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业务初稿 - 范文中心

中间业务初稿

09/06

第一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理论概述

1.1 中间业务的定义及特点

1.1.1 中间业务的定义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与负债的基础上,利用其技术、信息、机构、信誉等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其资金。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而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中间业务由资产负债业务衍生出来,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又有机地融为一体,互相促进。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起被称为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

1.1.2 中间业务的特点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中间业务是存贷款业务的延伸,是从存、贷款业务中衍生出来的,但又有独特的市场空间,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有竞争力的主要业务。

第二,中间业务一般不需运用银行自有的资金,主要实现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第三,中间业务服务方式更灵活,服务效率更高,更大程度上要求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支撑。

第四,中间业务的范围因国家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

1.2 中间业务的分类

中国人民银行继2001年7月颁布现就实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1〕第5号) 后,于2002年4月发出了《关于落实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89号) 。在这份通

知的附件中,列出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参考分类及定义。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范围和业务性质,将其分为以下九大类:

1. 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主要包括支票结算、汇票结算等。

2. 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 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有关的业务,主要包括信用卡业务、专用设备卡、国际卡等。

3. 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代理商业银行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4. 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5. 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主要指贷款承诺,包括可撤销承诺和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6. 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主要包括金融衍生业务,如远期外汇合约、金融期货、期权和互换。

7. 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划拨、会计核算、基金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包括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和其他基金的托管业务。

8. 咨询顾问类业务指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人才、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以及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记录和分析,并形成系统的资料和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业务经营管理或发展的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咨询业务、资产管理顾问业务、财务顾问业务、现金管理业务。

9. 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1.3 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地位

随着中间业务在银行收入中占比的不断的提高,发展中间业务成为银行业竞争的焦点。中间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结构和提高经营效益、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以适应金融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在2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高达70%,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决定银行整体收入状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据统计,目前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美国和加拿大平均为45%,欧洲国家为44%,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为28%。经济越发达,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越高。

中间业务被称为金融市场上的“黄金”业务,它与资产、负债业务构成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其自身既游离于资产负债业务之外,又与之有一定联系,并以其独有的低成本、低风险,高利润及较强派生性倍受商业银行的青睐。

1.4 我国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总体发展水平低、效益差,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远远低于西方商业银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更好地拓展中间业务,实现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加快中间业务的高速发展变得至关重要。中间业务不仅能给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发展带来效益,而且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提高赢利能力,促使其向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增强竞争实力,适应加入WTO 的需要。大力拓展中间业务还有助于满足经济金融高速发展的要求。

1.5 选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世界银行业的总体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间业务空前发展,已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共同构成现代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商业银行而言,在经济日益开放和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

天,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于促进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于促进收入结构多元化,带动存贷款业务的发展,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改善金融服务,提高综合经营效益,降低银行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商业信誉,展示商业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间业务发展受到金融创新、收费、产品、风险、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为更好实现中国银监会提出的收入占比目标,使商业银行尽快转换经营战略,开展中间业务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WTO 后过渡期是银行提高自身实力,迎接外资银行竞争的关键时期。未来银行的竞争,是新兴业务的竞争,尤其是中间业务的竞争。品种繁多的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风险小、空间大、收益高,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崛起,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等传统业务面临巨大挑战,经营风险加大,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这样的外在环境迫使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拓展新的收入来源。

对于处在体制转轨、结构调整与加入WTO 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的发展,对中间业务的重视、发展与创新就更不容忽视。随着金融市场、信息技术、金融理论的深入发展,金融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不断加快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商业银行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中间业务等新兴业务的发展以及利润来源的多样化。近年来,金融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中间业务创新己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发展战略。作为国内商业银行重要的新利润增长点,中间业务创新也越来越被国内银行业所重视,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还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竞争力。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优秀的国外同行加入到争夺蛋糕的行列,它们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以及强大的研发和营销能力,让过度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和利差收入的中国银行业面临严重的挑战,争夺利差收入以外的中间业务是中国银行业必然的出路。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己经成为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商业银行三大

