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小说_小癞子_与_古斯曼_德阿尔法拉切_ - 范文中心

流浪汉小说_小癞子_与_古斯曼_德阿尔法拉切_

01/25

2004年3月2004年 第2期外国文学ForeignLiteratureMar.2004No.2,2004

流浪汉小说:《小癞子》与

《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

李德恩

  内容提要:《小癞子》与《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是西班牙两部著名的流浪汉小说,前者在西班牙文学史上的地位远胜过后者,但后者在揭示现实的丑恶、对社会的批判上比前者更为深刻。这两部流浪汉小说反映了西班牙社会在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文化和人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流浪汉 现实 道德 宗教

  中图分类号:I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29(2004)02-00104-04

  “流浪汉”一词最早出现于1525年,词义含糊,可作“厨房伙计”来解;1545年该词又兼容了“不诚实”之义。在文学上,“流浪汉”意为投机取巧,不负责任,肆无忌惮,但不诉诸暴力的人。流浪汉小说的开山扛鼎之作是16世纪中叶的《托梅斯河上的小拉萨罗》(1554),中译名为《小癞子》。《小癞子》的出版,在西班牙和一些欧洲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法国连续出版了18版的法译本,在德国有10种德译本,英国有6种英译本,还有荷兰、意大利和拉丁文的译本。

《小癞子》为无名氏所作,谁是《小癞子》的作者聚讼纷纭,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者用第一人称叙事状物,隐匿着作者生平的某些痕迹,或朦朦胧胧,或清晰可辨,读者可能摸到作者的脉博。另一部流浪汉小说《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也是作者马特奥·阿莱曼用第一人称创作的,或多或少带有自传的成分。

不论16世纪《小癞子》中的拉萨罗还是

17世纪初《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中的古斯曼,时势造就了这两位流浪汉不同的命运。拉萨罗经历了生活的坎坷,终于找到了一份职业:为陪伴死囚犯人游街时传播口头告示的报子,无异于刑场上的刽子手,只不过刽子手用刀对犯人执行死刑,他用嘴宣布犯人的罪行。报子是正式的公差,是为王室效忠的职业,对当时大多数西班牙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拉萨罗还管理整个托莱多城的商品推销,谁不和他合作,商品和酒就卖不出去,成为地方上一霸。在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统治期间,全国不到5百万的人口中,流浪汉就占了15万人,“广场、大街上都是流浪汉”。拉萨罗的最后结局表明了在卡洛斯一世的时代里,西班牙下层社会的贫困化在继续蔓延,但还未达到绝望的地步。

光阴荏苒,星转斗移,50年后的拉萨罗们好运不再,他们的下场更惨。古斯曼在一位贵夫人家中当总管,有计划地进行偷窃。东窗事发,被逮捕法办,送往船上当苦役。在

李德恩 流浪汉小说:《小癞子》与《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

服苦役期间,向当局揭发了一起阴谋背叛的事件,被提前释放作为对他的奖赏。古斯曼出狱后前途茫茫,不知向何处去。如果说拉

萨罗对生活还抱有一丝希望的话,古斯曼对生活只有绝望。拉萨罗的乐观主义在古斯曼身上已荡然无存。

拉萨罗只是为了活下去才干出各种不为人耻的勾当,即使做了些损人利己的坏事,也是出于活命的需要,并未对社会产生危害。拉萨罗为狡猾的瞎子领过路,为吝啬的教士干杂事,为穷困的绅士行乞,为兜售赦罪符的人做托……,总之,在人生的路上吃尽了苦头,这也使他变得聪明起来,与服侍的主人斗智斗勇。第一次被瞎子捉弄后他明白了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从此,他让瞎子连连上当,偷瞎子大口袋里的东西,偷酒喝,偷香肠、葡萄,凡是能偷的东西他都偷,还领瞎子走最难走的路。有时让瞎子一头撞在石柱上,对瞎子行骗、吝啬进行报复;拉萨罗还服侍过比瞎子更吝啬的教士,把拉萨罗饿得头昏眼花,“身体虚弱得连站都站不住”,不得不想尽办法偷窃教士装满食物的大木箱。

