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青年思想引导手册 - 范文中心

公司青年思想引导手册

01/23

目 录

一、团组织的基本情况。

二、青年的思想意识关键点。

三、青年思想引导目标。

四、思想引导内容。

五、工作路径载体。

六、思想引导工作的成效。

一、团组织的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11月底,XX公司现有员工总数X人,35周岁以下青年45人,团员人数X人。公司团委现有团委书记X名,委员X名。

公司的团员青年具有如下特征: 1、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但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的欠缺,有时候会表现出政治上的不成熟,在认识和评价问题时会产生偏激情绪。

2、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明确的善恶观,对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具有较强的批评精神,但受到媒体和周围有关分配不公、不正之风等社会现象的冲击,有时在思想上会出现一些迷惑。

3、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行为方式更加务实,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意识较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逐渐淡化。

4、崇尚符合自己兴趣的工作和生活,能够正确看待所从事的工作,能够关注企业发展,并期盼从中得到利益和实惠,但总体上对单位归属感不强。

5、对党团组织既有向心力又有离心力。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困惑,在理想信念上有迷惘,在心理上有解不开的疙瘩,需要党团组织做他们的贴心人,但他们又不愿意被人明显地“管”着,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首先求助于家人、同学、朋友,而很少寻求党团组织的帮助。

二、青年的思想意识关键点。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访谈等形式,我们整理了公司青年总体的思想状况及其存在的思想困惑、思想症结和逻辑。汇总如下:

(一)青年的基本政治态度。 绝大多数青年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但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的欠缺和社会上各类不良现象的频繁出现,青年的政治观还显示出矛盾性、功利性和不成熟性。

政治观的矛盾性。青年的社会实践时间短,阅历较少,多数经验来源于书本知识,这就使他们在对事物进行价值评判时多以书本上的理论为依据来决定其行为的取舍,因此他们的政治观多少还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当他们带着这种理想化的价值评判标准去看待现实的政治生活时,就会发现两者的强烈反差,形成信仰上的矛盾:他们关心政治,向往党团组织,但又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认识不深刻;他们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高度认同,而改革开放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够实行改革开放并取得辉煌成就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表现,但少数青年却持有“只要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什么主义都不重要”的观点;他们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普遍认同,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做出的正确选择,能够做出这种选择其本身已经证明党具有驾驭中国社会发展的能力,但部分青年对党的执政能力、反腐能力却信心不足。

政治观的功利性。部分青年无论是理想还是行为都趋于务实,显示出一定的功利性。在进行政治评价、价值衡量的时候,总是以利益作为标尺来衡量。例如,在入党动机上,有个别青年是“为个人发展获取资本”,也就是说他们入党是以个人荣誉或就业方便为目的。部分青年在观察问题、处理事务时,更多地采用功利原则,而不是是非原则标准,他们注重现实,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对我有用为基准。

政治观的不成熟性。青年的政治观处于一个由不成熟迈向成熟的阶段,通常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观点体系,再加上他们思想敏锐,头脑中的旧框框较少,受已有观点的影响较小,因而在政治观形成过程中,他们总是不断地吸纳各种思想、观点来充实、深化或调整自己已有的观念。由于他们所面对的世界纷繁复杂、瞬息万变,他们在政治评价与判断上带有明显的不成熟的特征,还有部分青年对政治问

题是模糊的态度,存在着大量的“说不清”,不明朗、摇摆不定,今天同意这一观点,明天就可能转移,政治情感不稳定,政治理论不确定。

(二)青年的价值观及其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

青年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多数青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明确的善恶观,对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具有较强的批评精神,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但受到媒体和周围有关分配不公、不正之风等社会现象的冲击,有时在思想上会出现一些迷惑。

青年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重效率、重效益、重实用的特点,对青年产生深刻影响,青年们的价值观念逐步从政治取向向经济取向倾斜,变得更加务实,讲究实际,讲求实效;二是在面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选择上,一方面,从注重个人对社会、他人的责任和奉献变为个人成才、建功立业与为国效力、为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青年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当代青年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广大青年不再满足于学习书本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竞争意识不断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公司青年的价值观取向总体上是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是一种积极的转变。不过,由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部分青年的人生价值向“自我”倾斜,被金钱和物质扭曲,出现了“功利化”的倾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人生理想形成之后,会变成人们自觉行为的动机。多数青年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能将其完全付诸实践,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受经济大潮、社会问题的冲击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影响,青年在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

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随着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膨胀,部分青年集体主义观念逐步淡化。一些人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私的,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别人漠不关心,明哲保身,保住个人利益不受损害。

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创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问题也随之产生,这些现象对青年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加之现在的青年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缺乏生活的磨练,不可避免的在价值观念中出现种种弱点,如讲虚荣、急功近利、好逸恶劳、害怕吃苦等。

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具备才能而缺乏道德素质的人,不仅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甚至还可能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技术危害社会。少数青年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只把精力集中在专业技能的提高上,而在政治上不求上进,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波。

(三)青年对自身成长方面的需求。

青年员工的危机意识日趋强烈,对成才具有强烈的渴望,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素质迎接挑战成为青年共识。多数青年能够正确看待所从事的工作,理性的分析和辨别事物,部分优秀青年对个人发展有着明确的目标,但也有少部分青年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过高估计个人能力,对企业要求多,对自己约束少,部分青年的人生定位不明确,对待工作缺乏兴趣和追求,思想上存有消极、忧虑、观望等不良倾向。

