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_新华字典_的规范性 - 范文中心

略论_新华字典_的规范性

09/28

2008年第6期第10卷(总第52期)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HUAINANNORMALUNIVERSITY

No.6,2008

GeneralNo.52,Vol.10

略论《新华字典》的规范性

金欣欣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室,北京100710)

[摘

要]《新华字典》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用白话注释和举例的小型汉

语语文辞书,也是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它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对普及全民族的文化知识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华字典》已发行4亿多册,其注释的科学、准确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所公认。从四个方面探讨《新华字典》与国家语文规范标准的关系:一、超前规范,二、遵守规范,三、引领规范,四、超越规范。

[关键词]《新华字典》;语文规范;国家标准;汉语规范化[中图分类号]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08)06-0064-05

《新华字典》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魏建功教授主编、新华辞书社编纂,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出版了第1版(音序排列版)。此后,人教社又出版了1954版(部首排列版);商务印书馆则先后出版了1957、1959、1962、1965、1971、1979、1987、1990、1992、1998、2004等版(均为音序排列版)。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用白话注释和举例的小型汉语语文辞书,也是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它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对普及全民族的文化知识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华字典》已发行4亿多册,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其注释的科学、准确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所公认。本文就《新华字典》的规范性做一些探讨,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新华字典》与国家语文规范标准的关系。

一、超前规范的《新华字典》

字工作的三大任务以前,《新华字典》在编写时就已经有汉语规范化的目的和意识。《新华字典》主编魏建功先生说,《新华字典》是把“以音统字、以字统义、以义统词”作为总体例的。“这一总体例‘主要是想让读者利用这本字典,对祖国语文的词汇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并且知道词汇现代化和规范化的用法,在书面上和口头上都能正确的运用’(见初版凡例一》)。那时一系列语文规范化和简《新华字典·

化的工作尚未进行,服务对象也只限于小学教师、初中学生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干部。”[1]著名辞书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经参加《新华字典》第1版编写以及后来的多次修订的刘庆隆先生也说:“建国之初虽然还没有提出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但从《凡例》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本字典的编写是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的。”[2]以下从审音和汉字的部首、笔顺两方面讨论这个问题。关于审音,在1955年10月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在分组讨论时,《新华字典》第一版与第二版的主要编者之一、第三版的修订主持者萧家霖先生曾经有一个专题发言。《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纪要》对此做了报道:“萧家霖提出编词典的一些问题。他说:我们为了编一部小学校通用的小词典,从几十种通俗读物里选出词来作了一个词表。这个词表约有一万四千个词,很不全面,有一些常用词还没收在里面。注音以北京音为标准,如读音中有两读,我们以带有全国性的音为本音,只有北京人才那样读的音为又音。”[3]萧家霖先

1955年10月,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接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持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此后,《人民日报》于1955年12月26日发表了题为《为促进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由此,中央明确提出了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

但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中央提出语言文

[收稿日期]2008-06-15

[作者简介]金欣欣(1965-),男,北京市人,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室编审。

第6期金欣欣:略论《新华字典》的规范性

生此处的发言,虽然谈的是他们当时正在着手编纂的一部学生用小词典的问题,但实际上,1953版《新华字典》也是这么做的。他的这个发言有两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观念,是在1955年10月萧家霖先生参加的这次“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但《新华字典》的注音早已这样做了。对此,《新华字典》第一版的“凡例八”也有明确的说明:“本字典的字音以首都音(非北京土语)作标准,用注音字母注音。”[4]

(1957版)。在出版前,编者们依照国家有关部门正式颁布的相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做了修改。《新华字典》1957版“凡例一”对此做了说明:“这次的修订,根据汉语规范化和汉字简化的精神,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较多的修改,以期更合于读者的需要。”[6]这一版在规范方面主要有以下改动。

第一,关于汉字字形以及繁简体字的对应问题。这一版依照《汉字简化方案》(1956年)采用了简化字,确定了字形标准,对所收字头的繁简体对应问题做了调整。“凡例四”说:“本字典的字头一律第二,对异读词的审音问题,《新华字典》采用的是“以带有全国性的音为本音,只有北京人才那样读的音为又音”。这一做法,是后来在1956年1月成立的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在审音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审音原则之一。