拉萨罗的所思所为,从道德的层面上来说是与社会的行为规范相悖的,他的偷窃、恶作剧无疑是对传统的伦理道德的破坏。然而,他的偷窃也是他生存的需要,在这些吝啬、自私的主人面前,如果他不偷不摸,“不自己保护自己”将无法活下去。在道德约束和生理需要的两者中,拉萨罗选择了后者,牺牲道德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他为了吃饱肚子去偷,去骗,卑躬屈膝地服侍他的主人;他到处流浪,不以乞讨为耻,他对穷绅士颇为不满,“他不应该爱虚荣,如果放下一点架子,日子也许会过得好一些。”他蔑视绅士和社会普遍的荣誉感,否定社会的道德观念,追求自由,寻找人生的出路。《小癞子》体现了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思想,人不再受传统道德的约束,不再被神所主宰。因此,《小癞子》迎合了当时的社会思潮,成为西班牙黄金世纪的一部杰作。

17世纪初的流浪汉古斯曼比拉萨罗要气派得多,但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使上层社会的权贵们不得安宁,惶惶不可终日。古斯曼与拉萨罗一样以流浪开始他的人生历程,他不满足拉萨罗式的小偷小摸,而是大肆盗窃;他有一副让人受骗上当的外表,不像拉萨罗那样先后服侍那些穷困的主人,而是与上层社会的大主教、贵夫人打交道,尽管并不顺利;他曾在罗马行骗得手,成为一介富商,衣锦还乡。拉萨罗从未有过这样的好运,最了不得的职业是囚犯行刑前的报子;古斯曼曾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去世后续弦,还能靠着妻子的不义之财过上寄生的日子。拉萨罗也娶了女人,却是神甫的情人,只不过占了点便宜而已;古斯曼曾有闲心当神父,在阿尔卡拉就读7年,却因看中了一位女子,才打消了成为神父的念头。拉萨罗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哪儿还有钱去上学,将来当神父,在他的好梦中也从未有过如此美好的奢望。

古斯曼的大起大落与拉萨罗的平淡无奇形成鲜明的对照,流浪汉的定义在他的身上要做相应的调整,古斯曼的这种流浪汉与罪犯已相差无几了,而不是“不忠诚”的“厨房的伙计”。古斯曼也像拉萨罗那样离家出走,去马德里谋生,当过厨师的伙计,搬运工,大主教的帮手。后来与一帮罪犯有牵连,被迫出逃,以士兵的身份前往意大利。在军队中被辞退,在罗马乞讨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为了报复亲戚们对他的讥笑、嘲弄,从他们那儿骗了一大笔钱,俨然以富商的派头回到马德里,成家立业,与他的岳父做起了不法生意。这时的古斯曼趾高气扬,似乎前途无量。不料他的妻子命归黄泉,悲伤之余欲遁入空门当神父,过了7年清闲的学生生活。毕竟情缘未了,在毕业前夕遇一女子,坠入情网,结为连理。岂知他的第二任妻子席卷了他的钱财而逃。古斯曼从峰尖又跌入了浪谷,不

①摘引自刘家海翻译的《小癞子》(漓江出版社,1997),有关《小癞子》的引文均见该书。

2004年                   外国文学                   第2期

得不过上漂泊的生活,最后在贵夫人家中当总管时因盗窃而被捕入狱。古斯曼的一生如同作者所言,“你已经站在山峦的顶峰,你跳一下就跌入地狱的深渊;抬起胳膊,很容易够到了天。”古斯曼就在天堂与地狱、富贵与贫困之间穿梭,他有颐指气使的岁月,也有低三下四的日子,最终众叛亲离,前途渺茫。古斯曼不安于贫困的生活,要与命运抗争,总想成就大业,结果人财两空,一无所获。拉萨罗从未有过这样的雄心壮志,也未到达人生的顶峰,一直在饥饿线上挣扎,最后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但也有无法向人诉说的缺憾。

从拉萨罗和古斯曼的一生来看,不管他们的命运遭际如何,首先面对的是生存与道德的冲突。因此,道德是流浪汉小说中必然要触及的话题。在《小癞子》中道德并不占据主要位置,尽管有某种暗示;在《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却有着明显的痕迹,并有大量的关于道德的题外话。作者阿莱曼在为阿隆索·巴埃罗斯的《道德箴言》写的序言中说,“要给所有的人一面明亮的镜子。”用道德的镜子观照、衡量他小说中的人物,乃至社会上的人。对阿莱曼的道德说教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阿莱曼用题外话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是多余的话,夸夸其谈,叙述冗长;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小说中删除道德的因素,这样的小说是残缺不全的。古斯曼的贫困并不一定会导致道德的堕落,相反,欺骗、抢劫、偷盗却是不道德的,应该受到谴责。

