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利用 - 范文中心

论民族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利用

01/15

2006年第3期

总第97期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OFFUJIANADMINISTRATIONINSTITUTEANDFUJIANINSTITUT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No.3,2006GeneralNo.97

论民族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利用

姜杰敏

(中共福州市委文明办,福建福州350001)

摘 要:对民族传统节日加以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国在传统节日的传承上

存在着诸多问题,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参与度日渐式微,面临洋节日的严峻挑战。但民族传统节日植根于

民间,是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感情、体现民族认同感的舞台,遵循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和利用的原则,

不断开拓创新,必然能使其发扬光大。

关键词:民族传统节日;价值;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4X(2006)03008206

一、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民族传统节日,一般指的是一个民族每年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段发起的民众参与的公开的或规范的民俗活动。民族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感情、体现民族认同感的舞台,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瑰宝。对其加以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第一,民族传统节日是展示民族文化的生动载体。一般说来,理想状态中的传统节日是对一个民族传统生活集中而充分的展现。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道德和价值观念,常常通过节日习俗得以展示,如中国传统倡行的人际关系上的互敬互助、淳朴诚实、公平竞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中国传统节日也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有精湛的艺术和独到的技艺,如民歌、舞蹈、民族服饰、民族美食、手工艺术、仪式表演等,都代表了人们世代享用的民俗文化,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因此传统节日习俗常常能够成为民族的文化载体。

第二,民族传统节日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传统节日的参与者具有广泛性、群众性,节日习俗既能使其民族成员分享自己的文化认知,也能使大家分享情感;既能接受成员的不同观点,也能容纳内容各异的利益诉求,从而调和不满情绪,缓解社会压力。并且,许多传统节日都是吉祥、淳朴、欢乐的,具有很强的亲合力,在节日中人们之间总有一种相互交融的浓厚情感发生,犹如粘合剂,能够把周围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显然,传统节日在化解生活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第三,民族传统节日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从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来看,他们收稿日期:20060518

作者简介:姜杰敏(1983),男,江西临川人,中共福州市委文明办。

#82#

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求知欲旺盛,可塑性极强,这就迫切需要先进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意识和精神力量。而传统节日文化中都深厚地蕴涵着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精神动力,在凝聚人心、构筑民族心理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传统节日活动,是学校的国情、省情、乡情教育的课外延伸,具有很好的寓教于乐功能,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是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和本校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是民族团结的生动教育课堂。

第四,民族传统节日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有力依托。一般的民族传统节日无特定对象,群众参与面广,涉及到整个社会,是集时间性、群众性、娱乐性、观赏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大众文化形态,是艺术性与群众性的有机组合,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手段,对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各地可以在节日期间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和演出、进行商贸交易洽谈会等方式吸引商家前来,在观赏节日文化活动的同时进行商贸交易洽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节日旅游还可以带动当地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景观修建、住宿接待、饮食娱乐等方面的发展,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第五,民族传统节日是促进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节日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节日活动的开展本身就是一次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扬弃的过程,它将大大激发当地居民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识,抢救、获得并持续提高区域的文化价值,以使其更好地发展。同时,人们在整个过程中及时抢救、保护一批即将失落的文化,研究、梳理散见于各种文献资料、民间传统中的民俗文化,甚至再现已经消失的节日文化,这将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二、民族传统节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民族传统节日是重要的,但进入新时期,面对全球化浪潮,人们的观念和生活内容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于我国在传统节日的传承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很难吸引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关注和参与,以致民族传统节日愈益过得冷冷清清、简简单单,在与洋节日的竞争中日渐式微,面临严峻的挑战。