支柱业务之一。因此研究分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策略对加速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针对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并结合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介绍中间业务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地位,并对选题意义进行说明;

第二章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分析我国经济改革特点及现状,提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变革所面对的社会经济环境,并进行必要性分析;

第四章通过交通银行的案例进一步分析,并总结分析经验;

第五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提出改革策略,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国内外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2012年4月,花旗、汇丰、渣打、东亚4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设立的法人银行开业,作为首批获得内地法人资格的外资银行,这意味着外资银行开始真正进入中国人的金融生活领域。这些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发展是相当成熟的。在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美国花旗银行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占总利润的20%,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中间业务却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2010——2012年,瑞士银行中间业务盈利占其总利润的60%——70%;德国商业银行在2010年通过中间业务就获利1340万亿

马克,占总盈利的65%。21世纪初亚太地区银行的利润中中间业务收人也占有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5%以上。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12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2年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量从348920亿美元增长到521880亿美元,从占银行自有资产的88%上升到139%,其中7家最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比贷款业务要多出一倍多。从中间业务的收人看,西方商业银行在2002年至2012年的10年间,非利差收人占总收人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如美国银行业非利差收人占总收人的比重从2002年的32%上升到了2012年59%。

2.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个人与企业对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这种需求环境中, 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时在中国加入WTO 组织后, 外资银行大量涌入中国, 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 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转变经营理念, 将中间业务视为金融创新工具以及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各大银行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转型, 即由传统业务逐渐转向中间业务。其主要表现在:各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逐步由辅助性业务转向主营业务、 由间接效益转变为直接效益, 收费意识明显增强, 中间业务规模和品种明显增多

等。在原有的结算、汇兑、代理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信用证、信用信托、担保等一系列新型产品,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品体系。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 但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相较于国际一流银行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就以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JP 摩根大通为例:2009年度,JP 摩根大通的非利息收益为49.28亿美元(即中间业务收入), 净利息收益为51.15亿美元, 中间业务收入占收入比重的49.1%。相比之下,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都不高, 一般在5%~25%左右, 与世界一流银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中国工商银行2011年和2012年的营业收入总额分别为2093.06和1910.68,但存贷款利息收入分别为1648.26和1504.92占了总营业收入的83.05%和81.77%。而中国农业银行则是86.44%和78.80%,存贷款利息收入均占了总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

2010年之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均不足10%,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中,中间业务占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8%,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不足4%,四大银行平均仅8.5%左右。虽然今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很快,根据2012年已公布的年报,以占中间业务比例较大的手续费收入为例,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都实现了90%以上的增长,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均超过10%,但这与发达国家的西方银行相比仍有一大段距离。

我国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上的差异,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上的差距。

2.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其品种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经开办的各项中间业务品种达到了260多项。各商业银行利用现有资金、技术网点、结算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各项中间业务,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项目的开发和应用,与此同时,在机构设置,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监控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总体来看,中间业务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2.3.1 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商业银行从其总行到分支机构层层下达任务,并实行严格考核,直接同奖金工资挂钩,下级机构为完成上级存款任务,各行之间展开储蓄大战,导致该收取的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未收取,大多数中间业务以无偿的方式变成吸收存款的手段,银行并不在意中间业务本身的直接收益,损害了银行自身的利益。此外,金融市场上还存在着一些商业银行通过有意“逼迫”百姓开设大量小额账户来达到赚取管理费用的目的。这些思想上的误区,让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显得很不正规,其合理性有待提高。

2.3.2 创新能力弱, 品种规模有限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得到迅猛发展,但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再加上受到严格的分业经营限制,不仅业务量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而且品种较少,仅仅限于操作简单,技术含量低,筹资功能强的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等层次较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的中间业务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己开展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多个品种,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收费的,例如邮寄对账单,代收工资,银证转账等业务都不收费。

