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 范文中心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01/19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1、什么是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属于医院感染。

3、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

(1)控制并积极治疗感染源。

(2)切断感染途径。

(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

(4)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

(5)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

3、什么是目标性监测:

是指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对选定目标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ICU病人的监测、外科术后病人的监测、新生儿的监测、抗感染药物耐药性监测等。

4、什么是医院感染散发:

是指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历年是指情况大致相同的年份。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可因医院、时间、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5、什么是医院感染流行:

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6、什么是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7、什么是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8、标准预防基本特点是什么?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向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9.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

(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传染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2)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

(3)目的是预防感染原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

10.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1)手卫生:洗手与手消毒。

(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帽子、鞋套等。

(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主要针对进入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的传播。

(4)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原传播。

(5)及时、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介。

(6)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中;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11.什么是保护性隔离措施?

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12、泛耐药:细菌对本身敏感的所有药物耐药。 13、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

14、什么是消毒?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15、什么是灭菌?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16、什么是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17、三级医院的感染率,Ⅰ类切口感染率的标准各是多少?我院医院感染率是多少? 感染率≤10%,Ⅰ类切口感染率≤0.5%。我院医院感染率约5%左右。

18、戊二醛浓度为多少?达到灭菌需浸泡多少时间?消毒需浸泡多少时间?

2%,10h,20-45min。

19、突发性公共事件预警分几级?

4级 预警分蓝黄橙红四色:即蓝色,一般( Ⅳ级) ;黄色,较大( Ⅲ级) ;橙色,重大( Ⅱ级) 和红色,特别重大( Ⅰ级)。

20、根据不同预警启动相应的应急机制,请问一级预警发生后应启动哪级应急机制?

1级。

21、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1)出现突发性医院感染,临床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于1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并通知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3)诊断为传染病突发性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报告。(4)调查证实出现突发性医院感染,应于2小时内向防疫站、卫生厅行政部门报告。

22、突发性医院感染隔离措施有哪些?

(1)隔离感染病人或保护易感人群;(2)分组护理;(3)加强洗手和无菌操作技术;(4)

加强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5)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6)控制某些特殊抗生素的应用。

23、出现突发性医院感染,临床科室应立即报告院感科,请问责任报告人是谁? 科主任。

24、手卫生规范的相关要求?各类环境的手细菌检测标准?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25、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6.2 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 6.1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b)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

料等之后。

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6、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27、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28、手卫生指征?

答: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b)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9、六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完)

1、掌心相对,手指合拢,相互揉搓,至少5个来回以洗净掌心与指腹。——内;

2、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至少5个来回以洗净手指,换手进行重动作。——外;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相互揉搓指缝、指蹼,至少5个来回。——夹;

4、双手轻合空掌,相互合十揉搓,至少5个来回以洗净指背。——弓;

5、一手握住另一手的大拇指旋转揉搓,至少5次,换手进行重复动作。——大;

6、将一手五指尖并拢在另一手的掌心处旋转揉搓,至少5圈以洗净指尖和掌心,换手进行重动作。——立;

30、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1、病历夹封面贴蓝色“接触隔离”标志;

2、单间或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3、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患者时须戴手套;

4、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5、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6、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

7、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8、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h)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

9、患者出院后,应对隔离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消毒;

6、飞沫传播预防措施

31、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他多重耐药菌

患者安置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单间隔离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人员限制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手部卫生 遵循WS/T313 严格遵循WS/T313 遵循WS/T313

眼、口、鼻防护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

隔离衣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仪器设备 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 专用,用后应清洗与灭菌 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

物体表面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专用,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终末消毒 床单位消毒 终末消毒 床单位消毒

标本运送 密闭容器运送 密闭容器运送 密闭容器运送

生活物品 无特殊处理 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 无特殊处理

医疗废物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解除隔离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32、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定义: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保洁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保洁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毒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病人抓伤、咬伤等,可能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事件。

33、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一)急救处理

1、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如果是粘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

34、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①手及皮肤表面接触血液、深层体液或可能受污染的器具后立即彻底清洗。

②、在任何情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须戴手套。

③、工作完成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④、接触每一位患者后应更换手套。

⑤、脱去手套后,即使手套表面没有破损也应马上清洗双手。

⑥、在工作中预料会有血液、体液溅出应戴防护眼罩并穿不渗透防护服、围裙。

⑦、针头使用后切勿套上针冒,应将针头置于坚硬的容器内。

⑧、任何地方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用稀释的含氯的消毒剂消毒,再脱手套,认真清洗双手。

⑨、应记录及报告血液、体液暴露的情况。

35、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大类。甲2种,霍乱、鼠疫,报告时间2小时。乙类25类,丙类11类(增加手足口病),乙类、丙类报告时限24小时。乙类传染病作为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有非典三、抗生素使用

36、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目的是什么?

