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孟母断织劝学]教案 - 范文中心

7[孟母断织劝学]教案

09/06

孟母断织劝学(剧本)

教材分析

《孟母断织劝学》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大学问家孟子的母亲教育他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逃学的事。孟母以剪断布无法再接,比喻学习如果间断,将—无所获。 课文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的,括号里的话提示了场景、人物动作、神态;括号外的内容是人物的对话。教学时指导学生初步认以这种文学形式。

教学目标

1. 认识“孟、推、剪”等8个生字,会写“母、泪、孩”等7个字及以下词语:眼泪、孩子、改过、吓呆了、念书。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

3. 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从中感悟孟母断织劝学的良苦用心。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收集关于孟子的资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次,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是如何记住的。

3. 指名分部分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二、指导书写

1. 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 教师重点指导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 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班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三、讲述“孟母断织劝学”的故事导人

四、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边读边想,你有什么发现。(要启发学生发现本文的表现形式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不一样,初步感知剧本的特点。)

五、再读课文,从人物的对话中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讨沦:

1. 孟母听了孟子的话,做了些什么? 说了些什么?

2. 孟子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想什么? 说了些什么? 他以后会怎样做?

六、指导分角色朗读

1. 放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2. 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3. 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情朗读。

七、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相关内容

  •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浏阳田家炳中学 陈博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翻译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 ...
  • [三个境界]的教案
    三个境界 白寿彝 教学目的:1.了解文章所阐述的有关治学的见解,领悟读书"三个境界"的内涵. 2.领会本文以论述为主,语言朴素严谨的特色. 3.学习读书心得的写作要领,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引导 ...
  • 孙权劝学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 ...
  • 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三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 是: :< ...
  • 语文(必修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学生版
    高2018届期末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一·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训练 <蜀道难> 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 , .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 ...
  •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师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 爱而不见, 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静女> 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季氏将 ...
  • 孙权劝学答案
    15课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 ...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及课外古诗词前五首试卷
    文言文一课一测(七下三) 班级_____座号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_ 一.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以下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
  •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课后反思 蔡飞 <孙权劝学>是一篇 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课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施教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成功的地方有: 1.先介绍文中 ...
  • 劝学教师一词多义
    <劝学>教师一词多义 就 1. 2. 3. 4. 望 1. 2. 3. 4. 5. 6. 假 1. 2. 3. 4. 5. 绝 1. 2. 3. 4. 5. 如 1. 2. 3. 4. 5. 6. 之 1. 2. 3. 4. 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