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范学院"七〇后"教授王强同志先进事迹 - 范文中心

盐城师范学院"七〇后"教授王强同志先进事迹

12/01

一个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盐城师范学院“七〇后”教授王强同志先进事迹

王强,男,江苏盐城人,1970年9月出生。1988年9月至1992年6月就读于徐州师范学院政教系,1992年8月分配至盐城师范专科学校政教系工作,199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得“两课”硕士学位, 2012年9月病逝。

王强生前是盐城师范学院教授,曾任经济法政学院副院长、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主任。他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多次获得学校青年教师会讲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并获得学校首届优秀教学质量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等CSSCI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专著《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获得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他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学校第二届师德模范,2012年6月被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表彰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一、立足岗位、教书育人,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传播者

王强同志自1992年走上工作岗位,一直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他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己任,始终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传播者。

从教20年来,他始终在探究和实践如何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感染性和实效性,做到了他对自己所要求的“上好每节课,让每节课都有品味”。他以情感人,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引领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学生当中生根发芽、广泛传播;他以理服人,通过详实的资料、精辟的分析、深刻的阐述,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以德化人,用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在每个人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他每天晚上骑着自行车往返两小时来到学校,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批改作业或看材料,或与学生交谈,用自己所具备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坚持不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他的努力下,他所带的班级学生毕业前绝大多数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的党员比例也是那几届学生中最高的。王强常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传播者,切忌扮成‘传声筒’。我们要沉下身去,学好‘普通话’,说好‘家常话’”。他总是善于搜集正面素材,注重以正面事例引导人;认真研读马列原著中的经典名句,注重用马列原著中的经典名句感染人。

王强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中,始终坚持“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要说服别人,首先要说服自己”。为了实现“感动别人,说服别人”的目标,他一头扎进中共党史研究的海洋。他在历史文献和档案中搜寻历史真相,查找我党早期革命斗争中坚持原则又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尤其是处理中国经济问题的正确做法。在这些探究中,党的历史感动着王强。在这些感动自己的探究中,王强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党的领导的信心,并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去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

为了追求高质量的教学,他精心准备每节课,对准备好的教案,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他的课堂板书,更像是一篇结构严谨的学术论文,从标题的设定到要点的语言组织,对仗工整,读起来十分流畅。他的课总是妙趣横生、吸引学生,他的课总是见解深刻、打动人心,学生们总是乐于在他的课堂上交流思想、探求真理。学生总说:人生遇王强老师,足矣!能上王老师的课,简直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二、致力研究、勇于创新,做马克思主义的执着求索者

王强同志追求真理、矢志不渝,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为研究方向,以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刻苦钻研、与时俱进,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王强同志早在大学时代就立志要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中共党史方面有所建树,他担任了学校党史兴趣小组组长,阅读了大量中共党史文献,系统研读了《马恩选集》、《资本论》、《毛泽东选集》等大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这既是专业的要求,也是他执着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王强同志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研究工作。他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同行鲜有涉及的领域。他的研究充满了一个知识分子对民生应有的关怀和关切,体现了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他对问题的探究非常有深度,而思路又比较开阔,默默潜心于学术研究并从中感受到责任和乐趣。他在浩如烟海的原始资料里进行考证研究,这种穷经皓首的态度,体现了他对学术之虔诚达到一定的境界。正是他对马克思主

义理论的虔诚,才得以支撑他与病魔抗争,得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他于2006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08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即使身患重病,他依然笔耕不辍,以巨大的毅力坚持科研,先后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其中有10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或摘编,并出版专著《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他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勾勒出了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脉络,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为解决当前劳资关系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对推动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凭借着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一书赢得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获得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三、身体力行、甘愿奉献,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践行者

王强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信仰是发自内心和坚定不移的。他把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理论的学习研究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价值,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融入到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身体力行,甘愿奉献,成为青年学子成长的典范和青年学者发展的标杆。

王强同志2005年底走上中层领导岗位以后,面对陌生的工作领域和新的工作要求,肩负着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他倍感责任重大。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他虚心向老领导请教,诚心与同事沟通交流,在很短的时间内确定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每次接到上级的任务,总是在吃透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

际,提出明确的工作安排,并要求教师按时完成。2007年初,王强同志的身体出现严重不适,但为了做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为了忙于申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他一直拖着未去医院进行认真检查。2008年11月,他被确诊为恶性肿瘤。但是,他放弃去省城医院做手术,而是选择在本地医院治疗。因为他说,“重点建设学科刚刚批下来,各项工作任务很重,我走不开”。

王强同志一直致力于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申报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时,他不是学科组负责人。但是,他总是在认真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后,仔细琢磨整体工作的进度,一遍遍分析论证、查看材料,提出建设性意见。重点建设学科申报成功后,他正与病魔作顽强抗争。家里人劝他不要再过多考虑学科建设等工作上的事情,也想想自己的儿子。他说,“我们的重点建设学科就是我的儿子”。躺在病床上,他还着手起草了10多个重点建设学科的文件。当他已经不能正常参加学科组的会议时,他仍然通过邮件提出建设性意见。

