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视点]梁实秋:子女也可以教育父母 - 范文中心

[名家视点]梁实秋:子女也可以教育父母

06/24

背景介绍

CCTV-10曾经播出过梁实秋的《子女也可以教育父母》。

听到“教育你的父母”这个说法,是不是吓了您一跳?自古以来只听说父母教育子女,哪曾听说过父母大人要子女辈的人来教育?实际上啊,在现代社会,父母也同样需要青年人来善意教育他们如何改变观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嘛!”

天津的姚颖女士说,有时候感觉和老人在很多问题上难以沟通。老人总喜欢把许多陈年旧物都在家里存着,舍不得扔,说是保不准哪天有用,但实际上许多这样的观念已经不适应如今的社会和家庭状况了。她和老人为这些问题争论了好几次,但老人总是听不进去。读了梁实秋的《子女也可以教育父母》之后,她了解到跟老人沟通也是要讲究方法的。

中国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也总把 “孝”字放在头一位。那么什么是“孝”呢?有人认为,孝顺孝顺,顺了父母的意,就是孝顺。但是梁实秋先生却提出,要子女“教育你的父母”,这是不是大逆不道呢?实际上,恭、敬、顺、从,是一种“孝”;劝、导、管乃至必要的教,也是一种“孝”,这就赋予了“孝”以更全面、更现代的内涵。比如许多老年人都舍不得花钱,旧东西几乎不能用了还是要接着用,总是把钱攒着而不是用来提高生活水准,其实这种消费观念已经不太适应今天的社会发展了。这时候做子女的就可以购买一些新东西,更换家中老旧的、不能使用的物件,通过这种方法逐步向父母提示新的生活方式,让父母学会过现代人的生活。这样,同样不失为一种“孝”的表现。

  教育你的父母文梁实秋(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养不教,父之过。”现在时代不同了。父母年纪大了,子女也负有教育父母的义务。话说起来好像有一点刺耳,而事实往往确是这样。

“吃到老,学到老。”前半句人人皆优为之,后半句却不易做到。人到七老八十,面如冻梨,痴呆黄耈,步履维艰,还教他学什么?只合含饴弄孙(如果他被准许做这样的事),或只坐在公园木椅上晒太阳。这时候做子女的就要因材施教,教他的父母不可自暴自弃,应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人生七十才开始”。西谚有云:“没有狗老得不能学新把戏。”岂可人不如狗?并且可以很容易地举出许多榜样,例如:

一、摩西老祖母一百岁时还在画画。

二、罗素九十四岁时还在奔走世界和平。

三、萧伯纳九十二岁还在编戏。

四、史怀泽八十九岁还在非洲行医。

五、歌德写完他的《浮士德》时是八十三岁。

旁敲侧击,教他见贤思齐,争上游,不可以自甘老朽,饱食终日。游手好闲,耗吃等死,就是没出息。年轻人没出息,犹有指望,指望他有朝一日悛悔自新。上了年纪的人没出息,还有什么指望?二辈子!

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甚至已经生男育女,在父母眼中他还是孩子。所以老莱子彩衣娱亲,仆地作儿啼,算是孝行。那时候他已经行年七十,他的父母该是九十以上的人了。这种孝行如今不可能发生。如今的孩子,翅膀一硬,就要远走高飞,此后男婚女嫁,小两口子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五世同堂乃成为一种幻想,或竟是梦魇。现代子女应该早早提醒父母,老境如何打发,宜早为之计,告诉他们如何储蓄以为养老之资,如何锻炼身体以免百病丛生。最重要的是要他们心理有所准备,需要自求多福。颐养天年,与儿女无涉。俗语说:“一个人可以养活十个儿子,十个儿子养不活一个爸爸。”那就是因为儿子本身也要养活儿子,自顾不暇,既要承上,又要启下,忙不过来。十个儿子互相推诿,爸爸就没人管了。

代沟之说,有相当的道理。不过这条沟如何沟通,只好潜移默化,子女对父母来便耳提面命。上一代的人有许多怪习惯,例如:父母对于用钱的方式,就常不为子女所了解。年轻人心里常嘀咕,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一个钱也带不了棺材里去!一个钱看得像斗大,一串串地穿在肋骨上,就是舍不得摘下来。眼瞧着钱财越积越多,而生活水准不见提高。嘀咕没有用,要事实上逐步提示新的生活模式。看他的一把坐椅缺了一只脚,垫着一块砖,勉强凑和,你便不妨给他买一张转椅躺椅之类,看他肯不肯坐。看他的衣服捉襟见肘,污渍斑斑,你便不妨给他买一件松松大大的夹克,看他肯不肯穿。这当然不免要破费几文,然而这是个案研究的教学法,教具是免不了的。终极目的是要父母懂得如何过现代的生活,要让他知道消费未必就是浪费。

