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灾难片中思考我们的生态环境 - 范文中心

从灾难片中思考我们的生态环境

12/16

从灾难片中思考我们的生态环境

林升,人文与法学学院08级法学2班,[1**********]6

摘要:以电影《后天》, 《地心毁灭》等为代表的灾难片,揭示了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同时这种生态失衡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人类的精神世界蔓延,而西方工业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态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灾难片意在通过电影让观众注意到自然的变化,注意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从而促进人类的文明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灾难片,生态,电影

正文:

灾难片是以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天灾人祸为题材的影片。一般渲染惊心动魄的灾难,以刺激观众的恐惧感,也有的表现摆脱灾难的方法,战胜或躲避灾难的智慧,或宣扬非理性的宗教解救等。

我曾经认为,美国向世界派发的快餐文化,从麦当劳、迪斯尼,到《花花公子》、迈克尔·杰克逊,要不就是让人增肥,要不就是让人颓废,都是地道的垃圾品。在看到那些惊世骇俗的黑客来袭、高楼失火、雪山遇险、火山喷发、海船沉没之类的灾难片的时候,我就想,美国人在想什么呢?我们这里还在琢磨怎么解决温饱问题,他们倒八旗子弟似的游戏人生了,想必是衣食无忧,才去做忧天之杞人吧。经历了汶川地震,我对灾难片又有了别样的感受。

其实,灾难片,按我们的说法,不就是居安思危么?灾难片本质上就是灾难的警示,灾难的预演,应对灾难的教育。面对死亡,有人从容不迫,把生的机会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这原本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观念、做人的风格,当它出现在《泰坦尼克号》上那些救助妇孺的人身上,那帮沉船前坚持演奏无视死亡的人身上的时候,电影就成了一部传达道德思想的教科书了。

或许正是有了无数的电影的、书本的、媒介的传导孕育,在“9·11”纽约世贸大楼遭遇撞击后,人们才能在浓雾弥漫中手拉手撤退。灾难片与现实,很难说是谁在演绎谁。

灾难一直是人类生存的大敌。人类是在与天灾人祸的斗争中发展过来的,就像人们看到蛇就会条件反射地瞳孔收缩,人类也因为经历了太多的灾难而形成了灾难意识。正是有了这种意识,人类才能设法应对,也才能在同灾难的抗衡中生存下来。

因此,人类拍摄灾难片,不仅在于描述当下的已然的灾难,更多的是指向永恒;不仅仅是通过灾难题材达到审美满足,还在于用它揭示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表现对地球上人类命运的远期的直至终极的关怀;不仅是个体的心灵情感的表述,还是人类众生一体的永恒思考和感悟。

因为现实世界并没有发生灾难片里那些耸人听闻的故事,对于注重实用、讲究现实主义的国人来说,这样“胡编滥造”,是难以接受的。从观念上来说,我们还不习惯这种似乎是颠覆性的、狂想的东西。所以,灾难片摄制在我国一直没有什么市场。

实实在在地说,灾难片也是有副作用的。即使在灾难片发达的美国,也有因为灾难片的负面作用遭受抑制的例子。譬如在《地心毁灭》预告片中,出现了美国航天飞机严重毁损并紧急迫降的镜头。现实中,也不幸出现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7名宇航员不幸罹难的事,这部影片也被迫停播。只是我没有研

究,停播的原因是因为当局限制,还是怕观众会反感。相似的例子是,日本人袭击珍珠港的方式,也是模仿了一部影片。从这个角度说,影视的确会教给坏人一些犯罪技巧。但是,《地心毁灭》这类影片仍然能产生,说明这类影片的负面作用不仅已被他们知悉,也被他们容纳,可能是觉得这样才是合乎影视发展规律的,就像有阳光就有阴影,想要阳光就得容忍阴影。

汶川地震,使我明白了,那些昨天发生在别人的故事里、曾被我们当做天方夜谭看的灾难故事,在一夜之间悄然光顾了我们的家园,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生存难题。

无限风光在险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想来,美国人享受了发达之乐,方能领略发达之苦,犹如中国俗语说的,在其位,方能谋其政。或许他们先行领略了现代生活,才更早地洞悉了灾难的痛苦,才通过灾难片来表达他们的思考吧。 或许,下一步我们也可以通过拍摄自己的灾难片,通过动人的故事,传播防灾知识、防灾技巧,树立英雄的抗灾精神,宣传我们的人民可爱、政府伟大、领导英明,增强人民在灾难来临时的信心和凝聚力。