以上这些,都是《新华字典》在审音方面超前规范的例证。

关于汉字的部首和笔顺,现依照《叶圣陶集》所收叶圣陶先生日记所记录的情况,略谈两点。

第一,关于《新华字典》的部首确定。叶圣陶先生1954年7月2日的日记,记录了这样一件事:1953版音序本《新华字典》出版后,有关领导和编者又决定编部首排列本即1954版《新华字典》。叶先生说:“建功之意,既按部首则悉照《康熙字典》,余则坚主稍加改动,如‘玉’部之改为‘王’部,……‘阜’与‘邑’之并家,‘水’与‘氵’……之分家。”[5]1231954年7月27日的日记又说:“上午八时半,与愈之、彬然、雪村、芷芬及其他三人为会,讨论部首之异体,如‘示’之与‘礻’……,凡三十七类。此皆印刷体中所有,将来须趋一致。最后提出我署之意见,供文字改革委员会参考。”[5]131

第二,关于《新华字典》的检字表。叶先生日记

1953年8月28日说:“至建功、家霖所,商量字典

检字表之编排问题。二君因余提出意见,谓所定编排法不便,已商量改进办法。大致仍依笔形按笔顺次第编排,唯一律从左上算起,取消以前间或从右上算起之办法。”[5]22

以上这些,对于后来的国家标准《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1983年)、《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1999年)、《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1999年)的编写,都是有帮助的。这些都是《新华字典》在部首等方面对汉语规范化工作的贡献。

《新华字典》的这一超前的规范意识,是高瞻远瞩的。尽管不够完备,但已令人叹服。

二、遵守规范的《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的编者们不仅有超前的规范意识,在以后的多次修订工作中,也随时注意保持《新华字典》的规范性。现以《新华字典》的几个重要版次为例,略谈几点。

1.1957版《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195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新1版

用楷体字,以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第一表和第二表的简化字为标准正体,原来的繁体字作为异体,用小号字附在正体字头的右旁,以供参考。”

第二,关于异体字的调整。这一版按照《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的规定,调整了《新华字典》所涉及的异体字问题。对于字头涉及的异体字,将其与字典所收的标准正体字头做了对应。“凡例四”说:“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里的异体字,除别有音义的单字外,也都用小号字附在正体字的右旁。”至于《新华字典》释文内涉及的异体字,修订者则直接把它们改为相应的正体字。

第三,关于注音方法。《新华字典》1953版和

1954版只用注音字母给汉字注音。1955年2月,中

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拼音方案委员会成立,此后,拼音方案委员会经过充分的研究讨论,公布了几种供进一步研究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这一版《新华字典》对这一成果也及时地反映、采纳了。“凡例五”说:“标音用的字母采用注音字母和文字改革委员会1956年11月修正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第一式拼音字母两种形体。”由于这时的汉语拼音方案只是草案,所以在注音时,只是放在注音字母后面,供读者参考。字典的字头顺序也是按照注音字母音序排列的。

有一个细节特别值得一提:以上所谈《新华字典》采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第一式拼音字母,只是商务印书馆1957年6月出版的《新华字典》新一版(1957版)第一次印刷本的情况。在《新华字典》新一版第一次印刷本出版后,国务院在1957年11月1日公布了汉语拼音修正方案(草案)。为此,

1957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一版第二次印刷本随之对《新华字典》进行了修改。新1版1957年12月第2次印刷本“凡例五”说:“标音用的字母采用注音字母和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通过公

布的汉语拼音修正方案(草案)的拼音字母两种形体。”[7]汉语拼音修正方案(草案)对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第一式的改动是比较大的。所以,《新华字典》新1版第2次印刷本的有关改动,工作量也比较大。显然,这一修改速度是很快的,它反映了《新华字典》修订者对国家语文规范标准的重视。