1. 创新观念不强, 中间业务创新动力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虽然具备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想法,但是并没有把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放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高度,即创新观念有待提高,缺乏创新动力。发展中间业务是现代市场经济对银行服务业提出的新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将中间业务定位在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上。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向客户大量免费发卡,不仅增加了银行管理和维护成本,而且遏制了其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和动力。

2.中间业务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

现代西方国家用过的中间业务,品种高达2万余种,而我国仅有几百种。[1]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少, 范围窄, 主要集中于传统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

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产品,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发展不足,覆盖面不宽,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强,还有待提高。

2.3.3 中间业务品种单一,智能型和高附加值品种获利少

1. 中间业务收益过分依赖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收益

我国的很多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利用本来就很不够,加之,目前已经利用起来的中间业务大多都品种单一,智能型和高附加值的品种更是少之又少。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中间业务的收益过分依赖于支付结算类业务。下面我们通过2009年和2010年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统计表来具体说明:

表2.1 2010、2011年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统计

数据来源:2012年中国金融统计年

中国建设银行是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具有一定代表性。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和2011年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的累计发生金额分别占了中间业务总收入的80.83%和70.67%。而在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结算类业务的收入只占少部分,智力含量高的咨询顾问类业务却占了多数。例如:美国花旗银行的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等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差收人构成主要有以下11项内容:存款帐户服务费、银行卡服务费、信托服务费、其它服务费、交易收人、私有权益投资服务费、贷款销售服务费、证券销售服务费、其它收人、分支机构及业务销售收

人、投资银行费。

2. 智能型和高附加值品种获利少

在银行卡业务中发生笔数是最多的是2010年和2011年分别占了总笔数的50.30%和48.72%,但是发生金额却只占了10.34%和7.05%。这是因为还有些商业银行有意“逼迫”百姓开设大量小额账户,以达到赚取管理费的目的,信用卡附加值含量不高。

除了信用卡业务,我国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水平还不高,难以向财务顾问和咨询专家转变,仍然承担着许多低端工作,在现金管理整体方案设计、现金管理咨询服务等软件方面普遍的远逊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可以将其国外的系统与我过银行的电子系统对接而直接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付出了大量的物理网点和人工,但获得的收益却远低于外资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注意到品牌经营的威力,没有将现金管理产品作为一个品牌想客户推出,产品你创新力度和水平不高,主要还停留在模仿阶段,还没有能力大范围地根据客户本身特点来创新。这种模式上只能收取非常低的手续费,高端的费用都被外资银行得到。

2.3.4 开办中间业务的设施和专业、复合型人才不足

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 技术含量高, 是知识密集型业务, 需要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精通法律、金融、计算机等方面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来开拓。有效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需要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需要先进的科技手段和高层次、综合性的人才。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但缺乏既懂银行业务, 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各级行对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人力方面投入不足,培训不到位,不能针对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市场拓展较大层面上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代收代付代理、保管结算等传统业务上, 服务档次低、成本高、效益差, 赚了热闹陪了钱。

在物力、财力方面亦投入不足,造成了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技术装备和技术手段落后的局面。甚至个别机构在代办业务推出前缺乏对技术、设备的调试,对有些疑难问题缺乏解决办法,使一些代办业务因技术、设备、人员素质不过关出

现卡壳现象。而国外银行业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高,以美洲银行和大通银行为例,美洲银行支付网络发达,有45万个间接自动转帐帐户,具有多种帐户服务,其设置的超级帐户既方便灵活,又便于管理。

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技术装备以及技术手段上, 对中间业务的支持力度都不够。因此, 从事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服务层次高的中间业务人才十分匮乏, 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中间业务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2.3.5 中间业务市场不规范

