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研究述评 - 范文中心

冯延巳研究述评

05/29

第5卷第11期

2006年11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Guang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5No.11Nov.2006

冯延巳研究述评

杨文娟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冯延巳是五代时的词坛名家,。

文章从冯延巳的生平及其词的考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2006)11-0074-05  冯延巳是晚唐五代词坛四大家之一,他在词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北宋晏殊和欧阳修词风的影响也为世人公认。冯延巳时处南唐,身居高位,闲暇之余借词以抒发感情,娱宾遣兴。其词深挚缠绵,忠厚执著,而其人品据史书所载则谄媚事主,居功自傲。因此自古以来研究者对冯延巳的争议颇多。尽管冯延巳词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建国以来研究冯延巳的人相对温韦和李煜而言并不是很多,而且多停留在对冯词的艺术特点和具体作品的赏析的层面上。本文依据冯延巳研究的现有文献资料来评述冯延巳及其词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经营天下,而人主躬亲庶务,宰相备位,何以致理。于是元宗悉以庶政委之,奏可而已。延巳迟疑顾望,责成胥吏之手。”又谓延巳曾讥笑烈祖为“田舍翁”,说他没有雄才大略难成大事。(2)谄媚事上,好嫉妒。马书传说他“为相之后,动多徇私,而故人亲戚,殆于谢绝。与弟延鲁如仇讐。”“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未若陛下

(3)结党营私,排除异小楼吹彻玉笙寒’,元宗悦。”

己。马书传云:“与陈觉友善,自结于宋齐丘,以固恩宠。”“复与其弟延鲁交结魏岑、陈觉、查文徽,侵损时政,时人谓之‘五鬼’。”

关于冯延巳的生平事迹考证较为全面的是夏承焘的《唐宋词人年谱・冯正中年谱》。夏承焘通过查证南唐的笔记中关于冯延巳的记载,认为正史对冯的记载存在着朋党攻伐之辞。马书卷二十党羽传叙:“南唐之士,亦各有党。……宋齐丘、陈觉、李徵古、冯延巳、延鲁、魏岑、查文徽为一党。孙晟、常梦锡、萧俨、韩熙载、江文蔚、钟谟、李德明为一党。”夏承焘为冯延巳作了有力的辩护:“马陆二家南唐书及通鉴,记正中遗事,多凭朋党攻讦之辞,如陆书传谓其‘因(陈)觉附宋齐丘,同府高位者悉以计出之。于是无居己右者。元宗亦颇悟其非端士,而不能

一、冯延巳的生平及其词的考证

冯延巳的传记见于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一本传,陆游《南唐书》卷十一本传,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二十六本传。三书中记载大致相同。史书中对冯延巳的人品颇有非议,可概括为如下几点:(1)自负躁进,志大才疏。马书传云:“元宗即位,延巳喜形于色,未听政,屡入白事,一日数见。元宗不悦:‘书记自有常职,此各有所司,何其繁也。’由是少止。”“延巳无才而好大言,及再入相,乃言己之智略足以

 

  收稿日期:2006-07-10  作者简介:杨文娟(1982-),女,山西朔州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04级研究生,从事唐宋词研究。

 第11期杨文娟:冯延巳研究述评

[5]

・75・

去。’马书传谓其‘与宋齐丘更相推唱,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复与其弟延鲁交结魏岑、陈觉、查文徽,侵损时政。时人谓之五鬼。’又谓与其弟延鲁如仇雠,并疏隔继母。今案‘与弟异居,舍弃其母’乃保大五年江文蔚弹正中疏中语。五鬼之目,见于《钓矶立谈》。而前蜀欧阳迥、毛文锡等亦蒙此号。其后宋党先败。齐丘、陈觉、李徵古皆被诛。不如孙晟、李德明之能死国事。又周师南侵,偾事者皆宋党渠率。异代之后,遗民抱宗社之痛者,一以南唐之亡,归狱宋党。益之韩熙载、徐铉皆享老寿,文采倾动一时。世士嚮慕,遂多阿孙、常而贬宋、陈。史某作《钓矶立谈》,至斥正中为贼臣,为悭人小夫。谓宋平李重进时,正中奉使,,因。实则宋平重进,中。,白之次子作。,顺义间与熙载同自后唐南奔。旋以放言见扼于宋齐丘,隐处以卒。故其子于宋党诸人,斥贬至严。以恶齐丘、陈觉诸人,遂并及正中矣。”