勤俭起家的人无不爱惜物资。一颗饭粒都不可剩在碗里,更不可以落在地上。一张纸,一根绳,都不能委弃,以至家家都有一屋子的破铜烂铁。陶侃竹头木屑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须知陶侃至少有储存那些竹头木屑的地方。如今三房两厅的逼仄的局面,如何容得下那一大堆的东西?所以作子女的在家里要不时地负起清除家里陈年垃圾的责任。要教导父母,莫要心疼,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我们中国人一般没有立遗嘱的习惯,尽管死后子女打得头破血出,或是把一张楠木桌锯成两半以便平分,或是缠讼经年丢人现眼,就是不肯早一点安排清楚。其原因在于讳言死。人活着的时候称死为“不讳”或“不可讳”,那意思就是说能讳时则讳,直到翘了辫子才不再讳。逼父母立遗嘱,这当然使不得。劝父母立遗嘱,也很难启齿。究竟如何使父母早立遗嘱,就要相机行事,趁父母心情开朗的时候,婉转进言,善为说词,以不伤感情为主。等到父母病革,快到易箦的时候才请他口授遗言,似乎是太晚了一些。

教育的方法多端,言教不如身教。父母设非低能,大抵也会知道模仿。在公共场所,如果年轻人都知道不可喧哗,他们的父母大概也会不大声说话。如果年轻人都知道鱼贯排队,他们的父母也会不再攘臂抢先。如果年轻人不牵着狗在人行道上遗矢,他们的父母也许不好意思到处吐痰。种种无言之教,影响很大,父母教育儿女,儿女也教育父母。

有些父母在行为上犯有错误,甚至恶性重大不堪造就,为人子者也负有教育的责任。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而不违,劳而不怨。”这就是说,父母有错,要委婉劝告,不可不管;他不听,也不可放弃不管,更不可怨恨。当然,更不可以体罚。看父母那副孱弱的样子,不足以当尊拳。


相关内容

  • 香港中文大学推荐读书
    香港中文大学推荐比读书: 书目 著者/出版社 1 甲虫西西弗斯 文洁华/壹出版 2 生命果真如此轻易 王慧君/张老师文化 3 随想 三毛/皇冠出版社 4 闹学记 三毛/皇冠出版社 5 岑逸飞的文化探索 岑逸飞/次文化堂 6 傅雷艺术随笔 傅 ...
  • 家长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
    <家长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当前,教育越来越成为中国人关注的焦点,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显著标志.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关系国家兴衰的大问题 ...
  • 经典重译:浪费资源或精益求精?
    陈及[首都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赵武平[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 赵稀方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本版撰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雯洁 日前,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自媒体频道今日发出消息,将众筹重译出版亚当·斯密的<国 ...
  • 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集 持续不断地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巴尔扎克 甘心做奴隶的人,不知道自由的力量.--贝克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形成过程及行为后果研究 1).网瘾形成过程分析 "人之初,性本善",网络的产生也是为了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只是由于青少年地不当使用,也导致了网瘾的产生,而中学生对网络的迷恋,也决不会是自己主观上愿意的 ...
  • "我"是谁?我回答不出来---深圳特区报
    "我"是谁?我回答不出来---深圳特区报查询2008年1月9日前 回深圳新闻网首页 第C03版:副刊/对话名家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要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扮靓城市门户 喜迎八 ...
  • 20XX年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3)
    2017年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3 [2017 东城一模]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共10分) ①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 ...
  • [二十四孝图]阅读答案
    篇一:<二十四孝图>阅读答案 篇二:<二十四孝图>阅读答案 名著阅读(6分)小题1: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写到"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和这两件事."这两件事是()()( ...
  • 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继承关系
    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继承关系 来源:http://china.findlaw.cn/info/hy/jichengfa/jcrsx/ 作者:找法网 导读:妻与前夫或夫与前妻所生的子女,对妻或夫的后婚配偶而言为继子女,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是姻亲关 ...
  • 浅论张晓风散文的超性别书写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以散文集<地毯的另一端>蜇声文坛.当时诗人余光中在<我们需要几本书>一文里毫不讳言"至少有三个因素使早期的张晓风不能进入现代:中文系的教育,女作家的传统,五四新文学的余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