1.中间业务会计账务不规范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是会计账务游戏:本来是10%的贷款利率,银行和企业商量好按5%作为贷款利率,剩余的5%双方另签财务顾问协议作为顾问费,利差上浮动的部分就变成了中间业务收入。经过这样的会计处理,银行很容易就将贷款收入转移到中间业务收入,以达到总行要求的中间业务增长任务。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客户与其达成上述私下协议,往往会给协议客户一些好处,如降低利率等。尤其是中小企业客户,本来它们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利率就比较高,而优惠利率的条件就是企业必须把日常的结算、汇兑等中间业务放在该银行进行,算作是对银行降低利率的变相补偿。

因此,银行在利率上让利,看似损失了部分利息收入,但却在中间业务收入上找回了损失,两者相抵,银行仍是受益者,而企业拿到了优惠利率,也就愿意把中间业务交给银行去打理。

由于大企业的谈判能力较强,并且是银行争取的对象,它们一般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利率是比较低的,甚至会低于基准利率,银行对此几乎没有可操作的空间。而民生银行75%的贷款都集中于中小企业客户,议价能力和对利息收入的控制能力都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给中小企业贷款,银行能获得更高的利率,而利率越高,银行对超额利率部分的处置就会更容易。一般来说,只要一笔贷款的利率能超过基准利率,我们就可以将超出部分转移出去,在账面上处理也容易。我们支行50%—60%的中间业

务收入基本上都是靠这种方式做出来的。”民生银行北京某支行内部人士坦言。

如果上述比例在整个民生银行基本属实,那么民生银行2007年15.42亿元的融资咨询顾问费中至少有6亿元左右是通过账面游戏从信贷收入中转过来的,约占其整个中间收入的20%多。

2.中间业务收费不规范

目前, 我国银行间的业务竞争不规范, 为了争客户, 抢市场, 各家银行各显神通, 被抬高身价的被代理单位不但不向银行支付任何手续费, 而且还向银行提出一系列要设备、费用的条件。于是, 银行不收费还怕招不来客户, 不仅不敢收费, 而且还不顾银行的共同利益, 千方百计降低门槛, 为客户无偿提供设备、人员、场所、通讯工具等, 这种无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造成畸形的中间业务收入结构。

2.3.6 中间业务管理松散,市场营销手段落后

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及具体的操作流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比较晚, 政策、市场、法律和制度都不完善。中间业务产品很多都是证券、保险和银行业务的混合体, 而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限制了业务的创新。中间业务市场也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其发展, 使银行在中间产品市场竞争中出现了无序的恶性竞争。由于信息不对称, 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价标准, 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在许多中间业务服务中少收费甚至不收费, 银行之间行成了“囚徒困境”博弈均衡, 严重打击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在中间业务的管理上,存在部门分散,管理松散、职责不明的现象。在中间业务拓展上,缺乏总体规划和有效的营销手段,造成一方面银行推出的业务客户不了解,另一方面客户需要的产品银行又不能提供。

第三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变革所面对的社会经济环境

3.1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适用审批制或备案制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分别对各类中间业务品种实施审批制和备案制。

适用审批制中间业务: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以及与证券、保险相关的部分中间业务。

适用备案制中间业务: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

第四章 交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特色

4.1 交通银行概况

交通银行是我国规模较大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其规模实力仅次于 “工农建中”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其业务经营范围广泛, 经营理念独特, 在消费者中有着良好的声誉。对公业务是交通银行的强项, 其 “客户为先, 灵活稳健” 的品牌核心价值观受到了广大企业用户的青睐, 正是这种企业与银行间的相互信任, 相互支持, 才使得交通银行在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上走在了众多商业银行前列。

“蕴通财富” 是交通银行 “财富银行” 品牌下的一个子品牌, 其主要对象为企业客户, 通过专业化的团队, 创新的理念以及诚信的服务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 专业化公司金融服务, 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蕴通财富” 共及现金管理、 贸易服务、 投资银行、融资服务、资产管理、资产托管、企业年金、电子银行、离岸银行9大服务领域, 配有29项特色服务方案, 其中绝大部分属于中间业务范畴。

