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孔子和学生 - 范文中心

1.2孔子和学生

06/27

课题:《孔子和学生》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

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

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

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

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

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不会的生字用

喜欢的方式解决。(询问字音掌握,互助)

2、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情况。

3、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画课

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4、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课件出示:颜回 子贡 子路 子张

子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5、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6、小组交流对孔子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

1、学生谈对孔子的初步印象。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随机板书:(可能有以下的认识)

有爱心 谦虚 伟大 受人尊敬 了解学生不贪财

善于教育 大教育家

2、 教师因势利导,深化对孔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

佩之情。

3、第一段的学习 依据学生对孔子的初步印象进行进一步的

引导。

1) 你从哪部分读出孔子有爱心的?请你给大家读读这个自然

段。

2)说说看,你怎么觉得他有爱心?

3)谁有和他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

随机出示重点语句: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

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 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

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4) 小结:看来孔子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再来读

读书,书中有一个词和大家说的意思差不多。(板写:有教无类)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聪明或愚笨,他都乐意收做学生。他的确是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师!

4、第二、三段的学习

1) 刚才同学们还谈到了谦虚,你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

A、指名读第二自然段。B、谁来说说孔子什么地方让你感到

谦虚?

小结: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师敢于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

孔子的谦虚真让人敬佩啊 !

C、朗读孔子的话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示四句话)

D、指名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的对话。

2)第二段除了看出孔子谦虚, 还能看出孔子非常了解他的

学生,还有哪部分可以读出孔子了解学生?(第三自然段)

A、在阅读这部分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词

语,现在可以提出来。 (如果没有,老师提问)

引导学生弄懂“变通”、“和颜悦色”、“谦厚”等词语的意思。

B、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这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

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

C、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

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写:因材施教)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下面这个问题,通过刚才几段的学习、理解,谁会回答? 孔子受到学生尊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问题、为什么被称为“万世之师”

6)小结:看来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

想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为先师。(板写:万世先师)

三、知识拓展。

1、(出示孔子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全班齐读。

3、推荐学生阅读漫画版的《论语》和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

环图画《孔子胜迹图》。

四、课堂小结

本课一共四段,内容简短。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第三段讲孔子教育子夏,他的学生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学习。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五、布置作业

课题:《孔子和学生》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

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

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二)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二、 新授

(一)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二)读课文,做摘录笔记。

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三、知识拓展: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复习巩固

1、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2、比较记忆字形

裕 资 择 谨 慎

浴 姿 泽 勤 真

3、练习写生字10个。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六、布置作业


相关内容

  • 卢梭与孔子体育思想的共性分析
    卢梭与孔子体育思想的共性分析 摘要:把卢梭与孔子的体育思想进行跨时空的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都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性.都注重哲学基础.都对"三育"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其科学成分,丰富和发展我国体育教育理论. ...
  •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游峰扫路人 ...
  • 新建综合实践教案七年级下册
    篮球场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探究学习活动,初步了解关于篮球场的问题. 2.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3.学生根据小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的形式. 4.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团结精神. 二.重点难点:学会 ...
  • [论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论语>是中华文明的圣经,它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衍生息,历经磨难而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要学习<论语>中的君子观.立志观.教育方法论等,从而使当代思 ...
  • 中华文化的勃兴
    知识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 3.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
  • [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课堂实录与课例点评 姓名:张子婷 学号:[1**********] 班级:汉师3班 一.课堂实录 1.导入 生:读题. 师:从题目上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板书:孔子)题目中出现的人名往往就是主人公,接下来读题要注意 ...
  • 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
    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论语>所记载的则是孔子师生课余的对话,这些对话的现实性.针对性更明显,所以能直接反映孔子的思想和品德.在此后的学术传统中,<论 ...
  • 论语读书笔记读后感
    论语读书笔记4篇 <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 原文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解: 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 ...
  • 论语教学设计
    <七则>教学设计 表二 教学实践 <论语>七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四则,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论语>及孔子.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导入课文:走进文言写就 ...
  • 七年级第10课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一 [文件]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doc [标题]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教案/初一 [内容]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高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