1.对传统节日的挖掘和创新不够,只停留在物质消费上。我国有很多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但这些传统节日缺乏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以至于对于节日内涵的理解越来越单面和一元。比如元宵节不仅蕴涵着合家团圆的寄托,而且蕴涵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0的美好爱情;又比如仍然是元宵节,传统习俗里/正月十五闹元宵0,闹腾得越厉害,就显示日子越红火,唐玄宗开元盛世年间甚至举城狂欢。但遗憾的是,今天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吃0字上做文章,其它内容已被遗忘。同样的问题还发生在其它主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上。一份针对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关于端午节,只知道吃粽子的占了被调查者的67.41%;关于中秋节,只知道要吃月饼的占了被调查者的78.89%。

此外,传统的节日同农业社会的产业紧密相连,太过严肃,程序过于繁琐,缺乏娱乐的元素,自然难以让人特别是年轻人接受。而洋节日因没有固定模式,且经/本土化0改造后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形式,时代感很强,注重社会关系的交际,满足了人们放松和释放情绪的心理需求,成了现代生活的调剂。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显示:53.6%的年轻人是/为了快乐才喜欢洋节日0;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消费上,而洋节日更注重精神交流0;60.7%的女性认为/洋节日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0。

2.政府的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和语言教育的误区,导致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缺乏认同感。

首先,政府对节日文化宣传教育引导不够。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并且需要长期进行的系统工程,这就使其很难进入部分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逢年过节放放假了事,无法形成浓厚的节日大氛围。

#83#

其次,传统节日的危机,也是我们长期以来割裂传统、破坏文化的结果。胡适在1921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各地纷纷响应,到1929年甚至废除了农历。上世纪50年代以来,政府发动大规模社会运动破除节庆、婚庆、丧葬习俗,试图代之以新风尚。到了80年代,很多城市禁止民众燃放烟花爆竹。这种做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两三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使得他们没有通过家庭这一节日礼仪和风俗传承的主要载体把这些传给自己的孩子,从而使孩子们过传统节日的文化本能趋向微弱。传到我们手中的文化也仅存一些形式上的东西,难有吸引力。

再次,青少年之所以热衷于洋节日,与目前我国学校教育过分强调外国语言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不无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把他国语言被强调到不切实际的程度,甚至超过本国语言,那么,外国文化/乘虚而入0乃至/后来居上0也就在所难免了。

3.商家为获利而对洋节日进行炒作,冷落了传统节日。洋节日文化个性化强,没有固定模式,对好奇心强、爱赶时髦、爱模仿的年轻人有吸引力。商家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商机,使出浑身解数将洋节日演绎成一个商味十足的/消费日0,其威力甚至让传统的春节消费相形见绌。据报道,2006年的情人节与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几乎同时,情人节的风头显然已经盖过了传统的元宵节,各大商家为情人节所做的准备远远超过了为元宵节做的准备。玫瑰花、巧克力、情人套餐、情侣手机、情侣饰品、甚至内裤卷成的/玫瑰花0等极具特色的情人节商品风靡整个中国。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沈阳,以城市白领为主体的25岁到35岁的职业人群中,情人节的平均消费在200元至400元之间。沈阳一家大型百货商场的负责人介绍,2005年的2月14日,许多大型百货商场当天销售额都在五六百万元以上,成为沈阳商业春节期间商品销售新的增长点。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的其它城市。

(二)面临的机遇

面对诸多挑战,我们没有理由打退堂鼓,因为民族传统节日还面临着更多的机遇。

1.现代社会的巨大压力使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纷纷从传统节日中寻求精神慰籍。北京师范大学对100多位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做了一份/春节、中秋、圣诞、情人节等10个节日你最想过哪一个0的问卷调查,受访者中近七成是年轻人。调查结果显示,97%的人将春节排在第一位,中秋、端午、元宵等传统节日也都依次排在前几位,答案的相似度达到80%以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化院教授万建中认为:/目前国内年轻人对传统节日表现冷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果审视他们的内心,会发现其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和认同超乎人们的想象。0

