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多糖抑菌活性初探 - 范文中心

灵芝多糖抑菌活性初探

08/22

-cT-●BRICllI.IURAE

¨R¨U—S憎l“

华北农学报・2008,23(增刊):282.285

灵芝多糖抑茵活性初探

丹,常适滔,李大海,刘继霞,尤雪颜

110161)

(沈阳农业大学农业部北方农作物病害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沈阳

摘要:通过热水提取法提取灵芝多糖,得到灵芝粗多糖,并以3种植物病原菌(胡萝卜欧氏菌、指状青霉、灰葡萄孢)和5种食品有害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黑曲霉和黑根霉)为供试菌,采用纸片琼脂法来测定灵芝粗多糖对供试菌的抑菌强度。结果表明,灵芝粗多糖对植物病原菌中的胡萝卜欧氏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指状青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较弱;对灰葡萄孢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对食品有害菌中的枯草芽孢杆和蜡状

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对黑根霉几乎没有抑制作用。总体来看,灵芝

多糖对细菌的抑菌活性强于真菌。

关键词:灵芝多糖;抑菌活性;抑制作用中国分类号:¥56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91(2008)增刊一0282—04

AntiblasticActivitiyofGanodermalucidumPolysaccharides

BAIDan,CHANGNai—tao,LIDa—hai,LIUJi—xia,YOUXue—yan

(KeyLaboratoryofNorthCrop

Disease

Immunit)r,MinistryofAgriculture,

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henyang

10161,China)

Abstract:ThepolysaecharidesfromGanoder7mfacidumbyboilingwatermethodwasextracted.Thesecrude

ex-

tmctsweretestedforantimicrobialactivitiytothreekindsofplantpathogens(Erwiniacarotovora,Penicilliumdigitatum,Botrytiscinerea)andfivekindsoffoodfarmfulbacteria(Bacilluscereus,Bacillussubtilis,Escherichiacoli,Asper龋llusnigerandRhizopusnigricans)withtheagardiffusionpowerfulinhibitingeffecthibitingeffect

strong

on

on

method.The

resultsshowedthatthepolysaccharidesliquidhad

Oil

Erwiniacarotovora.a

weakinhibitingeffectPenicilliumdigitatumandnearlynon—in-

Botrytiscinereafortheplantpathogens.Forthefoodharmfulbacteria,thepolysaccharidesliquidhad

on

inhibitingeffect

Bacillussubtilisand

onon

Bacilluscereus,aweakinhibitingeffectRhimpusnigricans.In

on

EscherichiacoliandAs—

pergillus,I谤r,nearly

non—inhibitingeffect

word,theantimicrobialactivityofpolysaccha—

ridesfromGanodermalucidumWaShigher

bacteriathanthatof

on

fungi.

Keywords:Ganodermalacidumpolysaccharides;Antimierobialactivity;Inhibitingeffect

灵芝(Ganadermalucidum)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真

论依据。1

菌,属于非褶菌目、灵芝菌科、灵芝属…。灵芝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突变、抗衰老、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心。4J,目前国内外对于灵芝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氧化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对灵芝多糖的抑菌活性报道很少。本试验初步研究了灵芝多糖对植物病原菌及食品有害菌的抑制作用,以期探明具有活性的多糖类物质对各类微生物所具有的抑制作用和可能的作用途径,为其在食品防腐添加剂行业、病原菌无害化治理的应用提供理

收稿日期:2007—09—17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灵芝:灵芝子实体购自沈阳市于洪区食用菌栽

培基地.系人工栽培赤芝。

菌种:胡萝卜欧氏菌(Erwiniacarotovora)、指状

青霉(Penicilliumd瑶itatum)、灰葡萄孢(Botrytis

cilq,Bre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F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黑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00209001)作者简介:白丹(1982一),女,辽宁鞍山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真菌多糖研究。

通讯作者:常酒滔(1961一).男.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真菌多糖和植物分子病理学研究。

万方数据 

增刊

丹等:灵芝多糖押茵活性初探

一-C283

T-

n日RICULTURAE

曲霉(山严诎碱妒r)、黑根霉(鼢却班舭船)均

由本研究室提供。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

g,水1000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3g,蛋

白胨10g,氯化钠5g,琼脂20g,水1000mL。

1.2试验方法

1.2.1

粗多糖的提取采用热水提取法。取粉碎

的灵芝子实体300g,用蒸馏水提取3次,用3层纱布过滤,合并滤液,离心除去残渣。滤液浓缩,向滤液中加入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冷藏过夜,5000

r/lIlin离心20lllin,收集沉淀,干燥得粗多糖[5,6|。1.2.2供试菌种的活化及菌悬液的制备预先将6种供试菌种接入相对应的斜面培养基上进行活化,细菌置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真菌置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然后用血球计数板确定菌的浓度,用无菌水稀释,最终制成一系列菌悬液浓度约为108CFu/mL(菌落形成单位,cFU)备用。

