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在物理中的作用 - 范文中心

小实验在物理中的作用

01/10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 的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 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调节教学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渗透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创造教育,以系统论、信 息论和控制论为科学依据,使教学系统优化运行、教学信息优化传递、教学过程优化控制。

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符合调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降低自学释疑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

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 对某 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 难呢?指导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是好办法。 例如小实验 “筷子提米”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 , 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 推动作用,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 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 果会大幅度地提高。

二、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

训练操作就是要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操作是检验能力的关键。 小实验从开始 设计到制作,从演示实验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 实践,通过耳听、眼观、脑想、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练习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

体时,学生用导线将电池(三节)、小灯泡和两个鳄鱼夹组成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 组。当鳄鱼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通,碳质导电是导体;当鳄鱼夹 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用两手各握一个鳄 鱼夹时,小灯泡亮了,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灯泡熄灭,这说明空气不易导 电是绝缘体。 通过实验, 学生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 知识在训练中巩固, 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

三、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在反馈环节中查缺补漏。

调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反馈矫正。 只有在教学中及时接受反馈信息, 根据反馈信息 调节教学内容、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尽快纠正偏差,才能做到讲课有

的放矢,从而提高教 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生活习惯的“前概念”的干扰, 受前面所学知识中的“负积累”及知识综合难度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新 知识时会有障碍。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抓住反馈及时矫正,学生便容易接受。如为了帮 助学生区分熔化和溶解两个概念, 我便让一个同学亲自动手做两个小实验, 其他同学当参谋。 实验一是把一勺白糖放入盛水的试管中,观察白糖有什么变化?思考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 成?实验二是把一勺海波放入空试管中, 用酒精灯均匀加热, 观察海波有什么变化?试管里 有几种物质组成?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实验有什么区别, 再用熔化概念去对照分析哪种属 于熔化现象,最后让学生讨论。可见,借助小实验可以形象、具体、直观地说明问题,使学 生能够尽快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欠缺。

四、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就需 借助于小实验开阔学生思路。如小实验“巧找重心”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 还可使学生学会用吊挂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杂技演员“走钢丝”、 “顶碗”、 “蹬 杀等技巧的道理。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能使调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 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8年,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出现了崭新变化,取得了丰富的 成果,但同时也显露出一些问题和与现代教学不相应的地方,特别是农村则更显得突出:教 学仪器的不足就是其中一点, 这也是令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领导十分头痛的问题, 这也 是令农村教师的教学方法、 手段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使得农村孩子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空 间, 因此开发新的资源来弥补这个不足则变得意义十分重要。 下面我谈谈农村教师利用教师 自制教具、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来进行一些小实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 习兴趣及学习热情的实践。 一开发新资源、使教师教学手段多样化 农村教师在教学中, 不能采用很多现代化教学手段, 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很难得到现代教 学手段带给的那种感性的情景教育, 感性的认识缺乏将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模糊, 而如果教师 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制作教具

和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和展现,学生可以 通过这些熟悉的器材和简单的操作, 使得对学习变得更直观和感性, 从而加深了知识的理解,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同样包含了概念、原理的知识,如果学生只是熟悉一些现成概 念、 结论, 并形成了对这些概念结论确信无疑心态, 那么这种教育不是对个性的发展与解放, 而是对个性的控制与禁锢, 新课标倡导知识的统一, 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是从 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经历知识的发现和构建过程,达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 养、 情感的体验和道德水平提高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而小试验中的小制作则是在教师指 导,启发下进行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动手创立起来的。这样学生由被动`接受 知识变主动获取知识,并在动手过程中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及科学的观察;制作;模型构建。 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进而学会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并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小实验`小制作,不但起到知 识理解加深作用,而且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究的过程,实践过程,这样学生则可以从感性认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了知识的理解, 如“光的传播”如果教学中只告诉学生光的传播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 学生只是这种接受

式获取这一方面信息,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知识理解只是字面上的含义,遇到一些变化实际 问题则不可应用解决,就如“青蛙和鱼”的童话故事,青蛙和鱼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湖中, 一天,青蛙跳到水面到外旅游回来告诉鱼,它在外面见到一个庞然大动物:四条像柱子样的 大腿,头上有两个尖尖的角,圆圆的肚子,屁股后面挂了一条长长的尾巴。鱼把青蛙的描叙 画了下来:一只四条腿,两只角,一条尾巴的鱼形动物。这个故事说明如果这样教学,则很 明显学生的学习是不能对知识理解上升感性认识。而如果教师利用些小制作,小实验,则不 同:如教师利用激光器射入收集烟雾的矿泉水瓶子中学生则明显可以看到光直线传派传播, 从而使学生明白汽车的灯光为什么是笔直射出, 而让激光射入水中 [水中放些粉笔灰尘] 则 可让学生看到光在水中直线传播, 射入玻璃中同样可以看到直线传播。 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的 生动例子,既提高了兴趣,又领悟了光的传播特点。教师的教学由灌输式转变为学生的主动 学习。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教师都知道这个名言,并在为这个名言实现创新了许多方 法, 小实验在课

