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 范文中心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09/06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是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决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纲领。在其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孙中山又提出土地国有政策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24年1月 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通过了由共产党人参与起草制定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从而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同前者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反帝反封的内容:

(1)前者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清朝的种族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纲领。清政权被推翻后,便失去灵魂而毫无号召力;在国内民族关系上,它还存在着大汉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后者的民族主义则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对内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平等”的明确主张。

(2)前者的民权主义,只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的要求和“自由、平等、博爱”等抽象空洞的口号。而后者的民权主义则明确提出民权要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国民党“一大”的《宣言》指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民族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宣言》还规定,“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3)前者的民生主义只有“平均地权”一个空泛的口号,并没有与农民的土地要求联系起来。后者的民生主义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具体办法。关于平均地权,《宣言》规定:“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

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后孙中山又进一步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以“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作为“平均地权”的实际内容。关于“节制资本”,《宣言》规定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民生计”,凡有独占性质的大企业和事业,“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同时还提出要制定劳工法,以改善工人生活。

新三民主义的最大特点是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紧密结合。旧三民主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曾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摆脱民族压迫,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愿望,起过革命的积极作用。但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它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也没有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的革命方法,特别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由于时代条件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已经过时,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时代的需要;新三民主义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结合,以三大政策为其革命灵魂和革命方法。三大政策就是要在国际上联合社会主义苏俄,使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紧密合作,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前者不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国民党就不能前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就不能建立。当然,新三民主义同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只是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相同。

新三民主义同共产主义间仍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是:

(1)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不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部分;

(2)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除了民主革命阶段,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除了最低纲领还有最高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3)宇宙观不同:中共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新三民主义的宇宙观则是民生史观,实质上是二元论或唯心论;

(4)革命的彻底性不同:共产主义者是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具有革命的彻底性。而新三民主义者除了那些最忠于革命和真理的人们以外,是理论与实践不一致的,讲的和做的相矛盾,即没有革命的彻底性。

正因如此,共产主义者在与三民主义者合作时,既要保护和发展三民主义的革命的民主的方面,又不能把无产阶级的纲领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纲领完全混同,忽视它们的原则区别,否则就会放弃无产阶级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

的独立性,放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责任,就会导致革命的失败。


相关内容

  •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从解放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的 ...
  • 论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飞跃_李会滨
    <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2期 论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飞跃 李 会 滨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学说,源远流长.如果从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奠基人托马斯·莫尔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算起,已有四百八十年的历史了. ...
  • 辩证地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
    [收稿日期]2011-12-20� [作者简介]邸乘光(1954― ),男,安徽亳州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摘 要]邓小平"南方谈话&quo ...
  • 中国模式不是国家资本主义
    [政治 ] "中国模式"不是国家资本主义 ◎刘志明 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思想理论界和学术界努力探讨且争论激烈的问题.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更一度使世界舆论尤其是西方舆论认为全球正进入"国 ...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教案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框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授课课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第四课时) 二.[授课人]: XXX 三.[授课时间]: XXXX 四:[教学内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近代形而上学唯 ...
  • 马恩列毛主义是紧密统一的 科学理论体系
    马恩列毛主义是紧密统一的 科学理论体系 --人类社会步入了患难境地就是否定了马克思和马恩列毛主义的严重后果 马克思主义就是建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观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和站在劳动者阶级并服务于劳动者阶级的政治立场上,追求主观与客观的 ...
  • 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
    目 录 中文摘要 „„„„„„„„„„„„„„„„„„„„„„„„„„ 1 英文摘要„„„„„„„„„„„„„„„„„„„„„„„„„„„1 绪 论„„„„„„„„„„„„„„„„„„„„„„„„„„„„2 (一)选题意义„„„„„„„„„ ...
  • 基督教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基督教研究· 基督教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刘家峰 刘 莉 * 提 要:基督教社会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叶欧美教会人士把基督教的社会原则运用到现代工业生活的思潮或运动.二十世纪初随着社会福音神学思潮和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也 ...
  • 第一章马克思复习题
    第一部分 单选和多选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 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具有代表 性的早期领导人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瞿秋白 D.毛泽东 2.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