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从江湖到庙堂 - 范文中心

金庸小说:从江湖到庙堂

06/17

  “吴陈比武”引发金庸创作   1954年,香港太极派拳师吴公仪、澳门白鹤派拳师陈克夫,各自宣称其本派拳技之优点,相约在澳门比武,引起了香港民众的普遍关注。这场比武的结果是,吴公仪很快击败了陈克夫。但是,这一事件却成为了香港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不久,陈文统以笔名梁羽生,查良镛将自己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拆开,以笔名金庸开始在报刊连载武侠小说。梁羽生的第一部作品是《龙虎斗京华》,而金庸的第一部作品则是《书剑恩仇录》。   进入武侠小说写作领域之后,梁羽生和金庸都获得了很大成功。两人因此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金庸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香港一文化人曾经回忆,金庸擅长在每天连载的结尾处制造悬念和小高潮,让人迫不及待地希望看到第二天的《明报》。1972年9月,金庸宣布“挂印封刀”,不再创作新的武侠小说。此后,他花了10年时间,整理共15部(包括一个短篇《越女剑》)的“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邓小平为金庸小说“开禁”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一些海外知名人士纷纷接到邀请,访问内地。1981年,作为《明报》社长的金庸先生接到了来自北京的邀请,请他访问内地。   接到访问内地的邀请时,金庸修订《武侠小说全集》的工作已近尾声。金庸向邀请方提出:能否在访问内地期间拜访邓小平先生?他曾经对记者说,去北京,他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邓小平获悉后,在一份有关金庸来访的报告上批示:愿意见见查先生。   这一年的7月16日,金庸携家眷踏上了访问内地的旅程。18日上午,在廖承志的陪同下来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   邓小平已经等在福建厅门口,握住金庸的手说,“欢迎查先生回来走走!你的小说我读过,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播发了邓小平会见金庸的消息。   原来,邓小平是内地最早阅读金庸小说的人之一。邓小平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自江西返回北京,就托人从境外买到一套金庸小说,很喜欢读。   这次会面后不久,金庸小说在大陆“开禁”,掀起了流行浪潮。   盗版+电视剧=金庸热   上世纪80年代初,金庸武侠小说在内地开始了迅速传播的过程。   1984年到1985年是金庸武侠小说在内地的出版高峰,大部分的书都是在这两年出版的。80年代末期,随着金庸热的流行,港台的武侠和言情小说涌入内地。港台小说的流行,以及销售渠道的匮乏,催生了租书社这一新行当。各种名目的租书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城市当中。   虽然得以广泛流行,但在当时的大陆,金庸小说仍被舆论视为洪水猛兽。因为“文革”时惯性思维的延续,许多老师认为这些以情爱与打斗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属毒草之流,不适合青少年阅读。彼时,金庸小说只属于书包的角落和课桌之下,即便如此,金庸小说的市场仍然繁荣起来。据统计,在出版资源并不丰富的80年代,内地数十家出版社出版了金庸的武侠小说,甚至同一作品出现了多种不同版本。   这些金庸小说的传播,以及港版金庸武侠剧的播放,使得金庸作品风靡神州,由此也引起了广泛争议。当时的《新闻联播》曾特别以金庸小说为例,痛陈武侠小说“泛滥”。在内地,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和意义的争论也由此展开。   在批判的呼声中,以北京大学严家炎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为金庸小说平反,他们开始关注金庸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观。   虽然广为流行却被定位低俗,金庸小说在80年代遭遇尴尬,成为“错位的经典”。   及至一些中央领导称之为“成年人的童话”,并被媒体广泛传播之后,金庸作品才获得了传播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三联旋风   北京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董秀玉,在任香港三联书店总经理时与金庸私交甚笃。董秀玉回到北京三联任职后,金庸便顺理成章地将自己15部武侠小说的内地出版权交给了北京三联书店,并在1991年签订了10年合同。   1994年5月,北京三联书店以36册一套捆绑销售的形式隆重推出《金庸作品集》,迅速占据了内地巨大的销售市场,每年都维持着稳定的销量。   金庸贴吧内一网友记录了当时的热潮,“1994年五六月间,人在中原,等候毕业分配之际,自《南方周末》上看见三联书店首版金庸小说的大幅广告,大喜过望。返乡后即汇款三联。9月,收到包裹单,飞奔至邮局,取得两大箱书,雇人力车到家,扛上楼,小心翼翼除去包装,将36册新书在床上一字排开,当时心情,今日依然挥之不去”。   读者一直评价三联版本的金庸做得“很文化”,以致后来武侠小说的出版物多效仿此风。   在巨大的需求和利润刺激下,三联版也遭到广泛盗版。《人民日报》报道称,据估计,该套《金庸作品集》在10万册正版之外,还有同样数量的盗版书,书店因此损失大约4000万元码洋。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学术界对金庸等通俗文学代表作品的评价逐步提高,并出现了金庸小说的评论、研究热潮。内地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召开了多次金庸作品学术研讨会,美国、台湾和香港也召开多次,均有内地学者参加,出版了多部论文集。   1994年10月,金庸被北大授予名誉教授,并于中国最高学府发表演讲,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一川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将金庸排在第四位。几乎在一夜之间,金庸小说从主流文化眼中的雕虫小技乃至洪水猛兽,突然步入了学术的神圣殿堂。   30年后的定位   1999年3月,金庸出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在当时被誉为文坛大师与名校学府的天作之合,也是金庸在学界获得的最高认可。 而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则代表中国社会对金庸小说的重新定位。   2004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次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语文读本第四册)内,收录了金庸所著的《天龙八部》片段。   入选语文课本之举动,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虽然支持者众多,但惯性思维下,编撰者仍在节选部分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人说,金庸的小说成就足以进入文学史,也有人说他的武侠小说再好也是通俗文学,只有娱乐的作用,难登大雅之堂。对此,你怎么看?”   事实上,历史很快给出了答案。2007年9月新学期开始,一套全新的语文教材,发到了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等9个区县的高中生手里。在这套教材中,金庸的《雪山飞狐》作为名家著作入选。学者称,以文学性而论,金庸小说入选语文课本实至名归。   从当年老师眼中的禁书到现在于课堂上朗诵的教材,在大陆流行近30年后,金庸小说及其代表的通俗文学,有了一次重新定位,也是准确的定位。


