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 - 范文中心

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

07/21

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

岚皋县大道九年制学校—邱爱强

教学目标

1、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

2、学会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体验到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4、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教学用品: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坩埚钳、铜片、火柴,干布。多

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展示焰火表演图片;老师想问一下,燃放焰火属于什么变

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请同学们对照P21图

1-27,快速回答各图变化是什么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能推知相关各

物质所具备的性质吗?

[展示目标]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请认真自学课本20页,2分钟后回答问题。

[自学检测一] 1、不通过 ______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

理性质,通常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直接_________或用_________方法去

测定。物质在_________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而化

学性质要通过_________观察和测定。

2、下列叙述中,那些属于物理性质的表述?那些属于化学性质的表

述?那些属于化学变化的表述?那些属于物理变化的表述?

A.镁带燃烧B.镁带能燃烧C.镁带是银白色金属D镁带用砂纸打光。

方法提炼: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是,在描述性语言中,常用“能、可以、

会、容易、是、有”等词语的,描述的是物质的()

[引言]用什么方法才能了解金属铜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呢?研究

物质性质的方法:

1、物理性质用观察法和物理测定法进行探究。

2、化学性质用化学实验探究法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实验指导一]请用实验桌上用品按【实验1-11】方案进行实验。

2分钟后回答问题。

观察与问题:【实验1-11】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

加热片刻,铜片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假设与预测:1-a.如果铜片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

去。

1-b.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不会变

黑。

2.如果铜片变黑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则把铜

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没氧气的试管里加热,铜片的颜色将不变。

[实验指导二]请用实验桌上用品按【实验1-12】方案进行实验。 2

分钟后回答问题。

实验与事实:【实验1-12】验证假设与预测1-a的实验:用洁净干

布或湿布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你操作后观察到的现象以及

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指导三]请用实验桌上用品按【实验1-13】方案进行实验。 2

分钟后回答问题。

【实验1-13】验证假设与预测1-b的实验:按下图的方法做实验,观

察铜片的颜色变化。

你操作后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指导四]请用实验桌上用品按【实验1-14】方案进行实验。 3

分钟后回答问题。

【实验1-14】验证假设与预测2的实验:设计并进行下图的方法做实

验。用酒精灯对着放在有塞试管内的铜片左端加热,变黑后逐渐向右

移动,直至铜片不再变黑。此时,将火焰移至铜片最右端继续加热一

段时间。

你操作后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是?

四、解释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铜(Cu)+ 氧气(O2) → 氧化

铜(CuO)

各实验组同学就以上现象、解释和结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交

流。

拓展与迁移: 如何设计实验,铜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能否变成

黑色?

[自学检测二] 科学家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有效方

法是________;其步骤为:观察与问题--()--实验与事实--)--表

达与交流--()

2、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

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

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

[小结] 提问学生回答,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板书设计]

1、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拓展与迁移

课堂练习

1.下列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沸点B.颜色、状态C.密度D.可燃性

2、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

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

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木棒受力折断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E、氧气不易溶于水且

比空气密度大

3、下列各组物质是家庭中常用的物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鉴别它们,

请写出鉴别的方法:

(1)【导 线】铁丝与铜丝 ; (2)

【厨房中】白糖和食盐 ;

(3)【厨房中】白酒和白醋 。

4、阅读短文,思考问题: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

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

面,与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响声,立

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金属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请你根据

以上内容,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 (2) 。

(3) 。 (4) 。

教学反思

1、教学环节分析

设问质疑、呈示目标--通过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如钢铁制品生锈、冰雪融化成水),引出教学任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通过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并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思考。

互动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讨论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教师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正确的结论。教师帮助学生将在探究阶段所构建的陈述性知识重新组织成有利于运用的知识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把一般性知识概括成),建立并加强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将来的提取和使用。

总结与反思--在这节探究课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与反思。总结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探究活动后,反思这节课所做实验的严密性,还有哪些方面有待解决,另一方面,教师依据整节课的环节,结合教材对全课及探究过程进行总结。

2、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

现代教学媒体能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传媒集于一体,具有促思,激趣,高效等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发现学习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的板书有助于学生倾听已有意见,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

3、小组协作学习,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引导-发现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本节课部分采用小组协作的形式,各小组按照探究活动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学生要积极主动地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相关内容

  • 1.4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下)
    课 题 第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日 期 教 学 目 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 100 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出发理解物质 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课程 资源 的准 备与 开发 ...
  • 初中化学教案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1)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 (2)了解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3)掌握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4) 认识氮循环对维持生态 ...
  •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名师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探究,使学生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的变化,并进一步构建学生的微粒观.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的第二课时.该节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分子 ...
  • 物质的分类教案
    课 题:物质的分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② 了解分散系.液体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教案 讲课时间:2013年5月8日上午10:00--10:40 东华小学第二节五年级一班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学重 ...
  •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3.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材分析 山东省临朐县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 龙岗初中 杜秀梅 一.内容分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材首先通过实验6-3.6-4.6-5三个实验,分别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的大.不支持燃 ...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实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 ...
  • 元素的教学设计第2课时
    篇一:元素第二课时教案及说课稿 <元素>第二课时说课 一 教材内容分析: 元素这节课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它处于全书的中心位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初学化学者第一次接触到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用语的基 ...
  • 电阻第一课时教案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教案 (一)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②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 ③初步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