青年职工在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在理想信念上有迷惘,但对于个人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多数青年首先会求助于家人、同学、朋友,而很少寻求党团组织和同事的帮助,这说明青年对单位领导同事、对党团组织的信任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党团组织的思想工作、人文关怀不到位。 总的来说,青年对党团组织既有向心力又有离心力。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困惑,在理想信念上有迷惘,在心理上有解不开的疙瘩,他们需要党团组织做他们的贴心人,但他们又不愿意被人明显地“管”着,对党团组织也不够信任,不会主动向党团组织寻求帮助。

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创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问题也随之产生,这些现象对青年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加之现在的青年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缺乏生活的磨练,不可避免的在价值观念中出现种种弱点,如讲虚荣、急功近利、好逸恶劳、害怕吃苦等。

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具备才能而缺乏道德素质的人,不仅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甚至还可能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技术危害社会。少数青年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只把精力集中在专业技能的提高上,而在政治上不求上进,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波。

(三)青年对自身成长方面的需求。

青年员工的危机意识日趋强烈,对成才具有强烈的渴望,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素质迎接挑战成为青年共识。多数青年能够正确看待所从事的工作,理性的分析和辨别事物,部分优秀青年对个人发展有着明确的目标,但也有少部分青年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过高估计个人能力,对企业要求多,对自己约束少,部分青年的人生定位不明确,对待工作缺乏兴趣和追求,思想上存有消极、忧虑、观望等不良倾向。

青年职工在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在理想信念上有迷惘,但对于个人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多数青年首先会求助于家人、同学、朋友,而很少寻求党团组织和同事的帮助,这说明青年对单位领导同事、对党团组织的信任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党团组织的思想工作、人文关怀不到位。 总的来说,青年对党团组织既有向心力又有离心力。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困惑,在理想信念上有迷惘,在心理上有解不开的疙瘩,他们需要党团组织做他们的贴心人,但他们又不愿意被人明显地“管”着,对党团组织也不够信任,不会主动向党团组织寻求帮助。

三、青年思想引导目标。

(一)总目标。

公司对本单位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总目标是:紧紧围绕引导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任务,结合本单位青年的思想工作实际,着力引导青年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党的领导相统一,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个人成就与社会责任相结合,自觉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踊跃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分目标。

1、立足青年的思想实际,贴近青年的生活,深化传统理论教育,拓宽社会实践教育,引导他们政治观上的矛盾性和功利性,完善他们政治观上的可塑性和不成熟性,预防他们政治观出现盲目冲动性,培养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政治立场。

2、切实服务青年,改善青年成长环境,组织引导青年全面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促使青年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努力实现青年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四、思想引导内容。

(一)引导青年认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1、“道路”问题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针对的观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有好的地方, 也有差的地方,搞什么都无所谓,关键是要让老百姓日子过得好”。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就要有正确的“主义”作为指导,就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 ,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道路”正确则国强民富、社会进步,“道路”错误则国家蒙难、人民遭殃。这正如个人的成长发展,走对了路则事业顺利、生活幸福,走错了路则可能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针对的观点 :“中国搞的就是资本主义 ,只是起了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名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都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鸦片战争后,由于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朽,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近代以来的百年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始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首先,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保持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同时又吸收借鉴了人类其它优秀文明成果。比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搞两极分化;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等等。其次,它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有着显著区别。比如,在经济领域,摒弃了“一大二公”、“纯而又纯”

的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逐 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社会活力,解放发展了生产力;在政治领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等。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一个“说辞”,而是有着实实在在内容的发展道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崭新的事业,需要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

针对的观点 :“改革开放带来的问题很多,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

任何社会、任何制度条件下都有矛盾和问题,正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其艰巨性、 复杂性不言而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业、大变革,作为一条崭新的道路,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变革中,碰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况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本身也是不断克服困难、化解矛盾的过程。现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成长的烦恼”,而不是因为搞改革开放 、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如果只盯着一个人的缺点,再优秀的人也会被说成一无是处。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也一样,不能只看到存在问题而对成就视而不见,更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问题”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应该看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绝大多数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是主流,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是支流。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国家面貌的深刻变化,都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真正造福人民大众的“主义”。

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时间还不长。作为崭新的制度,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随着这一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现阶段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会逐步得到解决,其优越性会体现得越来越充分。

(二)引导青年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符合中国国情。

1、人大代表在总体上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针对的观点 :“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不透明,代表中还有许多是官员、明星,

不能真正代表普通群众的利益”。

我国宪法规定,无论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如何,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都可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在我国,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均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地级市以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些人大代表来自各个民族、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近年来,各级人大中基层代表的比例在逐步增 加,全国人大和许多地方人大都已经有了进城务工人员的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官员、明星作为公众人物,自然容易引起关注。但应该看到,无论是官员、明星还是一线普通劳动者,绝大多数代表、委员提交的议案、提案、建议和言论主张都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不能只根据职业身份、经济地位进行简单判断,说他们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持什么样的主张才是判断能否代表人民利益的主要依据。

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人大代表候选人在选举前没有和选民充分沟通的情况,也存在一些人大代表任期内没有做到广泛收集所代表的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情况。这些问题与我国的民主传统、选举制度的相关规定以及人民代表的代表意识、参政议政能力等许多因素都有关系。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和人民群众民主素质的提高,这些问题也会逐步得到改善和解决。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最有效的实现途径。