1.2.3

灵芝粗多糖对供试菌的抑菌作用测定将

用水煮醇沉法得到的粗多糖粉沫配成100——,g/rllL的

多糖溶液。抑菌效果的检测采用纸片琼脂法[n9]:

用打孔器将定性滤纸加工成直径为6衄的圆形滤

纸片,放入干燥的平皿中,于121℃干热灭菌20

lllin

后,分别放入浓度100mg/tllL的多糖供试液和无菌

水中,浸泡1h。

将已灭菌的固体培养基熔化后倒入平皿中,待冷却凝固后,分别倒人约0.4mL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平板上,再用无菌镊子夹取浸有多糖供试液的滤纸片3片间隔一定距离贴在含菌平板上,并用浸有无菌水的滤纸片以相同操作为对照。每种菌3次重复,然后将各平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

下进行培养,取出,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1.2.4灵芝粗多糖对供试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

的测定

用两倍稀释法将灵芝多糖供试液稀释成浓

度为100,50,25,12.5,6.25,3.125,1.563的系列浓度溶液,向平皿中分别移取不同浓度的稀释液各

1.0

IllL,再分别移取各菌悬液0.2mL,倒人相应的、

温度在60℃左右的固体培养基,充分混匀,待其完全冷却凝固后,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每个浓度做2个重复观察,以处理培养基上无菌落生长的最低浓度为最小抑制浓度¨7|。

2结果与分析

2.1灵芝粗多糖对植物病原菌及食品有害菌的抑

制作用

表l表明,灵芝粗多糖对以上大部分供试菌有

万 

方数据一日卟印L卜l洲∞

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对植物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胡萝卜欧氏菌和指状青霉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8,6n吼,对灰葡萄孢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真菌;灵芝多糖对食品有害菌的抑制作用也较好,尤其对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抑制作用很强,抑菌圈直径

分别为11.7,18.3胁,对真菌的抑制效果不显著,

其中对黑根霉和黑曲霉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图l。

袭l

灵芝粗多糖抑菌圈直径(衄)

Tab.1

AntimicroM叠lring

m咖eterpo峥鞠cchIride

f}唧Ga限础力,l口缸c洳m

正面背面

对照(cK)

图l

灵芝多糖对胡萝卜欧氏菌的抑菌圈

飚.1删y蚰cchrides赡aillst西懒c船哟阳m

An廿bacte—m咂瞰0f伪舳胁舢k地删

正面背面

对照(CK)

图2灵芝多糖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圈Mg.2

An曲acter湖e他ct

of

Q坍础册口跏触啪

polysacc蹦desa掣li璐t矗伽妇c珊‘瞎

4)。

T-一舳艇札卜S㈨曲一

●C

nBRICULTUR^E

284

华北农学报23卷

正面背面对照(cK)

正面

对照(cK)

图3灵芝多糖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

Fig.3

图4灵芝多糖对指状青霉的抑菌圈

Fig.4

Anmmcter湖e疵ctof(缸彻如册口舭诎删

AntifIln酬e疗跚of伽肋跏踟船洳聊

n疵埘址m哦d刎姗l

叫y船ccharid鹤again缸丑∞谢如s曲舰

2.2

poIy钳ccllarid船ag舢t

灵芝粗多糖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由表2可知,灵芝多糖对细菌确有较强的抑制

吲mL、大肠杆菌100叫mL;相对细菌而言,灵芝粗

多糖对真菌的抑制作用不太显著,对指状青霉菌的MIC值为100mg/n1L,对灰葡萄孢、黑根霉和黑曲霉的抑制效果很弱。

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胡萝卜欧氏菌25n・g/tllL、蜡状芽孢杆菌25IIlg/—llL、枯草芽孢杆菌50

Tab.2

表2灵芝粗多糖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1№ⅧCre删redd慨咖tcon伽tra廿佃ofpolysacclla—defr锄伪一。如肌n妇讹小

注:一.表示无菌生长;+.表示有少量菌落生长;++.表示有不超过l/3平皿面积的菌落生长;+++.表示有不超过l/2平皿面积的菌落生长;++++,表示有超过l/2乎皿面积的大量菌落生长。

Note:一.sllowillg

wi山)utfhngi

or

hcte^a伊mh;+.showiIlg

litnefu“gi

or

bacteriagrowtlI;++.Showi“gfhngi

Dr

bacterja

gro砌l∞nm

tll柚l/3pe研

di8h

dish删;+++.show咄fungi3结论与讨论

or

bacteri8静吣’响nomo他manl/2petri

dish啪a;++++.Showingfh幛orb∽teri8growtll啪retlIanl/2petri

aD皤.