2.1959版《新华字典》

66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第10卷

在《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正式公布以后,商务印书馆改变了新1版(1957版)按照注音字母排序的方法,改用汉语拼音字母顺序重新调整了《新华字典》字头排列顺序。另外,注音方式也以汉语拼音方案为主。注音字母虽然还继续使用,但从此以后就居于《新华字典》注音的次要地位。经过这一番改动后,商务印书馆于1959年推出了商务的修订重版,即1959版。这一版还按照1957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改动了若干异读字。“凡例一”说:“本字典是用1956年修订本按照拼音字母的要求。2004年出版的《新华字典》修订第10版,依照有关语言文字标准规定对字典做了全方位的订正。

这一版《新华字典》不仅依照《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对字典涉及的异形词作了相应的整理,还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重新编制了《部首检字表》,制定部首201部,重新调整了检字表的字的顺序,修改了字典中部分字的字形。现略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关于异形词。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1年12月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a、b、c次序改排的。内容除有些异读字和所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外,都照原修订本排印。”[8]

3.60年代至90年代诸版次《新华字典》在60年代,随着1959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续编》的公布,《新华字典》1962版对此做了修改。此后,又随着《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三编》(1962年)、《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

(1963年)、《简化字总表》(1964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年)的公布,《新华字典》1965版也都

做了部分内容调整。

在80年代和90年代,国家又颁布了多种语文规范标准。商务印书馆和修订者均依照其中的主要标准,对《新华字典》做了相应修改。比如,《新华字典》1987、1990、1992、1998版依照《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订正了部分字音,依照《简化字总表》(新版,1986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改订了部分字形和字序,等等。

关于1971版的《新华字典》,还有一件有趣的往事。这一版《新华字典》是在文革期间,在极左思潮下被迫修订的。这一版《新华字典》的封面,原准备沿用《新华字典》第2版第2次印刷本以来的做法,在封面上使用鲁迅先生手写的“新华字典”四个字为书名(第1版与第2版第1次印刷本用的是主编魏建功先生的题字)。但是,鲁迅先生当年还没有简化汉字,“新华字典”的“华”,鲁迅先生写的是繁体字“華”。修订者们考虑到这是繁体字,就找了鲁迅先生写的“化”和“十”字形,拼凑了一个鲁迅先生手写的简体“华”字。此事后来由于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批评,没有采用。

[9]

尽管这样的做法与极左思

潮的影响有关,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出,当时《新华字典》修订者对使用简化字有很强的意识。

4.2004版《新华字典》(商务修订第10版)

进入新世纪,国家颁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1年)。此外,更为值得重视的是,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部法律是依照宪法制订的,在于“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在新的形势下,修订者和商务印书馆对《新华字典》有了更高

整理表》。修订者对《新华字典》所涉及的全部异形词,在注释方面作了修改。比如,“耿直”与“梗直”、“鲠直”是异形词关系,《新华字典》修订第9版在“耿”字条把这三个词形并列,把“耿直”放在三个词形的最前面,表示了编写者的倾向。修订第10版则依照《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把“耿直”作为推荐词形,在“梗直”与“鲠直”前标注了“*”,表示为异形词。又比如,[枓拱]原注“同‘斗拱’”,现改注为“旧同‘斗拱’”,也体现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意见。相似的情况还有“烂漫”、“烂熳”、“烂缦”,“佐证”、“左证”,等等。另外,这一版对例证和行文中的异形词也做了修改,比如:“推”的例证内的“推委”改为“推诿”,“托”、“勇”两字的释文中的“推委”改为“推诿”。

第二,对部分汉字字形的修改。这一版依照《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对《新华字典》部分字的字头(包括繁体字、异体字),以及个别释文、索引的字形做了调整。比如,对“煊”、“宸”、“氚”、“疍”、“溽”、“衾”、“凿”、“挺”等字的笔画布局进行了调整;“殳”、“豕”等的末笔,在作为某些字的组成部分时,笔形由“捺”改为“长点”,等等。

第三,对字典“部首检字表”的重新编制。这一版依照《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的规定,确定《新华字典》部首201部。另外,还依照《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编排了检字表所收汉字的顺序。通过重新编排,《新华字典》“部首检字表”的有关内容更为规范、准确。