针对的观点:“基层民主选举很多是走过场、搞形式,拉票、贿选、黑恶势力控制等问题很多”。

直接民主和自我管理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典型特征。通过基层村委会、居委会选举,老百姓可以直接选出自己认可的“当家人”。带头人干得好,群众就可以让他留下来,继续带领大家发展致富、建设家园;群众不满意,就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让他“下台”。通过基层自治,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决定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充分反映个人的愿望要求,维护自身权益。从具体进程看,我国基层群众自治是先尝试探索、再规范推广。因此,相关法律和规定不可能一开始就完美无缺,而是需要根据实践不断完善。目前,还存在自治领域涵盖面不够宽广、一些规定比较原则化、操作性不够强等问题,对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界定还不够细化,等等。 解决好这些问题,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还要看到,完善基层群众自治需要每个公民积极参与并为之付出努力。

对个人来说,应该珍惜已经拥有的民主权利,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行使权利。在对“贿选”、“拉票”等现实问题不满的同时,如果为了一些“小恩小惠”而受他人左右、轻易放弃个人民主权利,不但无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而且会更加助长歪风邪气,背离了民主的初衷,破坏了民主。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进城务工人员的利益和要求,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扩大务工人员表达权利的渠道。对务工人员来说,即便离乡在外,也要关心家乡的基层民主建设,通过积极参与民主实践来表达个人意愿,运用好权利,履行好义务。现在,一些务工人员已经参与到了城市社区、企业的公共事务管理中。相信随着制度的健全完善,务工人员的愿望和诉求会得到更多、更有效的反映和解决,人们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途径也会越来越多,我国的民主制度会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

针对的观点:“各级人大、政协实际上是摆设,还是党说了算”。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法律法规、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都要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和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级人民政协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 反映各方面的愿望要求,使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群体的主张、利益得到整合,许多意见和建议都被党和政府采纳,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为群众带来了好处,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社会整体利益。人大、政协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并不矛盾,而是高度一致的。中国的民主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制的,没有共产党就 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人民民主。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党领导下的民主才是有实质意义的人民民主。没有了党的领导,民主就失去了根本保证。同时,党的主张是建立在民主法治基础之上的,党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而不是独断专行,更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是“中国式民主”的特色和优势。

4、中国必须走自己的民主政治道路。

针对的观点 :“中国的民主比较落后,应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

由于历史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目前还不够完善,在实践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也要看到,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种民主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各国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民主要与各个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等许多条件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脱离国情,更不能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如果生搬硬套别国的民主模式就会“水土不服”,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三)引导进城务工青年正确看待信教行为和宗教信仰自由。

1、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针对的观点:“信教是个人思想和精神上的事,别人不能干涉”。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既包括保障信教的自由,又包括保障不信教的自由和宣传无神论的自由。在我国,公民信仰宗教、参加各类宗教活动必须以遵纪守法为前提,任何言论、行为都不得破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我国的宗教坚持“三自”原则,不受外国势力的控制和干涉。公民不能参加非法宗教活动,更不得参加邪教活动、信随邪教。对于打着宗教幌子搞违法犯罪活动、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国家坚决予以打击,“法轮功”就是鲜活的例子。公民无论是否信教,对这些行为都要提高警惕并坚决抵制。

2.不能忽视宗教的消极作用,夸大其积极作用。

针对的观点:“现代人需要精神食粮,宗教都是教人学好的,应该鼓励人们信教”。 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真、善、美” 等因素,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能够抚慰人的心灵,使信教者的精神得到寄托,起到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但对这些作用要客观看待,不能盲目夸大,因为宗教毕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过度崇拜甚至沉迷宗教会使人精神麻痹、逃避现实、生活态度消极,还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青年人应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对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和问题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通过参加各类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社会公益等活动来缓解,而不是在虚幻的世界里消磨宝贵的青春时光。

3.党团员不能信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

针对的观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受法律保护,党团员也是公民,也可以信教”。

宗教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根本对立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是无神论者,不信教、不参加宗教活动是党、团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团组织的纪律。加入党、团组织就意味着个人已经做出了不信仰宗教的选择,这完全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党团员不能信教并非强制公民不信教,而是强调如果坚持信教就不能有党团员的资格。如果党团员信仰宗教,就与无神论信仰和组织纪律发生了矛 盾,也就不符合党团员的条件了。

(四)引导进城务工青年认清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城乡差距问题。

(1)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

针对的观点:“收入差距扩大是政策出了问题,国家偏向城市导致城乡差距太大”。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证明,平均主义会抑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大家一起穷。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的政策,有效地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潜能,极大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今天的社会充满竞争活力,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绝大多数人都比以前富裕了很多。可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还要看到,不是国家偏爱城市,而是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在现阶段就必须实行以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战略。因为城市主要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而农村主要以第一产 业为主,城市的生产效率大大高于农村,发展速度自然会比农村快很多;在现代化起步阶段,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否则就无法迅速摆脱贫穷落后面貌,这对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更为重要。在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党和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已经开始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方针,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2)收入差距过大不是我们的初衷和目标。

针对的观点:“富的越富,穷的越穷,越来越不像社会主义”。

党领导人民搞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要消灭贫穷、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收入差距过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更不是党和政府的初衷和追求的目标,而是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任何事情要想做到十全十美都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改革开放这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来讲更是如此。在改革

