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健学论文 - 范文中心

中药保健学论文

11/22

贵州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中药保健学》课程论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题目 亚健康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姓名: 学号:

摘 要: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题

之一。中医药学是防治亚健康的巨大宝库,本文系统挖掘了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治

疗机制,提出了通过发展中医药特色疗养医药学来防治亚健康的理念,对建立有现代特色的

中医药亚健康理论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亚健康;中医药;防治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健康状态的关

注程度也随之提高。在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

转变的同时,80年代人们开始将健康的概念从“未生病”扩展到身体、心理及

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上,于是另一种特殊的“第三种状态”——亚健康状态就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引起了中医学界的关注[1]。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亚健康状

态的研究正渐形成一个热点,但因其涉及多学科、多系统,故对其治疗颇为棘手,

至今尚未有特效治疗药物。中医药针对亚健康状态的基础和临床诊治经过20多

年的摸索取得重要进展,一些阶段性的结论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并取得良好效

果,因此中医药在此方面具有明显的潜在优势[2]。现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

谈一下亚健康在中医药防治和保健中的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1亚健康状态研究分析

1.1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却过早表现出活力降低、适应性

减退,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生理功能低下状态,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

且不固定[3]。亚健康具体症状有:精力下降、纳差、疲劳、心慌、气短、失眠、

多梦、抑郁、惊恐、焦虑、记忆力下降、身体虚弱等。

1.2亚健康表现形式

赵瑞芹[4]在其报告中指出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躯体性亚健康状

态(主要表现为躯体慢性疲劳)、心理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焦虑、担心、

恐慌)、人际交往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个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变大,交往频

率下降)。

1.3亚健康形成原因

钟玉昆[5]等人的研究认为,亚健康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七个方面:心理失

衡、营养不全、环境恶化、节律紊乱、动静失度、药品乱用、七情累积。上述诸

多原因造成人们精神极度紧张,心理压力加大,从而使内分泌功能紊乱,交感神

经兴奋过度,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亚健康状态”[6]。

2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

2.1病因认识

中医学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间动态平衡、心理安宁、体质健壮的

状态,而亚健康人则为阴阳代偿性平衡,或患病时失去代偿能力,以致阴阳失衡。

2.2病证认识

董 斌[3]等人在其研究中表示,,健康人无证无病,亚健康人常有证无病,或

有潜证无病,如面色少华,或萎黄,口唇色淡,但无明显特征性疾病的诊断依据

或依据不足。

2.3病机认识

赵瑞芹[4]在研究报告中提到,亚健康主要是由于脏腑、经络、营卫、血气、

阴阳失调;或外因七情六淫,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从而产生病理信息。

2.4证候分型

亚健康态(证)的中医学分型有其特定的证候表现,武维屏[7]归结有如下

数态(证)。 肝气郁结、瘀血内阻、痰湿内生、湿热内蕴、阴虚火旺、气血亏虚

(劳伤心脾)、脾肾阳虚、其他病证。

2.5病因认识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人为阴阳代偿性平衡,或患病时失去代偿能力,以致阴阳

失衡。何以蓓[8]等提出,七情所伤,加之劳倦、饮食生活不节等导致体内阴阳平

衡失调、升降失常及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是其主要原因。

3中医药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

3.1亚健康的防治方法

亚健康的常用中医学防治方法扶正祛邪、调节阴阳、寒热、经络、血气、营

卫等方法[9]。其中扶正强调保护正气,贵在未衰(健康、亚健康态),要求顺从

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调节情志,保养精神,

使精神内守;避虚邪贼风,加强体育活动,强化体质,延年益寿[10]。

3.2亚健康的治疗强调身心并治

中医学防治亚健康特别强调养心调神,做到“心疗”、“意疗”、“情疗”,即

“治心”。 李萍[11]等人的研究提出:调节情志,不使情欲过激,杜绝外诱,保持

心宁安静,养生兼养德。

3.3亚健康治疗的干预措施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亚健康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包括药物疗法、针灸推

拿疗法、音乐体育等行为疗法)的文献几乎均等(19.2%和18.5%),反映出亚

健康治疗需要综合性地进行干预。通过在社会广泛地开展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

康教育,提倡规律的生活节奏、全面均衡的营养膳食、适当的体育锻炼、良好的

生活习惯,才能有效地避免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11]

4中医药的亚健康防治保健优势

4.1中医体质学理论

王琦[12]认为,体质因素与亚健康具有明显相关性。中医体质学从人体的形态

结构、生理机能、代谢方式和心理活动方面的特征,研究人类体质与健康和疾病

的关系,认为形、气、神兰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13]。这种”形神合一”、“心身

统一“的医学观及人体观,对于正确认识亚健康状态这一心理、生理、社会兰方

面因索导致的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4.2中药多样性有利调节亚健康状态

中国著名的药学专家姚新生院士认为,中药具有多样性并适应多样性的特

点,不像西药药物那么激烈,可将人们的“亚健康”状态调节到正常,中药的这

种“微调”作用,也是中药发展的一个机遇[14]。

6中医药学亚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

首先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判断存在很大差异。亚健康概念的提出缘于世界卫

生组织(WHO)的健康概念,其突破了传统“生物医学观”的束缚,属于生物一心

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范。而现代医学基于生物模式,认为亚健康状态没有确切的定

性和定量阳性指标改变,诊断具有不确定性,疗效难以客观评价,效果不明显。

另外一点就是亚健康状态的确切病因没有达成共识,尤其是亚健康状态的诊

断标准未统一。美国和澳大利亚相继制订出了诊断标准,各国在诊断标准上都有

一定的区别。由于导致亚健康的原因一直未彻底明确,在确定治疗方法上缺乏

针对性,只能对症治疗。 [16][15]