4.2 案例分析:上海浦发银行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 是一家由上海地方政府投资, 主要负责上海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建以及运营的集团公司。 由于轨道交通属于公用基础设施, 所以前期需

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如何筹集巨额的建设资金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 而在众多融资平台中, 商业银行是最为安全的融资选择之一, 所以商业银行与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有着广泛的业务往来。 本案例着重讲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通过使用交通银行 “蕴通财富” 这一理财产品后所达到的 “双赢” 结果。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在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中需要筹集一笔资金以弥补资本金的不足, 但同时又希望能寻找到比市场利率更低的融资产品, 显然, 传统的贷款产品所要求的利率无法满足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融资要求。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多次与交通银行交流协商后决定尝试一下交通银行“蕴通财富”中的融资服务类产品。 交通银行根据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具体情况以及融资要求, 提供了一项“融资租赁”的资金筹措方案, 方案大体框架为:交通银行获得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部分轨道交通车辆10年的所有权, 同时以较为优惠的利率给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一笔资金, 让其弥补建设、运营上的资金不足。方案交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后, 经集团董事会审议认为其基本符合自身融资要求, 同意使用交通银行这一融资方案。

“融资租赁”并不算一项新的融资服务, 但交通银行将其运用到轨道交通这一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上海来说还是首次, 可以说是交通银行首创。通过这一创新融资方式,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了这笔资金, 同时, 交通银行也获得了一笔非常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交通银行善于创新, 勇于创新, 敢做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并最终取得了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通过案例, 可以看到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都加快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创新, 产品业务的创新不仅是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过程中必要的部分, 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的大势所趋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业完全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的业务竞争将不可避免,作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讲,应对挑战,找准市场定位,积极发展中间业务,拓展生存空间,摆脱经营困难,寻求新的营业效益增长点,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5.1 找准市场定位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市场定位不清晰是一个重要原因。诸多经营超过百年的跨国公司的案例表明,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市场定位下的长期专业化经营。即只有制定清晰的市场定位,并以此指导业务发展,才有可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谓市场定位,就是用以将自身与其他同业竞争对手区隔开来的产品或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不仅仅是银行自身的战略选择问题,还受金融监管当局政策取向的影响。因此如何找准市场定位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的关键所在。

5.1.1 在经营管理上,定位于集约型经营方式

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在开业之初选择“广种薄收”的粗放型经营方式一直沿袭至今,使金融市场一度出现以扩机构、增人员、抢地盘、争客户为特征的银行膨胀现象。紧随其后是基层行出现“重资产数量、轻资产质量,重业务开拓、轻自我约束,重增设机构、轻风险管理”的粗放型运作方式。以工商银行为例,从2001年至2011年,资产规模由42399亿元增至134279亿元;从2001年至2011年,负债规模由24381.97亿元增至142442.28亿元,职工人数由66万人增至89万人。数据表明,粗放型经营方式集中反映的是人均利润过低,说明这种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的基本要求已不相适应,甚至阻碍了业务的开拓和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对自身经营方式进行重新定位,建立真正符合现代经营要求的经营运作体制。

从市场学的角度解释,商业银行经营方式的最终定位应立足集约型经营,就是要将商业银行的人、财、物等资源从效益低的目标市场转向效益高的目标市场,通过合理配置,辅之以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科技手段,最终达到市场效应最优化,实现以最小的人力成本支出获得最大人均效益的目的。

5.1.2 在经营地域上,定位于经济发达的地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布局不合理的弊端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机构多而运作效率低、总量规模大而人均业务量少、资产负债规模不

断扩张而经营效益连续下滑。据统计,至2011年末,仅工商银行各分支机构网点就达10万余家,但网点整体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网点规模效益偏低。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应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在部分人均利润低或亏损的分支机构尽速实现市场退出的同时,对其他经营机构进行适度调整,重构精简高效的经营组织体系。

