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框架 - 范文中心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框架

07/14

第一课: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时间及建立者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西周时间及建立者

1、目的

2、内容

3、分封对象

4、分封的等级

5、诸侯的义务

6、诸侯的权利

7、评价(积极、消极)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

2、含义

3、特点

4、核心

5、作用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东周建立者及时间分期

2、秦国能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国能统一六国的顺序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的特点

2、三公九卿制下三公的名称及职能

九卿:

三公九卿制度的好处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实行过程

2、郡县长官的任命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地方制度及后果

2、推恩令

3、唐朝地方制度及后果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5、元朝地方制度

行省:

宣慰司:

宣政院:

行省制度的意义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

2、魏晋南北朝

3、唐朝:三省六部

三省的名称及职能

六部:

三省六部的作用

4、宋朝:

最高行政机构:

三分相权:

5、元朝: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察举制

2、九品中正制的形成及发展

3、科举制的形成及作用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明朝初期中央机构的设立

2、废宰相过程

3、明太祖废行省,地方三司分权

二、内阁的出现

1、明太祖

2、明成祖

3、内阁的职能

三、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中央机构的设立

2、南书房

3、军机处

四、监察制度

秦:

汉:

唐:

宋: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制度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

2、城邦的特点

3、公民;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

时间

内容

意义

2、克里斯提尼改革

时间

内容

意义

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1、伯利克里时代

时间

表现

2、雅典民主政的评价/影响

3、局限性

4、实质

第六课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罗马共和国

2、习惯法

3、十二铜表法

4、评价

5、公民法

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罗马帝国

2、公民法

3、《民法大全》

三、维系统治 影响后世

1、罗马法形成的原因

2、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3、影响

4、局限性

5、实质

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

一、光荣革命

1、背景

2、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3、光荣革命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权利法案》

2、目的

3、特点

4、君主立宪制

国王

议会

首相

内阁

5、1832年议会改革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第八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建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独立战争

2、邦联制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

1、联邦制

2、三权分立

国会

总统

最高法院

3、华盛顿

4、评价1787年宪法

5、原则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两党

2、本质

3、两党制的评价

第九课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

2、艰难的原因

3、最终确立共和制的原因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1875宪法

2、总统共和制

议会

总统

三、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背景

2、三次王朝战争

3、德意志帝国宪法

皇帝

议会

宰相

4、意义

第十课 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英国

中国

2、虎门销烟

二、鸦片战争

1、开始

2、过程

3、结果

4、《南京条约》

内容

5、鸦片战争影响

三、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

1、时间

2、原因

3、《天津条约》

内容

4、火烧圆明园

5、《北京条约》

内容

6、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影响影响影响

第十一课 太平天国

一、原因

二、过程

1、拜上帝教

2、金田起义

3、永安建制

4、定都天京

5、北伐

6、西征

7、《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评价

8、天京变乱

9、重建核心

10、《资政新篇》

内容

评价

11、天国失败

失败原因

三、历史功绩

第十二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2、时间

3、经过

4、结果

5、《马关条约》

内容

6、战争影响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2、义和团运动

原因

口号

3、侵华过程

国家

4、结果

5、《马关条约》

内容

6、战争影响

影响影响

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一、历史背景

1、危机

2、经济

3、政治

4、思想

5、组织

6、政党

7、纲领

内容

评价

8、舆论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的成立

3、清朝灭亡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目的

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

四、失败原因

第十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风雷

1、原因

2、时间

3、口号

4、过程

5、结果

6、性质

7、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历史背景

2、中共一大

最高纲领

中心工作

3、中共二大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历史背景

2、中共三大

3、国民党一大

4、北伐

结果

意义

5、国共合作破裂

6、失败原因

第十五课 国共十年对峙

一、南昌起义

1、背景

2、时间

3、结果

4、意义

二、八七会议

1、时间

2、背景

3、内容

4、意义

三、工农武装割据

1、秋收起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土地革命

四、中华苏维埃

五、红军长征

1、原因

2、开始

3、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

意义

4、长征结束

5、长征意义

一、背景

二、过程

1、九一八事变

2、一二八事变

3、伪满洲国

4、华北事变

5、西安事变

6、 抗战的三个阶段

防御阶段

七七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面战场四大会战

南京大屠杀

7、相持阶段

百团大战

中国远征军

8、反攻阶段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时间

2、原因

3、胜利的意义

一、内战的爆发

1、历史背景

2、重庆谈判

3、重庆政协

二、内战的过程

1、开始

2、战略防御

3、战略反攻

挺进大别山

4、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三、胜利意义

第十八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历史背景

经济

思想

政治

个人因素

2、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3、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5、诞生标志:

6、《共产党宣言》

内容

意义

二、巴黎公社

1、历史背景

2、时间

3、公社的措施

政治

经济

4、局限性

5、失败原因

6、意义

第十九课 俄国十月革命

一、历史背景

1、经济

2、政治

3、社会

4、国际

二、革命过程

1、二月革命

时间

性质

结果

2、四月提纲

时间

内容

3、七月流血周

时间

结果

4、十月革命

时间

性质

结果

5、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告工人、士兵、农民叔、书》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二十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2、会议时间

3、会议内容

4、政协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时间

2、内容

3、根本原则

4、意义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

2、含义

3、五个自治区及建立时间

4、意义

第二十一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

1、时间

2、教训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1978年

2、1979年

3、1982年

4、2002年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1982年,政协方针

2、1984年

3、1998年

第二十二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时间

2、背景

3、含义

4、意义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问题

由来

撒切尔夫人访华

声明

回归时间

2、澳门问题

由来

回归时间

3、实现回归的原因

三、台湾问题

1、历史上的台湾

2、1949

3、1979

4、1981

5、20世纪80年代初

6、1987

7、1990

8、1991

9、1992

10、2005

11、2008

第二十三课 新中国出奇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建国初的形势

2、三大政策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1949

2、1950

3、1953

内容

意义

4、1954

内容

意义

5、1955

内容

意义

第二十四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问题的由来

2、时间

3、恢复原因

二、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1、中美

前提

1971

1972

1979

建交原因

2、中日

时间

原因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方针

2、成就

第二十五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从盟友到对手

1、冷战的背景

2、序幕

3、开始标志

4、表现

政治

经济

军事

5、冷战影响

二、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

2、朝鲜

3、越南战争

4、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十六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2、过程

1951

1957

1967

20世纪70年代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日本发展原因

2、表现

三、不结盟运动

1、原因

2、标志

3、意义

第二十八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原因

时间

表现

影响

2、苏联解体

原因

时间

表现

影响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2、表现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欧盟

2、多极

3、影响


相关内容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初探
    在历史复习中,学生最头痛的就是历史头绪多.覆盖面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古今中外,方方面面,难以准确地记忆理解.要在最短暂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效果,笔者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让学业水平测试说明进课本 ...
  • 中外历史基本线索框架
    中外历史基本线索框架 一.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进程: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 夏朝(建立) 商朝(发展) 西周(强盛) 春秋(衰亡)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 ...
  • 教好语文选修课的浅见_--冯为民
    教好语文选修课的浅见 冯为民 虽然很多人对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同质化充满了担忧,但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语文教师而言还得有信心,上好选修课,上出选修课应有的大气与细腻来,是语文人应有的情怀,办法总比困难多.首先是开发好选修教材,我曾经写过一 ...
  • 对高中地理解读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 ...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早期政治制度 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 (夏商周时期 2.职位世袭 3.设置官员 4.建立武装 (1)分封制 5.正派赋役 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 ...
  • 校本课程发展的历史
    校本课程发展的历史 一.古代的校本课程 国外校本课程的历史渊源是很悠久, 可以说, 它与学校教育的历史几乎一样悠久的, 因为我们不难发现, 早在古代时期, 学校的课程在较大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乃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而且, 由于古代社会中社会结 ...
  • [精品]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篇一: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陕西省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 ...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年的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结构] : [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 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 ...
  • 高中历史必修1材料题训练
    高中历史必修1材料题训练(4道) 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三公九卿示意图 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 ...
  •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知识点汇总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知识点汇总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等.当今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