《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中的道德说教反映了西班牙教会势力的强大,它对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包括文学创作。阿莱曼宣扬的道德正是他的宗教观在小说中的延伸,他的题外话把宗教和道德一体化了。由于西班牙在宗教改革运动中成为反宗教改革的堡垒,反宗教的色彩在17世纪初流浪汉小说中已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对封建道德的赞扬,对宗教的宣扬。《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中的教士都是道德品质优秀的人物,在古斯曼痛苦、忧郁时,教士多次

给他安慰;在他物质生活遇到困难时给予他帮助。有一次古斯曼饿得快要死时,一位满头大汗的教士坐下来休息,他的帆布口袋里装着面包和肉,古斯曼见之垂涎三尺,不知是胆小还是羞怯,不敢上前搭话,但他的眼睛流露出乞求的目光,教士明白了他的意思,把面包和肉都给了他。像这位教士那样高尚品德的人,在书中大有人在。与此相反,《小癞子》中的教士、神父都是些道德低下的人,他们不是刻薄就是吝啬,为人刁钻、圆滑,作者对他们极尽讽刺之能事,有明显的反教会倾向。在拉萨罗服侍过的主人中,他认为最狡黠、最无耻的便是那个兜售赦罪符的主人,“为了兜售自己的货色,他可以挖空心思想出各种花招来”。每到一地,他就向当地的教士们或者神父们施些小恩小惠,让他们为他的赦罪符向教徒们宣传、叫卖,甚至与法警串通,蒙骗在教堂里做弥撒的教徒,大发横财。作者对兜售赦罪符的人的嘲讽、挖苦,与马丁·路德反对“台彻尔销售教廷赎罪券”不谋而合,矛头直指教会,表明了作者在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斗争中的立场。

拉萨罗对教士、教会的痛恨出自于普通人的正义感,虽然对他的主人们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但绝不和他的主人们同流合污,助纣为虐。他的主人们也都是些普通人,是有严重缺陷的人,他们的缺陷使他们变得冷酷无情,人性恶的一面流露得比较充分。从而,从他们身上衬托出拉萨罗的天真,在恶作剧时的烂漫,人性的美却在社会最低层的一个流浪汉的身上如亮点般闪烁。拉萨罗的第三个主人是穷困潦倒、又爱面子的绅士,这位绅士既养不活他雇的拉萨罗,他本人也在忍饥挨饿,主人反而要靠佣人的乞讨来过日子。拉萨罗的主人虽然一文不名,他却愿意服侍这位主人。拉萨罗同情他的主人,他穷但人并不坏,一旦囊空如洗的口袋里有了一点钱,便命拉萨罗去买酒肉,他们一起大吃大喝,“我们今天要像伯爵那样好好地吃上一顿”。拉萨罗追求的就是主人和佣人之间的平等,

李德恩 流浪汉小说:《小癞子》与《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

哪怕他的主人穷得揭不开锅,他也不会离开他。他万分珍惜与主人的这份情谊,因为他亲身体验到他服侍过的前两位主人是如何的

刻薄、吝啬,“他们根本不愁吃穿,但常常让我遭饥饿的折磨”。相反,拉萨罗看清了那个兜售赦罪符的主人玩弄的伎俩后,不无气愤地说,“这些骗子对无辜的人们不知玩过多少骗人的把戏。”尽管他跟随了这个主人大约有4个月,提供的饭菜也不错,但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拉萨罗的良知不允许他帮着骗子四处行骗,坑害民众,显示了人的美德。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的欲望也发生了变化,对物质的追求更加肆无忌惮,像古斯曼那样的流浪汉已远远超出了拉萨罗能吃饱肚子的生存要求,他们的人格也变得更加无情、冷酷。古斯曼为获取财富不择手段,为了活命卖友求生,在牢友策划的哗变中,他向当局告密,使他们的计划遭到失败,他却立功受奖,提前释放,而他的难友们却倍受折磨。然而,《小癞子》的作者毕竟让拉萨罗过上了令人遗憾的小康生活。这是因为作家还看到生活中的一丝希望;而《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的作者马特奥·阿莱曼本想让他笔下的人物古斯曼也过上体面的生活,只是作家没有那种幸福的体验,只好让他出狱后不体面地到处流浪。

