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5章 - 范文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5章

01/02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必要性;2.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精神,特别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开辟的过程、意义,从中体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3.遵义会议的实现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等。

教学重点: 1.中国共产党进行武装斗争的必要性;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开辟;3.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国民党的性质变化和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的必要性,批驳错误观点。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这一部分讲课主要是破除一些错误观点,理解中国共产党进行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宁汉合流后,南京政府的军队继续北伐,于1928年6月进驻北平、天津一带。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请学生思考:有人说,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府,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搞革命,破坏了国民党的现代化的努力。这种观点对不对?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一步延伸。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一度对南京国民政府作出过一两项表面上的让步(如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允诺取消领事裁判权),一时使人认为它仍在维护民族权利;由于它在形式上暂时地统一了中国;因此,这个政权曾经在一个时期之内,使一些人尤其是民族工商业者产生过幻想,以为中国可能由此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尽管在1927-1936年中国的现代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并不表明国民政府是一个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致力于发展现代化的政府,党领导人民搞土地革命、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是完全正当的。 主要原因:

1.控制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是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2.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南京政府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过去有人说国民党政权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小科布尔在他的博士论文《上海资本家与南京国民政府》中给我们揭开了历史的真相。下面抄录书中的一些文字:

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十分害怕工人运动,他们给蒋介石1000万元,帮助国民党镇压革命。南京政府建立后,资本家们自认为是这个政权的股东,要求参政。没料到国民党向他们大肆搜括,在遭到资本家们的拒绝后,蒋介石亲自下令逮捕上海资本家的一些头面人物,如上海总商会会长傅宗跃,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荣宗敬等,并查封他们的财产。傅宗跃逃到日本人占领的大连,荣宗敬躲在上海外国人的租界里,蒋介石抓不到他们,就查封了他们的工厂和住宅。荣氏家族在无锡的房子被封,几十口人被赶到露天号哭,荣宗敬只好托人说情,给南京政府纳贡数十万元了结。对完全住在租界里的资本家,蒋介石动用青洪帮等地痞流氓,到租界里绑票。先施公司经理欧炳光3岁的儿子被绑架,棉纺厂资本家许宝箴的儿子以共产党的罪名被捕,直到他们向南京政府捐赠巨款后始获释放。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当时驻中国的澳大利亚记者温·查普曼报道:“有钱的中国人可能会突然在家被捕,或者在街上神秘地失踪……百万富翁却以共产党的罪名被捕”,“蒋介石凭借这种恐怖手段搜括的钱财,估计达到5000万美元。在现代以前的政权从未在上海有过如此恐怖的统治”。(温·查普曼《中国的革命,1926-1927》,伦敦,1928年,第232页。转自路小可课件)

南京政府不仅对民族资本家竭力搜刮,它也没有为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其税收政策为例,南京政府实行的是递减税率,高档产品税率低,低档产品税率高。外国资本由于资本、技术力量雄厚,生产的是高档产品,中国民族资本一般生产低档产品,这种税收政策对民族资本极为不利。有人计算了当时棉纺织业中外资本的生产成本,中国民族资本每担棉纱要比外国资本高出22至26个银圆,这严重恶化了中国民族资本的竞争条件。在南京政府成立初几年,中国民族资本大都陷入危机。

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中最大的烟草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销售额,由1927年的2770

万元跌落到1929年的1340万元,下降了一半。1934年,荣氏家族旗下的申新公司全部资产为6800万元,负债却超过6300万元,大多数企业停产,其中一个工厂被英国汇丰银行以抵偿债务夺去。荣宗敬气愤地指出:民族资本遭受的严重困难,不是别的,而是政府不合理的税收、日本人的竞争加上萧条的影响。著名作家茅盾在当时写的小说《子夜》,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民族资本家所处的困境。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教授莫里斯·迈斯纳用十分明确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南京国民政府及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的实质:“南京的新国民政府没有为城市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任何推动力和机会……它在农村则力图维持社会现状,满足于将权力建立在传统的地主豪绅的现存地方势力的基础上……„国家统一‟并不建立在消灭军阀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与中国北方较为强大的各军阀武装结成不同的、脆弱的联盟的基础之上的,而„民族独立‟则意味着与帝国主义列强握手言和并让外国经济继续左右着本民族的经济发展。这样,资产阶级革命依然没有完成”。(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转自路小可课件)