陈世修、冯煦作《阳春集序》都赞美冯延巳之为人,说他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于小词中寄托自己的忧思。但陈世修自称冯延巳乃其外舍祖,冯煦亦是冯延巳之后人,所以他们的评价未免溢美过甚。

[1]

黄进德的《冯延巳及其词考辨》是比较重要的一篇论文。他认为时论攻击冯延巳主要集中在两次武力拓境上:一是伐闽;一是伐楚。他通过分析史实得出这两次失败主要过错不在冯延巳,而是由南唐武功拓境的政策和将领之过造成的。高峰的《冯

[2]

延巳的人品与词境》引用史书和笔记资料说明冯延巳是一个不甘寂寞、执着自信,但却志大才疏,缺乏政治才能的悲剧性人物。

关于冯延巳的名字也存在争议。劳季的《巳己

[3]

之乱何时了》针对当时文学史、史书及辞典中关于冯延巳名字的不同看法,经过考证认为应作冯延巳。他提出了两个证据,一是《新五代史》中写作冯延巳,《新五代史》的作者欧阳修是崇奉冯延巳的,他的词也深受冯词的影响,他应该不会把冯延巳的名字弄错;冯延巳又名延嗣,古代不乏为避免误读误写又取同音字作为另名的。他认为己字显然是巳字

[4]

之误。杨琳的《冯延巳还是冯延己》中说巳后为午,午有日中之义。冯延巳字正中,所以应作“巳”

(五代卷)也认为而非“己”。《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应作冯延巳。

施蛰存的《读冯延巳札记》考证了《阳春集》的版本状况,分析了各版本的优劣,并且对《阳春集》与《花间集》及《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等互见的作品进行辨伪。施蛰存从《阳春集》119首中汰除了29首,补遗惟留《寿山曲》1首,共得91首,确定为冯延巳词。黄进德说现存《阳春集》诸本具出嘉祐本。《花间集》成书比嘉祐本早出118年,凡见于《花间集》者系陈世修窜入,应剔除。与欧词互见的词作,尤其是《鹊踏枝》四首应属冯词。冯延巳的词与晏、欧词互见的较多,的《》。

,而且贬大于。要想对其为人作出公允的评价,还需要从史料中发现新的证据。冯延巳一生追求功名,希望能建功立业,尽管他性格上存在着一些缺点,但也不影响对他的人格的评判。他的一生也并未犯什么重大政治错误,他的悲剧是由他所处的时代决定的。《阳春集》的校对工作做得较好,但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注释本,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黄畲的《阳春集校注》

还无缘得见,故无法加以评论。另外,如果能对冯延巳的词进行编年,考证作词的背景,这无疑对冯词研究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冯延巳词的艺术价值

冯延巳的词历来都得到很高的评价。陈世修

《阳春集序》赞冯词“观其思深辞丽,均律调新,真清奇飘逸之才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冯正中词,极沉郁之致,穷顿挫之妙,缠绵忠厚,与温、韦相伯仲也。”许多词话都认识到了正中词的艺术特质,但缺乏具体阐述只有只言片语的感性的描绘。

[6]

冯延巳词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叶嘉莹提出冯延巳词含有一种特殊品质———含蕴深厚,易于引起读者深刻之感受及丰富之联想。她认为冯词写的乃为一种感情之境界,而非感情之事件,这是词的发

[7]