的确,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激烈竞争,使许多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经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中国人几千年来对以家庭为核心的亲情文化的认同,以及农耕文化强调的自然与和谐,为他们找到了缓解现实冲突的精神资源,使烦躁的心灵感到安宁和慰藉。洋节日形式上的欢乐并不能取代居民过传统节日的那份内心的感动,而传统节日最核心的内涵)))民族精神的感召力与亲情的凝聚力,在人情日渐淡薄的今天正在得到日益强化。每年回家过年的人数有增无减就是例证。

2.世界文化交流的逐渐频繁使传统节日有了发展的必要和动力。全球性的多元文化互动使得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机会在增加,面对这种世界性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应对态度的积极与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发扬光大还是停滞不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民族传统节日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应该保持、弘扬,它是让全民族精神振奋的力量,也是让世界了解民族文化、尊重民族文化的必要渠道。 同时民族传统节日作为一个群体的精神和价值表达的代表,具有文化和政治建设的参与作用。它为人们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理解的过程,让人们在欣赏节日文化的同时,也会更多地思考民族的文化权利和生存利益。这正符合全球化的文化多样性进程对民主机制的要求,即能够更民主、更开放地倾听各种文化的声音和利益诉求,以便把许多群体的要求带入选择和决策的过程,从而成为民主机制建设的一个有益的成分。

3.传统节日的不佳境况已经引起了许多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及有识之士的重视。中宣部、中央文明#84#

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等五部委于2005年6月17日联合下发了5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6,明确指出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相关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各地传统节日的蓬勃开展。

与此同时,许多民间组织和社会有识之士也在积极行动,成立了众多协会、促进会到各地演讲,向人们尤其是向年轻人揭示中国固有节日之美好精神底蕴。各个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网络论坛也是热闹异常,无数人都在献计献策,互相鼓励。他们正在努力通过文字、行动来影响媒体、引导商家。重要的是要让人们相信,中国传统节日确实可以充实生命,拉近感情,让生活更美好。

4.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传统节日的传播更便捷,影响更深刻。随着声、光、电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图像保存传统节日早已不是难事,许多宝贵的节日民俗资料得以记录和流传。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现代手段的运用,使得传统节日在保留原有内涵的基础上,能够以更为丰富、精彩、时尚的形式展现出来,并通过更快捷、直观的途径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从而更易被现代人接受,形成新亮点,扩大影响力。

三、对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和利用的措施

对民族传统节日而言,保护和利用是一件好事,但不能没有认真思考就一哄而上,随意作为,首先必须确立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和利用的原则。

一是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开发者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对一个未开发利用的民族传统节日,都应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分析其内在价值与开发利用潜力,对于具有潜力的节日,要立足其自身的特性,根据市场的真实需求,进行理性的开发利用。

二是发展性原则。民族传统节日总是随着社会的存在发展而逐渐变化的,整个民族传统节日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这就要求研究者、开发者在对民族传统节日进行保护和利用时,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对民族节日文化进行动态研究,不仅要阐明民俗文化发展的历史,还要总结那些随着自然、社会环境变化而出现的新特点,并且要探讨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根据相关的理论、原则,对其发展做出预测。

三是特色性原则。在民族传统节日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仅要保护好民族节日的特色,而且要尽最大可能突出这一特色。要出新招,做出新意,争取做到/人无我有0、/人有我优0。从民族的区域独特性、节日类型的独特性、节日历史的悠久性、节日的美学特色与节日活动的组合特色等方面寻找和突出节日的特色。

四是参与性原则。当地居民既是民族传统节日的组成要素,又是潜在的受益者,所以,在开发利用传统节日时,一方面,要提供条件,周密组织,让当地居民自豪地参加到传统的节日中去;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参与居民受益机制,使居民既参加了活动,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又真正从经济上获益,从而保证居民的参与。

确立了原则,就要采取相应措施。民族传统节日如果只停留在目前的水平上,不思进取和转变,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是肯定会逐渐陷入困境的。因此,必须遵循上述保护和利用的原则,不断开拓创新,让其发扬光大。