王强同志始终把打造学术团队作为自己的职责所在。在对青年教师进行学术指导时,他总是主动地帮他们凝练科研方向,不厌其烦地为他们修改学术论文稿件,许多老师在他的帮助下学术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至今还有老师保留着留有他密密麻麻手迹的论文修改稿。他与团队中的每位教师都做过深入交流,与他们一起研讨学科建设和学术问题,有15名青年教师的50多篇学术论文经过他的精心指点并得以发表。即便在南京住院化疗时,他仍牵挂着青年教师的科研,拖着病躯,自己花钱,为他们购买书籍和研究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

四、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做马克思主义的永远守望者

王强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和践行始终坚持不断,至死不渝。在与病魔抗争的三年多时间里,凭借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无比热爱,他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在病床上完成了一部20余万字的专著。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追求,让他的生命彰显出崇高的人生价值,让他的生命绽放出了绚丽的马克思主义光辉。

王强同志对生命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看法,他更注重生命的价值与质量,对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看得很重。他曾经对妻子孙卫芳说,“我年纪轻轻就得了这病,这是不幸,但也是好事。这使我能不受各种干扰,安下心来做我喜欢的事。我要把坏事变好事”。正是这种淡泊平和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得王强潜心专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让生命得以延长,让生命得以升华。

生病期间,王强同志多次对前来看望的领导表示,虽然不能上讲台给学生上课,但是还可以给学生指导毕业论文。三年多来,他坚持指导20多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为了方便学生,他坚持每周打车到新校区办公室与学生见面,交流沟通,指导论文写作,从未耽误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当得知学生考研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并且一直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在学业上悉心指导,在生活上关心帮助。当病情恶化,说话已经很困难时,他还表示,“现在我虽然不能讲话了,但动动脑筋的事还是可以做做的,可以将学科建设的事交给我,我还可以帮教师修改修改论文„„”。

住院期间,他将病房当作书房,每次住院,他都要准备一大堆要看的书。同事们去看他,都劝他先将学术研究搁一搁,来日方长,将病治好了,将身体养好了,再做学问也不迟。王强却说,我做学问没感觉到累啊,我觉得很享受,感受到了做学问的幸福感。对于王强来说,教书、做学问,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已

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深爱着他所从事的事业,他把所从事的事业看得比他的生命还重要!

2011年10月,王强病危,三个月后,他挺过来了。他笑着说,“我又赚了”。最后,王强已经不能再敲打键盘了,他就用手指在IPAD的屏幕上写字,收发邮件,帮同事修改论文,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谋划学科建设的事。直至临终前两天,他还用手机给同事发出这样的信息,“我希望你替我研究下去,我这儿的资料你用吧”,“贾老师,我还想写本书,如果我能活下去,我希望我们能合作,如果活不成,我希望你替我研究下去。”

王强病逝时,年仅42岁。这位“70后”,与病魔苦苦抗争近四年,把工作延续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诠释了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真理、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坚守。


相关内容

  • 老师您好,我们的好老师读后感
    老师您好 --我的好老师读后感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教过我的老师很多很多,在这里向你们表示我崇高的敬意. 老师,我没有贵重的礼物奉献您,也没有华丽的语言歌颂你,我只有给您送上一 句发自内心的话语:老师,谢谢你! 翻开这本散发着芳香的书,一句话 ...
  • 王健,孙琳夫妇先进事迹
    王健.孙琳夫妇先进事迹 王健,男,浙江永康人,1962.5,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学会委员,安徽省康复医学会病毒性肝炎委员会委员,淮南市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副主任委员,医学院病原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主 ...
  • 盐城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养老金制度改革对公务员工资改革的影响
    江苏公务员网:http://js.offcn.com 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养老金制度改革对公务员工资改革的影响 "2014 年,养老金方面的改革不少,但最大的动作就是养老金并轨,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 ...
  • 第五届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奖
    第五届"中国教育学会奖"优秀教育科研成 果评审情况介绍 为纪念中国教育学会成立 30 周年,检阅近 5 年来我国群众性教 育科学究和教改实验的成就,推动教育发展与改革,推动教育科学研 究事业的进步与繁荣,中国教育学会决定 ...
  • 方永刚同志简要事迹
    方永刚,男,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1963年4月出生,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党,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军事学博士.现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7级 ...
  • 改革开放成就辉煌事业
    改革开放成就辉煌事业 档案管理再谱发展新篇 党跃武 (四川大学档案馆馆长兼校史办公室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三十年前的今天,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党 ...
  • 以爱为核心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以爱为核心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1-09-25 15:17:49 来源:admin 点击量:156 关键词:小学:教育:校园文化: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认为,人际 ...
  • 化资源优势为旅游优势(干部说干事)
    朱克江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19日   07 版) 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旅游业发展,强调"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丰厚历史文化遗存等,是旅游业发展的家底和本 ...
  • 为什么还说汉字是表意文字_兼评汉字是意音文字_语素文字
    第31卷 第2期2011年4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fY ancheng Teachers U nivers it y(Hum an i ti es&S ocial Sci en ces) Vo. ...
  • 高校教师节表彰大会校长讲话稿
    高校教师节表彰大会校长讲话稿 高校教师节表彰大会校长讲话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新学期伊始,我们在此隆重集会,庆祝第31个教师节,表彰先进,传递祝福.首先,我代表学校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受表彰的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全校教职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