5.1.3 在资金运用上,定位于优化信贷资金配置

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金融改革的相对滞后,因此,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出发,对资金配置进行最佳市场定位就是要在最大限度满足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性统一的原则上,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5.1.4 在服务功能创新上,定位于实现统一模式的高科技服务 目前商业银行业务科技水平仍处于较低状态,使用的软件系统不统一,操作程序五花八门。不同时期引进安装的自动取款机也难以适用同一主机调试系统,造成旧机经常性地出现死机或停止使用现象。这些均给商业银行实现全国计算机联网带来重重困难,全国储蓄结算通存通兑仍难以实现,高科技含量的整体服务优势难以形成。

5.2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建议

5.2.1 扩大中间业务服务对象的范围

外资商业银行进驻我国金融业后与我国银行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他们不仅关注城市居民和大企业,还把注意力集中在农民和中小企业上。

我国农民占了人口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亦不断发展增多,他们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我国商业银行要与时俱进,发挥自己的本土优势,不断提高信誉,挖掘和吸引更多目标客户群,与外资商业银行形成良性竞争。

5.2.2 提高现金管理水平

现金管理业务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我国商业银行要发挥比较优势,逐步提高整体现金管理的水平。具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把针对企业和个人的现金管理业务作为资产管理业务上的突口,采取积极措施,改善现金管理目前主要依靠物理网络,获得低比例收入的格局,建立专门的现金管理部门,加强现金管理业务的组织建设,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业务宣传,完善现金管理业务的品牌建设,建设高素质的现金管理业务专家团队和营销队伍,逐步把现金管理业务做大做强。

5.2.3 完善中间业务人才培养机制

金融创新,无论是业务创新还是制度创新,都必须依靠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来进行。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完善中间业务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中间业务从业人员的业务创新能力。

5.2.4 将市场营销融入中间业务创新之中

加强市场调研,细分市场,有的放矢地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在进行每一项中间业务创新之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创新部门应根据所处的具体市场,按照地理、人口、心理为变量来确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体,并通过资源整合加大中间业务创新空间,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客户策略。准确把握市场机会,适时推出全新产品。在市场经济件下,新的中间业务产品推出后,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市场营销做支持,也难以让公众对新产品产生认同。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品种多样化、防范风险、方便高效和宣传促等原则,准确把握市场机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营销体系,促进新兴中间业务产品的营销推广,争取以有限资源获取最大效益。研究市场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营销策略。我国商业银要及时收集和研究市场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营销策略,持续地改进和完善中间业务产品,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5.2.5 提升银行卡等业务竞争力,打造中间业务的品牌优势 据央行提供的精确数据,截至2011年底,全国银行卡发卡总量达到249995.06万张,同比增长22.63%。但是在其中得到的盈利却并不高。

国有商业银行在不断开发新产品的同时,要提高现有产品的“含金量”是适应需求变化的有效手段。目前,银行卡的各项基本功能均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在为广大客户提供一定附加值的基础上,国有商业银行应做好客户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工作,科学利用客户信息,进行贡献度分析,在此基础上细分客户,制定客户服务策略,体现差别化服务要求,为贡献度大的客户提供更为强大的服务。提升国有商业银行卡的品牌形象,为持卡人提供多种消费用卡机会,引入“连锁超市的经营模式”,实行“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统一着装、统一广告促销”,以扩大银行卡的规模,提高银行卡的业务效益。

网络银行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能否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关键。国有商业银行要有战略上的超前认识,改变传统上以分支机构网点多少和地理位置便利为主导的银行服务方式,把经营策略提高到全国乃至全球的战略高度,要认识到网络时代客户资源的超国界性和无极限性,积极主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国有商业银行可对潜在网上客户进行跟踪调查,以此确定市场定位并进行网上银行业务设计,考虑哪些业务适合在网上、哪些业务应该先发展以及如何发展,开展网络银行金融业务创新活动。