堂教学中同样可以以它独特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生刚入中学 对物理课充满了好奇,上课前跃跃欲试,兴趣依然,而随着学习的进展,面对一些繁杂抽象 的原理,公式。他们的热情就会慢慢消失,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不断创造自制教具和利用学生 的小制作,小发明,进行一些实验,让学生关注身边物理现象,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这 样学生就有了始终热爱物理的兴趣。 学生在妙趣横生的物理现象中充满激情, 保持了学习的 愿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了知识,同时又树立了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构建了正确 的价值观,人生观。 如:“流体与流速”一节教学中,教师设计实验,把一个乒乓球放在倒立漏斗下,让同学 们试试,球会不会掉下来,然后引导学生向漏斗吹气球会不会掉下来,学生的最后成功很容 易得到一个结论:球不停向上旋转说明球下面的压强比上面的要大,上面的空气流速快,压 强小,下面的空气流速慢,压强大。学生在这中有趣体验中,兴趣盎然。而后在硬币跳高比 赛,机翼的升力小实验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学 生体验“学中乐, 乐中学” 又如: 在音色的教学中, 让学生听一听录音机播放的二胡, 笛子, 口哨的音乐后与同学们玩“猜一猜”游戏,请一位同学闭上眼睛,听一听发声的是谁,几位同 学过后,便有一位同学调皮说着方言,另一为同学则怪腔怪凋学着女生说话,他们的表演引 来同学的阵阵笑声,课堂气氛非常活泼,在富有情感的氛围中,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理解了 物理概念。 三 活跃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及参与性 21 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时代,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量倍增, 知识的全球化使得创 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一个民族素质的因素, 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 神与实践能力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对后者而言,创新与实践可 以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习方式作为核心任务和显著特征, 改变 学习方式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如果教学关注的需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及生活资源, 小实验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学生的奇思妙想将更有驰聘的 空间,学生的思维将不断并迸发创新的火发,更能激发他们的动手动恼的参与性。 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用一张纸盖在装满水的集气瓶口,倒转瓶子水不流出,此时 学生心中会有这种想法,水有粘性吸起这张很轻的纸,而教师此时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把纸 放在上面试一试

用手捏着纸能否把水瓶提起来, 经历几次实验的失败, 学生的思维也就活跃 了,很快,同学就有很多想法及方案,纸太软,换硬的纸片,纸片见水容易发软换玻璃,而 随着实验的成功,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等学生安静后,教师把问题抛出:是什么力量 托起水瓶,同学思考后很快得到答案,大气压托起水瓶。但有同学还有凝问,是不是粘力在

起作用,怎样再次证明,解开学生心中的凝惑,我发现不少同学带有矿泉水瓶,让学生用用 样办法,把瓶子装满水后,分别把纸片,玻璃盖在瓶口,水不流出,而后用钉子凿了一个小 洞,重复刚才实验,水再也不听话,纸片再也托不住水,学生通过再次验证,心中的所有凝 惑开了,整节课生动,活泼,自由,洋溢着浓浓的氛围,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小实验打开了 学生的智慧大门,激励学生动脑思维,张开想象的翅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想法, 充分显示了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学生体验到动手,动脑的快乐。 四,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意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注重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对人类文 明的影响,还应重视对学生终生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让 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经历基本的科学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 融合,使学生最终得到全面发展。 如:分子热运动教学中,分子的扩散现象是一种微观抽象运动,如果只告诉学生:分子 在不停运动这结论,学生很难理解,而通过几个小实验则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概念。教 师把空气清新剂用红纸裹起来,告诉学生里面藏有溶剂,并要求关闭电扇和门窗,学生此时 已全部在注意教师的行动了,而老师说要在教室喷„杀虫剂‟前排同学已经开始恐慌,并捂住 鼻子以示抗议,而老师说不对着他们,学生随即说„我们还会闻到气味,气味会传过去‟„没有 风气味怎么传过去呢‟学生自然会想到学过知识得到结论: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会运动, 教师此时为加深影像说,„这个理由看起来合理,但是不是真的需要实验检验,请同学们放 下捂鼻子的手,当教师对着黑板喷洒后,全班同学笑了,大声说香‟学生理解知识,达到教 学目标。 小实验以其独特特点在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使教学取得很好效果, 作为农村教 师更要不断根据实际发展,开发利用有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中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成为一个适合社会的有用人才。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