展的一大进展。詹安泰提出冯词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艺术构思的深广;抒发情意的惝恍迷离;于浓艳中含凄郁,于细腻中见拙

[8]

重。杨海明认为冯词带有着香艳、纯情、纤美的“五代风格”,但又具有真、深、雅的艺术个性。杨海明认为王国维说的“堂庑特大”,主要指它在抒写情

・76・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卷 

志时,具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冯延巳词中写愁的字句比比皆是,他对愁非常敏感而且体味深刻,“它集中地、典型地反映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一部分生于衰世的士大夫文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它以自己浓重的伤感色彩为古典诗歌提供了一种哀美”。

[9]

陈如江认为冯词感情沉郁深厚,故常给人以身世感慨的联想,冯词的艺术特点可概括为陈世修所言的“思深辞丽”。“思深”指笔触细腻,写情曲折深婉;“辞丽”指不事雕琢,用语清丽秀美。张自文的

[10]

《冯延巳词的审美价值》否定了冯延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价值,肯定了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价值。他把冯词的审美价值分为三个层面:华美的表层;愁苦忧伤的感情境界;的词不光语言精美,发个人感情的形式,的审美价值。态度,具有升华情感、超越痛苦的审美价值。

上述论文都认识到了冯词的特质,只是分析的视角不同,表述的方式有别而已。刘熙载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冯延巳的词继承了《花间集》语言的华丽和意象的精美,而“俊”和“深”则是他的特质。“俊”是指风格的雅丽、俊朗和清新,“深”是指言情的深刻和意境的深远,也即王国维所说的“堂庑特大”。

冯延巳的特有的艺术风格是如何形成的?黎烈南的《亡国之音哀以思:冯延巳词的风格及其成

[11]

因》通过对冯延巳作品的具体分析,把冯延巳的风格归结为迷离惝恍而深切哀婉,意境深远辽阔。他这种风格的形成是由他所处的动荡的时代背景和他自身执著自信的个性所决定的。曹章庆的《论冯

[12]

延巳词的感情结构及其建构方式》认为从情感的基本原质特征上来说,冯延巳的词主要表现为悲怨和惆怅两种情绪特质。构成冯词感情境界的另一个原质要素是自然景物和人生事实。情景浑融、比兴寄托是冯延巳词感情境界建构的主要方式。李建国

[13]

的《论冯延巳词“深美闳约”的艺术风格的构成》立足于冯词文本自身,结合词史之发展,从性别视角与意蕴空间,时间状态与生命体验,意象选择与意境拓展三个方面阐释冯延巳词深美闳约的艺术风格的构成,并指出其在词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到冯延巳手中已经由单纯的宴饮娱乐之铺写上升为知识分子对个人情怀的书写与咏唱。”冯延巳一生仕途坎坷,据夏承焘的《冯正中年

谱》载他曾四次罢相。他生活在风雨飘零的南唐,置身复杂险恶的政治斗争中,忧虑失落是难免的,所以他的词中流露出一种忧患意识和对人生的自省,有着浓郁的感伤气息。张国儒的《冯延巳词悲剧意

[14]

识初探》认为冯延巳的词是他的悲剧人生的全写照,他的词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对悲剧意识的抒写。张国儒通过对几首《鹊踏枝》的分析,对冯词中的悲剧意识作了概括:第一,冯词中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第二,冯词中具有浓郁的感伤色彩;第三,冯词中;第四,冯词中有,冯词中体现了。曹章庆的《论冯延

[15]

》从冯延巳的生平、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他的作品入手,发现冯词中存在着焦虑情绪,包括对自身命运的焦虑和对国家存亡的焦虑。焦虑是冯词的基本底色,而臣妾心态则是冯词的人格内涵。冯延巳臣妾心态的基本内涵包括:阿谀和伪饰,猜疑与嫉妒,真诚的等待期盼和失望后的哀怨与惆怅自怜。张娟的《自我的迷失与寻

[16]