发展进程中,要把握和控制好收入差距的“度”并不容易,因为改革就是要破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会削弱对一些问题的控制力,收入差距过大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 围,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国家缩小收入差距都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我国收入差距问题的出现也没有脱离这个规律。

(3)缩小收入差距能够实现但需要一个过程。

针对的观点:“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实现共同富裕遥遥无期”。

党和政府对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高度重视,正积极采取 措施解决。通过努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中央还特别强调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相信这些方面的 政策措施将会越来越多。

从解决城乡差距看,我们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了免除农业税、给予农民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化肥补贴以及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许许多多惠农政策和制度。今后,国家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政策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会逐步得到改善。

当然也要看到,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是建立新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的社会工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政策法律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缩小收入差距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4)务工青年要努力提高致富本领,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

针对的观点:“富人大多靠不正当手段致富 ,普通人能够致富的机会越来越少,勤劳致富并不现实”。

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激发了人们的各种潜能和创造活力,人们致富的途径、方式、领域日益多样化,致富的机会越来越多、舞台越来越大。不能因为别人先富裕了,就认为自己没有机会了。只有合法致富才是可取的,非法致富迟早会受到法律惩处。国家近些年大力开展的查处偷税漏税、商业贿赂等专项行动,已经明确地警示世人:君子爱财必须取之有道。很多非法敛财的富豪被“拿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还要看到,社会发展进步对劳动者

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光凭体力劳动和简单技能致富的机会确实在减少。务工青年要积极适应新的社会变化,努力学习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致富本领,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诚实劳动创造富裕生活。

2、正确看待社会公平问题。

(1)社会不公平是相对的。

针对的观点:“出门打工又苦又累,赚钱少,也没有什么保障”。

社会是否公平,关键是一个比较标准的问题。设定的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一般来说,务工青年的不公平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和城里人的比较中产生的。务工青年碰到的很多困难,也是在追求自身更大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并没有绝对下降,但是却感到“不公平”,是因为衡量的标准提高了。

务工青年开始用城市人的标准衡量自己,不再满足于过以前的生活,有了更高的物质和精神追求,这是务工青年有理想、有抱负的表现。应该以积极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些暂时的不公平现象,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推动社会进步,最终逐步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

(2)社会不公平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

针对的观点:“城里人的待遇比农村人好,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

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很多不公平现象,根本原因还是经济社会不发达造成的。比如,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比较大,在短期内还不能迅速改变;城市的就业吸纳能力、管理水平、社会保障与迅速增长的劳动力和人口数量还不相适应,务工人员的愿望和要求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满足;等等。这都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来解决。 还要看到,人的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不同的人在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工作主动性等方面存在不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不同,所获得的工资报酬、待遇自然也会有差别,并不能代表社会不公平。不可否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保障人们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政策措施还不完善,社会文化氛围也没有完全形成。这些都有待于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

(3)随着国家发展进步,社会将变得越来越公平。

针对的观点:“工厂都是‘血汗工厂’,老板都是资本家,现实很残酷”。

我们党一直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

近年来,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日益受到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要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保证。在党的领导下,社会必将变得越来越公平。要看到,党和政府对务工人员群体始终高度关注。这些年,各级政府在提高最低工资水平、解决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等方面逐步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进城务工本身就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通过进城务工,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就业。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将来会有更多的务工人员在城市扎根生活。

当然也要看到,社会公平是逐步实现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高度的社会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务工青年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收入的提高,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对此有充分的认识。

3、正确看待个人合法权益维护问题。

(1)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针对的观点:“务工人员维权难,采取极端方式都是迫不得已”。

务工人员在外打工很不容易,遇到的困难也不少。当权益受到侵害后,个人情绪容易激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还是要时刻提醒自己,遇事首先要冷静。保持冷静和理智,就不会激化矛盾,更有利于赢得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可能当时感觉已经“山穷水尽”、“迫不得已”,但过后往往就会发现并非真的“无路可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还有很多。有些人由于一时冲动鲁莽行事,事后又追悔莫及,都很不值得。

(2)采取极端方式维权往往得不偿失。

针对的观点:“务工人员是弱者,只有敢于出狠招才不会受欺负”。

采取极端方式维权表面看似很有力量,但大多都是非法行为,这些行为本身就不受法律保护,而且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来说,这样其实是没有力量的,甚至还会产生负作用,完全可能使原本自己有理的事情变得理亏。采取极端方式还会惹出新事端,加剧问题的复杂性,可能使问题变得不可控制,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结果事与愿违。

(3)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最有力、最有效。

针对的观点:“要想解决问题就要采取极端方式把事情闹大”。

在协商调解无效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运用法律武器。只有运用法律手段才是国家所支持的,也是让当事各方最服气、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务工青年要通过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权的本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维权的意识和本领提高了,办法也就多了,“迫不得已”想走极端的冲动就会减少。要增强依法维权的信心。一般来说,务工过程中遇到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情况,问题本身并不复杂。只要懂法、守法,自觉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维权就很有力量。当然,我国的社会环境还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依法维权可能会碰到一些困难。但只要坚信法律和正义的力量,只要自己的要求合理合法并坚持不懈地努力,问题终究会得到妥善解决。

