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 范文中心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08/18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新津县华润高级中学 一、教学内容: 《伟大的抗日战争》 二、教学年级:高三年级 三、课型:复习课 四、教学目标

(一)三维教学目标

张小燕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掌握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情况;列举侵 华日军在中国的罪行;了解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抗战胜利的意义。 (2)理解:理解全民抗战的重要性,分析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及地位。 (3)运用:分析抗战胜利对中国历史进程及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结合高考 题、模拟题运用本块知识。 2、过程与方法:本课通过回顾抗战基础知识,课堂设置问题检测;结合高考 和学生实际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注重 整体史观、论从史出、问题探究、比较分析等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国难当头之时,中华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 民族独立进行了卓绝的斗争。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观念。 (2)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 之志。 (二)高考导航 1、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 历史地位 2、考试大纲: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3、考点搜索:①侵华日军的罪行②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③国共合作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④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⑤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伟 大历史意义 五、教学重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民族抗战的表现;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不同 题型解题方法。 (依据: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保证;抗战的胜利不仅对中国, 而且对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三学生解题方法的掌握至关重要。 ) 六、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抗战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其关系, 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原 因。从整体史观理解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依据:由于 学生的实际状况, 知识的整体性较差,对国内两个战场的认识以及从世界史视角 认识抗战都较困难;学生二卷失分严重,究其原因在于解题困难,无法破题并很 难将题目定位到相关知识点。 )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练结合,展示知识结构(体现日本侵华和民 族抗战两条线索的发展) ,完成课前作业,设置相关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相关题

目,完成教学任务。 八、教学过程 课前自主复习——导入——整体把握——基础巩固——理解

探究——感悟 升华——课堂小结——高考演练 (一)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复习本部分基础知识(给学生指导性知识结构) , 并完成基础知识检测,教师收起来批阅,查找学生问题(检测题见附件一) 。 (二)导入本课内容 《关注钓鱼岛》栏目新闻(图文结合) :中国 9 月 23 日宣布,鉴于日本挑起 钓鱼岛争端,原定 27 日的中日邦交 40 周年纪念活动将改在“适当的时间进 行” 。…… 师: 中日因钓鱼岛关系降到建交后最低点,也因钓鱼岛事件中华民族反日情 绪再度高昂, 半个多世纪前日本所赋予我们的苦痛再度浮现我们眼前,各界纷纷 号召“勿忘国耻” 。今天我们再度重现那段历史。 三)整体把握展现本部分知识结构图 伟 大 的 抗 日 战 争

日军侵华与中华 民族的抗战 局部侵华与局部抗 战 抗日救亡运动 国民党正面战 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

全面侵华与全民族的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不断扩大侵略战争 侵华日军的罪行 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进行血腥的殖民统 治

(四)基础巩固 1、图示法快速回顾课前自主复习的基础知识

1931.9“ 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 1932.1“ 一二八 ”事变,进攻上海 1932.3 建立 伪满洲国 ,东北三省沦 为殖民地 局部抗战面 对侵略中国 各界的反应

中国共产党 东北军民 国民党爱国 官兵 关内工商学 社会各界 爱国民主人 士 国民政府

日本局部 侵华

抗 日 救 亡

1933 占领热河省,觊觎华北 1935,制造 华北事变 , 中日民族矛 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从局部侵华到日本全面侵华

从不抵抗

态度逐渐改变

抗战路线 开始:1937、7、 7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 战 略 防 御 (1937— —1938、 10) 战略相持 (1938 、 10——19 43 年底) 全 民 族 抗 战

片面抗战路线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平型关)

日本 全面 侵华

阶 段

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国 民 政 府 正 面 战 场

会战 徐州会战(台儿庄) 枣宜会战 结果 丧师失地

中共敌 后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抗 战 路 线 开辟敌后抗日 根据地 百 团 大 战

中 流 砥 柱

战略反攻 (1944 春 ——1945 、8)