一定浓度的多糖作用于真菌或细菌的细胞膜,破坏了真菌或细菌细胞膜的超分子结构而造成细胞内成分流失,导致菌体死亡。②由于微生物细胞壁上存在能与糖专一结合的糖基、蛋白[17f,它能使多糖高度聚集于菌体的表面,改变菌细胞的代谢活动,最终导致真菌或细菌的生长繁殖被抑制,甚至死亡。③在多糖存在的情况下,真菌或细菌的几丁质酶、葡聚糖酶等细胞壁降解酶活性被激发出来,导致对其自身细胞壁的破坏,外部物质渗进细胞内,破坏了菌细胞的完整性,菌体死亡。灵芝多糖对真菌和细菌抑制效果不同,可能是真菌和细菌的结构、代谢途径等

不同所导致。

多糖对各类微生物的生长有程度不同的抑制活性,或者说生长拮抗[10。14|。但多糖抑菌作用的机制还不十分明确。杨惠麟等[15]的研究认为,药物的抗菌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菌或真菌细胞新陈代谢的某些环节或某些酶系统,依照这些代谢环节在机体生活机能上的重要程度不同,抗菌作用的效果也不同。如果重要代谢环节被抑制,则病原菌的生长就被阻碍甚至死亡。张文清等116J的研究认为,壳多糖能作用于病原菌细胞膜,改变流动性与通透性,并通过受损伤的细胞壁进入细胞内部进一步干扰病原菌的合成和代谢,从而达到对病原菌的颉颃作用。

本试验中灵芝多糖的抑菌作用机制,可能是:①

本研究所运用的是纸片琼脂法,初步测定了灵芝多糖的直接抑菌活性。该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

万方数据 

-CT-

增刊

丹等:灵芝多糖抑茵活性初探285

-BRICULTURAE单、容易掌握、用多糖量少、短时间内能初步判断出多糖抗菌的广度和强度。研究表明,从灵芝中提取得到的灵芝粗多糖对植物病原菌和食品有害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抑菌活性还是相对较弱

的[18l。对于灵芝多糖抑菌活性是否与其结构相关,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科[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2]LiZlIang,WanshunUu.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

an-

titumorpolysacch8rid伪fromthe

ma.rlne

mollusk

R以她蹿

p/'dl锄p/norum[J].Eur

FoodRes

Technol,2008,227(1):103

一110.

[3]BefitSmestsdPaulsen.Biologlcallyactivepolysaeeharides鹅

possibleleadeompounds[J].Phytochemistry

Reviews,2002,

l:379—387.

[4]戴则林,董昌武.灵芝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安

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5):60—62.

[5]黄纯,高向东,庞秀炳,等.灵芝多糖的提纯、组成及

活性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26(4):221—

223.

[6]曲晓华,毛建萍,浦冠勤.桑多孔菌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J].蚕业科学,2003,29(4);404—406.

[7]陈晓清,许柑叶.九种蕨类植物多糖提取物抗动植物病原菌活性[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36(1):43—45.

[8]杨典洱,林晓怡,王艳丽,等.壳多糖抑制细菌生长的构

万 

方数据DOREALI-SIHI∞

效关系[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7):1277—

1280.

[9]李树鹏,郝艳霜,陈福星,等.黄芪多糖和2株益生菌体

外抑菌作用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4):86—88.[10]

鲁红学,赵明敏,李建强.芦荟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培养

特性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22(1):156—163.

[1I]孙惠玲,苗得园,龚玉梅,等.3种免疫植物多糖对法

氏囊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

2l(4):106—109.

[12]田兆丰,裘季燕,刘伟成,等.藜科植物S.L多糖抗病毒作用机理初步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6,21(5):

108一112.

[13]岳东霞,张要武,庄勇,等.酵母胞壁多糖对黄瓜植

株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4,19(1):

37—39.

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4):86—

88.

[D].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06.

[16]张文清,夏玮,程俞,等.不同分子量壳多糖对植

物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诱导提高寄主植物抗病性[J].植物保护学报,2004,31(3):235—240.

[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陈阿梅.沈农马齿苋一号的多糖提取及构性研究[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6.

