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体图形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范文中心

在立体图形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04/27

在立体图形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杜桥镇凤山小学 金敬辉

【摘要】小学数学立体图形教学中,教师把重心放在公式的运用和准确计算上,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相对较弱,空间观念有待进一步发展。本文从联系生活,有便于空间观念的形成;重视操作,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巩固;充分想象,有利于空间观念的深化;借用多媒体,有益于空间想象的验证;综合运用,有效促进空间观念的提升。这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立体图形 空间观念 发展

在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形体特征的认识和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教学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大量时间,被牵制在解答问题中,并且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也是围绕公式的运用和计算正确展开。反映在现实中,学生在平时的测验中,“空间观念”这部分知识学生失分率最大,常出现如下问题:纯净水桶的容积是6(毫升)。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主要缺乏丰富的感知,对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又如在解答下列应用题中 “将一个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6厘米的圆柱体沿底面直径劈开,表面积增加多少?”多数学生束手无策。分析原因: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缺乏空间想象力,难以想象出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平时教学中,周长和面积混淆,表面积和体积不分以及罐头盒无盖、烟筒有底等的错误,更是不胜枚举。追溯原因大多是缺乏必要的空间观念所致。

小学生能否清晰地掌握图形的特征,能否正确计算物体的面积、体积,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空间观念的积累。为此,我们在进行立体图形教学时,不能仅着眼于学生认识一些图形和能进行有关的计算,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表象存在于脑中,体验积累于心中,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结合平常的课堂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联系生活,有便于空间观念的形成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只有在头脑中具备了较为清楚的表象,学生才可能脱离实际物体,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图形。培养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如:教学“长方体和立方体”时,教师首先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在课前要求学生找到生活中的长方体或立方体带来两件。再让学生在互相的举例和交流中,将脑中已有的立体图形的形象与课本上学习的立体图形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联系手中材料展开对面、棱、和点三个方面的特征展开猜想,并加以验证。又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了立体图形,脑中原先对于立体图形的形象也上升到了数学的高度。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对照实物,认识概念,动手操作,得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想象这几何形体的实际意义,学生在《圆柱体表面积》的学习小结中这样说:“在实际中我们不仅要会正确的计算表面积,更要结合实际灵活地解决问题。例如,水桶是一个底面,通风管是求圆柱体的侧面积;求制作罐头盒需多少材料是求圆柱的表面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仅教会学生怎样观察,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学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了解立体图形的实际意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重视操作,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巩固

有些几何形体的特征,不仅要借助教具的演示,而且还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和测量,来理解它的本质涵义。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感知,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和理解,通过仔细的观察,可以有利于学生掌握其特征。学生亲自动手,让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感知实际操作探究活动,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巩固。

1、加强动手操作

以往教学时,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学生积极参与的几率小,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感知,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和理解。通过仔细的观察,可以有利于学生掌握其特征。在圆柱的认识的这一节,教材没有直接给圆柱下定义,而是通过课本中图形的观察,指出它们的形状是圆柱体。但是不是上、下底是两个圆,中间有一个曲面就是圆柱呢?我给学生提供了两次操作一次是判断一次性纸杯是否圆柱?另一次提供了学生三个圆片,(两个圆片完全相等)两个长方形(其中一个和两个圆的周长相等),学生在选择和动手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上下底面要相等,圆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从而加深了对圆柱表象的认识。

2、重视绘制图形

小学阶段对学生画图的要求不高,对于较简单的图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实物后,或者读题后根据题意尝试着画出抽象图,这是一个由实物到图形的顺向思维过程。例如:“圆柱体长6厘米,把它截成大小形状相同的三个圆柱体,表面积增加了12平方厘米,求圆柱的体积?”利用图形的绘制,让学生体会到切成三段是切开了两次,增加了四个横截面,每个面是12÷4=3(平方厘米)3×6=18(立方厘米) 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三、充分想象,有利于空间观念的深化