国外战场

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接 轨

反法西斯的胜利及意义 胜利: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 投降书;10 月 25 日,台湾光复; 意义:①反侵略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在反侵略斗 争中屡战屡败的屈辱史。 ②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促使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自信,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重新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③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 日本侵华罪行 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归纳。 2、根据学生课前基础测试情况给与讲解 (五)理解探究 设置六个理解探究题目:探究一:日本 30 年代大规模侵华的原因 以图片和材料引入,论从史出(图片材料见课件) 。 师:要注重全面思考问题,从历史事件涉及的个方面考虑。 探究二: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中国的抗日为什么会从局部 性、分散性的抗日走向全民族团结的抗战? 2、中国的抗日是如何从局部性、分散性的抗日走向全民族团结的抗战?民

族抗战有什么重要意义? 师:方法提示 1、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中国的抗日为什么会从局部性、分 散性的抗日走向全民族团结的抗战?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内涵” “外延”相结合。也即是先挖掘 材料信息,再定位所学知识点,综合得出答案。 (2)本题原因在材料中和所学知识中均体现。 2、中国的抗日是如何从局部性、分散性的抗日走向全民族团结的抗战? 以材料引入,论从史出(材料内容见课件) 。 (1)解题:如何——怎样,也即是过程。要用史实来说明。 (2)定位所学知识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具体答案略。 3、民族抗战有什么重要意义? 意义得出从局部抗战到民族抗战效果中得出,根据下面“局部抗战与民族抗 战比较”可以得出答案。 探究三:局部抗战与全民族抗战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师:方法指导:从历史事物的要素当中去找到可比点 抗战的要素有:群众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军事斗争、斗争效果等。 探究四:如何看待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 师:运用刚才的比较题做题方法。 区别: ①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②武装力量: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 ③战场范围:国统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④作战方式:大兵团会战,进行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⑤战略地位:在初期起主导作用; 在相持阶段上升为主战场。 根本区别:是否发动群众;原因:阶级属性。 联系:根据前面讲解,指导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图是显示) 探究五:试着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以材料引入——谜语趣闻:1945 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 中的重庆,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 人。结果出现两个针锋相对的谜底:屈原和苏武。后来,有人读到这则旧谜时, 又拟了一个新谜底:华佗。 问题一:你能解释“屈原”和“苏武”准确含义吗

? 问题二:你知道应该怎样理解“华佗”这一谜底吗? 问题三:你赞同哪一个谜底?请简要说明理由。 问题四:如果以上谜底你都不赞同,试一试自己拟定一个谜底,但要有合理 的解释。 问题五:抗战胜利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师:要注重全面思考,放到全球的角度思考——整体史观的视角。 参考答案:①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 ④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配合(美国、苏联) , 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探究六:如何看待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材料引入,同样注重论从史出,并指导学生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出发考虑(材 料见课件) 。 师:方法提示:本题类似于“如何看待什么观点”题型。 1、先明确观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2、给出理由加以说明——以史实作为论据。 参考答案:中国的抗战是世界上开始最早(1931 年 9 月 18 日) 、结束最晚 (1945 年 9 月 2 日) 、历时最长(近 14 年)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从局部逐 步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点— —地位)——中国抗战的特点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主战场,他拖住了绝大多数日军,使苏 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 有效的配合了盟军的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做出了巨大贡献。 (论据——从材料中可得出) 三个链接:师:我们不仅要把本块知识放到全球时当中进行横向比较,还要 注重中国史纵向联系,并有效利用我们已有的资料——《优化方案》 。 链接一: “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 (见《优化方案》26 页) 。 链接二:近代中日两次战争的不同结局及原因?(见《优化方案》28 页) 链接三:近代西方列强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见《优化方案》17 页) 请同学们课后自行完成阅读和理解。 六、感悟升华 师:日本侵华已过去半个多世纪,日本当年个中国带来的灾难令世界震惊, 但是一则材料确令我感到震惊。 展示材料: 法国有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 市。 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的比较详细,其中有一 组这样的数据: (见课件) 师生:日本在强化,而我们中国却在逐渐淡化。 引出胡锦涛忠书记的一段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 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 免历史悲剧重演。 七、课堂小结