相关内容

  • "江湖"的词源--从千古文人侠客梦谈到庄子
    "江湖"的词源--从千古文人侠客梦谈到庄子 http://www.69fw.com 发表时间:2009年01月02日 来源:互联网 当代大陆学者的著作,我若非翻两页就看不下去,便是划上许多否定性杠杠,以备一旦需要撰文批评 ...
  • [名家读金庸]陈墨[金庸小说赏析]之[书剑]篇
    南窗小识: 记得我初中第一次买的金庸小说评论书籍,就是陈墨先生这本<金庸小说赏析>(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1995年11月第4次印刷),距今已逾十年.现在看来,这本书难免有些粗糙,就连陈墨自己后来也觉得不能满意, ...
  • 七月派小说
    三.艺术特点 1.以"主观战斗精神"拥抱"客观真实"的现实主义". 七月派现实主义文学,其核心是人,其功用是民族战争中的精神斗争.具体来说,在七月派文学理念中,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东西必须是作家 ...
  • 20**年春运期间特大交通事故至少73人遇难
    2013年春运期间特大交通事故 至少73人遇难 河南.四川.甘肃.贵州.广西.湖南六个省先后发生特大交通事故,至 少70个鲜活的生命无缘2013年春节.春运这些天,吞噬生命的劫难令人悲痛.截止2月8日15时01分,6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死亡人 ...
  • 腾冲的民俗资源
    腾冲的民俗资源与开发 一.腾冲民俗资源概况 腾冲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在漫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比如汉民间的腾越古乐.皮影戏.花灯.仙灯.鱼灯. ...
  • 贵州省2020年行政区域规划
    贵州省2020年行政区域规划 01 贵阳市 [市辖区]南明区 花溪区 乌当区 白云区 云岩区 观山湖区 [县级市]清镇市 息烽市 [县]修文县 开阳县 [机场]贵阳龙洞堡机场 [本科院校]贵州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
  • 岳阳楼记知识点汇总
    (2)通假字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通"俱"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 (3)词语 ①百废具兴:许多被废置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了. ②政通人和:政 ...
  • 孤独之必要
    作者:赵毅衡 出花 1997年02期 1. 严格说,文化批判只是一个现代现象.在西方,是启蒙运动之后,即"资产阶级文化"成为体制性主流之后,知识界对现代文化的反思运动.但是,把文化批判看成从西方引入的思想方式,或是把文化 ...
  • 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意大利是在欧洲出现的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发源地和人文主义学术文化中心.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潮从这里幅射到欧洲各地,对欧洲各国的文化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其中,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代表着 ...
  • 杨绛: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杨绛: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102年的岁月风尘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 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