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第二中学 宋晓楼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和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 明确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 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观察有关的现象,要大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在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新增加了三十多个课后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 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用应,各有特点和作用,是 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这些

小实验,许多教师往往不重视,忽视了其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重视这些小实 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 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 义。 一、小实验的特点 1.趣味性高,实用性强:许多小实验及小制作学生动手时不感觉难,是利用日常 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用具,如气球、乒乓球、注射器、弹簧等等;还有一些小实验的制 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自制密度计”“自制验电器”等。 、 2.实验内容紧密配合教材正文,理论联系实际:小实验有些是根据教材正文选编 的,有些是另外推荐的,但都与教材主题配合贴切,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如“筷子 提米”“找粗细不均匀细长木棒的重心”等小实验。 、 3.内容叙述短小精炼,操作、制作简单易行:大部分小实验原理简单,学生容易 理解,要求的器材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组合装置工序简单,易操作、易观察。如: “巧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吹不大的气球”实验、 、 “乒乓球托住水瓶” “覆杯实验” “沸 水煮鱼”等实验。 二、小实验的教学意义和作用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小实验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 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 若能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并用来 做一些实验,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会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 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他们的思维活动更积极主动,学 习后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引入引人入胜

的小实验更能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此在引入大气压强概念之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 求学生完成四个小实验:1)先把一只小烧杯杯口朝下放在酒精灯上略加热一会儿,再 把一只吹入一定量空气的气球放在烧杯口,发现气球牢牢把杯子吸起来;2)把浸过酒 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后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封住瓶口,稍后, 鸡蛋被吞入瓶内;3)给茶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发现水和纸片都不下落;4) 给底部扎有几个小孔的空可乐瓶里灌水,在把可乐瓶提出水面之前问学生:水回流出 吗?取出可乐瓶,通过控制瓶盖,使水一会流出来,一会儿又不流出来。通过这些小实 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从实验现象 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大气压强。进而引导学生讨论现象和结果,让学生在生动 活泼的情境之下建立起物理概念。 2.加强物理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物理中有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课后小实验起到了联系物理内容与日常生 活的作用,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如:小实验“纸锅烧水” ,在没有做实验之前,有 的学生认为纸容易燃烧,用纸锅不可能把水烧开。多数学生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对该实验 比较感兴趣,课后都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不但证明了用纸锅能把水烧开,观察 了水沸腾时的现象、理解了液体沸腾的条件,而且加深了对燃烧的条件之一──“着火 点”的认识。自己总结出在常压下水沸腾时温度为 100℃,而纸的着火点为 183℃,达 不到着火点,因而纸不燃烧。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 增加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比如: “你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研究自行车 、 的结构”“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的安装”“自制调光灯”“自制弹簧测力计”等等小实验, 、 、 、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愿望,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3.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 动手创新的能力。在课后小实验中,没有现成的仪器和用品,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 中寻求性能相似的替代品,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这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 培养其创造精神。比如学生在课后小实验中利用家庭中常见的鸡蛋就完成了六个实验: 实验 1: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上来剥落比不放入冷水中 直接剥要容易多(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 2:把

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 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来时烫 (液体蒸发吸热) ;实验 3: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铺上一层干沙,点燃 一团浸过酒精的棉花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 被瓶子存入了瓶中(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 4: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 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 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水, 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 松开手, 鸡蛋却缓缓上浮 (浮沉现象) ; 实验 5:如图,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片,鸡蛋却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惯性现象) ;实验 6:外壳完好的蛋,放入食盐水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咸蛋。蛋壳虽然完好,但内 部的蛋黄都变咸了(分子无规则运动) 。

4.巩固知识、降低学习难度 小实验的原理应用都是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 学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比如:学生通过“巧做马德堡半球实

验” ,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而可以使学生分析、理解“塑料挂钩压在墙上”“墨水 、 吸进钢笔”“人的呼吸”等。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使问题得到深化与升华。如小 、 实验“木棍撬石头”学生们可亲身体会到杠杆的省力作用,并对杠杆的五要素在教师指 导下有初步认识。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帮助学生 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与学的效果都会大幅度提高。 三、小实验的实施 1.结合教材,随堂训练 教改实践表明,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并利于学生动眼、动脑、 动手、动口,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利于发展他们智能的内 容,都可选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能力、技能的具体 要求,安排边学边实验的内容进行随堂训练。 随堂实验应灵活机动。在抓好教材中“实验与思考”的前提下,适当穿插或补充一 些小实验、小制作,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引导学生解答有关问题。例如, “正 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是测量教学中的第一个实验,其重要性并不比其它实验低。让每 个学生在事先准备的一根木直尺上细心系上细线,代表刻度,使每相邻的细线先后相隔 1dm、1cm,然后用此直尺去测量课本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在学生实验时,我提 出: (1)你所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最小刻度是多少?测量范围多大?(2)你 测出