展示知识结构,强调“高考导航”内容。 八、高考演练 师:运用“高考演练”练习题,检测、引导、体会《伟大的抗日战争》高考 题型和考试趋向(课后完成,教师批改后正对性评讲。练习题见附件) 。 结语:再次将八个字送给大家:勿忘国耻、强我中华! 后附附件

附件 (本题来源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 《抗日战争》基础测试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制作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的网页,设置了“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 汉会战”三个栏目。如果坚补充一个同类栏目,恰当的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 )

D.滇缅战役

2.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 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 停止以暴力没 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现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最有可能发表于 (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C、重庆谈判期间 B.抗日战争时期 D、北平和淡期间

3.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 告中说: “由于国民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政府是否能在华 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该战役应该 是 ( ) A、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4.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候,作为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举 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短短五天内,参加献金的 达五十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元。这反映出当时 A、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C.国民经济遭到战争残酷打击 ( )

B.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D.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

5.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 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与该誓师词有关的战争 (或战役)是 ( )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 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6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 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歌曲反映的史实是 A、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战 C、敌后战场的军民抗战 B.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D.正面战场的全面抗战 ( )

7. 1937 年 8 月 7 日, 国民政府在南京召集有中央及地方军政要员参加的国防会议, 讨论了 《

国 军作战指导计划》,正式确定了“抗战到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的基本战略方 针;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 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 的是 ( ) B.国民政府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D.国民政府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A、国民政府确定了持久抗战战略 C.国民党军队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二、非选择题 8. (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下图是中

1940—1947 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抗日战争》高考演练

1、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 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 )

2、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 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 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 )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 )

3.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符合其主题的是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①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右图是 1945 年 7 月 7 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 证 ( )

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上之惩创 后, 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 式对日宣战。”这一文告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而抗战开始 ( )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 )

6.右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 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

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 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 )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 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 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中心的转移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 )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9. 1938 年 4 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 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 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 手。此事 ( )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D.①②③④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10、《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 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 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C.抗日战争爆发 ( )

B.中华民国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某年 9 月 6 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 20 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 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 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 ) D、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12、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 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不明□。南下各次车 抵沪时,均甚拥挤。”(注:口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13、根据材料井结台嘶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

1935 年冬开始,国民 ( )

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 年 8 月,中共中央发出 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 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 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 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 朗。1937 年 7 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二)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 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 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 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 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 宣言。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宜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相关内容

  •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黄河颂·电脑辅助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 ...
  • 再见了亲人教案
    一.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的口气,深情地追忆了与朝鲜人民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 ...
  •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筑起血肉长城]WORD教案
    12.筑起血肉长城 永嘉县岩头镇蓬溪小学 谢银芬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强国, 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勤奋学习.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抗日战争的经 ...
  • 全面内战的爆发教案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川教版) 第17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学校:易门县方屯中学 教师:施文芝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学习主题&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5章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必要性:2.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精神,特别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开辟的过程.意义,从中体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3.遵义会议的实现 ...
  • 20**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案
    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初中部 童 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目标] 1.学习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 3.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 ...
  •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教案
    复习提问: (1)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 (3)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相 ...
  •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课题: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编写人:杨勇玲 审核人:贾成鹏 时间:2011年3月10日 [课标要求]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 ...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设计
    第1课 中英鸦片战争 (总第1课时) 设计人 : 解放一中 张一一 使用人: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禁烟的伟大壮举及重大意义: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及简单经过:熟记<南京条约>内容 ...
  •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12册<品德与社会>计划.教案 全 册 教 学 计 划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