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陶瓷艺术特征 - 范文中心

民间陶瓷艺术特征

03/04

民间陶瓷的艺术特征

[1**********]

13环艺4班陈梦秋

一、民间陶瓷的发展

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发明,在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经济日趋衰落,但是,广大人民生活在不断需求下而促使了民间陶瓷得以发展,在中国各地区偏僻的农村乡镇和一些著名的大窑场周围,相继发展起烧造陶瓷的小窑场,以顽强的艺术生命力,保持着中国陶瓷优秀的传统风格,形成了自清末以来的近代民间陶瓷。

进入五十年代后,陶瓷生产逐步向现代化生产发展,部分民间陶瓷被取代,但是,也还有相当可观的一部分民间陶瓷在各地区延续发展,像湖北汉川、甘肃华亭、湖南铜官、贵州平原、山西浑源等地的民间陶瓷,经久不衰,是民间陶瓷开发不败的花朵中几枝奇葩。

民间陶瓷的产生,发展条件,揭示它的内在规律:功能效用和形式结构的关系,材料的选择和利用,加工技术的方式方法以及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各种艺术风格。现代民间陶也较多地保留了传统陶瓷的成型、装饰和烧制方法,那是因为民间陶瓷工匠中优秀者,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技艺,而且也是设计者。他们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在生产制作中不断修改和完善设计,通过自己及周围人使用效果来改进设计。在造型和装饰的艺术创造方面,透着能工巧匠们的审美观念,使用者们的审美爱好,民间陶瓷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保持着质朴率真的品质,保留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深厚的艺术魅力是感人的。

二、民间陶瓷的使用性决定形式的多样化

从陶瓷造型和装饰的类型样式来看,民间陶瓷具有丰富多彩的优美形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典型造型样式和独特的装饰纹样,民间陶瓷大都是日用品,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效果,实用要求决定着造型的基本形状和结构,如果失掉了实用价值,民间陶瓷也不复存在。

民间陶瓷的形式美感,是在符合实用要求的前提下发展的,民间陶瓷匠师们,在设计和制作时,善于驾驭自己的构思,发挥无穷的创造力,成功地把能效用与形式美感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许多优秀产品。民间陶瓷中绝少有玩弄形式和炫跃技术者的。他们都是在工艺技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民间陶瓷就其功能而言,同一器物具有多种用途,单一功能效用的器具比较少,民间陶瓷中比较多的是罐、瓶、坛、壶、碗、盒、缸等类造型,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用途广泛这不是设计的局面性,是一种从实际出发的设计思想,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思想的一个侧面的反映。

民间陶瓷的绝大部分都是实用品,极少数是用于陈设装饰,所以说陶瓷造型的形式与构成是有功能效用来决定的,而形式美感和实用性就如胶乳般交融在一起的。特别值得强调指出的,许多优美的造型形式是要有合理的功能效用而生产出来的。合理的功能效用是构成美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里美感和实用是不可分的,而且美感又是从实用中衍生出来的。

我们知道不管什么事物都有它自己的规律,有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贯穿整体和部分,按照这样的规律和法则去做,就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民间陶瓷的

匠师们,正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这样的规律去创造的,正是这些作品把民间陶瓷的美学特征体现得那么充分,在实用的前提下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在艺术上也达到很高的水平。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器具的民间陶瓷,它的形式如果离开了实用,或是与实用相矛盾,那些形式美法就丧失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更不会被人们所喜爱。

民间陶瓷的匠师们讲求实际,朴素而率真的美学观,在他们的设计和艺术实践中起着作用,虽然并没有形式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但是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很自然地反映在作品中。

三、民间陶瓷的材料技术形成的艺术效果

中国各个时代各地的民间陶瓷,是利用本地区或是附近的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的。这些陶瓷原材料保持着较多的原始特征,是形成地方风格特点的因素之一。

民间陶瓷多为陶器和粗瓷,其中也包括土陶、瓦器、砂器各灶器等多种,对原料只作粗加工,含有较多的杂质,或是多种成分。由于地域不同,所含有的成份或杂质也就有所区别;因而制成的坯体呈现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质地,经过能工巧匠的加工利用,就会出现丰富的艺术效果。原材料的特点,赋予作品以个性,并使各地区的民间陶瓷之间,形成明显的差别。为了覆盖粗糙质地或色彩深暗的坯体表面,使之更加光滑、洁净,并为了防止渗漏,增加器具的强度,人们很早便发明了化妆土和釉。

