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2 - 范文中心

天朝的崩溃2

03/01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此博文包含音乐 (2011-02-10 20:43:59)转载▼

标签: 林则徐 清政府 《南京条约》 天朝的崩溃 第二次鸦片战争 文化 分类: 观后小感

天朝的崩溃,光看其题目,就大致揣测出这是一本讲述清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书,也就是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专制主义时代是如何终结的。其中的“天朝”,“崩溃”用得恰到好处而别有深意。“天朝”直接指出了清政府的自大,“崩溃”却正表现出清政府无法避免的灭亡,暗含对于清政府腐败的讽刺。

书首先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方的实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包括兵力、武器、指挥、战术等诸方面,从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清政府无论从哪方面都弱于实力强大的英军。

我曾经思考过:就是因为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军签署了《南京条约》,才使中国现在人对于耆英的印象变成懦弱。可是如果耆英不投降,带来的只会是更惨重的损失,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对于清政府而言,只是面子上的过不去,可是对老百姓而言,却是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

但现在看来,作者的想法更符合当时的国情,他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理性地分析比较,避免这场血的战役。我们可以直接投降,像日本一样走上自强之路。虽然如今想来,这不失为正确的策略,但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无法倒退与逆转,而清政府自认为的“天朝”就是最好的明证。当时的清政府认为自己在世界之峰,又怎肯做个缩头乌龟主动屈服呢?但试想如果当时没有打这场战役,中国走向的是像日本一样的道路,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

当然作者的观点虽然只是假设,但仍是相当成熟的。从文中的这一段话便可以看出:“这里面有两个需要分清的问题:一是对侵略者应不应该抵抗?而是若这种抵抗注定要失败,是否仍应抵抗?前者是道德层面的,答案是肯定的,没有疑义,后者是政治层面的,结论不能从前者引申而来。思想家与政治家的区别正在于此。”

其次,它围绕一些晚清时期我们所认为的汉奸及英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读完这本书,感触很深,最大的亮点就是它阐述了真相,将教科书上的正面,反面人物都还原了最初的面貌。之前我对于林则徐的了解仅限于虎门硝烟这一事件,认为像林则徐这样的英雄人物如果不走极端,给英军提供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自大腐败的清政府不知道自己的实力,难道林则徐也不知道吗?明明知道自己敌不过强大的英军,还要用这样的行径去惹怒对方,不光清政府不会赞颂你,老百姓之后的生命与财产的损失难道你可以补偿吗?

书中却进一步写出了林则徐的真实人物性格,他只不过又是一个被清政府官场蒙蔽的普通官员,发配出去后仍然败在“官场”二字上,复出无力,阻挡不了英军的入侵,这“天朝”连最后的精良指挥都敌不过英军,大局又如何稳得住?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八国联军将不堪一击的清政府逼向了绝路。辛亥革命的一发动,“天朝”就此崩溃瓦解。

真相与记录总有一点偏差。其实到了最后,慈禧太后也不似当年嚣张跋扈,倒是想改变这千年世袭的帝制。可惜孙中山等人没有给清朝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而是在改革几天后直接将其推翻。不然今天的中国可能和日本走的就是同一条道路:仍然保留皇帝这样的称号,但皇

帝不掌握实权,只是类似于国家的象征。

世事难料,中国曾经有那么多条路可走,一步之差,也许今天的中国就完全不同。之所以这么多年的帝制时代终结在清朝,细想也可以发现:是因为清政府的“天朝”之感,是因为井底之蛙的愚昧,还是因为外国的侵略?其实都不是,是历史的潮流在前进,而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清政府一夜间崩溃的铺垫。

我们不会再回到帝制时代,还有那些愚昧的时代。


相关内容

  • 历史第四次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讲义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一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单元特征] 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 ...
  • 法治与生活息息相关
    法治与财富 法治与经济有什么关系?看似离得有点远,但假如你是一个想开公司的创业青年,也许会感受更深.时间就是金钱,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好的商业创意,如果不迅速付诸实施,可能就会失去先机.这就要求政府得给力,一个证件办半年,黄花菜都凉了. ...
  • 刘二狗蛋:朝鲜这个流氓弟弟不听流氓哥哥的话,该怎办?
    刘二狗蛋:朝鲜这个弟弟比天朝哥哥还流氓!怎么办? 1月6日上午9时30分,一次发生在朝鲜咸镜北道的巨大震动被中国和美国地震监测部门监测到.2个小时过后,朝鲜政府发表声明,宣布该国进行了一次"安全.完美"的氢弹试验,&qu ...
  • 潍坊一中学案高一历史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导学案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设计:靖云华 审核:张伟 自主预习案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基础知识: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失败原因.历史意义及 ...
  • 历史书籍.doc(2)
    1.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八册),中华书局1960年代至1980年代出版或多次重印. 2.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3.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 ...
  •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几大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几大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中华民族涅槃重生的历史,它有太多不堪回首之处.但是,过程虽然艰难,结果却是圆满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民族的蜕变自然少不了内忧外患,少不了流血牺牲,少不了迷茫与探索.从鸦片战争到 ...
  • 晚清变局中的惊世呐喊
    1998年6月29日,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 室内座无虚席,六百多名北大师生屏神静气,聆听正在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 "从我在华盛顿特区住所的白宫往窗外眺望,我们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高耸入云 ...
  • 小鸟:天朝天天都在准备金融战
    还是惯例,先说一点题外话,有人问小鸟,老米要地面进攻ISIS了,巴沙尔怎么办?小鸟的回答是,大规模地面进攻还没开始,巴沙尔没事的,等到真的大规模地面进攻,毛子会出来力挺医生的,我们就不要瞎操心了,呵呵. 既然说到金融,就说一下货币战争吧,在 ...
  •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是什么让历史进入了现代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使现代社会得以突破过去一万年来都无法突破的发展瓶颈? 一.科技进步的积累 1.火器的出现 虽然可考的最早使用枪支的记录是1288年中国东北的牧区,但成建制的枪支火炮的使用让有组织有纪律的军队占据了绝对上风,最终,草原民 ...
  • 集权与分权的深度思考
    集权与分权的深度思考--转<中国的"行为联邦制"--中央-地方关系的变革与动力> 封建与郡县的关系又可简言之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集权与行省分权的矛盾自殷周制度变革开始,以至于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皆为其表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