在学生充分感知后,教师一定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脱离实物进行思维,比如想象,经过长期训练,让学生养成一种能够自觉地将实物抽象出图形,并在头脑中清晰地显示图形的框架,能将这些图形进行拼摆、组合、加工的能力。学生的空间观念就在这想像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摆出长方体后,在提出一个任务:要求摆出比12立方厘米更大的长方体,(学生手中材料已经不够用)这就促使学生在脑中想象虚构出一个长方体的表象,同时说明自己摆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在想象的同时也融入了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知识技能的落实和空间观念的发展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又如:在学习长方体的内容后,出现了这样一道题:

图中分别是一个长方形的前面和右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这道题没有直接给出长宽高,所以学生必须先想象出构成的长方体是怎样的形状,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才能正确的计算出底面积。

四、借用多媒体,有益于空间想象的验证

几何图形的教学大多在动态中来理解,传统的教学手段始终只是在平面上,

无法让图形动

起来,也就无法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化过程。仅仅凭借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面对抽象程度较大的一些空间想象,我们不得不担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优劣之分。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需以表象为桥梁,采取多媒体教学设计一些动画,可以让静态的图形动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验证空间想象的准确性。例如在《几何形体的复习》中,书上有这样一道题, 如图:

围绕所示的轴旋转一周,想象一下,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形体,得到的形体和原来图形有什么关系?(将猜测的结果写下来)在学生经历了空间想象之后,我通过课件的动画展示,向学生呈现出两图形运动后留下的轨迹,帮助学生在脑中形成了点线面运动的表象,验证了学生的想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乘胜追击,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ABC 以直角边AB 为轴旋转一周,再以直角边BC 为轴旋转一周,分别得到一个圆锥,试问它们的体积相等吗?这样的设计有利与促进学生在脑中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动态感知能力,也彰显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教学重点,浅化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抽象的几何知识理解的进度加快,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综合运用,有效促进空间观念的提升。

学生掌握了立体图形相关知识后,如何进一步沟通几何知识内在联系,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综合运用,启发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促进提高空间观念。

如在上完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后,出示了一道这样的习题:“一个底面周长和高相等的柱体,如果高缩短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12.56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立体应用题。学生光有空间知觉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高水平的想象力,并在解题过程中,把几何形体各要素沟通起来求出答案。教师设计良好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索空间,教师把致力于空间观念培养的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空间观念在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加深和提高。

总之,空间观念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自始至终的贯穿于数学教学并付出不懈努力。教师要有较强的创造意识,在原有教材上更多的投入发展空间观念的元素,教师设计多样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几何形体的感知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

2. 斯苗儿主编.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浙江大学出版社

3. 马云鹏. 孔企平. 《小学数学教育》《数学课程内容分析》.2003年7-8期


相关内容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前面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根据给出的从一 ...
  • 第四单元 旋转与平移现象
    第四单元 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2.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旋转与平移现象. 3.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4. 能积极参与对平移现象的探究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身边 ...
  • 七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
    §1.2.1 展开与折叠(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2.了解棱柱展开图的形状,能正确地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 ...
  • 设计素描精品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设计素描主讲教师:高 波 第一章 设计素描概述 设计素描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练习,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造型表现能力,更要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对"素描"较为狭隘的传统 ...
  • 北师大版数学六上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数学六上教材解读 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与各位老师一起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教材是每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工具,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工具,吃透教材,研究好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会使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得心应 ...
  • 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
    <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第25页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做一做"以及补充习题. 教材简析: 圆柱是一种含有曲面的几何体,给体积的认识 ...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有趣的拼搭>教学案例 高慧敏 此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8-29页的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 ...
  • 因数与倍数分析
    <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属于整数知识范畴<数的整除>版块.本单元包含的内容有: 1.因数和倍数 2. 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
  •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
    乘法的初步认识听课有感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要落实到让学生理解这样几个问题上: 一.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 ...
  • 体积和容积的计算
    体积和容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75-7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区分二者的异同:复习和掌握立体图形的计算公式. 2.能熟练的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和容积,理解这些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