三、引领规范的《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作为权威的汉语语文工具书,无论是在我国的语文规范标准制订前,还是在制订过程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正如孟庆海、贾采珠《修订本的收字及注音》一文说:“就规范性而言,《新华字典》在50年代问世之初,曾经在推动全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它几乎是社会生活中最为通行的语文规范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和语言文字规划部门的细致工作,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逐渐以法规形式相继出台。这些规范标准的形成是语言使用者、语言研究者、辞书编纂者和政府语言文字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规范性的字词典一直在整个社会的语言规范中

第6期金欣欣:略论《新华字典》的规范性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些法规的形成过程中,《新华字典》和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无疑是功不可没的。”[10]

比如,《新华字典》1962版对“癌”字注音的修改,就是这样。这个字,以往辞书注音为yán,在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树先生主持1962版《新华字典》修订时,改注音为ái。这个字音的修改,就是《新华字典》引领规范的一个显著例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金有景先生,当时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和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该表收入了810组异体字,以从简从俗为原则,选出810个字为正体,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国家相关部门要求从1956年2月起开始正式实施《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刘庆隆先生说:“《新华字典》的第一版就整理了六百多异体字,用括号括起来放在相应的字头后边。”[2]显然,1953年第1版《新华字典》对异体字的整理,对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制订,是有一定影响的。

著名的《汉字简化方案》是在1956年公布的。作,他参加了这一版《新华字典》的修订。他曾撰文对这个字字音的改动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关于改动原因,金有景先生说:“在北方话里,‘癌’字本来读yán,跟‘炎’字完全同音。但是,‘肺癌’跟‘肺炎’,‘胃癌’跟‘胃炎’,毕竟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硬要说成一个音,也是很麻烦的;因为得了‘肺炎’或‘胃炎’并不可怕,得了‘肺癌’或‘胃癌’可不得了。于是为了能把两种不同的疾病区别开来,‘癌’字就被改读成了ái。但是,大家会问‘癌’字是怎样被改读成ái的呢?我看,这很可能是受了江浙方言的影响。原来,在浙江方言里,‘癌、炎’两字是不同音的:‘癌’字一般读[耷藓],‘炎’字一般读ye。因此在江浙人的嘴里,‘肺癌’跟‘肺炎’,‘胃癌’跟‘胃炎’,是一点也不会相混的。很可能是北方的医务工作者,看到自己的南方同行把‘癌、炎’分别读成[耷藓]和ye,觉得是个办法,于是就学着把‘癌’字改读成[耷藓],使跟‘炎’字读音有区别。可是,北方人不会发

[耷藓]音,他们就用相近的ai音来代替。这样,‘癌’字就被读成了ái。”

事实上,“癌”字在辞书与现实的读音不一致的现象,早就出现了,但辞书编纂者却未予认可。1957年、1959年两次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及续编,也未涉及这个字的字音。《新华字典》1962版则是最早认可这一读音的辞书,由此也就带动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的确认。金有景先生说:“在医学界,‘癌’字改读成ái,已经有不少年了。可是,编字典的人一直没有理会它。不要说解放前出版的字典如《汉语词典》等,始终把‘癌’字注为

yán,就是解放后出版的字典如《学文化字典》、《新华字典》等也仍然把‘癌’字注为yán。直到1962年出版的《新华字典》修订本才把‘癌’字注为ái。这实在是一个大革新!1962年12月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更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第三编(载《文字改革》1962年12月号)上正式把‘癌’字审为ái音。这样就在法律上承认了ái音的地位。《新华字

典》修订本和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的这种正视现实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因而也是有助于语言的规范化的。”[11]

再以异体字为例,国家在50年代关于异体字的规范标准是《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该表草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草案》于1955年10月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得到通过。1955年12月,文化部