找———冯延巳其人其词》中说冯延巳少即有才,有强烈的进取心,但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理想,仕途多次遭受挫折。因此他逃避现实,企图寻找回忆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这种反差造成他迷离恍惚的怨恨!寂寞和孤独,使其词作也流淌着同质的情触。

关于冯延巳的作品是否存在寄托,哪些作品有寄托,也有专文论及。曹章庆的《冯延巳比兴寄托

[17]

词辨析》通过考证认为《阳春集》中有17首作品含有明显寄托,作者从以史证词、象征意蕴探究、整体情感把握这三个视角,对冯延巳的比兴寄托词作了简单的辨析,但由于《阳春集》中的词缺少具体年代和本事可考,加上由于冯延巳的比兴寄托词往往不是偶然冲动,为一人一事而发,因此,难以对冯延巳所有的比兴寄托词作确切无误的辨析。赵雪沛的

[18]

《纵有笙歌亦断肠———论正中词的寄托》认为正中集内那些令人兴家国人生之思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因时代及政治因素的确有意以寄托入词;一是在描写离别相思的作品里无意流露自身的惘然之情,从而引起读者的联想。两者应该分别对待,不应穿凿附会把词中的寄托完全指实。赵雪沛的观点是比较公允的,冯词是否有寄托我们今天无从考证。正如叶嘉莹所说,冯词“易于引起读者深刻之感受

 第11期杨文娟:冯延巳研究述评・77・

及丰富之联想”,我们可以推想他的词的内涵但不能实指,不能像常州派论词那样强加给作品本来未必有的含义。

目前对冯延巳词的艺术的研究还可以做得更细一些,比如研究《阳春集》的意象,研究冯词的结构、音乐性等等。《鹊踏枝》十四首和《采桑子》十三首是冯延巳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否可以把它们作为组诗整体研究,也是值得考虑的。

三、冯延巳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冯煦《唐五代词选序》:“吾家正中翁,鼓吹南唐,上翼二主,下启晏、欧,,别也。”王国维《风格,而堂庑特大,。,他走出了花间词写闺情愁思的狭窄天地,在词中抒发情感寄托忧思,扩大了词的表现力,拓展了词的境界。

[19]

叶嘉莹认为冯延巳对词的第一个阶段的拓展有很大的贡献,把词从歌筵酒席之间娱宾遣兴的歌曲变成抒发内心隐秘感情的媒介。从温庭筠到韦庄是词的一个进展,从单纯的形式的精美转向主观感情的抒发。冯延巳所写的“不再是感情的事件,而是一种感情的意境,是词里面所能传达出来的那最幽微最深隐的心灵深处的感情的意境。这是冯正中的成就。冯正中对后来的影响,是北宋的初期的小词,一种最好的,最值得注意的成就,就是在这些小词中所写的、外表的闺阁园亭、相思离别的表面事物之中,能够传达表现了词人作者的心灵、感情、品格的境界,而大晏、欧阳修都是继承冯正中这一系统

[20]

下来的”。张毅的《冯延巳词对花间词的发展》认为冯延巳词内容虽不脱“佐欢”、“娱乐”的艳词范围,是花间词的延续,但增加了词的抒情成分。冯词与温词比较,冯词富于性情,真挚动人,温词则刻意雕琢。冯词对韦词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意境方面。冯词堂庑阔大,境界深远而发人联想,韦词则显得较为浅近,过分落实而难以使人产生丰富的联系。冯延巳善将其情思寄附于物,融化入景,拓宽词的意境,风格委婉含蓄,吐词典雅清丽,给人情真意浓的感受,耐人寻味,这是对花间艺术风格的发展。冯词写艳情而不失雅,抒哀愁而思之深,是花间词向北宋词转变的过渡阶段,对北宋晏殊、欧阳修等人影响尤

[21]