[14]李树鹏,郝艳霜,陈福星,等.黄花多糖和2株益生菌

[15]杨惠麟.白毛藤多糖的提取及其药效学的初步研究

【17]王臻.刺槐种子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和部分性质研究

[18]

灵芝多糖抑菌活性初探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白丹, 常逎滔, 李大海, 刘继霞, 尤雪颜, BAI Dan, CHANG Nai-tao, LI Da-hai, LIU Ji-xia, YOU Xue-yan

沈阳农业大学,农业部北方农作物病害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沈阳,110161华北农学报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2008,23(z1)4次

参考文献(18条)

1. 戴则林;董昌武 灵芝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5(05)

2. Berit Smestad Paulsen Biologically active polysaccharides as possible lead compounds 20023. Li Zhang;Wanshun Liu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tumor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marinemollusk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2008(01)

4. 李树鹏;郝艳霜;陈福星 黄芪多糖和2株益生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 2007(04)5. 杨典洱;林晓怡;王艳丽 壳多糖抑制细菌生长的构效关系[期刊论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07)6. 陈晓清;许柑叶 九种蕨类植物多糖提取物抗动植物病原菌活性[期刊论文]-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7(01)7. 曲晓华;毛建萍;浦冠勤 桑多孔菌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期刊论文]-蚕业科学 2003(04)8. 黄纯;高向东;庞秀炳 灵芝多糖的提纯、组成及活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5(04)9. 陈阿梅 沈农马齿苋一号的多糖提取及构性研究[学位论文] 200610. 王臻 刺槐种子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和部分性质研究[学位论文] 2004

11. 张文清;夏玮;程俞 不同分子量壳多糖对植物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诱导提高寄主植物抗病性[期刊论文]-植物保护学报 2004(03)

12. 杨惠麟 白毛藤多糖的提取及其药效学的初步研究 200613. 黄年来 中国食用菌百科 1993

14. 李树鹏;郝艳霜;陈福星 黄花多糖和2株益生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 2007(04)15. 岳东霞;张要武;庄勇 酵母胞壁多糖对黄瓜植株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期刊论文]-华北农学报 2004(01)16. 田兆丰;裘季燕;刘伟成 藜科植物S.L多糖抗病毒作用机理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华北农学报 2006(05)17. 孙惠玲;苗得园;龚玉梅 3种免疫植物多糖对法氏囊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期刊论文]-华北农学报 2006(04)18. 鲁红学;赵明敏;李建强 芦荟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培养特性的研究[期刊论文]-华北农学报 2007(01)

引证文献(4条)

1. 袁学军. 陈光宙. 李艳丽 观赏灵芝盆景造型制作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11(2)

2. 周金凤. 姚强. 张露萍. 杨润亚. 高兴喜 灵芝不同培养基发酵液粗提物抑菌活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10(3)3. 褚立军. 但飞君. 鄢文芳. 鲁文艳. 徐辉旺 超声波提取白根独活多糖工艺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0(12)4. 董艳芳. 李伟阳. 叶睿超. 王丽 见血青总生物碱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性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bnxb2008z1065.aspx


相关内容

  • 川西獐牙菜的化学成分_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孟宪华_20**年.caj
    • 176 •现代药物与临床 Drugs & Clinic 第27卷 第2期 2012年3月 川西獐牙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孟宪华,陈德道,张樱山,陈根平 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 ...
  • 中草药Chinese
    资料汇编 ·94· <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0年第31卷增刊 萌动激活赤灵芝孢子抑瘤作用的研究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510060) 陈小君 冯翠萍 中山 ...
  • 桑叶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10年5月第7卷第14期 ・研究进展・ 桑叶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苏方华 (广东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近年桑叶的临床研究应用较为广泛,桑叶含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镇咳.抗菌.抗病 ...
  • 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
    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 1 肿瘤发病率概述 1.1 世界肿瘤发病情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度报道,1996年全球58亿人口中因癌症死亡的有630万人,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2%,其中近60%为肺癌.胃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口腔癌.肝癌.宫颈癌 ...
  • 牡丹皮的研究概况
    2012年8月20日第21卷第16期悦澡蚤灶葬孕澡葬则皂葬糟藻怎贼蚤糟葬造泽 ·综述报告·SynthesisReports 牡丹皮的研究概况 (员援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中药科,安徽淮北 周永军员,魏尊喜圆 摘要: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孕葬藻 ...
  • 改善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剂型设计的研究_夏海建
    改善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剂型设计的研究 1,2111,2* 夏海建,张振海,姚冬冬,贾晓斌 (1.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2.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江苏南京210028) [摘要]化学 ...
  • 铁皮石斛的家庭种植小方法
    什么是石斛:石斛,又名仙斛兰韵.不死草.还魂草.紫萦仙株.吊兰.林兰.禁生.金钗花等.茎直立,肉质状肥厚,稍扁的圆柱形,长10~60厘米,粗达1.3厘米.药用植物,性味甘淡微咸,寒,归胃.肾,肺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 ...
  • 锁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008年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第2期JournalofQinghai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No.2 锁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马建滨,都玉蓉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
  • 农学毕业论文
    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沼液浸种和根外追肥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学院(系) 农学院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合作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二0一一年六月 目 录 1.文献综述 ................... ...
  • 纺织用酶制剂复配技术研究与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纺织用酶制剂复配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探讨了各类稳定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等的添加对酶制剂的影响,以及单酶复配与多酶复配技术等. 关键词:纺织用酶制剂:复配:定剂:防腐剂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