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规律面积的变化教材分析 - 范文中心

探索规律面积的变化教材分析

10/01

【探索规律面积的变化】

学生在《比例》这个单元里,初步知道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形状没有改变,所有边的长度都按相同的比变化。事实上,图形放大,它的面积变大了;图形缩小,它的面积变小了。本次探索规律,专题研究图形放大后,它的面积是怎样变化的。通过图形放大,它面积变化的倍数和边长变化的倍数不同,进一步加强图形放大的概念。也为计算放大后图形的面积,找到一种方便的算法。

教材分四段编写:提出问题——探索实践——总结规律——回顾反思。

(一) 提出问题这一段,重点引导学生弄清要研究什么

教材先呈现一个小长方形和按比例放大后的大长方形,通过测量得到小长方形的长3厘米、宽1厘米,大长方形的长9厘米、宽3厘米。分别写出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长的比和宽的比,得出小长方形是按3∶1的比放大的。接着要求估计大长方形和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并分别算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验证估计是否正确。学生观察大、小两个长方形,能够看出大长方形有9个小长方形那么大,估计它们的面积比是9∶1。如果利用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算出它们的面积,也能得到大、小长方形的面积比是9∶1。于是发现一个现象: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放大后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度是原来长方形的3倍,面积却是原来长方形的9倍。简单些说,长方形按比例放大,边长变化的比和面积变化的比不同。由此联想“其他平面图形放大,面积的比又会怎样呢?”这就形成了新的研究课题。这一段教材组织学生联系熟悉的知识,开展熟悉的活动,从中发现和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接受和理解新的学习任务,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探索规律的活动。

(二) 探索实践这一段,研究不同的平面图形按不同的比放大,放大后的面积是原来图形的几倍

像这样的举例研究是小学生能够进行的。如果研究的实例有较大的覆盖面,得出的结论会有较强的说服力。为此,教材呈现了正方形按3∶1放大、三角形按2∶1放大、圆按4∶1放大的过程,选择了三种不同的图形、三个不同的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让学生测量各个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有关对应边的长度,说出图形是按几比几放大的;算出各个图形放大后的面积和放大前的面积,得出放大后与放大前图形面积的比;把量出的长度,算出的面积、得出的比都填入教材的表格里,发现每个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长度比不等于面积比,但却是有联系的两种比。

只要测量与计算不发生意外,能够得到正方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边长比3∶1,面积比9∶1;三角形放大后与放大前底(高)的长度比2∶1,面积比4∶1;圆放大后与放大前半径的长度比4∶1,面积比16∶1。这些实例证实了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比和对应边的长度比是不一样的。这一段教材组织学生看图形、

量长度、算面积、写出比,给了他们很大的活动空间,有利于他们用丰富的现实材料感受图形放大前、后面积的变化情况。

(三) 在总结规律这一段,要做三件事情: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用含有字母的比表达面积的变化规律,放大平行四边形验证规律

表达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需要对各种图形按不同的比放大,面积也随着变化的现象进行概括,把共同的特征用一种简便的形式表示出来。寻找面积变化的共同点,应比较每个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边长和面积的变化,看到正方形的边长按3∶1变化、面积按9∶1变化,三角形的底(高)按2∶1变化、面积按4∶1变化,圆的半径按4∶1变化、面积按16∶1变化。不难发现,面积变化的倍数是边长变化倍数的平方。这就是图形放大,面积随之变化规律。表达规律有多种形式,可以像“萝卜”卡通那样,列举“长度比是2∶1,面积比是4∶1;长度比是3∶1,面积比是9∶1;长度比是4∶1,面积比是16∶1„„”可以像“辣椒”卡通那样,用比较概括的语言讲述规律“(长度比和面积比)两个比的后项都是1,面积比的前项是长度比前项的平方。”如果用含有字母的比n∶1(n是大于1的自然数,下同)表示图形的放大,那么放大后与放大前图形的面积比是n2∶1。这也是一种表示形式。教材鼓励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说规律,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再用含有字母的比表示规律,提升数学化程度,发展符号意识。

从正方形、三角形、圆放大的实际例子中发现面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的是归纳推理。教材要求学生用平行四边形验证面积变化的规律,丰富对规律的感知,充实对规律的信心。可以引导他们在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把它按比例放大;分别测量放大后与放大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放大后与放大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分别组成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长度比和面积比,观察面积比与长度比之间是不是存在上面概括的规律。这些活动在前面已多次进行,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想办法验证发现的规律,是探索规律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是科学精神、严谨态度的具体表现,应该得到重视和落实。

(四) 回顾探索规律的过程与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可以组织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是怎样发现的;列举了哪些例子,想想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长方体、正方体是否能按比例放大,体积比和长度比之间是否也有规律等等,只要帮助他们打开话题,应该有许多话要说。


相关内容

  • 德育案例1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任广香 一.现状分析 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开县.区.乡级公开课,并受到好评.但是从学校未来的发展对师资的需求来看,自己还有很大的缺陷,有: 1.新课程思想观念.现代教育理论和管 ...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学习本册教材要初步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图形的变换,理解乘法与面积的联系,体验统计平均数的必要性,以及能够列出简 ...
  • 六.七.八单元
    [ 新知识点] 众数 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综合应用 [ 教学要求] 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 ...
  • 因数与倍数分析
    <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属于整数知识范畴<数的整除>版块.本单元包含的内容有: 1.因数和倍数 2. 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
  • 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
    <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第25页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做一做"以及补充习题. 教材简析: 圆柱是一种含有曲面的几何体,给体积的认识 ...
  • 数学课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数学课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 ...
  • 苏教版小学各年级数学教材目录
    苏教版小学各年级数学教材目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目录 一.除法: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二.观察物体 三.认数:认识整千数: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 四.千克和克 五.加和减: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减 ...
  •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案例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除法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板书的"变式&quo ...
  •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第四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4.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节课知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成功的经验. 一.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是环境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影响. ...
  • 函数概念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棠湖中学 唐小文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概念>,本课题是人教A 版必修1中1.2的内容, 计划安排两个课时,本课时的内容为:函数的概念.三要素及简单函数的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