化妆土也称为陶衣,多呈现较浅的颜色,用其打磨加工,可以使坯体表面细腻平整,是民间陶瓷工艺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民间陶瓷匠师在陶瓷器具上施以化妆土之后,再进行划刻刮剔出装饰文样,坯体和化妆土颜色上的差别,使装饰纹样或是以含蓄的效果,或是以鲜明的对比效果显现出来,具有自然而质朴的美。

在用化妆土刻剔花装饰的民间陶瓷表层多施以玻璃质的透明釉或清浅色的透明釉。现在北方民间陶瓷工艺,还继承着北方民间陶瓷使用化妆土剔花装饰工艺。另外,四川、湖北、安徽等省民间陶瓷,也有较多采用化妆土刻剔花装饰工艺的。南北各地的方法虽然相近,但由于坯体、化妆各釉色的不同,艺术效果也有所差别,风格则更是迥然不同,民间陶瓷由于原材料的特点,很自然也表现出粗朴、自然的效果,这虽然不是民间陶瓷匠师们的创造,但却是一种发现和利用。民间陶瓷的能工巧匠们在陶瓷设计与制作时,比历史上官窑或现代化的陶瓷厂要自由的多。在原料的利用,造型形式的确定,装饰手法的运用,以及功能结构的处理,都能够较充分地发挥作者的创造性,比较少的受使用者强加给作者“束缚”,这种“缚”常常是作者所不能理解的,却又是必须刻意追求的,限制了作者的创造性,这种束缚表现在清代后期的官窑瓷器作品中是比较典型的,从表面上看,在工艺技术和烧造水平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作品明显地违背设计的基本原则,艺术性以此欠缺很多,而民间陶瓷与之相比,表面上看来比较粗糙些,质地虽不细腻,加工制作并不精巧,但功能结构合理,形体比例的恰当适度,艺术风格之独特清新,远非官窑陶瓷所能比及的。

四、民间陶瓷的手工艺技艺创造独特的美

现在民间陶瓷的生产制作技术,在工艺条件和工艺设备方面,局部地利用现代机械加工方式。但在成型技术方面,较少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更多地沿用传统的简单的设备和比较成熟的技术。在一些边远地区,或是在一些乡镇的陶瓷传统生产地,还都保留着手工成型、印坯、泥板围接和泥条盘筑等方法。

由于民间陶瓷匠师们长期从事手工艺劳动,无论是成型还是刻花、描绘、都掌握了熟练了技艺,操作得心应手,所以制作出的作品明确地显着作者的技巧和

情趣。我们欣赏手工制作的陶瓷时,常常被那些在制作过程中留下的熟练操作的痕迹所吸引,为那些不加雕凿自然成趣的旋纹而感到愉悦;为那些在成型过程中,利用泥料柔韧可塑性而拉伸和压捺的局部而感到充满了趣味。正是这些看来似乎并不是经意的表现,却使视觉感官得到享受,给人一种潜在的美感,也可以说富有浓厚的人情味和自然天成的形式感。

为什么在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陶瓷产品大量出现,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人们还是那么热衷于手工方式生产的民间陶瓷?其实正是由于前者虽然规整、光挺、严格、一致、产品形成系统化、标准化,但是却缺少自然、趣味、情感、多样。

民间陶瓷匠师们长期从事生产制作,对陶瓷原料的性能,纯熟的成型技艺,运用自如,所以在征服材料和表现材料的特质方面,是极为充分的。民间陶瓷表现出淳朴的手工意趣,展示着作者的智慧和技巧,艺术地凝聚在烧结固定后的陶瓷上,常令人叹为观止。云南建水的旋纹陶壶与陶罐,已超越一般日用品的造型,而成为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的民间陶瓷艺术品。

多自然天成,少刻意求工,这是民间陶瓷的艺术魅力。由于民间陶瓷是大量生产的普通产品,每天生产要有一定的数量,不容制作者去反复雕凿,仔细加工,熟练的成型技巧或绘画技巧,就形成了简洁精练的艺术风格。民间陶瓷的装饰,都是采取手工描绘或划刻,普遍以写意手法来表现的,挥洒自如,点染成趣,多趋向于豪放的装饰风格。山东淄博的青花鱼盘和江西景德镇的青花釉红鱼盘,都属于民间陶瓷的范畴,其图案纹样是典型的民间装饰风格。民间陶瓷的装饰纹样结构比较明确,为的是便于描绘和划刻,大都不用描底稿而直接在器物上描绘或划刻的。主要结构明确地决定了基本位置和骨架,再添枝加叶的方法适合于大量手工描绘,能较好取得整体统一协调的效果。