大。郭素霞的《论冯延巳词的历史地位》指出冯

延巳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忧患之词的开拓性,首先

表现在他的不同于“诗言志”的传统创作,以美人香草式有寄托之词的面貌,改变词在花间派作为酒筵助兴的“工具”的性质,而实现了词的地位的上升和境界的飞跃。冯词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忧患之词的开拓性还表现在:冯词以既含蓄深委蕴发联想又情真意切牵动人心的艺术手法投入忧世忧生之词的创作,既雅且深,既美且真地表现了士大夫忧患词不言其幽微沉着的独特风格,实现旨与辞、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冯延巳忧生忧世词开拓了词的意境,》有这样一段话:,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据宋人刘分《中山诗话》记载:“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冯延巳为宰相时,南唐国势衰微,为挽救危亡,先后发动了伐闽、伐楚两场战争,均告失败,为此获罪免相,贬为太子少傅,出镇抚州任节度使,辖六县。晏殊的家乡临川正属他的辖区,欧阳修的家乡庐陵亦在附近。冯延巳在抚州住了三年,他的词在当地广为传唱,影响深远。晏、欧少时就接触了冯词,况且他们同样身居高位,与冯延巳有着相近的人生体验,他们极有可能自觉地学习和模仿冯延巳的风格。诗家有江西派,词家是否存在江西一派,还值得商榷。

四、冯延巳与其他词人的比较研究

关于冯延巳词的比较研究成果较少。胡淑慧的

[22]

《冯延巳、晏殊词异同辨》指出冯延巳、晏殊是词体发展史上两位重要词人,且其词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脉相承的关系。《阳春集》、《珠玉词》基本属于酒席文学,采用花间词所肇始的艳情题材,但二人艺术个性同中有异:表现在情感基调和深层意蕴,艺术表现手法和方式,意象和境界等诸多方面。冯延巳和晏殊有着共同的创作趋向:题材和内容不脱花间窠臼;创作环境类似,基本属于酒席文学;都善写闲愁,伤春惜时和相思怨别;总体风格摆脱了花间词的浓艳香腻,而崇尚雅致。然而他们有着不同的艺

・78・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卷 

术个性。冯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伤时感怀的特质;晏词较平和,于词中表现他的富贵闲愁。冯、晏二人艺术表现手段不同:冯词善用寄托而晏词多含蓄。冯延巳用得较多的是人创造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寒冷凄清、幽深迷离的境界;晏殊选择的意象多来自自然景物,形成了温暖明媚的境界。

[23]

刘立杰的《论正中词对温韦词的继承》把冯延巳的作品与温、韦同类作品作比较,指出自词意的表现手法来看,正中词则继承了飞卿词写境含蓄深隐、迷离惝恍的一面,同时去除了鈓艳绮丽的风格,转以疏淡秀雅为主。正中词与飞卿词多令人生丰富的感兴联想。同时,冯延巳继承了韦庄的清俊淡雅和抒情的真挚缠绵,个人情感、处,综上所述,熟,大都肯定他的词有引发读者联想、感情真挚执著的特质,拓展了词的境界,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然而对冯延巳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也没有专著,对他的生平的研究以及和同时代词人的比较研究做得还不够深入,没有把他放在南唐词坛的大背景进行研究。这是目前关于冯延巳研究的缺憾,笔者企望同行有更完善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黄进德.冯延巳及其词考辨[M]∥中华词学第2辑.

(出版地不详)1995,12.[2] 高峰.冯延巳的人品与词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10):61-64.[3] 劳季.巳己之乱何时了[J].社会科学战线,1981(2):

195.

[4] 杨琳.冯延巳还是冯延己[J].文献,1989(4):217.[5] 施蛰存.读冯延巳札记[M]∥词学研究论文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 叶嘉莹.论冯延巳词[J].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15辑.[7] 詹安泰.冯延巳词的艺术风格[M]∥宋词散论.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8] 杨海明.论冯延巳词[M]∥唐宋词论稿.杭州:浙江古

籍出版社,1988.[9] 陈如江.冯延巳词论[M]∥唐宋五十名家词论.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0] 张自文.冯延巳词的审美价值[J].文学遗产,1989(5).[11] 黎烈南.亡国之音哀以思:冯延巳词的风格及其成因

[J].首都师大学报,1998(3):8-13.