的课本的长度值,哪些是刻度线所指示的,哪些是估计出来的?(3)比较使用最 小刻度是 1dm 和 1cm 的尺时测量出的结果,哪个准确些?为什么?(4)若将细线指示 的最小刻度小到 mm, 测出的结果又会有怎样?如此让学生自己在动手过程中观察对比, 对“准确值”“估计值”“记录单位”的重要性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很自然地对测量中 、 、 决定准确程度的是最小刻度也就有了正确的理解。 2.配合习题,同步训练 对于一些较抽象的推理性习题,可适当配合同步小实验,使抽象习题形象化,推理 习题具体化。例如,在“变阻器”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弄懂教材作业中滑动变阻 器的作用和连接方法,我让每两个学生为一组在课后完成“利用铅笔芯制作滑动变阻器 控制小灯泡亮度”的小实验,找出定性规律,然后解答两个作业题,结果学生答题轻松、 正确,并且还能顺利解释一些有关滑动变阻器的应用性习题。再如教材第一册作业中判 断哪一根钢棒具有磁性的问题,如果让学生准备两根缝衣针,配合课文后的小实验,让 其中一根磁化,然后亲手去摆弄一下,那么解答这个问题就会比教师的启发、分析效果 更好。 3.利用第二课堂,对“症”训练 课内教学内容毕竟要受到教学大纲的限制,而课外科技活动、第二课堂无论在内容 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活动的方式、方法上都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搞得丰富多彩, 更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有针对性地及时做一些典型

的小实验,能收到释疑解难、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的效果。例如,在静止液体内 部其压强跟深度关系的教学中,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而与液体总重和 体积无关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了消除疑虑,我把一些练习题中关于橡皮膜凸、平 等变化的问题改为小实验,当堂演示并再加改进(用锥形管代替直玻璃管) 。用实验验 证后学生就口服心服了。某些小实验,如“硬币戏法”“纸盒烧开水”“测人的最大功 、 、 率”“安装模拟家庭电路”等,完全可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进行。一方面既可解决某 、 些器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引导学生互相协助,使小实验顺利进行。 此外,小实验也弥补了农村一般中学缺少仪器的现状,还能帮助克服某些演示实验 中能见度较低的不足之处。因此,小实验不失为辅助教学的一个极好方法。

浅议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科书

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智

力,激发学 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调节教学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渗透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创造教育,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科 学依据,使教学系统优化运行、教学信息优化传递、教学过程优化控制。

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符合调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 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降低自学释疑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

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 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呢?指导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是 好办法。例如小实验“筷子提米”,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 的关系。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会大幅度地提高。

二、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

训练操作就是要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操作是检验能力的关键。小实验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从演 示实验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耳听、眼观、脑想、 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练习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学生用导线将电池(三节)、小灯泡和 两个鳄鱼夹组成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组。当鳄鱼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 通,碳质导电是导体;当鳄鱼夹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 用两手各握一个鳄鱼夹时,小灯泡亮了,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灯泡熄灭,这说明空气不 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实验,学生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思维在 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展。

三、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在反馈环节中查缺补漏

调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反馈矫正。只有在教学中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调节教学内容、进 度,改进教学方法,尽快纠正偏差,才能做到讲课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生活习惯的“前概念”的干扰,受前面所学知识中的“负积累”

及知识综合难 度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新知识时会有障碍。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抓住反馈及时矫 正,学生便容易接受。如为了帮助学生区分熔化和溶解两个概念,我便让一个同学亲自动手做两个小实验, 其他同学当参谋。实验一是把一勺白糖放入盛水的试管中,观察白糖有什么变化?思考试管里有几种物质 组成?实验二是把一勺海波放入空试管中,用酒精灯均匀加热,观察海波有什么变化?试管里有几种物质 组成?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实验有什么区别,再用熔化概念去对照分析哪种属于熔化现象,最后让学生 讨论。可见,借助小实验可以形象、具体、直观地说明问题,使学生能够尽快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欠缺。

四、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就需借助于小实验开阔 学生思路。如小实验“巧找重心”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还可使学生学会用吊挂法求不 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杂技演员“走钢丝”、“顶碗”、“蹬杀等技巧的道理。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 理,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能使调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使物理教学变化多 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浅谈初中物理 “小实验”在教学中的调节作用