关注人与外部力量(自然、命运)的对峙与抗争是西方文化的主流精神,电影特技效果满足了西方人追求刺激的冒险心理。同时,灾难片还有着特定的社会心理功能。灾难片以出奇的视听效果再现地球上出现生灵涂炭、天翻地覆的灾难,同时也宣扬了人类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的患难之德性与爱心。

灾难片之所以常演不衰、魅力常在,除了其题材所特有的看点如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视听效果、巨大的心理与现实的反差等形式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类影片往往包含着丰厚的文化意蕴。灾难片的兴起是世界科技与文化思潮变革的结果,也是好莱坞迫于商业压力依循观众情绪的必然结果。

传统发展观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失衡等风险来临,科学发展观则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实质是可持续发展,其核心要义是“生态文明”,即遵循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清洁生产、适度消费、民主决策的生态伦理规范。灾难片呈现或预测了生态危机,从反向的视角倡导了人类的生态文明。灾难无处不在,在灾难来临之时,我们大多数人不知所措。当泪雾锁住了双眼的视线时,当纠结的心灵难以释怀时,我们最需要做的是鼓足勇气面对伤痛,对自然保留一份敬畏,对生命心存一份感激,对逝者寄托一种哀思,对未来充满一种信念。灾难带给大家的可以是现实世界中给予的痛彻心扉的顿悟,也可以是电影中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惊悚画面。所以,在当今世界时刻反思地球未来的潮流来临时,灾难片已经成为人们记录历经磨难的心境的出口,也是臆想未来那不可预知的惊恐时刻的一种勇气。

灾难片的宗旨虽然都是揭示人类在自然、病毒甚至天外来客面前的渺小,但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百折不挠的勇气与决心。总的来说,灾难片可以分为六大类,林林总总之中,你会发现原来在世界上已经有这么多关注灾难题材的创作团队了,这也应该是人类反省自己的一种深刻表现。灾难片,让每一个人敬畏生命与大自然,让每一个人学会乐观知足。

1949年美国学者福格特(William Vogt)在《生存之路》中,首次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变化称为“生态失衡”。环境问题蕴含着巨大风险。贝克认为“风险社会是一种大灾变社会 (Ulrich Beck,1992:24),是一个“世界风险社会”。它反映了人类在对自己的发展模式和未来生存的命运重新思索。电影作品,无论是纪实类还是艺术虚构类,发挥其视听想象力对未来的生态风险或环境危机进行预测,以灾难为电影的叙事背景或直接挑战灾难,体现

了对生态问题的关切。

电影:环境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风险是一种社会建构。不可见的生态环境风险,以及蕴涵其中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意义,常常要经由大众传媒的风险呈现与建构。影像作品可以形象、逼真地再现潜在的环境风险。

生态类灾难片充分展示了人类生命活动在当代面临空前威胁这样一种文化假设。灾难片是一双饱含忧郁的注视人类未来的眼睛。在美国人的整体社会意识中,从来不乏苦难记忆与忧患意识。电影里的毁灭,甚至灭绝的主题最吸引观众,这也是人类忧患意识最强有力的表现方式。灾难片在某种程度上联系着人类久远的历史与对未来前途的深切关注。也许,灾难片不如“逃生指南”那般有直接用场,却能恢复、培养和启发观众的想象力,对人类理解生态灾难以及自我救赎极具价值。灾难传达的悲伤与恐惧契合了观众的悲剧审美心理。观众在灾难幻景中一次次自我沉溺与抚慰,似乎契合了西方文化始终贯穿着宗教的救赎。

关注人与外部力量(自然、命运)的对峙与抗争是西方文化的主流精神,电影特技效果满足了西方人追求刺激的冒险心理。同时,灾难片还有着特定的社会心理功能。灾难片以出奇的视听效果再现地球上出现生灵涂炭、天翻地覆的灾难,同时也宣扬了人类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的患难之德性与爱心。

灾难片之所以常演不衰、魅力常在,除了其题材所特有的看点如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视听效果、巨大的心理与现实的反差等形式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类影片往往包含着丰厚的文化意蕴。灾难片的兴起是世界科技与文化思潮变革的结果,也是好莱坞迫于商业压力依循观众情绪的必然结果。