(五)引导青年认清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

1、正确看待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不能把部分党员干部、官员的问题与整个党的组织、整个政府混为一谈。 针对的观点:“中央政策虽好但基层官员没抓好落实,老百姓得不到实惠”。 中央政策是对全国提出的普遍要求。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同地区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在时间、程度、力度上可能会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老百姓现实感受的不同。当然也不可否认,现实中确有一些基层干部私心重、脱离群众,没有认真落实政策,不作为甚至乱作为,导致部分群众不能从中央的政策中充分得到实惠。应该看到,绝大多数基层干部是好的,是真心想为老百姓干事,他们本身也承担着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的工作压力。否则就不能解释我国这些年在改革发展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因此,既不能忽视个别干部存在的问题,也要客观评价多数干部工作的成绩,看到他们发挥的重要作用。

(2)要理性看待党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的观点:“基层干部不为老百姓办事,群众被逼无奈才去上访或者闹事,发生矿难等事故也主要是官商勾结、政府惩治不力”。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总体和谐稳定,但这并不是说我国社会现在没有矛盾和问题。从现实情况看,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利益的主

体多样、差距 扩大、对抗性有所增强,客观上表现为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多。近些年来,时有发生的矿难等安全生产事故以及各类群体性事件,就是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突出表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日益多样复杂。当前的很多矛盾和问题与群众的利益诉求密切相连。这些利益和诉求,有的是合理的,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一时还难以满足;还有些要求,合情未必合法,或者符合部分人的利益但可能损害其他群众的利益。因此,不能把一些矛盾和问题没有解决好,简单地归结为党和政府不作为。

要看到,许多问题涉及改革的深层次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好的。关键要看清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和大方向,看清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力度。近年来对于出现的矿难、食品医药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党和政府对责任官员的惩处是非常严厉的,很多官员和相关责任者都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严重的还被追究法律责任,进了牢房。从整体上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人 民生产生活的社会环境、法制环境在不断改善。

(3)党和政府始终考虑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针对的观点:“进城务工人员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党和政府关心不够”。

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政府也是人民政府。党和政府始终与人民群众坚定地站在一起,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和实现者。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了许多具体的 惠民政策和措施,而且大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给群众带来了实惠。对于务工人员,党和政府在解决拖欠工资、规范用人劳动合同、加强技能培训、建立社会保障等方面也都做了很多工作。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制度的完善, 法治的健全,要相信党和政府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群众的一些愿望和要求会逐步得到满足,许多问题和矛盾也会逐步化解。

2、正确看待腐败现象和干部的腐败行为。

(1)腐败现象难以避免但会越来越少。

针对的观点:“干部都在收礼,没有钱办不了事” 。

当前,一些干部官员脱离群众、作风不正、贪污腐化,严重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广大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应该说,腐败现象严重有文化传统、体制机制和思想道德水平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从历史上看,当经

济迅速发展、社会转型、体制变革的时候,腐败易发、多发的情况就可能出现。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类似阶段,比如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美国,都出现过腐败高发多发的情况。当今世界,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彻底根除腐败现象,个别发达国家的腐败问题还很严重。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确实存在一些漏洞,加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腐败现象很容易产生。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完全杜绝腐败还很难做到。“给钱才办事”的情况虽然存在,但毕竟只是部分地区、部分人的行为,不能以偏概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各种制度越来越完善,公共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越来越高,类似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少。

(2)党员干部的主流是好的,党在总体上是健康的。

针对的观点:“贪污腐败成风,反腐败抓住的只是少数,‘漏网之鱼’更多”。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关注负面问题。常言道,“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为人民谋利益的好干部往往容易被忽略,而腐败等负面问题更容易引起群众关注。要看到,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还是好的,绝大多数干部都保持了先进分子的本色,是清正廉洁、勤奋工作、有所作为的,一直在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为人民谋幸福。我们不能把个别干部的问题当成全局的问题,甚至认为党和政府都坏了。正因为主流是好的、党在总体上是健康的,这些年我们国家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如果说干部都腐败了,今天的成就是不可能取得的。

(3)相信党和政府能够解决好腐败问题。

针对的观点:“党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不大,腐败越反越多,干部官员又缺少监督、官官相护,腐败根本治不了”。

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同腐败向来水火不容。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对此始终保持着清醒认识,不但“不护短”,而且勇于“自揭伤疤”。党对腐败现象的打击和惩处力度不断加大 ,对于腐败分子从不姑息,总是发现一个、查处一个。这些年,党对于反腐败做出了许多努力,在开展教育、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深化改革、查办惩处等方面都采取了许多措施,成效也是很明显的。“腐败越反越多”的说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而是对反腐败成效的曲解。随着现代传媒的发达和社会透明度的增加,大量反腐败信息被及时披露,而且传播的频率、范围更广,一个小的案件很容易迅速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因而,人们

容易产生“腐败越反越多”的错觉。这恰恰说明了“落马”的腐败分子越来越多而并非腐败的官员越来越多;查处的干部级别越高、人数越多,说明党和政府治理腐败的决心越大,说明“反腐大网”越收越紧、成 绩越来越突出。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虽然从根本铲除腐败很难,但遏制腐败、减少腐败是完全能够做到的。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避免反腐“急躁症”、“速胜论”;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党和政府的反腐败工作。随着党的建设的加强和制度的完善,腐败问题也终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六)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努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1、正确看待个人身份和地位。