厦门六中 蔡宁宁

为了有效地完成物理教学任务,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很必要把物 理小实验从教学课堂引伸至课外,因为课外实验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灵活性和趣 味性, 特别能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大自然和日常生活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开阔的 大课堂,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 的兴趣大有裨益。 切实利用一些带有趣味性的小实验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 造潜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下面,我谈几点自己平时的做法和体会。 一、小实验的特点 1.趣味性高,实用性强:许多小实验及小制作学生动手时不感觉难,是利用日 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用具,如气球、乒乓球、橡皮筋等等;还有一些小实验 的制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自制弹簧秤”、“自制小风扇”等。 2.实验内容紧密配合教材正文,理论联系实际:小实验有些是根据教材正文选 编的, 有些是另外推荐的, 但都与教材主题配合贴切, 源于教材,

服务于教材。 如“纸杯烧水”、“人工雾淞”等小实验。 3.内容叙述短小精炼,操作、制作简单易行:大部分小实验原理简单,学生容 易理解,要求的器材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组合装置工序简单,易操作、易 观察。如:“巧做马德堡半球实验”、 “不友好”的气球实验、“自制鸡尾 酒”等实验。

二、小实验的教学意义和作用 初中物理第一、二册课本中安排的小实验有 21 个,练习中的实验题就更多 了。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 解和应用, 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这此小实验适应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 水平。一方面,简单易做,可以由学生自己取材,自己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

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紧密配合教材,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筋, 从中领悟学习物理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促进他们的智能 融洽结合,和谐发展。 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和整个体 系, 按照各个小实验和实验题的不同特点和作用进行分类,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 要求,包括实验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和效果检查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 设备不太复杂、材料容易收集,操作比较简单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对于 比较复杂的实验,特别是小制作和设计实验,教师要给予指导,甚至做出示范; 还要注意提前“备料”,平时注意收集资料。 1. 引入小实验,激起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 的引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起着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用趣味 性的实验来引入新课, 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更 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 到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例如:在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 做一做这几个小实验。 烧不着的布条 找一块棉布条, 用水淋湿, 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 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 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 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将湿面条离开酒精灯的火焰,过 一小会,当面条的火熄灭时,却发现棉布条完好无损。(当然做这个实验要在老 师的指导下,要强调注意操作安全。) 吹不落的乒乓球 拿一个玻璃漏斗让口朝下, 把一个乒乓球放到宽口处。然后迅速从细口处猛 力吹气。 有趣的情景出现了: 在学生猜测中本应掉下的乒乓球却一直

在宽口处旋 转着不落下。 2、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小实验,巩固知识

许多学生不喜欢上复习课,因为感觉缺乏新鲜感,因为学生提不起兴趣,往 往也影响了教师上课热情。课堂效率往往都不高。然而,如果在复习课中合理地 穿插个别实验, 无论是对知识的巩固还是激发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效果都特别 的好。普通中学的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一定保持得很久,他们的普遍现象是 对物理概念规律一知半解,从而产生困惑,感到莫大的压抑,导致听课无心,思 想开小差,作业头痛。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下去,逐渐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而,设计针对性实验,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瓶颈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 重要一环。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时机,合理地插入一些小实验。例如在复习大气 压现象时,为了验证大气压的存在我做了这样的实验。

如图 1 所示,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铺上一层沙子。将浸 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投入瓶内, 接着把一只剥了壳的熟鸡蛋竖放在瓶口。让它堵 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慢慢吞入肚中。 3、设计小实验,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课内教学内容毕竟要受到教学大纲的限制,而课外科技活动、第二课堂无论 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活动的方式、方法上都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搞 得丰富多彩, 更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有针对 性地及时做一些典型的小实验,能收到释疑解难、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的 效果。例如,在静止液体内部其压强跟深度关系的教学中,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 深度和密度有关, 而与液体总重和体积无关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了消除疑 虑,我把一些练习题中关于橡皮膜凸、平等变化的问题改为小实验,当堂演示并 再加改进(用锥形管代替直玻璃管),“事实胜于雄辩”,学生就口服心服了。 某些小实验,如“硬币戏法”、“纸盒烧开水”、“测人的最大功率”、“安装 模拟家庭电路”等,完全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既可解决某些器材不足的问 题,又可以解决课堂时间紧的问题。让学生体验“玩中学”, “做中学”的乐趣, 使小实验有充裕的时间顺利完成,也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新问题的机会,有利于 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调动学生做小实验的积极性

首先, 我们可以举办实验的小展览。还记得在刚刚毕业时由于受传统教学模 式的影响, 我还是像原来一样把学生的知识的猎取局限于课堂上,也没完全认识 到小实验的重要性。而学校每年一次的科技游园活动,