传统发展观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失衡等风险来临,科学发展观则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实质是可持续发展,其核心要义是“生态文明”,即遵循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清洁生产、适度消费、民主决策的生态伦理规范。灾难片呈现或预测了生态危机,从反向的视角倡导了人类的生态文明。

沉重的生态灾难背后满蓄悲剧情蕴,包含着强烈的对生命的忧患和对自然的悲悯。生态灾难片的叙事模式是建立在人“统治”自然的隐喻关系上的。电影《后天》体现了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之思想根源的强烈批判,对人类肆意掠夺大自然的谴责以及对建构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观的向往。

生态灾难片宣扬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普泛的生命美学。在灾难片中,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必须重新加以估价和定义。在《冰河世纪》中,完全摆脱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和各种动物融洽相处。它将人类的生命优先权适度地扩展到非人类生命中去,为非人类生物乃至环境提供无偏私的道德庇护,从而建立一种新的跨类的生命观和伦理价值观。 生态灾难在某种意义上是治疗人类自大症的清醒剂。过度膨胀的贪欲与工业社会的消费主义倾向,将人类引向技术的歧途,导致发展的环境悲剧。灾难片通过电影的视听语言让观众注意到自然的变化以及人类对环境破坏带来的恶果。

生态危机的背后是一个强大而又畸形的社会生态模式——受西方现代工业社会指引的消费主义思潮。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与获利赚钱的资本主义精神,加剧了人们对自然的掠夺,无暇顾及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灾难片中的许多反面人物都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忠实代表,迷失在以享乐为目的的消费主义文

化中。与此同时,生态失衡也在不知不觉地向着人类的精神世界蔓延。

工业文明与自然的冲突贯穿于灾难片中,人们关注自然科学和生产资料层面的自然,忽视生态美学、生态伦理以及环境正义。除了好莱坞电影的虚构艺术作品之外,灾难片还包括那些关于灾难的纪录电影。纪录电影作为“社会运动”的重要传播方式,是约翰·泰格(John Tiger)所说的“意义的策略”、“文化的干预”,其目的是在面临重大危机和冲突时,重新巩固社会的团结和信念的结构。

电影针对环境利益分配不公的“环境正义”,主张在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各群体、代际、区域、族群、民族国家之间所应承诺的权利与义务的公平对(Peter S. Wenz,1988)。日本导演土本典昭针对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风险——水俣病,拍摄“水俣系列”共17部,表现患者斗争的情况,也奠定了他在日本电影史上不可动摇的位置。影像中的“受难图”,凸现了生态环境风险,唤起环保意识乃至公民意识,倡导环境公平与正义。

灾难片在夸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讲述中表达其人文主义与生态伦理困惑,但不容忽视的是,灾难电影如果仅仅是一场喧嚣的视觉游戏,就有可能丧失其应有的文化意义。目前,灾难片的生态叙事还只是其商业使命之外的副产品。在环境科学与生态伦理日益发展之后,影视作品应以其独特的话语系统和人类自身清醒的使命感,自觉而郑重地参与到生态叙事的行列之中。

西方的灾难片意在通过电影让观众注意到自然的变化,注意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但是通过这些灾难片我们可以看出,在地球自然生态危机的背后,有一个强大而又畸形的社会生态模式在起着支配作用,那就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自然生态危机在西方现代工业社会并不是开端,但是它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急剧蔓延开来,并发展成一种生态灾难。正是西方现代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人们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危机。自然生态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这是由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根本特征——追求利润、获利赚钱决定的。二十世纪初的马克思·韦伯分析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关系,从而指出:“资本主义和追求利润是同一的,” “赚钱、获利支配着人,并成为他一生的最终目标。„„显然是资本主义的一项主导原则,这是没有处在资本主义影响之下的一切民族所不具备的。”可以说,正是这种追求利润、获利赚钱的资本主义精神成为推动西方现代工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在这种以获得利润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西方现代工业社会准则的指导下,资产者根本就无心顾及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作为资本的拥有者,资产者的眼前只有实利,哪会有自然之美呢。对他们而言,即使是烧光最后一吨煤,砍掉最后一棵树也无所谓,自然万物在他们手中变成了获取利益的手段。人类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却遭到了无情的破坏。在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态下自然生态惨遭荼毒。如在《未来水世界》里,由于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全球气温升高,地球两极冰层融化,世界变得汪洋一片,人们只有在水上生活。而资产者无止境追求利润的心理驱力也使西方现代工业社会高度世俗化。资产者把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变成了一种精神潮流,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整个社会被金钱和利益所主宰,缺乏崇高的理想和向上的精神。消费主义文化成为社会的主导文化,它膨胀了人们的欲望,引导人们把占有物质、消费物质作为个人幸福和