在1928年至192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有过短暂的繁荣。1928年注册厂家就有250户,资本额达1.1784亿元。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以至文化教育事业等也在这段时间内有所发展。不过,在1927年反革命政变时附和过蒋介石的民族资产阶级,并没有成为中国的统治阶级,民族工商业也并没有得到自由的发展。所以,不久以后,这个阶级中有一部分因为自己的利益,开始逐步形成蒋介石政权下的在野反动派,他们对这个政权表示不满,但又反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他们发动了一个改良主义运动,想另找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把北洋政府时期还在形式上存在的议会制度也被彻底废除了。

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军事统治,主要表现在:

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其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再次,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又次,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更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4.综上所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没有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没有具备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在内无民主、外无主权的情况下,必须进行革命,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正如宋庆龄在当时说过:“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行社会主义。”①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本部分要使学生体会到:在革命低潮时期,党敢于斗争的精神。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虽然没有改变,但是国内政治局势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 000多人。民族资产阶级暂时离开了革命阵营,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人民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从1927年秋——1928年低,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武装起义100多次。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意志。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完全是被迫的,是必要的、正义的、进步的。

放视频:三大起义(5分钟)

同时请学生思考:三大起义是以城市还是以农村为革命中心的?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①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27页。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本部分要使学生在了解历史过程基础上,明确走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和毛泽东等开创这条道路的历史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但到底应该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提供给我们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三大起义也都以攻取城市为中心。但都失败了。到底何去何从,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在会攻长沙失败后,他总结经验教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思考、讨论:为什么毛泽东同志能够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做出最突出的贡献?对我们今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哪些启示?

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入手: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3.敢于同错误倾向作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4.远大的革命理想和不屈的斗争意志。

等等…….

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除毛泽东以外,南昌起义余部一部分由董朗率领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会合,主要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移到湘南农村,在那里开始探索上山打游击,开展农村革命的新的途径,后来也上了井冈山。广州起义余部一部分也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农民会合;一部分后来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另一部分则从广州西北郊转入农村,后来参加了广西左、右江起义。客观环境迫使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革命者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坚持革命斗争。

八七会议以后的中共中央依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在领导各地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也初步提出了相机占领某个县或几个县,建立革命政权,实行武装割据的思想。1928年6月召开的中共六大,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1929年6月,中共六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所以中国革命要胜利,必须要有红军,必须要有广大的苏维埃区域的帮助。同年9月,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更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①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署名周子敬的信,明确提出共产党应当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工作;认为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即可以联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以向城市进攻,这样,革命必然可以得着胜利。

这些事实说明: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这是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二)土地革命

本部分要使学生明确对土地革命总路线的探索过程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

① 《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2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请同学思考: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发动农民,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的失败告诉了我们什么?

引导同学思考:要最广泛地发动农民,就必须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失败,都与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有关。

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农民阶级构成图,进一步了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

1928年,,规定,请学生思考: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是错误的。

1929年4月,毛泽东在赣南发布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思考、讨论:开展土地革命有哪些意义?