流浪汉是社会贫困的产物。16世纪的西班牙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最贫困的国家。卡洛斯一世既是西班牙的国王,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穷兵黩武,连年征战,他的继承人骄奢淫逸,国库空虚。西班牙人政治上没有出路,生活日益贫困化。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作家们没有歌舞升平的闲心去粉饰现实,他们把不满和愤慨浸淫在流浪汉小说的字里行间,流浪汉这一人物的塑造就揭橥了现实的丑恶,因为只有贫困才造就了流浪汉。

流浪汉小说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震撼着西班牙和其他国家的读者。德国当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公开声称,他的小说创作深受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影响。在任何的社会里,只要存在着贫困就有流浪汉,流浪汉小说就不会绝迹,它将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流浪汉小说,经过半个世纪的繁荣后渐渐显露出它的颓势,各自朝着流浪汉小说的两个基本要素社会风俗和冒险的方向发展,形成了有别于流浪汉小说的风俗小说和冒险小说,《堂吉诃德》则把两者推向极至,使西班牙文学向现实主义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089

·书 讯·

第三届塞万提斯国际学术研讨会

《堂吉诃德》与博尔赫斯

  南京大学塞万提斯中心暨西班牙语系于2004年3月23日至26日在南京大学召开第三届塞万提斯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议题:

1.《堂吉诃德》在世界;

2.《堂吉诃德》发表4百周年之际看塞万提斯的贡献;3.塞万提斯及其作品研究;4.西班牙文学与拉丁美洲文学。


相关内容

  • 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
    1.古代文学:古代希腊文学.古代罗马文学.早期基督教文学.(世俗与人本意识.神圣与理性意志,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两大源头) 2.人类童年时代:古希腊文学.特征:a.古希腊文学有着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b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c种类繁多具有开 ...
  • 外国文学知识汇总(四)
    2015-10-18 151.七十年代俄国文学在戏剧方面巨大成就,是阿·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来得容易,去得快>,他被称为"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 151.普希金早期主要是抒情诗,如<自由颂>.< ...
  • 浅谈狼与蒙古族之间的相关性
    浅谈狼与蒙古族之间的相关性 专业:社会学 姓名:徐鸿望 任课老师:王雪老师 摘 要 蒙古族是中华名族多元一体格局中重要的一体,狼在成千上万的动物中亦是独树一帜的,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密切.也争论.于是,本文在仔细介绍狼和蒙古族的基础上,从蒙古族 ...
  • 常见的一些事物别称,很值得收藏
    搜集整理:无涯轩主 一.农历四季 春季: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节.素节.白藏 冬季:安宁.冬辰.岁佘.九冬.无序.严节 正月--柳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 ...
  • [十二星座导演]之射手座
    [十二星座导演]之射手座 [十二星座导演]之射手座 射手座的朋友可以知足了,有这两位就够了:文艺片有戈达尔,商业片有斯皮尔伯格,都是导演界帝王级的人物.另外还有小津安二郎,木下惠介,百岁老人奥利维拉,卡索维茨,库斯图里卡,伍迪艾伦,弗朗兹· ...
  • 历年诺贝尔获奖者及贡献
    1901年12月10日第1届诺贝尔奖颁发 奖项 获奖者 国家及地区 弗雷德里克 ·帕 西 和平奖 (Frédéric 法国 Passy 1822-1912) 琼·亨利·杜南 和平奖 (Jean Henry 瑞士 Dunant 1828-19 ...
  • 解构式阅读[呼啸山庄]的重复与神秘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TAG标签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加入收藏 主页 资讯 文学 生活 读书 小说 作家专题 论坛 文化播报 文化观察 读书笔记 人物访谈 时评杂谈 锐眼聚焦 新书推荐 影视热评 名家读书 社会评论 麻辣生活 ...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作者: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 翻译:陈养正/赵汐潮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1999年05期 智力与精神生活在表面上是一种无用型活动,人们之所以大量从事这种活动,是因为他们能获得更大的满足.对这些无用满足的追求却往往能意外地得到梦想不到的有用效果. ...
  • 中图法详表
    中图法详表(第四版) A A1 A2 A3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列宁著作 斯大林著作 A4 毛泽东著作 A49 邓小平著作 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 A7 马克 ...
  • 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
    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初中篇 一.文学 本领域图书注重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不再收入,且每位作家一般只收录一部代表性作品.在切实吸引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前提下,促使学生对社会与人生进行全面的观察.细腻的体味.深入的思考,并在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