答:(1)保护健康人免受细菌的侵扰。(2)帮助某些患者免受继发性细菌感染。

2、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范围是什么?

答:主要为手术感染率高或发生感染对愈后有严重影响的手术,手术中组织损伤严重或手术时间长受细菌污染可能性大的手术;如外伤和烧伤病人的手术;心血管手术等。

37、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原则?

答:(1)必须有严格的指征。(2)联合用药应达到协同或相加的治疗效果。(3)及早找出病原菌。

38、合理选用抗生素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分析可能致病菌并根据其药敏试验选药。(2)分析感染疾患的发展规律及其与基础疾病的关系选药。(3)熟悉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药理作用特点。

39、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是什么?

答:(1)清洁无菌手术(如甲状腺手术、疝修补术等),无术前应用抗生素的指征。(2)可能污染的手术(如胃切除术、小肠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一般不预防用药。如事先估计手术时间长,污染可能性大,可适当选用抗生素进行预防。

(3)污染手术,术后有发生感染高度可能者,一旦发生感染,将引起严重后果者。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报告时间2小时。

二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1、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2、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

3、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4、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

5、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6、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7、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帕,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8、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及时消毒。

9、弯盘、治疗碗用后及放入消毒液进行预处理浸泡消毒后,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后再用;体温计用后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10、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

执行。

二.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的职责

一、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合理运用原则,做到合理、安全、经济使用。

三、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四、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实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并于24小时内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送至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六、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七、宣传、教育、指导病人、探视者和其他工作人员运用预防感染传播的技术。

八、工作人员自身感染时应接受相应的治疗,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将自身感染传播给他人。

医疗废物的分类与运送

1.医疗废物共分成哪几类?

答:医疗废物分为以下五类:

(1)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2)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3)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第二节 医院感染常见临床类型的诊断

1.呼吸机相关肺炎应如何诊断?

答: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为呼吸机相关肺炎。

(1)病人施行人工机械通气(MIV)治疗后或解除MIV48小时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患者出现粘痰、肺部啰音,并伴发热,或白细胞总数和(或)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病人在原有肺部感染基础上施行MIV治疗48小时以上,肺部又发生新的病原体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

2.何谓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答: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局部红肿或硬块或有脓液排出),或隧道感染(沿导管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漫性红斑),或血流感染(败血症或真菌血症)等临床表现。

3.如何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答: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C)、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从导管血和外周静脉血,或从导管尖段和外周静脉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物结果的致病菌,即可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4.如何诊断输血相关性感染?

答:常见输血相关性感染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疟原虫、弓形体等。

诊断输血相关性感染,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

(1)患者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

染的平均潜伏期。

(2)有证据证明,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病原体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

(3)有证据证实供血人员血液存在该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

第八章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节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

1.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

答:医院内肺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主要预防措施有:

(1).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证,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

(3).鼓励手术后(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利于痰液引流。

(5)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达正常水平。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医院内肺炎。

2.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除执行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外,还包括: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气管插管。

(3)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无明显漏气。

(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5)呼吸机螺纹管及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逆流入患者气道;湿化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6)每日评估是否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3.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当采取哪些预防感染的措施?

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当采取哪些预防感染包括: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2.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感染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感染预防措施包括:

(1)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第四节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为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尿管置管前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为预防感染,导尿管置管前应注意: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为预防感染,导尿管置管时应注意什么?

答:导尿管置管时,预防感染的措施有: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及周围的皮肤,防止污染。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导尿管置管后,应如何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答:导尿管置管后,预防感染的措施有: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5)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对于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6)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8)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9)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0)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相关内容

  • 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责任书1
    西平博雅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安全 责 任 书 年 月 日 XX医院感染管理责任书 科室(医技):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河南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 ...
  •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慈溪市人民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 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 ...
  •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
    [摘要]目的 为了加深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抓好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方法科室自查与院感染办公室随机抽查相结合,通过各种监测查出不足,找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整改和总结.制定了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使各项监控指标在正常范围.结论只有加深 ...
  • 20**年医院儿科院内感染暴发应急演练方案.流程图
    医院儿科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一.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监 ...
  • 医院感染自查报告
    XXX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XXXX卫生局: 我院历来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自查工作,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于2011年10月11日至2011年10月25日期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自查工作,自查工作要求:边自查 ...
  • 医院感染预防20**年度工作计划
    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一步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和规定,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主要做 ...
  • 医院感染培训计划
    医院感染培训计划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按照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l ...
  • 医院病房清洁卫生制度
    医院病房清洁卫生制度 一.加强培训, 提高认识,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人人参与.人人把关, 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眼科组织各级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委员会组织的有关知识培训. 二.监控小组制定出本科室预防和控制 ...
  • 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一.总 则 (一)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医院工作人员在医疗及其相关工作中意外暴露 于感染性病原体后造成的伤害,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