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改变了我 - 范文中心

古诗文改变了我

11/13

古诗文,令人陶醉;古诗文,使人入迷;古诗文,激励人奋发向上。古诗文真有魔力。他奇迹般地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我爱古诗文! 我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吃饭时总会掉饭、剩饭,浪费了很多粮食。每次妈妈说我,我总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有一天,我学了《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两首古诗后,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在烈日炎炎下种粮食,豆大的汗珠会滴滴答答地流下来,每一颗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种粮食太辛苦了。每一颗粮食真是来之不易啊。我为以前浪费粮食感到很难为情。从那以后,我就慢慢改掉了浪费粮食的坏习惯,不剩饭、不掉饭粒了。吃饭时想吃多少就盛多少,把饭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的。有时还跟妈妈比赛谁吃得干净呢! 通过诵读古诗文, 给我了很大启发。孟郊的“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让我知道了子女对母亲的深情; 愚公移山的故事, 让我知道了“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卖油翁的故事, 生动形象地告诉了我“熟能生巧”的道理。 古诗文不仅是我的良师,更是我的益友。它时时在提醒我、教育我。记得有一次,我与同学为了一件小事闹翻了,心里十分生气。这时,我想到了孔子的“九思”一—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岔思难,见得思义。比起古人,我为一件小事与同学争吵,破坏了我与同学之间多年的友谊,实在肤浅,真是不应该!最后,我主动道歉,“化干戈为玉帛”,与那位同学又和好如初了。 我爱古诗文,我爱这颗闪烁着璀璨光芒的明珠。愿这颗名垂千古、源远流长的明珠能够永远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相关内容

  • 五下语文教学计划
    胡桥学校_2012 学年第二_学期_五年级_语文__学科教学计划 执教者__王佩佩_制订日期__2013.2_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单元 一 教 学 内 容 1~5 课 古诗诵读 1 综合练习 1 习作 1 课时数 10 课时 知识与技 ...
  •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利川市东城腾龙小学 罗腾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15页"回乡偶书". 知识目标:会认"偶.鬓.衰.客.何"五个生字,会写"音. ...
  • 律诗基本知识
    律詩基本知 一.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句式--每句五言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唐代的五言古诗 ...
  • 语文(必修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学生版
    高2018届期末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一·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训练 <蜀道难> 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 , .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 ...
  • [古诗里的故事]教学设计
    表达<古诗里的故事>教学设计 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中心小学校 孙丹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运用找故事的基本要素和结合背景资料等方法构建故事的情节. 2.理解古诗诗意,抓住诗中重点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内容写得更 ...
  • 通晓诗家语攻破读懂古诗的难关
    通晓诗家语攻破读懂古诗的难关 读懂古诗的难关是诗家语.所谓诗家语就是古诗中所独有的,一般古代散文中没有或少有的特殊语言现象.因此破解诗家语,才能攻破读懂古诗的难关. 一. 比兴语 比兴语即富有比喻象征意味的古诗意象系统.古人作诗继承了屈原& ...
  • 10`蒲公英不说一语教学目标
    10.蒲公英不说一语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美妙的画面,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教 ...
  • 书香养德.读书励志典型案例
    "书香养德 读书励志"促花蕾绽放 常丰镇中心小学德育教育案例 "德润杜阳.书香麟游"德育教育活动在我校全面展开,塑造了品德高尚.富有理想.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一批少年儿童形象.学校坚持遵循" ...
  • 七语文答案
    洛阳市2013-2014学年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D(2分) 2.B(2分) 3.B(2分) 4.C(2分)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者该空不给分.共10分) (1) ...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抽测试题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抽测试题 姓名: 得分: 1.远在他乡思念家乡亲人时,你最想吟诵的是 2.古人不乏爱国忧民者,他们的许多诗至今仍可以影响警示后人. a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国东北三省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