《汉字简化方案》在制订时,关于需要简化哪些汉字的问题,也参考了《新华字典》的收字情况。高景成先生回忆说,《汉字简化方案》最初计划简化的汉字范围,就是基本限于《新华字典》的收字范围的。当然,后来胡乔木同志认为,为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又适当增加了一些。[12]但这足以说明《新华字典》的内容,在有关部门制订语文规范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总之,《新华字典》的注释和收字等,对于我国许多语文规范标准的制订,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四、超越规范的《新华字典》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辞书学家,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前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首任所长、商务印书馆前总经理兼总编辑陈原先生,对于辞书与语言规范化的关系,有一个著名的观点,那就是:超越规范。他说:“我提出超越规范的论点,是基于语言本身发展的现实。从理论上说,辞书不能完全等于国家标准,不完全等于国家规范。如果辞书完全等于国家规范,那就多印一点国家规范好了———何况国家不能把一切语言现象都列为规范,不能有那样的众多规范。更何况生活在前进,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也在时刻发展着———保留,修改,变换。所以我提出一种观点,那就是:辞书编纂必须依循国家规范,那是某种意义上的法令,但是同时必须睁大眼睛,注视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语言为适应社会变化而发生的变异。在适当的场合下,要敢于超越规范。”“超越规范不是反对规范,而是在规范指导下描述语言的新变化———在一定条件下,这种超越往往会促进有关的机构修正或补充规范条文。”

基于以上观点,陈原先生就《新华字典》几个版本对“镕”字的处理做了分析和评价。他说:“《新华字典》初版本(1953)页563,‘镕’作字头,为正字,括号中为‘熔’字,注意:这里表明后来作为正字的‘熔’不作字头,失去了独立资格。只是到了第二版(1957),‘熔’却变成正字,立了字头(页387),括号里的是‘镕’字,释义同,但例证除原有的‘~铁’外,加了‘~点’。为什么?因为1955年文改会和文化部联合发出的第一批异体字表,金旁的‘镕’字作为异体字淘汰了。此后各版(从第二版到第八版)都如此。直到今年(1998)第九版才出现了新图景。第九版页

68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第10卷

424并列火旁和金旁这两个róng字,金旁的一个róng下注:‘同“熔”’;火旁的róng不知为什么连括号()也省去了,人们看不出哪一个是法令淘汰过

的字了。如果用户简单地机械地提问题,比方说哪一版符合规范化的要求?那么,答案是第一版就符合规范化要求,因为那时还没有淘汰的异体字表,它依从惯例———或者准确地说,依从解放前销行甚广的《辞源》《辞海》的处理方法。”(按:陈原先生指解放前《辞源》《辞海》“镕”、“熔”两个字都收为字头)“那么,《新华字典》第二版至第八版合乎规范吗?当然合。那么,新版即第九版的处理合乎规范吗?乍一看,不合。不合1955年的淘汰了的异体字表———那是部颁规范。或者可以说,它超越了规范。我说超越规范。我用超越两字,意味着它不是故意违反规范,而是鉴于某些规范的规定已经落后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它不得不超越规范。用户欢迎这种超越。如果它在‘熔’字头下加个括号(),里面放进一个1955年淘汰过的‘镕’字,那就更加无懈可击,完全合乎旧规范(须知那是43年前的规范呀!)。”[13]显然,陈原先生对《新华字典》1998版就“熔”和“镕”两字分立字头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称赞,尽管他认为在注释方面《新华字典》还可以做得更好。

笔者十分赞同陈原先生的超越规范的观点。语文规范化,说到底,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制订各种语文规范标准,不是要在交际过程中束缚人们的手脚,相反,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更便捷、更准确地交际。有了这样的出发点,语文规范当然也就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辞书编纂者和修订者从语言事实出发,如实地在辞书中反映语言的实际情况,即使与当时的语文规范标准略有出入,也是应当允许的,甚至是应该称赞的。笔者是《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的两名责任编辑之一。据笔者所知,1998版《新华字典》对“镕”字的变动,完全是从当时中国的语言生活情况出发来考虑的,无论是修订者还是编辑部领导乃至责任编辑,都不曾向陈原先生请教过这个问题。惟其如此,也才更能反映这一版《新华字典》修订者的识见,也才更能说明《新华字典》不愧为一本高质量的、权威的小型汉语语文工具书。

近年来,辞书读者的规范意识逐步在增强。辞书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语文规范标准,现在普遍受到读者的关注,几乎已经成为辞书是否畅销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华字典》修订第10版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与其规范性是密不可分的。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华字典》在规范方面做得是很出色的,有着很强的规范性。笔者认为,《新华字典》不仅是汉字之“典”,同时,在某些方面,在某些意义上,它也可以说是同类工具书之“典”。