1.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去糟取精,重建节日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传统节日文化总是一成不变,就很难对大众产生吸引力。因此,传统节日文化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自发地调节流变,摒弃一些不良的落后的风俗习惯,而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发扬光大。同时,对作为民族标志象征的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节日文化,如剪纸、年画、戏剧、皮影,以及重要的文化方式,如除夕团圆守岁、闹元宵等等,进行传承保护。与此同时,需要将西方节日文化中的文明的、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吸纳进来,充实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做到中西结合,共存共融,促进中华节日文化的健康发展,从而让世

#85#

界更加细化而全面地了解中华文明,让中华文明为人类的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树立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他们接受传统节日的优秀文化内涵创造良好的环境。

2.创新组织结构及参与、激励机制,形成全民参与的局面。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要发展就必须创新。首先,创新组织结构。主办节日文化活动的单位和团体应该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但按传统运行机制,是由宣传文化主管部门,或乡镇文化站包揽一切文化活动,从而在人力物力方面都陷入被动。应创建/统一安排、分项承办、部门配合、责权包干0的新组织机构,按照/谁主办,谁受益0的原则,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积极吸引民间力量介入,真正起到社会办节日、办群众文化的作用。其次,创新参与机制。参加节日文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是群众文化的客体,其力图通过节日文化活动来体现自己的表现价值和审美价值。但传统参与机制是通过行政、经济途径来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活动,常常费力不讨好。所以应从群众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和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需求出发,实行兼顾策略,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城市需求与农村需求、参与型与观赏型等尽可能兼而有之,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再次,创新激励机制。对节日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文明健康、广泛深入的地区和单位,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要积极推广;对那些节日文化活动开展得不好的地区和单位要批评帮助,使其引起重视,自觉引导群众开展好节日文化活动。

3.学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营造弘扬民族文化的校园环境。学校在鼓励师生积极参与、观赏节日活动的同时,更要引导他们对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传统进行理性思考,通过认真反思,批判地继承吸收,丰富和纯洁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论是何种年龄段的学生,在节庆活动期间或节庆活动后,都可以通过各类组织、社团有目的地给学生布置一点主题明确的自由作文,以讨论会、故事会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抒写、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各民族相存相依、团结进取、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共识上来。还可以在建设弘扬民族文化的校园环境上做文章,比如在校园网或宣传栏开辟传统节日栏目,开展有关传统节日的讨论,建设校园民族文化长廊,制作体现民族精神的雕塑、语录牌等,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习俗。

4.政府、传媒需重视传统节日文化建设,加大引导和宣传力度。传统节日能从原来很简单的节日逐渐演变发展形成固定的模式、主题、形式,除了民众的力量,行政的力量也非常重要,它的兴衰也许是由历代的政府提倡和反对决定的。所以,各级政府应重视节日文化建设,纳入领导工作议程,由一名领导主管,责成有关部门落实,把搞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加以引导。

传媒应该有系统地宣传和普及民俗文化。通过我们的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抢救、记录;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通过多种形式有体系化地进行宣传,这样才能从点到面,鲜活地把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宣传给年轻人。

参考文献:

[1]杨香花.民族传统节日旅游资源特征、旅游开发价值与原则的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6872.

[2]杨丽霞.论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文化熏陶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8):2728.

[3]杨国益.正确认识民族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2005(3):46.

[4]周润芝.浅谈传统节日文化与群众文化的内涵[J].内江科技,2003(5):48.

[5]孟慧英.从多元文化视角看民族传统节日[EB/OL].(20060126).http://www.cass.net.cn/file/[1**********]44.html.

[6]赵 凯,马婧婧.民族传统节日为何被洋节PK[EB/OL].(2006

02/13/1566@896671.htm.