成功的标志。人们被现代工业社会的消费主义文化所蒙蔽,企图利用物质的东西来满足精神的需要,从而掩盖精神空虚。殊不知,当物质的发展大大超过了精神的发展时,它们之间的平衡遭到了破坏,人们就会陷入严重的精神危机和文化灾难中。正如史怀泽在谈到“文化危机和它的精神原因”时所说:“我们使自己天真地满足于我们巨大的物质成就,并迷失于对文化的难以令人相信的肤浅理解之中。” 灾难片中的许多反面人物都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忠实代表,他们自身的贪欲不断膨胀,要求占有物质、增加物质、消费物质,企图用物质的财富掩盖精神生态失衡的痛苦。这也在无形中加重了自然的负担,导致了剥削自然——占有物质——欲望膨胀的恶性循环。最终,他们成了时代的弄潮儿,满足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把金钱当作了人生的信条,迷失在以享乐为目的的消费主义文化中。因此,随着地球上自然生态危机的产生,生态失衡也在不知不觉地向着人类的精神世界蔓延。

参考文献:

[1]鲁枢元. 生态文艺学[M]. 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奥尔多·利奥波德. 沙乡年鉴[M]. 候文蕙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3]马克思·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彭强,黄晓京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内容

  • [第十放映室·恭贺20**年]解说词转载三
    第十放映室·恭贺2011>解说词转载三(2011-01-20 10:39:33) 2010年的暑期档和国庆档期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小高潮,本年度几部口碑和票房都不错的影片,都纷纷选择在这个档期上映,开始在市场上形成和好莱坞引进大片势均力 ...
  • 赏析泰坦尼克号
    影视赏析 -<泰坦尼克号> 摘 要: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爱情巨片. 影片中富有传奇色彩的烈火般的爱情, 如烟花般璀璨而又短暂, 悲壮的结局显示了真情的伟大和永恒, 满足了处于平淡生活中的人们对真情的渴望. 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 影 ...
  •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观后感 前不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在观看了安全教育片后,现场的情景触动了我的内心,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幅幅画面映入眼帘,内心此起彼伏,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感受到关爱幸福.善待自己和他人的重要 ...
  • Cult导演及其风格与代表作
    大卫·林奇 David Lynch 出生年月:1964年1月20日 喜好:梦境 Cult风格:神秘 Cult代表作:<蓝丝绒> 诡异.迷茫.魔幻.神秘.暴力.疯狂.梦境这些Cult片的元素在大卫·林奇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自197 ...
  • [毒舌电影]不开玩笑,「哈利·波特」魔法真的不咋地
    曾几何时,Sir觉得会变魔术并不是一件很酷炫的事. 比如这样: 直到2013年,看了这部片. <惊天魔盗团>(Now You See Me) 里面不仅有常见的魔术. 魔术揭秘. 还会加入酷炫特技. 和"烧脑" ...
  • 精选纪录片[军工记忆]观后感两篇
    精选纪录片<军工记忆>观后感两篇 本次播出的<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 ...
  • 影视编导专业试题汇总
    2007年影视编导类考题汇编 文管,编导,戏文导演专业往年试题精选 1. 中央戏剧学院戏曲文学专业: 一试:文艺常识 复试:命题散文写作<春天的脚步>或<旅途>二选一. 三试:面试编写故事.文学修养测试 吉林艺术学院 ...
  • 马云经典演讲稿
    马云经典演讲稿    介绍我的时候感觉我像个政府官员,其实我还是一个创业者.其实去年这个时候还有周其仁教授,很多的学者.专家.教授已经感觉到,只不过是我胆子比较大,把话说出来,而且说得难听一点. 我走了一大圈,分析一下我自己对于目前经济形势 ...
  • 观电影[建国大业]有感
    观电影<建国大业>有感 要在某个行业当中某得生存不是一件易事,要在某个行业中取得辉煌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建立一个国家呢?要在顽固强大的反动派枪口下团结起来建立新中国,革命先辈们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作出了多大牺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