(1)劳动最光荣 、劳动者最伟大,应该为自己的辛勤劳动感到自豪。

针对的观点:“自己读书不多,也没什么技能,能干点苦活累活,一些城里人也瞧不起打工的,自己也感觉低人一等,挺无奈的”。

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只有具体分工不同,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务工青年都是不甘于现状、有进取精神的优秀青年,是向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最有潜能的部分。务工青年勇于走出家门到人地生疏的城市闯荡,不怕吃苦受累,说明务工青年都是有勇气、有胆识、有作为的。务工青年大多承担了城市中的苦累脏险工作,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取报酬,在奉献城市的同时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为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务工青年非但不是低人一等,而且是十分光荣的,值得全社会敬佩和尊重。虽然具体岗位不同,但即便是从事最简单的工作,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应该看到,绝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普通平凡的,但正是一个个普普通通劳动者的双手创造着人们的幸福生活,推动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2)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增强在城市生活的信心。

针对的观点:“自己漂泊在外、无依无靠,常常觉得很孤独,与城里人交往有困难,和城市也有距离”。

务工青年远离亲人来到城市,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条件又比较艰苦,心里产生紧张、忧虑、孤独、迷茫甚至自卑的感觉,也是正常的。对这些问题,务工青年要学会进行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开朗、积极的心态。

——面对现实,尽快适应。个人的理想和现实难免会有距离,关键是要正视现

实而不是逃避。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已经来到了城市,那就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干出点样子。要立足现实,找到自己新的位置,做好本职工作,尽快适应新环境、新生活。

——正视自我,增强信心。不要总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相比,要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更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如果只盯着自己的不足,那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结果就是恶性循环。同时,还要勤奋学习工作,不断开阔视野,主动接受新事物,用各种知识技能充实自己。

——勤于沟通,进行适当的情感宣泄和转移。要有意 识地多交朋友,多与性格开朗、乐观、豁达大度的人交往。如果一时有什么想不通的苦衷,要以适当的方式给自己减压。要培养一些兴趣爱好,通过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通过与家人、工友、老乡或其他朋友聊天,通过上网、听音乐、打扑克、下棋等方式排解和转移烦躁感、 孤独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努力丰富精神世界。

2、正确看待进城务工的发展前途。

(1)进城务工蕴藏着改变人生命运的重大机遇。

针对的观点:“到城里打工就是卖苦力,赚点辛苦钱,不可能有什么发展” 。 我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大势所趋,必然会吸纳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进城务工绝不只是在卖苦力,而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自己的前途命运是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进城务工蕴藏着就业、创业的重要机遇。进城务工能够开阔视野、增加阅历,获取较多的创业知识和信息;能够掌握技术技能、提高素质;能够积累资金、扩大人际交往、熟悉行业情况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参与社会竞争,更加适应社会发展。

(2)只有踏实肯干,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针对的观点:“打工者中干得好的,主要是运气好,现在干什么事情都难,打工也没什么前途”。

进城务工是迈向城市生活的第一步,只要自己不懈努力,就能够长期扎根城市,完全融入城市生活。要看到,进城务工前途光明,但每个人的道路不会都一帆风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发挥聪明才智,脚踏实地奋斗,才会取得成功。“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头脑”,没有什么人 的成功是只靠运气获得的。

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明确的前进目标。要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及早给自己确定一个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奋斗目标,或扎根所在城市、企业,或回乡创业等。只要心中有目标,务工的选择和努力就会变得更加清晰,日子就不会得过且过,最终总有收获。

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不管是融入城市生活还是回乡创业,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提高自身素质。进城务工应该成为务工青年全面学习提高的过程,要努力向书本和身边的人学习,向优秀人物学习。要注意选择和学习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努力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要学会科学理财,注意积累资金,为今后就业和创业作准备。只要务工青年珍惜机遇,发愤学习,锐意进取,不断提升素质和能力,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五、工作路径载体。

开展青年的思想引导工作,要紧密联系青年实际,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情感、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眼于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具体困难、满足他们成长发展的需求,大力倡导进城务工光荣、拼搏奋斗光荣、紧跟党走光荣的价值导向,积极探索有效的引导路径和载体,把引导内容生动、具体、有效地传递到青年的心坎上,进而实现引导目标。结合近年来公司团组织针对青年开展思想引导工作的有益做法,参照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工作进城务工青年思想引导大纲》提出的引导路径和载体,公司团组织在今后的青年思想引导工作过程中可采用以下路径和载体。

1、加强青年职业规划,提升青年职业素质。

【路径解读】

务工青年是现代新型产业工人的预备队和生力军。大力培育、全面提升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等在内的务工青年的职业素质,是帮助务工青年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趋势的重要条件,也是务工青年融入城市、扎根城市的重要基础。受成长环境、教育水平等条件限制,职业技能欠缺、职业前途迷茫等问题困扰着不少务工青年,职业素质成为影响他们当中的不少人融入城市的障碍和“软肋”。帮助务工青年提高职业素质,符合他们的成长发展需求,有利于传播有关现代化、城镇化等方面的知识和党、团组织的思想主张,有利于提高他们就业创业的能力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向现代新型产业工人的转型。

【载体分类】

(1)入职培训。对新入职青年员工进行培训,树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的认识,进行企业文化培训,使其融入企业文化,坚定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信心。

(2)提供职业规划服务。通过开展职业导航、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务工青年进一步明确进城务工的意义和目标,制订自己的职业规划,确立自己的人生梦想。