6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未来我国在利率政策上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如果基准利率这一保护措施发生改变, 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来自外资银行更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应对的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加快盈利模式的转型, 不仅要继续力大发展中间业务规模, 增加中间业务收益在所有盈利中的比重, 更要努力对中间业务产品进行创新, 将中间业务产品从如今简单的结算型, 担保型转变为技术含量更高的咨询型、交易型。

不远的未来, 传统业务, 中间业务会各撑起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半边天, 我们尽可拭目以待。

当然,文章还是有不少不足的。首先是鉴于自身水平的原因,虽然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作了一定的研究,但研究程度不够深,整体文章深度有欠缺,很多分析是比较肤浅的。另外,很多资料来的零散而且很少,也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对策略的研究上,也有欠深入。这些方面的不足将成为作者不断研究的动力,作者将在今后努力弥补。

参考文献

[1]荣倩.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J]. 大众商务,2010,56-58.

[2]刘砚平. 冯日欣.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4):30-34.

[3]江其务. 加入WTO 后的挑战与对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3):210-229.

[4]陈东.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管理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0(6):125-135.

[5]陈胡青. 张朗星.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必要性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08

(8):100-101.

[6]林惠英. 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0:78-80.

[7]肖智润. 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 技术经济,2010(11):46-47.

[8]初桂香.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21-23.

[9]梁建生.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6-7.

[10]毛尤菲. 国有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 金融发展研究,2012(3):74-77.


相关内容

  • 20**年会计开题报告
    2015会计开题报告 会计开题报告(一)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会计学 设计(论文)题目:试论以企业会计人员为主体的 1.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但又不是一般的管理制度,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制度.一 ...
  • 浅论三星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 目:浅论三星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营销1001班 学 号: 101380140 姓名:罗华 指导老师:李莉 2012年 10 月 19 日 目录 一.三星公司简介 1 二.三 ...
  • 法律事务管理规定
    四川省中明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法律事务管理规定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法律事务管理部门 第三章 合同事务管理 第四章 非合同法律文件.法律咨询事务管理 第五章 法律纠纷案件管理 第六章 法律宣传和培训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 ...
  • 7造价咨询服务方案
    造价咨询服务方案 目 录 1 造价咨询总体服务方案 2 造价咨询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3造价咨询进度管理体系与措施 4 造价咨询人员组织管理体系与措施 5 造价咨询保密性与公正性管理体系与措施 6 造价咨询重点与难点分析与应对措施 7 造价咨 ...
  • 党支部扩大会议
    莱州市气象局党支部扩大会议发言稿 同志们: 根据全市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党支部扩大会议,讨论修订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下面我就我局的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过程等情况报告如下: 一.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过程 1.开展大范围谈心谈话 ...
  • 设计师考核方案A-1
    设计人员岗位绩效考核制度方案(试行) 绩效考核方案概况 1.考核目的 ①提高工作效率,为绩效工资发放提供依据: ②完善用人机制,为人员晋升变动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设计人员岗位绩效考核. 3.考核周期 4.考核原则: 综合指 ...
  • 本科生怎么写科技论文
    怎样写好科技论文 董育宁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0.4 内容概要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 科技论文写作 关于英文摘要 怎样写论文初稿 怎样读文章 论文示例 常见问题 毕业论文的总体原则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 ...
  • 开题答辩导师意见汇总(初稿)20**年0712
    开题答辩导师意见汇总(初稿) 一.关于创新点 1. 不宜将研究视角.研究框架.切入点等作为创新点来陈述. 2.应低调描述,不应动不动就使用"创造性地""首次""突破"等字眼. 3. ...
  • 公开课主持稿--初稿
    马思特双语校区初二公开课到场登记表 公开课主持稿 9:10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公开课将于20分钟后准时开始,请各位同学找到您合适的位置,提前做好准备. 9:30 各位家长.同学:大家上午好!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X 老师,很高兴可以和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