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导思想2 - 范文中心

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导思想2

11/22

浅论科学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在这三十年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胡锦涛在早稻田大学演讲所说:“三十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的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一位跃至世界第四位,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更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上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我们没有忘记去莲花山时在邓小平的雕塑前深深地鞠躬,我们没有忘记那些把青春和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上的奋斗者,我们更没有忘记是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带来了深圳的发展,没有忘记深圳的发展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下进行的。

值此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回顾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际运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的指导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来看,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这门课程,我知道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社会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它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 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它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邓小平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而改革开放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自然也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进行。

那么科学社会主义如何影响改革开放呢?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哲学入手、从端正思想路线起步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衡量改革开放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运用。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科学社会主义对各项工作的指导作用,他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坚持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性作用的原理;以人为本是核心,就是唯物史观中社会主体和社会价值原理的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就是辩证思维;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整个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

一、确定改革开放,起源于恢复正确的马列主义指导思想路线,重新认识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发展的大政方针都是由党来确定并领导人民实践的。党能否正确领导中国社会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党以何种思想理念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党自身。这就要求党必须时刻坚持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可以说,思想路线是党的灵魂。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紧密结合,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之为指导,党领导人民缔造了新中国,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为集中的概括,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然而,我们党在建国后的一段历史时期曾经偏离,甚至严重违背了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致使党的事业遭受重大挫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亲历了党执政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曲

折探索,深刻体会到违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给党和国家造成的重大损失。同时,他们以开阔的眼界审视世界的发展,在比较中看到不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果断抛弃了“两个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在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自觉克服过去教条主义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弊端,重新探索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道路。新时期的改革最早发端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在改革开放前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它被视为异端而彻底否定。可以想见,没有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让实践来检验改革实效的根本态度,自下而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难以为继,随后的经济、政治体制一系列改革也难以想象。所以,改革开放的基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

二、坚定改革开放,充分地体现正确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之路并不平坦,它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意味着对某些旧体制旧观念的否定,难免受到某些怀疑或责难。同时,也有一些人对改革的方向、方式、深度、广度等持不同意见。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改革开放的推进,甚至制约改革开放。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尤其是在关键的历史时刻,我们党总能排除各种干扰,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这在根本上也是依赖于坚持正确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对外开放打开国门,各种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想纷至沓来,与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互激荡,西方的价值理念助长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滋生。对此,党中央在旗帜鲜明给予否定的同时,并没有关闭国门,而是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大政方针。这是因为,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是世界潮流的大势所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开放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影响并非主流,也并非不可克服。这显然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改革开放坚持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它方面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然而,苏东剧变之后,有些人担心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下一个目标是中国,提出以反和平演变为主要任务。对此,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只能建立于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这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住经济建设的中心不动摇,使改革开放的思路不受阻断和干扰。

改革开放突出体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必然产生一定程度的贫富分化,有人认为这违背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留恋过去的计划分配体制。对此,党中央一方面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更加注重社会利益的协调;另一方面,坚持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两个毫不动摇”。因为,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经济体制。

三十年来,虽经风吹浪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依然乘风破浪前进,得益于掌舵者的正确领航,得益于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

三、拓展改革开放,要更加坚定地坚持正确地运用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判断改革开放的客观形势,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发展和创新马列主义,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必须建立于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客观认识基础之上。三十年来,我们党正是准确把握世界、中国和党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目标、纲领、任务,才取得了巨大改革成就。从世情来看,我们党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适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以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特征,抓住战略机遇期,加速推进了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从国情来看,我们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中国发展的时代方位,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它不仅在邓小平理论中处于基础地位,而且成为其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根本依据,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而展开的。从党情看,党对于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一科学判断是我们党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依据,这些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不断克服旧观念和旧体制的束缚,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必然要突破旧有体制机制。事实上,以计划经济和单一所有制为标志的旧有经济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这种体制却曾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而长期坚持。突破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与体制,必须有自我否定的意识和胸襟,必须解放思想,必定要承担一定的改革风险。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如果思想认识脱离实际,就不会探索和找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不会懂得如何对旧体制进行“扬弃”;就不知道思想解放的方向、内容和要求;就不会真正具有承担改革风险所需要的勇气和攻艰克难的魄力。

不断推进实践和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改革不仅是“破”,更是“立”,党的思想路线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及相应的制度和观念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一,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使实践得到充分尊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要指导思想,但是,指导现实发展的理论和思想只能来源于鲜活的改革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实践,实践创新成为一切创新的源头。第二,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使实践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改革开放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并使其系统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得益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使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实践不断发展,要求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党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形成了包括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思想理论,新的理论反过来又给予新的实践以强有力的思想支持

综上所述,科学社会主义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改革开放的确立期,坚定期还是拓展过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邓小平理论开始,延伸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一直到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都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伟大历史进程中灵活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实写照 !


相关内容

  •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我国文化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为了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认识价值取向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 ...
  •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化研究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化研究李树生 一.论文主题意义 选择农村经济与金融市场化发展问题作为论文主题,是作者几年来的认真思考.之所以在市场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问题,是因为经济发展市场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主流选择.我国作为世 ...
  • 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处理好几对关系
    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处理好几对关系 刘先春/王晓敏  2013-01-09 09:56:02 来源:<唯实>(南京)2012年7期 内容摘要: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一重要讲话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特征
    陈斯喜 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郑重宣布:"目前,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 ...
  • 关于90年代"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决策的研究
    作者:陈理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99年06期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也是党的十四大作出的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之一.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加快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的形势下,对这 ...
  • 十八大精神体会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与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有幸可以听到武汉理工大学魏纪林教授的关于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精彩解读,魏纪林教授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解读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性与战略性,让我 ...
  •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十个要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新形势下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审议通过的< ...
  • [课堂讲义]毛概笔记-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 1 )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 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规 ...
  • 论矛盾凸显期的社会转型:方向.路径与战略选择
    论矛盾凸显期的社会转型: 方向.路径与战略选择 王立新 内容提要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已进入矛盾凸显期,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在严峻的挑战面前,要在 认清转型的历史方位和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明确转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凝 ...
  • 毛概考试论述题
    1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中 国 共 产 党人通过理论创新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实际上可以作出两种分类: 一是按照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来划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可以分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