(3)提高职业技能。结合公司的生产经营,通过开展技能学习培训、技能大赛、导师带徒等活动,提高青年业务技能。

(4)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法律讲座等活动,帮助青年学习了解与职业活动、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劳动合同法 》、《合同法》 等,增强青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5)设立公司图书馆,丰富各类图书,举办企业文化讲座、读书学习等活动,丰富青年的科学文化知识。

(6)每年组织一次素质拓展训练,增强青年的互助意识、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培养锻炼社会化技能。

【引导重点】

在帮助青年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向他们传播并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奋进取、拼搏奉献、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现代城市产业工人所必备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帮助他们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公民意识、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 的大局;了解国家现代化、城镇化的基本进程,认清进城务工的意义和机遇;了解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规范;了解、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2、评选先进,榜样激励。

【路径解读】

进城务工青年普遍有追求成功的强烈愿望,有较强的学习动机,社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特别是务工青年身边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尤其对他们具有较大的 影响力和感召力。榜样典型能承载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用务工青年熟悉的榜样典型激励他们,充分发挥榜样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开展务工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重要途径。

【载体分类】

(1)与公司生产经营部门联合开展“岗位能手”、“先进个人”等评比活动,对获得荣誉的员工予以嘉奖,对他们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事迹进行宣传,激励务工青年见贤思齐、奋发进取。

(2)举办企业影院,定期播放国内外著名的励志影片,使青年们在被影片所感动的同时,激发内心昂扬向上的斗志。

(3)大力宣传全国和本地、本公司评选出来的各类道德模范典型,引导青年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素质。

【引导重点】

要重点针对务工青年自信心不足、个人发展目标模糊、道德价值观正在发展演

变等情况,发挥榜样典型的激励示范作用,发掘务工青年身边可亲、可敬、 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突出真实、朴实、平实的特点,宣传他们在勤奋学习成长、努力创业奋斗、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青春故事,大力培养务工青年爱岗奉献、敬业进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诚实守信、自强不息、见义勇为等精神品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务工青年奋发进取、成才成功。

3、服务青年,排忧解难,情感关爱。

【路径解读】

由于在城市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务工青年往往在生活、工作中面临较多现实困难,容易产生情感孤独、紧张焦虑、 自卑压抑、相对剥夺感甚至怨恨不满和仇视心理,这也常常影响到他们对社会、对党和政府的认识与评价。因此,切实为青年排忧解难,从务工青年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着手,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夯实思想引导工作的基础,也可以发挥情感、信任、友谊的作用来传播正确思想,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效果。

【载体分类】

(1)与公司法务部、工会等部门联合举办活动,为青年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在青年面临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不法侵害等问题时,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指导援助等服务,帮助他们通过正常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搜集公司单身青年员工的资料,组织开展交友联谊、婚恋介绍等活动,促进青年员工组建幸福家庭、安居乐业。

(3)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借助社会力量,在务工青年中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心理普查、心理咨询辅导等工作。

【引导重点】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排忧解难活动,针对部分务工青年存在的“感觉低人一等,融入城市很难”、“进城打工就是赚点辛苦钱,没什么前途”等思想症结设计活动,着力帮助务工青年增强心理素质,提升对个人发展和美好未来的信心,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通过组织开展情感关爱活动,培养激发务工青年的丰富情感和积极心态,增强组织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对他人 、公司、城市以及党和政府的认同感,自觉关心关爱他人,提高融入集体生活和城市生活的能力,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丰富活动,寓教于乐。

【路径解读】

务工青年中普遍存在工作繁重、业余文化生活贫乏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及发展进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和娱乐活动,有助于缓解务工青年的紧张情绪,消除情感孤独,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组织归属感,增进他们对城市、社会和党团组织的正面认同。

【载体分类】

(1)开展各类读书交流和知识学习活动, 让务工青年接受文化陶冶,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

(2)利用重大节庆日和传统节日,开展青春歌会、诗朗诵、演讲比赛、才艺展示、文艺汇演、主题观影、摄影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为务工青年提供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丰富务工青年的精神世界。

(3)开展户外运动、体育健身、游园郊游等活动,帮助务工青年放松精神、舒缓压力、开阔视野。

【引导重点】

活动既要满足务工青年的娱乐需要,也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注重寓教于乐、弘扬主旋律,引导务工青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党的光辉奋斗历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增进务工青年对国家、民族和党的领导的认同。注重突出务工青年的主体地位,体现广泛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使活动的过程成为务工青年自我展示、自我服务、自我引导的过程。

5、巩固现有媒体,创新新兴媒体。

【路径解读】

务工青年组织化程度低、流动性强、作息时间差异明显,充分运用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特点和优势开展思想引导工作,有利于消除工作盲点、突破思想引导工作中的诸多现实制约,扩大引导工作的覆盖面、渗透力和影响力。

【载体分类】

(1)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报刊《高陶通讯》、广播、画廊等媒体的覆盖面广、受

关注程度高、贴近务工青年实际等优势,通过开辟理论专栏、热点讨论、文章推荐、青年风采展示等活动,传播党团组织的思想理论主张,为务工青年提供沟通和交流思想的平台。

(2)针对务工青年使用新媒体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发送手机短信(彩信)、网上论坛 、在线交流等活动。

【引导重点】

注重发挥媒体信息容量大、形象生动、 互动性强等特点,广泛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大政方针和决 策部署,宣传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 取得的巨大成就;广泛宣传务工青年中的先进典型,通过 媒体互动交流提高务工青年的思想认识;着力帮助务工青 年深刻认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注重针对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疑释惑,引导 他们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