民间陶瓷的装饰之所以能够取得简洁,精练的艺术风格,也正是由于要适应大量手工绘制的要求,不可能也不允许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加工,一切都是为了生产的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审美追求的提高,新的观念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和进步而取代旧的观念,但还是有许多民间匠师们和艺人们在新的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与新的审美意识里不被受约束,也将不会成为那些超主流追求时尚与现代艺术美的追求者。

五、民间陶瓷的意义

民间陶瓷不仅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向人们展示美,不仅是造型和装饰的形式美感,也不只是材料的质地和色彩的魅力,而更为突出的是一种美好的思想情感,在那些陶瓷制品中流露着相互真挚的情感,表现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使用者的美好祝愿,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造型和装饰来分别比较,民间陶瓷的工艺制作和刻画,远不及古代官窑那么严格和精美,但是,深入冷静地仔细欣赏和研究之后,便会发现许多优秀的民间陶瓷却有着意蕴深厚的内涵,独具匠心的创造形式,自然天成的意趣,浓厚的生活气息,都是民间陶瓷美的本源。中国古代官窑陶瓷的严格精致是由制作者按着特定的要求,对工艺材料进行强制加工而获得的,而中国民间陶瓷则是按着一定的要求,同时又有一定的随意性,可以自由的发挥,没有特定的严格要求,因此在成型制作时,民间陶瓷匠师们充分利用陶瓷原材料柔韧可塑的特性,顺应粘土的塑性,创造自然的造型形态,把人的创造精神和物质材料的属性结合的浑然一体。

民间陶瓷多方面的内涵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加以研究和揭示的,对于发展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日用陶瓷和美术陶瓷,都具有多方面启示,特别是在我国现代陶

艺创作活动刚刚兴起的现今,认真地、深入地研究现代陶瓷和历史上的民间陶瓷,对于创造具有中国民间风貌和气魄的新陶艺作品是很有价值意义的。


相关内容

  • 外国传统工艺美术2
    第七讲 外国传统工艺美术 1.工艺美术民俗概述 2.中国工艺美术民俗 3.外国工艺美术民俗 口 典型案例 口 本章小结 口 关键概念 口 复习思考题 口 实训题 口 自测题 教学目的 认识工艺美术民俗是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发 ...
  • 浅析元代釉里红的创烧及其艺术装饰特征
    元代是中国陶瓷艺术史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颇具特色的瓷器品种.景德镇窑创烧的釉里红就是其中之一.往前追溯,唐代长沙.鲁山等窑的色釉瓷,尤其是长沙窑釉下还原红绿彩的出现,后经宋代钧红釉的过渡,元代景德镇窑最终创烧出釉里红瓷.元代釉 ...
  • 玻璃工艺艺术论文装饰玻璃
    玻璃工艺艺术论文 题 目:装饰玻璃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摘要: 本文从对玻璃材料的介绍开始,然后介绍了玻璃的两种分类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引出了玻璃材料的应用,具体的介绍了各种玻璃材料的特点和在各种建筑中的应用方式.再延伸到新型玻璃 ...
  • 日本的中国陶瓷
    日本的中国陶瓷研究 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为世瞩目.无论是埋藏于地下的考古遗存,还是流传于世的瓷器.书画,均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这其中除欧美学者外,日本学者作出的贡献相当大.在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日本学者的探究精神更是令世界陶瓷 ...
  • 北宋官窑的历史传承与显微特征
    北宋官窑的历史传承与显微特征 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大的城市,公元961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王位,建立宋朝.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他和弟弟赵光义指挥军队又不断征伐,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辽.金相继在北部兴起,给北宋王 ...
  • 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发展史 千年青瓷 首先介绍的是一种特殊的窑型--"龙窑"的使用.据考古发掘证明,最早的"龙窑"是在战国时期的广东增城出现的.这种窑型大概是从火膛与窑室连在一起的升焰式方窑发展而来的,即将窑顶封 ...
  • 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陶瓷的发展本质上来说首先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而后奴隶制的发展促使了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各种手工业的发展,而陶瓷就在此时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和器皿.总之我国陶瓷的发展与私有制 ...
  •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淡雅宜人?争雄斗艳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 二十 淡雅宜人 争雄斗艳                                        --斗彩 [斗彩概况] 彩瓷的名字一般都听得懂,比如五彩.粉彩,基本能想象出它的样子.斗彩这个名字就不 ...
  • 剪纸社团活动方案
    沂源一中美术组剪纸社团活动方案 一.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对剪纸较有兴趣,能带好学习材料.学习认真.本社团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提高剪纸水平. 二.现状分析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广受大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是小学艺 ...
  •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湖北盛世典藏整理)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 湖北盛世典藏收集整理 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闻名世界.宋代同时有不少瓷器远销海外,其中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