让我受益非浅。还记得我 的指导教师陈老师让我们改变传统方式,要把学生的小制作,获奖作品、实验报 告或小论文以及手抄报等展览出来,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多数的科技游园 都是老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让学生去参与,而陈老师却通过这种方式引发学生 主动去参与,大大调动了积极性。而更让我意外的是,陈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大 气压的测量道理、 对大气压的值很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明白托里拆利为何选用 了贵重而有毒的水银却不用水做实验,他安排学生在一次校园科技节中,将托里 拆利实验中的水银换成水来测大气压,实施之前,陈老师只是在学生遇到技术性 的问题时做了必要的指导。那天,当几个学生配合着让灌满水的 10 几米长透明 塑料管从教学楼四楼阳台垂下,„„当最终管内剩余大约 10 米高的水柱不再向 下流动时, 学生欢呼了。 而她则用一个话筒在配合着学生的操作讲解着其中的道 理。我想,那天,在场的无论是学过还是没有学过这部分知识的学生都深刻地记 住了这个实验所说明的问题! 我作为一个新毕业的老师也被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 所吸引, 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 我充分认识到小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并加以利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教学成绩大大提高 。 又如, 在初中二年级学习完声音的相关知识后,我要求学生用家里随时可以 找到的材料做一个小乐器,还要求这个乐器要有音调的变化。让我开心的是,第 二天的课堂上所有学生都拿出自己亲手制作的成果,都非常兴奋。就连平时不爱 学习听课的学困生,都很自豪地献上自己得意的作品。在初中三年级,为了加深 学生对摩擦起电的理解, 我们把课后摩擦起电的实验与练习中自制简单验电器的 实验题结合起来,利用第二课活动时间进行分组实验表演评比。学生分组比赛, 都希望自己小组获胜,于是翻资料,找“顾问”,情绪很高。评比时, 学生们用 各种材料制作产品,有塑料泡沫、牙刷、梳子、兽皮、腈纶布等,验电器式样也 各异。有一个学生还当场讲了一段梳头发、脱腈纶衣见“鬼火”的模拟故事,使活 动更具声色。 四、做好小实验,大力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

初中学生一个特点就是爱动手,在养成做好物理小实验习惯的基础上,可以 布置一些有意义的实验给他们做,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在创 造因素。 如在九年级练习中的一道题:“一位同学做实验时,需要阻值为 2Ω、5Ω、40 Ω 的电阻各一个,但是手边只有一些阻值为 10Ω 的电阻,请你为这位同学考虑 一下,怎样用 10Ω 的电

阻,组成所需要的各个电阻,一共需要多少个 10Ω 的电 阻”。有些学生感到困难。我们就利用习题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计算,经过计算, 然后引入实验设计,问题迎刃而解,这样既巩固掌握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又提高 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看完《幸运 52》的节目后,我又启发、引导学生利用电磁继电器控制工 作电路的作用,结合竞赛规则,自制了一个简单的“抢答装置”。 通过这样的实 验制作, 学生的潜在创造精神不断表现了出来,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逐 步的培养。 在学完串、 并联电路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以后,正好市面上热卖保护学生视 力的灯,这恰是利用本章知识的契机,可以就这个灯的原理展开后,让学生回家 利用手边现有仪器“自制调光灯”,增强毕业班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同时也可给 紧张枯燥的初三复习阶段带来活力和乐趣。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 无兴趣,是能否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在操作实验过程中,特别 是一些探索性的小实验, 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所揭示的物理事实感到惊 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促使他们去寻求答案,增强学习物理的 兴趣。因此,在我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实验魅力是我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的常用手段之一。

物理知识抽象,而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困难较大,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智力,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一、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降低自学释疑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 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 对某 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 难呢?指导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是好办法。 例如小实验“筷子提米”,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 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 推动作用,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 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 果会大幅度地提高。 二、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 训练操作就是要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操作是检验能力的关键。 小实验从开始 设计到制作,从演示实验到

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 实践,通过耳听、眼观、脑想、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练习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 体时,学生用导线将电池(三节)、小灯泡和两个鳄鱼夹组成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 组。当鳄鱼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通,碳质导电是导体;当鳄鱼夹 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用两手各握一个鳄 鱼夹时,小灯泡亮了,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灯泡熄灭,这说明空气不易导 电是绝缘体。 通过实验, 学生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 知识在训练中巩固, 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展。 三、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在反馈环节中查缺补漏。 调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反馈矫正。 只有在教学中及时接受反馈信息, 根据反馈信息 调节教学内容、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尽快纠正偏差,才能做到讲课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 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生活习惯的“前概念”的干扰, 受前面所学知识中的“负积累”及知识综合难度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习新 知识时会有障碍。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抓住反馈及时矫正,学生便容易接受。如为了帮 助学生区分熔化和溶解两个概念, 我便让一个同学亲自动手做两个小实验, 其他同学当参谋。 实验一是把一勺白糖放入盛水的试管中,观察白糖有什么变化?思考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 成?实验二是把一勺海波放入空试管中, 用酒精灯均匀加热, 观察海波有什么变化?试管里 有几种物质组成?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实验有什么区别, 再用熔化概念去对照分析哪种属