[1]魏建功.对1976年修订《新华字典》方案(草案)的意见[J].辞书研究,1999,(5)

[2]刘庆隆.《新华字典》和汉语规范化[J].语文建设,2001,(8)

[3]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秘书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232

[4]新华辞书社.新华字典(第1版)[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

[5]叶圣陶.《北游日记》乙钞[A].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编.叶圣陶集(第23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6]新华辞书社.新华字典(新1版第1次印刷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7]新华辞书社.新华字典(新1版第2次印刷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8]新华辞书社.新华字典(修订重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9]张稚枫.“文革”期间出版工作散忆[J].新文化史料,1999,(1)

[10]孟庆海,贾采珠.《新华字典》修订本的收字及注音[J].中国语文,1998,(6)

[11]金有景.“癌”字怎样被读成ái的?[J].文字改革,1963,(9)

[12]高景成.缅怀胡乔木同志[J].语文建设,1992,(11)[13]陈原.辞书与语言规范化问题[J].辞书研究,1999,(2)

XinhuaDictionaryandChinesestandards

JINXin-xin

Abstract:XinhuaDictionarypublishedafterthefoundationofthenewChina,isthefirstsmallChinesedictionarywithexamplesgivenandwordsexplainedinPutonghua.Anditisalsothemostinfluentialandauthoritativeonesofar.XinhuaDictionaryhasagreateffectonthecultureandeducationcauseofChina.Uptillnow,ithasthecirculationof400millioncopies.Itsauthorityisgenerallyrecognizedbybothexpertsandusers.Inthisarticle,theauthordiscus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XinhuaDictionaryandtheChinesestandardsinthefouraspects.Thatispredeterminethestandard,obeythestandard,guidethestandardandoverstepthestandard.

Keywords:XinhuaDictionary;Chinesestandard;nationalstandard;Chinesestandardization


相关内容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5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伫立(zhù) 档次(d ǎn ɡ) 创可贴(chu àn ɡ) 险象迭生(diã) .... B. ...
  • 新华字典的自述
    新华字典的自述 六年级四班 刘昕宇 Hi,大家好,我就是经常和你们见面的新华字典,我出生在1998年的一个印书馆里.我们新华字典常被人们称为无声的老师,别提有多自豪了. 我身穿着一件鲜红的大衣,下面穿着一条草绿色的长裤,让我看起来美观大方. ...
  • 捐赠策划书
    旧衣服捐赠策划书 活动主办: 赞助: 一. 活动背景:爱心在三月延续,爱心在三月传播,"一件衣.一支笔.一本书,温暖起-"也在三月悄然启动-在这个平凡的三月,我们努力用爱心谱写了一首爱与感动常在之歌.城市的孩子的确生活条 ...
  • 略论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
    1997年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期略论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 马作武 (中山大学法政学院法律系 副教授 广州 510275)X 1摘 要2 儒家提倡的/礼治0./德治0./人治0包含着丰富的法律思想.西汉 中期,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 ...
  •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宫丽艳分享到: [字体:大 中 小]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中国传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意旨 "精神",在现代汉语中有"宗旨" ...
  • 修改病句常见方法大全
    修改病句的方法 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看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 ...
  • 略论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大学校园文化创新
    摘 要 教育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教育的文化传递.选择.创新三个功能进行分析的同时,并对大学校园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创新进行深入的探索,运用教育的文化功能更好地对大学校园进行文化创新,从而为大学校园文化注入 ...
  • 教育部官员称中小学语文将接轨规范汉字表
    2009年08月13日 09:05京华时报[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0条 本报讯(记者李琦) 昨天,教育部公示<通用规范汉字表>,并从今日起至8月31日公开征求意见.<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将根据 ...
  • 北京版六年级11册语文课程纲要1
    北京版六年级11册语文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 ◆教学材料:北京版六年级11册 ◆学校:xx 小学 ◆设计:xxx ◆日期:2014年9月 ◆授课时间:约80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背景] 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素质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