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 范文中心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02/22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一、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等要素的影响→进而分析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

二、区域自然地理知识框架及特征

1、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4条经线:00、180°、1600E、200W、;5条纬线:00、23026′N、23°26′S、66034′N、66°34′S)、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地形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相互位置等方面分析。

2、地形特征:

①地势倾斜情况和起状况;②地形类型及比重、主要地形区的分布;③特殊的地形、分布及成因;④地形对所在区域其它自然要素(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的影响;⑤海岸线和岛屿特征;⑥地质灾害状况等方面分析。

3、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及分布;②气候要素(主要指降水、气温、风和光照)分布、变化及影响因素;③影响气候的区位因素(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植被覆盖率、洋流、地面反射率、人类活动等);③气象灾害类型、分布、成因、影响及防御措施;④气候对地貌、河流和动植物的影响;⑤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4、水文、水系特征

⑴水系特征:从名称、发源地、分布、流向、河流长度、河道特征(宽窄、深浅、弯曲度)、流域面积、干支流、河网密度、河流分段及注入海洋等方面分析水系特征。

⑵水文特征:流量(年径流总量)、水位(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包括凌汛)、水能蕴藏量、航运价值等方面分析水文特征; ⑶人类活动与河流:通航里程、引水灌溉、水电开发、水土保持、防洪减灾、河流断流与水污染、城市与人口分布等方面分析人类对河流影响及流域生态环境状况。

5.自然资源和能源

⑴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动物资源等的类型、分布规律(水平、垂直和非地域分异)、利用及保护措施。 ⑵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 ⑶能源资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煤、水能、可燃冰、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三、区域人文地理知识框架及特征

1、经济特征:

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国民经济结构(三大产业比重);③工业(轻、重)部门比重、主要部门及分布;④农业(农、林、牧、渔)部门比重、主要部门及分布;⑤商业贸易和交通等方面特点。

2、区域农业特征:

⑴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①水稻种植业---东亚、东南亚、南亚;②大牧场放牧业---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③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我国东北、西北;④混合农业---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的基塘生产;⑤种植园农业---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⑥乳畜业---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大城市周围地区。

⑵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对农业影响:①气候---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②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区---立体农业、林业、牧业、副业;③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④土壤---产量。

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及产量;②交通---使市场的影响地域范围扩大;③政策---政府干预体现在价格上;④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及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⑤农业机械---提高劳动生产力;⑥技术---培育良种、改进耕作制度、自然条件改造。

⑶农业现状:主要农作物及分布;粗放经营或劳动密集型;商品率;规模大小;机械化程度高低和劳动生产率高低。

3、区域工业特征

⑴工业部门结构(重工业、轻工业比重)。

⑵主要工业城市、工业中心和主要工业部门(如煤炭、钢铁、纺织、汽车、化学、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分布及成因。

⑶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气候、优美环境;②经济因素:农业经济基础、原料、能源、市场、劳动力、工业基础和协作、技术、交通运输和信息;③社会因素:政策、科技教育、工业惯性、个人偏好、消费习惯;④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4、交通、人口与城镇特征及分布

⑴交通特征:①主要交通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特点及运输方式

选择;②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区位因素;③交通位置(枢纽、港口、车站、机场)及区位因素;④交通线路密度;⑤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等。

⑵人口、城镇分布特点及原因

人口:①人种、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经济因素、交通、历史、政治、军事、宗教、新兴工业等);②人口数量增长趋势、影响及采取措施;③民族、宗教和文化等。

乡村聚落分布特点:①团状分布---平原和盆地中;②带状---河网密度大的平原,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③环状---沿丘陵或湖泊四周分布;④散居---山区、山高林密、人口稀少地区,散落在耕地上。

⑶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①河流---河运起点或终点、径流交汇处、河口、过河点等位置;②地形---地势平坦利于建设;③气候---气温、降水适宜的中低纬地区;④自然资源---水资源 、矿产资源等;⑤交通---促进沿线城市的发展;⑥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四、关注世界热点地区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经常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切入点,而这些热点、焦点的发生又必然在一定的区域之中。但要记住,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基本能力,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课本,找出相关的地理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①民族矛盾尖锐地区;②政治、军事、经济冲突地区;③区域政治经济合作地区;④生态环境破坏区;⑤自然灾害多发区;⑥重要资源分布与出口区;⑦重大工程建设与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地区等等。


相关内容

  •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精讲-知识结构详解
    地理必修1高考复习之知识结构详解 第一部分:如何复习好必修1(自然地理) 一.抓住主干,夯实双基──基础 由于自然地理试题中各考点主要集中在地图与空间定位.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海水的温度与盐度和洋流.自然灾害与自然资 ...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 ...
  •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说课稿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说课稿 今天我陈述的内容是<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本课内容是我根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 据教学需要自行组织的,实施于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起始阶 ...
  •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南亚+印度
    南亚 概述 1.位置: 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经纬度大部分位于70°~90°E,10°~30°N) 2范围&南亚次大陆: 临海国: 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孟加拉国[达卡] 内陆 ...
  •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包括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 2.了解区域划分的指标,相应的区域名称 3.识记区域范围的特点 4.了解区域差异的概念 5.了解研究区 ...
  • 高中地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
    难点11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 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 ...
  •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2.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 ...
  • 20**年海南单科地理高考真题[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地  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 ...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在高中的学习中,特别是高三,学生要做大量试题,陷入一片题海之中,而许多知识点重复出现多次,再考出来依然会出错.学生做错题并不可怕,学习就是在不断犯错和纠错的过程中进步的,怕的是"一错再错",所以纠错这一环节就非常重要. ...
  •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一.分布类问题 1.点状地理事物 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 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疏区的地区名称等) ③点组成的形状-反映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