第一,农村阶级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动,被压迫的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

第二,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土地后,生产积极性高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生活。

第三,最重要的是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翻身,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为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例如:兴国县23-50岁翻身农民基本参加了赤卫队;16-23岁,参加少年先锋队;8-15岁,参加劳动儿童团。23万人人口,8万多踊跃参军,被编入主力红军的就有5万多人。长冈乡只有1600多人,当红军和调县以上工作的干部就达320人,占全乡青壮年男子的80%。

第四,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靠了农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由于该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学的比较多,要求同学自己看书。同时,请学生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1)为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提供了战略基地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根据地所呈现出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同国民党统治区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根据地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它使陷身于苦难深渊的中国人民看到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2. 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3)主要的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

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

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一次次“左”的错误,使红军被迫长征。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本部分要使同学明确遵义会议内容、意义、启示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一)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本节重点。

鉴于同学们对遵义会议很熟悉,先播放视频“遵义会议”(约4分钟),引导学生在学习遵义会议内容和伟大意义基础上(这些中学都学过),同时请同学思考:遵义会议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对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1.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见教材P125: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讨论:遵义会议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对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可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但最终要使学生明白教材的结论:

见教材P125:遵义会议表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在领导中国革命全过程的某一个时期内,由于经验不足以及其他原因,党和党的领导人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严重的错误。但是,错误有两重性。它一方面损害党,损害人民;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在大革命失败以后的这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犯错误的教训,“一方面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又一方面反对„左‟倾机会主义”,使自己“从两条战线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②从而把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坚持下来并推向前进的。

3.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思考:两次历史性转折——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异同?做好准备,等第十章再讨论。

(二)红军长征的胜利

鉴于长征的过程及意义,同学们非常熟悉,建议在授课中作以下安排:

1.引导学生看书,再明确长征过程、意义、长征精神。

2.每名同学课前准备一个有意义的长征故事,并指出其意义何在,准备在课堂上给同学讲。在授课中,把学生分为4-5人的小组,小组中互相传阅小组成员准备的故事,然后随机点2-3个小组代表在课堂上交流。每个发言2-3分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尽管经过长征,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从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红军由30万人减少到不足3万人。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这3万人作基干,使革命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全国的胜利。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共产党员和红军将士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它永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奋勇向前。

在教材上引导学生学习长征精神。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①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1页。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0、532页。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抗日战争

本部分主要是要求同学掌握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胜利后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一)为什么要进行思想理论建设

主要是因为,在一定时期内,一部分领导人之所以犯了全局性的、严重的错误,这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来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二)进行思想理论建设的主要措施

1.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2.1936年12月,他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3.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所进行的理论工作,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的工作,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预习与思考

1.预习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思考: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权?

3.天津市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日活动主要有哪些?

主要参考文献:

1.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2. 温·查普曼《中国的革命,1926-1927》

3.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4..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节选)(1945年4月20日)


相关内容

  • "四字歌诀记忆法"记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内容(一)
    "四字歌诀记忆法"记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内容(一) (2011-07-03 12:59:20) 转载 标签: 教育 注:此四字歌诀记忆法需要结合上课老师所讲的知识点灵活掌握,不可生搬硬套! 第一 ...
  •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之外国侵略的影响 创新实验学院 生物工程131班 赵晶晶 2013015375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指1840年以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
  • 中国近代史纲要习题库
    .单项选择题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D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2.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D A. 中法<黄 ...
  • [纲要]读书心得格式要求
    石 河 子 大 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实践教学 读书心得 题 目: 小 组 成 员: 院系专业班级: 联 系 电 话: 指 导 教 师: 填 表 日 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制 2013年8月26日 填 写 说 明 1.读 ...
  • 工程造价管理(本科)专业简介
    工程造价管理(本科)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82231 一.考试课程及学分 二.学习书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 ...
  •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美版)
    中 国 近 代 史 纲 要 1. 如何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解答: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 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关系? ...
  • 祖国的心脏--北京市教案2
    第二章 沿海万里行 第一节 "祖国心脏"――北京市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和城市职能. 2.了解北京市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3.通过北京的景观图片和资料的介绍,熟悉北京的旅游景点 ...
  • 历史人物小传教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9课 历史人物小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撰写历史人物小传,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并具有针对性,系统性. 能力目标: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找历史人物资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史料收集方法 ...
  • 历史系必读书目
    [教 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