[12][J].

,()6165.

.”的艺术风格的构成

J,2005(2):37-40.[14] 张国儒.冯延巳词悲剧意识初探[J].保山师专学报,

1994(2):58-61.

[15] 曹章庆.论冯延巳词的焦虑情绪和臣妾心态[J].中

国韵文学刊,2000(2):25-31.[16] 张娟.自我的迷失与寻找———冯延巳其人其词[J].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3):92-94.[17] 曹章庆.冯延巳比兴寄托词辨析[J].学术论坛,2000

(3):96-100.

[18] 赵雪沛.纵有笙歌亦断肠———论正中词的寄托[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5):85-87.[19] 叶嘉莹.冯正中词的成就及其承前启后的地位[J].

北京师院学报,1982(4):11-25.[20] 张毅.冯延巳词对花间词的发展[J].龙岩师专学报,

1997(2):8-10.

[21] 郭素霞.论冯延巳词的历史地位[J].铁道师院学报,

1997(3):53-57.

[22] 胡淑慧.冯延巳、晏殊词异同辨[J].北京理工大学学

报,2005(6):38-40.[23] 刘立杰,赵雪沛.论正中词对温韦词的继承[J].黑龙

江社会科学,2005(6):102-104.

[责任编辑 梁 敏]

SummaryofthestudyonFengYansi

YANGWenjuan

(SchoolofHumanities,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006,China)

  Abstract:FengYansiwasafamousCipoetintheFiveDynasties.HisCipoemsareofgreatartisticvalueand

takeanimportantplaceinCihistory.Basedontheexistingresearchmaterials,theauthorofthispapersummarizesandcommentsonthesituationintheresearchofFengYansifromfourpoints:FengYansi’slifeandthetextualre2searchofhisCicollection;hisCipoems’artisticvalue;hispositioninCihistory;andthecontrastivestudywithotherCipoets.

  Keywords:FengYansi;YangchunCiCollection;Cipoetry


相关内容

  • 述评与综述的区别
    ・科技写作・ 述评与综述的区别 李强 关键词 述评 文献类型 医学写作 综述 文献研究摘要 系统地研究述评类论文的写法及其与综述文献的区别.从述评与综述报道内容的侧重点.作者群.情报学价值.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写作格式.审稿要求及刊出周期等方 ...
  • FDA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关于临床试验主方案的述评
    美国 FDA 继续推动临床试验设计方面的创新,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关于主方案(master protocols)的述评<研究多种治疗药物.多种疾病或两者皆有的主方案(Master Protocols to Study ...
  • MOOC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意义和价值
    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MOOC 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MOOC 课程模式起源于网络开放课程,最早可追述至2007年.随着参与 MOOC课程中学习者人数急剧扩张,MOOC 这种课程模式,引起了远程教育.开放教育乃至整个教育行业的注意 ...
  • 三国演义本事研究述评
    2006年第4期 明清小说研究 NO,4,2006 总第82期TheResearchonMingandQingDynastiesNovels General,NO,82 <三国演义>本事研究述评 ・韩伟表・ 摘 要 五个世纪来, ...
  • 表现主义文学研究述评
    第25卷
  • 美国民权运动研究述评_于展
  •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Textile College 第22卷第1期(总第75期) 2005年1月 Vol.22,No.1(Sum75) 文章编号:1008-5580(2005)01-030-03 ...
  •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及其思想述评
    摘要:在介绍陈鹤琴生平的基础上,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陈鹤琴著作<家庭教育>的介绍: (2)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3)在学习接受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陈鹤琴:<家庭教育>:家庭教 ...
  •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
    对于幸福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辞海>中这样界定幸福:"幸福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在此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幸福既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N自我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