六、思想引导工作的成效。 公司开展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和活动的主要思路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基层,贴近青年工作和生活的实际,加强对青年的正确引导。

首先,深入基层,经常与一线青年进行交流和沟通,多方位、深层次掌握青年思想状况,根据不同青年的不同思想状况,分门别类进行引导,必要时采取“点对点”的方式进行单个教育。比如,对于性格内向、压力感大的人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协调人际关系;对于心浮气躁、定力不足的人帮助其稳定心态、激发其成才欲望。

其次,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青年在公司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提出各种各样的革新意见,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努力营造具有企业特色的健康向上的青年文化氛围,不断增强青年对党团组织的群众归属感和向心力。比如,在公司团委的组织下,公司成立了高陶篮球队、乒乓球队,定期与外部单位组织比赛活动,促进交流。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司将进一步组织书法绘画、创意设计等各种兴趣小组,并提供相关的资料、活动器材、场地等,丰富青年文化内容。

2、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公司的青年多数是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成长在相对自我的环境中,感受到的是家人长辈的“众星捧月”,对工作中融洽人际关系在个人成长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都导致了这个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公司在招聘青年职工之后,会有一个入职培训,将企业现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同事关系等进行详细的介绍,让他们对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对其进行企业文化培训,使他们树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的认识,坚定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信心。

公司每年组织一次青年的户外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增强青年的互助意识、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培养锻炼社会化技能。

3、切实服务青年,改善青年成长环境。

首先,公司建立有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公司对青年职工制订了具有灵活性的业绩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选用干部的标准之一,同时公司在各级管理干部的选用上,实行竞争上岗机制,能者上庸者下,为青年成长开创了公平公正的环境。

其次,公司将学历、注册资格证、技能等级等与激励机制、薪酬制度挂钩,激发青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充分满足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青年业余文化生活,促进青年身心健康。建设和完善了各类文体活动设施,包括健身中心、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等等,保证了文体活动的开展和锻炼身体的需要;积极组织联谊活动,给青年牵线搭桥,帮助他们解决婚恋问题;关心青年物质生活,抓好生活安全卫生,提供营养合理的餐饮,营造相对舒适的生存环境。

4、在实践中加强和改进团的各项工作,发挥好培养青年的桥梁作用。

一是深入青年,了解青年,反映青年的意见和呼声,真正的关心青年生活,代表青年利益,使团组织成为青年之家,把青年凝聚在团旗之下。

二是从迎合青年的兴趣爱好、满足青年的正当要求出发组织各类活动。首先通过调查了解青年的活动兴趣,确定活动主题,发动团员青年踊跃设计活动方案,择优采用;在活动的组织中,推选有能力、受欢迎的人来担任负责人;组织的活动努力做到雅俗皆宜,各得其所,使不同层次的青年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都能施展才华,并从中获益。

三是为团员青年办实事,办好事,注重工作实效,把服务团员青年的大目标落实到为团员青年解决具体问题的行动中。抓住了这一条,就能最广泛地吸引团员青年参加团的各项活动,使团员青年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共青团工作的活力也就有了源头。


相关内容

  • 党委工作报告4
    加强"三个建设" 筑牢"五大平台" 给力"二次创业"为实 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可靠政治保障 严 卫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
  • 校团委书记工作总结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首已是万重山. 三年来,本人团结带领校团委一帮人及各级团组织,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安位守责,创新开拓,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按照学校德育首位.教学中心.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
  • 分团委组织部工作总结
    目录  前言  团务工作 制度建 设 组织建 设 思想建设 ◆ 团内活动 ◆ 2010-11月"安全教育" ◆ 2010-12月"励志教育" ◆ 2011-03月"关注国家发展,学习两会 ...
  • 社区团委工作总结
    总结一:社区团委工作总结 20XX年是新中国成立XX周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青少年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一年.在地区团委和社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社区团总支实际,认真落实团委各项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团 ...
  • 社会责任报告模板
    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上海宝冶工程技术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检测监测.特种施工.装备制造.设备检修.新型建材于一体,提供科研.设计.施工全过程系统服务的一流工程技术服务商.公司已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并拥 ...
  • 发挥高校团组织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
    [摘 要] 高校团组织在引导服务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高校团组织应加快融入创业思想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承载创业设计的实践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就业创业的工作体系,为大学生实施创业活动提供场地.政策. ...
  • 20XX年青年志愿者活动总结
    青年志愿者活动总结 青年志愿者在当今社会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不断的前进和发展中得到了更多的进步.当代青年都是有着高度的思想觉悟,有着强烈的民众意识,有着更高更远的追求,有着为祖国将来的强大奉献宝贵青春的魄力的人.所以青年志愿者行动也 ...
  • 客服个人终总结
    客服个人年终总结第一篇:客服个人年终 xxxx年前三个季度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在全体员工不懈努力与坚持下,基本完成了前三季度的工作任务.具体分以下几方面 1.提升服务品质.首先我们认为公司的服务品质要上台阶单靠我们服务办的跟踪检查是远远不够的 ...
  • 海量阅读计划
    在快乐阅读中健康成长 --深圳市富源学校 SHENZHENFUYUANSCHOOL 海 量 阅 读 计 划 深圳市富源学校教科所 2012.10 在快乐阅读中健康成长 --深圳市富源学校海量阅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书海无垠心作舟,开卷有益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