,有利于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

二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

三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

四条: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所在。

(4)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a.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图解:

b. 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淀粉−唾液、肠液、胰液−−−−−−→麦芽糖−肠液、胰液−−−−→葡萄糖⎫⎪进入⎪−→毛细血管⎬−−⎪肠液消化吸收过程⎨蛋白质−胃液、肠液、胰液⎪−−−−−−→多肽−−−→氨基酸⎭⎪胆汁⎪−→脂肪微粒−肠液、胰液−−−−→甘油+脂肪酸−进入−−→毛细淋巴管⎩脂肪−−

(5) 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等,只有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淀粉酶才能使淀粉迅速水解。以下活动仅供参考。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a. 假设pH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

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b. 制订实验计划: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分别按下表中序号1至5

的要求操作。②振荡这3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3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③取出试管,冷却,向3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④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c. 讨论:①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37℃恒温?(人体内的酶在正常体温条件下

催化效率最高)②该实验能不能按照表格中序号1、5、2、3、4的步骤操作?为什么?(不能,因为在注入氢氧化钠和盐酸之前淀粉可能已被分解,导致3支试管中溶液加碘后均不变蓝)③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受pH的影响)

三、 体内物质的运输 (1) 血液

a. 血量

血量: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

血型:人体血型可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输血:坚持输血同型血原则。

献血:成年人一次献血200毫升~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与工作。 b.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血浆占55%⎫⎪⎪

⎧红细胞⎫⎪⎪

血液(红色)⎪⎨⎬为人体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

血细胞白细胞占45%⎨⎬⎪⎪

⎪⎪⎪⎪⎩血小板⎭⎭⎩

c. 血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红细胞:两面凹的圆盘形,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血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且数量少,能吞噬病菌,与机体的抗体传染功能有关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血小板与血液凝固有关⎩

d. 血液常规检查

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中如果白细胞数量偏高,说明被检查者可能有炎症;如果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红细胞数量偏低,说明被检查者可能有贫血症状 解读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

(2) 心脏和血管

a. 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部的中部偏左下方

b. 与心脏四个腔相连的血管以及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情况以及瓣膜的作用

与心房相连的都是静脉: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与心室相连的都是动脉;其中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 血液在心脏中流动总是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

心房和心室间的瓣膜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心室和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 c.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成年人心房收缩一次一般约需0.1秒,舒张一次约需0.7秒,在心房开始舒张的同时,心室开始收缩。心室收缩1次约需0.3秒,舒张1次约需0.5秒。 d. 血管

⎧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压力大速度快

血管⎨静脉血管: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血流压力小、速度慢,有瓣膜使血液单向流动

⎪毛细血管:管壁极薄,管径较细,由一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很慢,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3) 血液循环

a. 血液循环的概念及途径

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b. 读图——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大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c. 动脉血与静脉血

含氧量高的血呈鲜红色,称动脉血;含氧量较低的血呈暗红色,称静脉血。 d. 心率与脉搏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健康的成年人安静时心率约为每分钟75次。 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

动脉受到压力,形成脉搏。脉搏与心率是相同的。 e. 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叫血压,可用血压计测定。人的血压是在不断变化的,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叫做收缩压。当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叫做舒张压。一般用分式表示人体的血压,如16/10.7千帕,表示收缩压16千帕,舒张压10.7千帕。健康成年人收缩压变动范围为12千帕~18.7千帕,舒张压为8千帕~12千帕。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千帕,则可能是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12千帕,则认为是低血压。低血压和高血压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4) 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

(5) 动脉血与静脉血 四、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1) 营养物质的利用

a. 食物中淀粉的消化和吸收:

淀粉−淀粉酶−−−→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吸收−−→小肠毛细血管

b. 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

进入细胞氧化分解供能; 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原贮存;

转变成脂肪贮存起来。 c. 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甘油−吸收−−→血液⎪胆汁乳化脂肪酶

脂肪−−−−→脂肪微粒−−−−→⎨↑

吸收⎪−→淋巴⎩脂肪酸−−

d. 血脂的利用:

进入细胞氧化分解供能; 合成脂肪贮存起来。 e. 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蛋白质−蛋白酶−−→多肽−肽酶−−→氨基酸−吸收−−→小肠毛细血管

f. 血液中氨基酸的利用:

进入细胞氧化分解供能(氨基酸分解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含氮废物,如尿素等);