于熔化现象,最后让学生讨论。可见,借助小实验可以形象、具体、直观地说明问题,使学 生能够尽快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欠缺。 四、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就需 借助于小实验开阔学生思路。如小实验“巧找重心”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 念, 还可使学生学会用吊挂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搞清楚杂技演员“走钢丝”、 “顶碗”、 “蹬杀等技巧的道理。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能使调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 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小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 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物理学的主要手段。要学好物理必须重视实验,这一点师生都已认识到。 但演示实验学生只能观察,学生实验又较少,所以课外实验就尤为重要。 课外小实验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要求,给学生布置的,让学生单独或几个同学组成一组,找 仪器材料,设计并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一些小实验。课外小实验随时随地可以完成,不受时间地 点的限制;可以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瓶瓶罐罐当仪器”,不受实验设备的限制;实验 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实验成功率高,效果直观明显。课外小实验可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 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笔者认为,课外小实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人类有强烈的认知好奇心”,学生对于物理课题特殊的认识倾向,就是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 课外实验活动中,可充分利用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

活中的各种现象。 如用一个较大的凸透镜对着太阳光,在透镜后面的亮点处,放一片纸,纸可被 烧焦。看到这个实验结果,学生们很惊奇,对相关的知识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了 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做人工制霜小实验,对霜的形成有了清楚的认识:霜不是天上下的,而是空 气中水蒸汽遇冷凝华而成的。这些有趣的实验,把学生引入物理知识的海洋。“物理难学”这 一畏难情绪便会明显淡化。 二、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课外物理实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示。例如把两本书书页交错相互,插入,然后试图把 它们拉开,发现要分开它们还挺不容易。对摩擦力的认识变得非常形象直观可以很轻松地理 解这一概念。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或某些思维障碍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引导、启发,再现作用 的课外小实验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 三、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观察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 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如实验在玻璃杯中注入多半杯 水把生鸡蛋放入水中可观察到鸡蛋沉入了水底。 在玻璃杯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发现鸡蛋慢慢 上浮最后浮到了水面上。又如,把一根不太硬的的薄木条置于桌上,让它部分伸出桌面边缘, 在木条的

桌面部分盖上一张纸,然后用手猛击木条伸出部分。这时可见木条被击断。 观察到了现象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分析思考现象后面的物理知识。 这样,通过课外观察 实验,既理论联系了实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 能力。 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课外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 验方案、进行实验过程,对他们来说都是创新活动。课外实验本身就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 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 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课外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个性

和特长的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动手,会遇到平时想象不到的操作问题,不断尝 试练习,由不熟练、做不好到动作灵活、实验效果良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分科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 系统性,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中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 合,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课外小实验活动的内容一般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涉及 的知识比较广泛。如在自动喷泉实验中,就用到了化学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 自然和科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信息,开阔视野。

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广西陆川县初级中学 谢美英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 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 中,对那些与他们知识经验相距较远的过分抽象的概念、公式、规律难以引起兴 趣,需要有生动的具体的物理实验,而课堂演示实验可见度小,对演示实验能正 确地进行观察和读数的是少数学生。学校能提供的探究性分组实验器材不足,分 组实验也难达到人人动手。 我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开展形 式多样的小实验,体会到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一、小实验能使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多让学生参与小实验活动,有利于学生熟悉实验器材,培养观察、实验的良 好习惯。比如在学习滑动变阻器时,我们设计了两个小实验。 实验一:熟悉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①通过观察变阻器,知道它是由金属杆、电阻线绕成的线圈、绝缘筒、接线 柱、滑片等部件构成的。②找出表示滑动变阻器规格的字样,了解它们表示的意 思,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实验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起什么作用。 ①观察滑片是怎样

与金属杆接触的。 ②滑片与线圈接触的地方跟线圈的其它 地方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③选用不同的接线柱,观察线圈的电阻线是哪部份接入