[7]张淼淼、刘江.中国年轻人向传统节日/回归0[EB/OL].(2006

Details.asp?Id=9926.0201).http://www.infofireworks.com/Forum/0213).http://gb.chinabroadcast.cn/8606/2006/

#86#

[8]田爱习.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提案[EB/OL].(2006

2006lh/taya/11044696/20060303/13140288.html.0303).http://news.china.com/zh_cn/focus/

[责任编辑:刘梅康]

Onthetraditionalethnicfestivalsanditsprotectionanduse

JIANGJiemin

Abstract:Ithasimportanthistoricalandrealisticsignificancetoprotectandusethetraditionaleth2nicfestivals.Therearemanyproblemsinthememoryofmytraditionalfestival,whichisthegradualdecliningtrendofattractingpeople'sattentionandparticipation,thechallengesfromforeignfestivals.Butthetraditionalethnicfestivalrootedincivilisastagetoinheritethnicculture,sustainthenationalfeelingsandembodythenationalidentification.Keeptotheprinciplesofprotectionanduseoftradition2alethnicfestivals,itmustbeabletoflourishbyconstantlyblazingnewtrails.

Keyword:Thetraditionalethnicfestivals;Value;Protection;Use

(上接第77页)

AssessmentoftheStatusofSexualAttitudesof

CollegeStudentsandItsGuidance

SUZhenfang,LIRuide

Abstract:Youngcollegestudentsareanimportantpartofthemodernsociallifeentitiesandtheirsexualattitudesareeveninthespotlight.Inordertounderstandthestatusofsexualattitudesofcollegestudents,basedontheinvestigationandresearchonsexualattitudesofuniversitiesstudentsinsouth2eastareas,thispaperstudiedthesexualattitudesofcollegestudents,assessedissuesrelatedandgaveascientificguidance

Keyword:Collegestudents;Sexualattitudes;Investigation;Think

#87#


相关内容

  •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作者:胡鞍钢温军 <中国民族> 2001年04期 (一)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特定的国际环境背景制约影响下,中国进行了或即将进行三次大规模的西部开发:第一次是20世纪50-70年代的西部开发,当时面临的国际环境是中苏.中印.中美关 ...
  • 广西公务员考试笔试历年真题
    广西公务员考试笔试历年真题 2015年广西公务员招考公告信息|面试公告|海量复习资料及真题下载:2015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课程推荐:http://gx.huatu.com/zt/msdztxy/ 2015广西公务员交流群 :392512576 ...
  • 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的法律保护研究
    经济法 带 贵州 民族文化产业 的法律保 护研 究 龚 昌菊 ( 州民族 学院研究生院 贵 贵州贵 阳 502 ) ' 505 摘 要: 文化产业是文化 与经济 结合 的产物 ,是朝阳产业 .文化产业 已成为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的重 ...
  • 古村落民居保护与开发的产权分析_许抄军
    第24卷第4期2003年8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ofHengy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No.4Vol.24Aug.2003 古村落民居保护与开发的产权分析 许抄军,刘沛林, ...
  • 民族学博士论文选题
    民族学 序号 中文题名 1 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 2 清代蒙古与西藏格鲁派关系研究 3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质子研究 4 宗教与西部少数民族现代化 5 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研究 6 新疆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7 ...
  • 论环境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一.文化与环境 <辞海>(1979年版)指出:"从广义来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社会 ...
  • 文化遗产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遗产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文化遗产学概说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遗产学 一.定义 文化遗产学是一门研究文化遗产的界定.分类.价值评估与传承和保护方法的学问. 三.文化遗产学的视角和视 文化遗产学的视角 文化遗产学旨在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 ...
  • 安徽省民族工作条例
    安徽省民族工作条例 (2012年6月15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民族工作,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根 ...
  • 西部民族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研究
    西部民族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研究 摘要:西部民族八省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多而集中.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而艰难,开发任务也更加繁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作为扶贫开发的创新方式成为应对这一复杂而又繁重任务的重要手段.这种集政 ...
  • 历年高考政治真题主观题(文化生活)
    (北京2013)41.(27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