合成自身的蛋白质,构成细胞的结构; 合成糖类和脂肪。

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水、含氮废物(尿素、尿酸)。

(2) 泌尿系统

a. 废物的排出

我们在利用营养物质获得能量、合成身体新的组成物质的同时,会产生一些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 b.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组成: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大约有100万以上个肾单位。(如下图所示)

c. 尿的形成过程

血液流经肾单位,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通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由收集管收集进入肾盂。原尿和血浆相比,

除缺少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的成分如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完全相同;尿液与原尿相比,除缺少葡萄糖和小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所含比例增多。

d. 尿的排出过程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3) 水盐平衡

a. 水盐平衡的意义

人体通过自身调节来实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其中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b. 水的平衡

正常人每天水的出入量相等,维持动态平衡,称为水的平衡。

① 人体通过下列途径获得水分:

食物:成人一般每日从食物中摄入水约为900毫升。

饮水:成人每日饮水约1300毫升。

细胞呼吸:一般情况下,每日细胞呼吸作用生成的水约为300毫升。

其中主要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② 人体通过下列途径排出水分:

呼吸蒸发:成人每日由呼吸蒸发的水分约350毫升。

皮肤蒸发:成人每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约500毫升。

粪便排出:成人每日由粪便排出的水分约150毫升。

肾脏排出:成人一般每日尿量约为1000毫升~2000毫升,平均1500毫升。 c. 无机盐平衡

人每天通过饮食摄入无机盐的量和每天排出无机盐的量是保持平衡的。 肾脏对体内的水和盐的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却是有一定限度的。

(1) 血尿、蛋白尿、糖尿

a. 血尿:尿液中混有血细胞时称为血尿。血尿呈鲜红色,像洗肉水样或茶水样。

血尿是泌尿系统及其邻近器官发生病变或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有三种情况:①泌尿系统病变引起血尿,由于泌尿系统由炎症、结石、肿瘤、外伤等疾病,而使肾脏血管破裂或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造成血尿;②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波及尿道,使尿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血尿;③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血尿。

b. 蛋白尿: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

出量小于150毫克;由于各种原因,如患有肾病时,滤过膜的滤过作用会发生改变,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被滤过,造成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每日排出量超过150毫克),形成蛋白尿。

c. 糖尿:尿中含有葡萄糖。病因是肾小管发炎,重吸收作用减弱,不能将葡萄糖

全部吸收。通常的原因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过少,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

11


相关内容

  •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工作总结[1]2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七(1)班生物科任教师:席 勇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 ...
  • 高二生物第二课堂工作总结
    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第二课堂工作总结 三水中学 缪运良 本学期教学处安排我组织开展高二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现在一学期快要过去,为扬长避短,现将过去的工作总结如下. 1.在开学处按照学校的工作目标和第二课堂的内容要求,结合学生的 ...
  • 20XX年高三生物复习总结交流发言稿
    2014高三生物学科复习工作汇报 高考,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我们不得不面对复习的艰辛,解题的繁难,兄弟院校的竞争,多变的惰绪,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复习的进度和效率达到最理想的程度,怎样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以下仅就2014高考复 ...
  • 初中生物课外活动计划.方案.总结08-09
    门楼任中心校生物活动安排计划 2013--2014年度 一.指导思想 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同时充分发挥人 员.设备优势进行有效探索.实践的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在新一轮教改思想指导下,兴趣小组的活动要充分发挥小 ...
  • 关于地球上最强大的生物
    地球上最强大的生物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2)要求学生对生物的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组织辩论赛,培养学生独 ...
  • 20**年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庄河25中 姜淑波(2012-2013上) 这一学期,我教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四个班, 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月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理念& ...
  • 我校高三生物三轮复习策略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高中生物学教学与复习的实际,从计划.方法.信息和心理等多个方面总结论述了进行高三生物学第三轮复习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课程标准:专题复习:复习效率 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焦点.高 ...
  • 有关"生物育种方法"知识总结
    有关"生物育种方法"知识总结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所介绍的育种方法主要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组织培养育种).遗传工程(基因工程)育种.现根据最新<教学大纲> ...
  •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何青青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 ...
  • 案例教学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中的应用_柴红燕
    西北医学教育2011年6月第19卷第3期 通过带教见习深切体会到,在带教工作中首先要做好组织准备工作,要有计划性,在带教工作中结合科室特点,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不但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而且学到良好的医德和医学伦理知识.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