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 范文中心

杨绛: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03/05

杨绛: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102年的岁月风尘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

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自1977年搬进寓所来,她就再没离开过。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物,笔耕不辍。在她身上,人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102年无情而漫长,而她一如既往地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也给人温暖„„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多年后,杨绛在文中幽默地回忆道:

“(《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随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地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

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钟书在家不时闯“祸”。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事后确都一一妙手解难,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

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被搬上荧幕前,导演黄蜀芹曾专门来征询夫妇俩意见。杨绛边读剧本,边逐段写出修改意见。电视剧果然名声大噪,一时在全国掀起热潮。

而出现在每集片头的那段著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时常引用,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是最懂《围城》的人。

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婚姻的一句话:“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无一句控诉,无一句怨恨,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

钱钟书写《围城》时,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闲时在陈麟瑞、李健吾等人的鼓动下,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

没想到这位自称业余的剧坛新手“出手不凡”,第二年《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时“引来阵阵喝彩声”,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

杨绛的父亲和姐妹一同去看了《弄真成假》,听到全场哄笑,问杨绛:“全是你编的?”她点头,父亲笑说:“憨哉!”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

在翻译家叶廷芳的印象里,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而与杨绛一同下放的同伴回忆,“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

八年后从干校回来,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

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不过,书出来后,却只能在柜台底下卖。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

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而时隔四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96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杨绛的亲戚讲述,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喜欢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以保持骨骼硬朗。她还习惯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直到现在还能弯腰手碰到地面,腿脚也很灵活。当然更多的秘诀来自内心的安宁与淡泊。

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

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百岁杨绛与世无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杨绛十分钟爱英国诗人蓝德的一句诗

她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见证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华年代,也亲历了特殊岁月里的起起伏伏。7月17日,她迎来自己的百岁寿辰。

她就是杨绛。

孙桂馨老人今年80岁,谈起杨绛先生,她说:“上世纪50年代我在北大西方语言系读书,那时就知道杨绛。杨先生是南方人,个子不高,也很清瘦,书香门第的气质溢于言表。虽然并未直接听过她的课,但朱光潜先生曾对我们说,杨绛的翻译精彩绝伦。获得朱先生如此高的赞誉,我们认定肯定是高人吧!”

杨绛在翻译界可谓大家。通晓英语、法语的她自学西班牙语,翻译了巨著《堂吉诃德》。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 “除了译作,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杨先生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卢翎说,“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干校六记》、《将饮茶》是杨绛的散文代表作。卢翎说:“这些散文是我上中国当代文学史课时必讲的篇目。我常对学生们说,先生的作品有一种洞悉世事的深刻,有一种知识分子于乱世固持的良知与操守,还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对于当下在浮躁而喧嚣的世界中前行的知识分子独具意义,起码可以使他们理解自己、理解他人,面对宿命更具一种从容、旷达的姿态。”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的晚年作品,其间夹杂着大量玄幻、命理等内容,使其文字有着自己独特的吸引力。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闫立飞说:“玄幻、命理、梦境等内容实际是在隐喻现实,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方式。读者在她的文字里既能感受到一种看透人生的平静,又能感受到一种难以遏制的强烈感情。痛极之处方显平静,而平静之中又蕴藏着极大的波澜。”闫立飞说:“文字之间看似是屈从于命数,而在杨绛先生平静的文字中,我们却能体会她对于丑恶事物的批判。”

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尽管杨绛先生在文学和翻译上造诣非凡,但更多的读者是通过《我们仨》这部书才真正了解她的。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书的牟朦是杨先生的忠实“粉丝”。2003年,一本《我们仨》让她在很多个夜晚里泪流不止。“文学家的身份

让她在磨砺中已经参透了世事,而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又让她不舍每一天的回忆。”

杨绛在晚年开始整理钱钟书的手稿书信。高群在《杨绛这一百年时间中》写到:“钱钟书的手稿多达7万余页,涉猎题材之广、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手稿多年随着主人颠沛流转,纸张大多发黄变脆,有的已模糊破损、字迹难辨。重重叠叠,整理起来十分辛苦。2003年,《钱钟书手稿集》能及时与读者见面,杨绛功不可没。而出书之后,杨绛却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数百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在作家们纷纷忙于各地签售会时,读者却只有从一本本出版的书里瞥见杨绛的身影。杨绛先生曾说:“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么卖书的事情,就不是我该管的了。”

杨绛十分钟爱英国诗人蓝德的一句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前半句说的是淡然的心境,后半句则描摹出那份文人的傲骨,恰恰是先生自己的写照。在上个世纪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杨绛以自己的方式保持了知识分子的尊严。

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她的短篇作品《老王》。高中生陆天琳回忆起不久前学的这篇课文时说:“老师分析课文时说,作者通过平实的描写塑造了老王善良的形象,而我觉得作者的内心是很柔软的,她被善良的老王感动,自己一定也是个善良的人。”

杨绛先生晚年闭门谢客,但是,千千万万的读者在她百年寿辰之日,却不会忘记这位世纪老人对于我们的影响和启迪。“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相关内容

  • 她是钱钟书夫人,更是杨绛先生
    5月25日凌晨,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Renowned Chinese playwright, author, and translator Yang Jiang passed away ...
  • 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
    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 苏东坡有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一个人如果要隐居,京城名利熙攘的人海就是最好的地方.杨绛称自己就是"万人如海一身藏". 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是杨绛居住 ...
  • [朗读者]精华53句
    董卿的<朗读者>精华53句,只读一遍,获益终生! | 荐读 <朗读者>第一期[遇见] 1. 只要你是个正直的孩子,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柳传志父亲对柳传志说的话 2. 人生不可测,在任何时候,都要 ...
  •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投机客要有独立思考,独立参与,独立承担亏损的能力和魄力.独立同时意味着自己做决定.不要听从别人的意见.投机场的运作方式显然是将大部分人的钱装进小部分人的荷包.这不是什么阴谋,也不 ...
  • 你迷茫的原因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
    你迷茫的原因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前些天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特别崇拜杨绛先生,于是高中毕业的时候便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并倾诉了他的人生困惑,杨绛先生给他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 ...
  • 20XX年高考作文素材:许嵩的争与不争
    2014 年高考作文素材:许嵩的争与不争2014 年高考作文素材:许嵩的争与不争饶水知音 许嵩的争与不争 这是个全民选秀的时代,一些经典的选秀节目如<超女> <星光大道> <我要上春晚> <我 是歌 ...
  • 校本课程教材
    影视欣赏:第九放映室 编者 郭颖 董卓鑫 德州九中教研处 前 言 影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先进的科技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崭新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功能,使之在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影视能把教育.认 ...
  • 杨绛传读后感
    杨绛传读后感 杨绛传>读后感(一) 时隔四年多,重新翻开<杨绛传>,杨绛先生人格中蔓蔓出来的那丝清凉绿意,就如春寒料峭之时,枯树上冒出的第一抹沁人心脾的嫩芽,为我这个久日身处理工学校的学童带来一丝慰藉.很多人流连于灼人的光 ...
  • 老王教学实录
    王君老师<老王>课堂实录 "活"出高贵的生"命"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抄写诵读字词,自由选择词语造句) 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