电路。体会“电路一端接金属杆上的接线柱,另一端接线圈上的接线柱的正确方 法”。④移动滑片,观察接入电路的那部分电阻线的长度是变长还是变短。⑤将 滑动变阻器的不同接法, 滑片的移动方向,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变化填入自 己设计的记录表格里。用“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分析电阻线长度的变化——电 阻的变化。 两个小实验使学生认识了滑动变阻器的构造,掌握了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了 解了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二、小实验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明确小实验的要求,是推动实验活动的直接动力。每次小实验,不能只在课 堂上布置一下就了事,必须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及时地进行督促和检查,奖 惩分明。如在九年级授完“弹力弹簧测力计”后,我布置学生“自制橡皮筋测力 计”,要求学生在“自制”前,明白这个小制作的原理是什么?测力计的刻度均 匀吗?同时告诉学生,凡自制的测力计符合要求的,在这一单元的测验中,成绩 加上三分。这样学生明确了要求,便有了动力。回家后动手、动脑,有的同学还 设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把爸爸妈妈拉在一起,共同研制。结果交出来的测力计 一个比一个精制,一个比一个美观;每个学生都得了三分,就这样,很多同学在 这一章的测验中, 成绩超过了一百分,使学生享受到了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 成功的喜悦。 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 学生主动、 积极地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更浓。 三、小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学习了“电流的强弱”之后,“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之前,我 引入了两个小实验: ①进行电流表的试触法操作。试触法是电流表使用前估测电 路中电流大小的一种重要方法。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手拿导线的一端与最大量程的 接线柱“一触即离”的操作要领。②电流表指针校零操作。指导学生用螺丝刀对 准调零旋钮上的槽沟,左右旋动一个很小的角度,观察指针摆动的方向,使学生 体验到旋钮旋动的方向与指针摆动的方向的关系, 学会电流表指针对准零刻线的 校正方法。 四、小实验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课本上安排了一定量的实验作业,认真完成这些作业,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和创造能力。 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的第 13 页第 3 题的 “制作水果电池” 。 我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对比不同的水果、不同的电极,、看哪种效果更好?并要求 学生交出自己最好的水果电池。第

二天物理课,我走进教室时惊呆了,五颜六色 的水果电池摆在学生的桌子上。红的是柑子、橙子;绿的是苹果、梨子;黄的是 杨桃、 地菠萝; 还有泥巴色的土豆、 紫黑色的果蔗, 电池上插着五花八门的电极, 有铜丝、铜片、铁丝、铝线、铜钥匙、铝钥匙,这个让你听听他的耳机,那个要 你尝尝电流的“味道”,这个请你帮他找出电池的正、负极,那个要你帮他测出

电池电压的高低,师生兴趣盎然,沉浸在创造的喜悦之中,大大地发挥了学生的 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五、小实验能加强重要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课本上“想想做做”的小实验做好了,可以加强重要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 ①“纸锅烧水”,可使学生确信,水在沸腾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的道理。 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本下册第 63 页的“想想议议”的小实验,可使学生巩固 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③人教版九年 级物理课本第 92 页的“机翼模型的实验”,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在气体和液 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道理,知道“飞机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压 强差,从而产生向上的举力”。 多做物理小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在提高物理科教学质量上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是初中物理教学不可缺的重要部分


相关内容

  • 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
    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 这学年中,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本人在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努力完善实验室管理,健全实验室基本制度,协助各年级教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教研及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
  •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浅谈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培养 摘 要:本文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并基于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 ...
  • 如何处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如何处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广东肇庆中学 李世堂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很多高中生都认为高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难度最大的一门学科.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现象的认识.物理过程的建立与分析.物理情景的想象是构成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诸多难点,不 ...
  •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说明 为贯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帮助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我们组织编写了<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
  • 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 百科名片 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或称希格斯粒子.希格斯子Higgs boson )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至今尚未在实验中观察到.它也是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粒子.物理学家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 ...
  •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
    分类号 密 级 编 号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题 目: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 学 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 级: 2011级物理(2)班 作者姓名: 杨晶晶 指导教师: 路飞平 提交日期: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 ...
  • 20**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2017广东省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 ∙ ∙ ∙ ∙ 考试性质 指导思想 考试依据 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物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对初中学生是否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物 ...
  • 物理奥赛培训
    全国中学生超常教育研究协作组第12届年会--论文 物理奥赛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黄爱国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510630) 摘要:本文从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理论和实验培训的教材体系.提高学生竞赛实验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 ...
  • 培养学生兴趣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至理名言.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是我们物理教师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与学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先生的的责任不在教,不在学,而在教学生学 ...
  • 20XX年第三届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方案
    2014年第三届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 方案(定稿) 一.竞赛目的: 充分发挥我省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与资源共享作用,展示我省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不断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激发大学生对实验物理的兴趣,培养大学生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