7亚健康中医药防治发展趋势

加强国防合作,推动亚健康相关研究的健康发展。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更加先进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技术必然出现,必将从更加

微观的层次上来研究亚健康与疾病发生的量增关系或量效关系,进而提供准确的

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措施[17]。因此应该多采取多学科协作的同时,多关注西方亚健

康相关研究技术,吸取其优秀的部分,发挥中医特色,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推

动亚健康问题研究的健康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

总结

随着世界亚健康发病人群的日益增加,亚健康状态的防治逐渐引起医药学界

的高度重视。虽然亚健康的表现复杂多样,但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使阴阳平

衡,脏腑气血调和,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功能趋向正常,调整状态以消除异常病理

状态,来恢复正常健康状态。因此中医药在治疗亚健康状态上有着许多优势。除

了药物治疗以外,食疗、针灸、推拿按摩以及中医药一系列养生方法均有利于亚

健康状态的恢复。但由于中医药在亚健康上的研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所以中医

药界仍需要对亚健康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将现代医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理论相

结合,进一步系统地、有步骤地开展亚健康状态研究,建立亚健康状态中医药预

防及调治的体系,逐渐提高临床疗效,拓展中医药学发展的新空间,才能促进中

医药学术的进步,进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总体进程。

参考文献:

[1] 马云枝.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防治[J].河南中医,2001,21(3):11-13

[2] 郭铭隆,陈家旭.亚健康的中医学证治基础研究概况[J].山西中医,2008,24(12):49-55

[3] 董 斌,沈宏春,王 浩中.亚健康的中医保健与防治[J].河北中医,2005,27(6):425-427

[4] 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册,2002,19(1):10-13

[5] 钟玉昆.亚健康问题与防治研究成果[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9(5):60-64

[6] 以 禧,寿 芳,张秀峰.亚健素的中医认识及防治措施[N].浙江中医学报,2001,25(6),13

[7] 武维屏,遗永君.亚健康状态的中医治疗[J].中医杂志,2000,41(4):251.

[8] 何以蓓,郑 芳,张秀峰.亚健康的中医认识及防治措施[N].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1, 23

[9] 陈友友,张丽萍.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治疗近况[N].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10( 1)

[10] 魏 红,郑洪新.论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干预措施[J].砭宁中医杂志,2004,3l(5)

[11] 李 萍,林万莲.浅述亚健康与中医药保健[J].医学信息,2005,18(9):34-36

[12] 王 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N].北京中医葑大学学

报.2001,24(2):1

[13] 崔昕.亚健康巾医临床指南.中国医药报[N].2006,12

[14] 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等.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特征调查问卷的研制[J].中国中

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663—668.

[15] 余静.中医药在亚健康状态治疗中的应用[N].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23(5):6.

[16] 黄超岚.论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治疗与保健中的作用[J].中医药信息,2003,20(4)

[17] 王艳君.从亚健康看中医诊疗现代化发展趋向[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4):2-5


相关内容

  • 中药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第6卷第5期2010年5月 亚太传统医药 Asia-PacificTraditionalMedicine V01.6No.5Mav.2010 中药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谢小艳.夏春森 (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 ...
  • 野生及家栽南板蓝根药材性状特征比较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 野生及家栽南板蓝根药材性状特征比较 作者:李香兰 (2005级中药学专业 2005031198) 指导老师:张丹雁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 [摘要]目的 比较野生与栽培南板蓝根的来源及 ...
  • 20**年中药保健品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 (目录)
    2016年全球及中国中药保健品行业现状研 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92580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 ...
  • 中药养生李
    论述中药性能与功效的关系及其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摘要:中医药食疗养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现代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身体的保养.这样使中医药食疗养生保健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发展前景也很广阔. 关键词:中药,性能与功效,养 ...
  • 中医宣传册样本
    中医传统疗术科简介 中医传统疗术科成立于2008年,为我院特色专科,由马福俊副主任医师担任科主任.本科室人员通过外出深造,专家指导等方式不断增强实力,现已初具规模,目前开展的主要治疗项目介绍如下: 中医正骨.针灸.推拿.小针刀疗法.拔罐.熏 ...
  • 生物技术在制药方面的应用与前景
    摘 要:生物制药中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最为活跃.邻域进展的也是最快,在我国的制药产业中是最具有前途的产业之一.目前生物制药的研究成果数量日益增长,在新药研发中生物技术制药形式相对比较重要,使生物技术制药成为了研发主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
  • 孕产妇及儿童中医保健手册.
    孕产妇及儿童中医健康保健知识 何时进行孕前的中医调理为宜呢?一般自己感觉健康者,可在准备怀孕前3个月开始,若自感健康状况不够理想,则在孕前半年前至一年时调理较为理想.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适当的调理. 一.孕前中医保健 1.气虚体质--补气. ...
  • 20**年度妇产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又一个新的起点,又一轮努力的新开始,用新的希望,充满新一年的征程.计划也是新的突破: 一.加强细节管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细节决定质量,妇产科随机性强,平时工作习惯差,做护士长忙于日常事务,疏于管理,xx年将把精力放在日常质控工作,从小 ...
  • 现代中医药的发展
    当今,中医药现代化热潮正旺,作为中医药学人,有亢奋有喜悦.但是,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中医理论能否及如何指导中药的研究与应用--这些问题都属于学术概念问题,但不仅仅是学术概念问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学 ...
  • 卫生院中医工作总结
    XXX中心卫生院 2010年度中医药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医药工作的决定>,抓好中医工作的宏观管理,健全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分院.村卫生室二级卫生网络功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满足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