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的形式美 - 范文中心

现代建筑的形式美

08/28

  摘要: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阿恩海姆继承和发扬了韦特海默知觉和创造性思维的这一理论,从更高的角度探讨了视知觉理论的功能,他指出:“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思维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对于现代建筑的形式美,是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角度来浅析建筑的视知觉,这对以后的建筑形式美也是一种启发。

  关键词:格式塔 视知觉 形式美

  一、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格式塔是德语:Gestal的音译,原义是完整的,整体的意思。阿恩海姆对“格式塔”概念进行过阐述:“格式塔,即被组织在一个自足,平衡的整体中的诸力形成的场。在一个格式塔重,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达到这种程度。即整体的变化能影响部分的性质,反之亦然。”最著名的理论就是知觉的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即强调整体性。

  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美国德裔艺术心理学家,他继承和发扬了考夫卡和韦海默德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理论。

  阿恩海姆的美学理论的两个支撑点:第一是把物理中的力引入到审美中来,第二是表现性。

  1、“场”和“力”概念的引入

  阿恩海姆引入了物理学中“场”的概念,指出人对事物的感知就像物理学中的场,提出了“物理―生理―心理”,形成了相类似的“心理场”“行为场”等。即:同形律。

  感知这种力还取决于以往的体验,进而总结上升为理论的概念。脑海中这种力的概念越丰富,那么创作的灵感就越容易找到。比如:一个音乐家和一个对音乐没什么了解的人,当同时面对想起的音乐时,音乐家更有可能随着音符的跳动时而欢快时而悲伤,但是对音乐没有什么了解的人对音乐的感知力就没有那么敏感。根据自己脑海中对这种力的概念,能够感受到音乐中相似或者相同的力,即“同形同构”(异质间同构)。从而可以尽享审美享受。

  2、艺术表现性

  相同的原理,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同样也是运用这种力,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有表现性。那么关于表现性的基础是什么呢?阿恩海姆做了如下回答:“表现性的唯一基础,就是张力。”换一句话说:“表现性取决于我们在知觉某种特定形象时所经验到的知觉的基本性质―扩强和收缩,冲突和一致,上升和下降,前进和后退等。当我们认识到这些能动性象征着某种人类命运时,表现性就呈现出一种更为深刻的意义。而且,在涉及任何一件个别艺术品时,我们也都会不可避免地涉及这种深刻意义。”

  二、关于视知觉

  1、知觉和感觉

  根据阿恩海姆关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理论,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知觉是人对一事物的最初的一种生理反应,是每个成常人都具备的一种能力。比如:我们能够嗅到花的香味,能够听到各种声音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生理反应,没有任何理性成分。相对于知觉,感觉这一词汇,我们可以说是对一事物,通过各种知觉的提取,分类,综合,概括等等,得出的一个整体的理性的结论。或者可以认为是知觉的综合升华,抑或是知觉发展的高级阶段,即成为了一种理性的思维。

  2、视知觉原理

  关于视知觉,我们可以引用阿恩海姆的话:“所谓的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视觉只是我们对一事物获取知觉的一种途径,而视知觉,就是通过这种途径对录入到脑海中的视觉刺激物进行感受和思考,形成一种思维,与脑海中已存的体验,经历,概念等等进行相互作用,来评判事物的好与坏,抑或是否能够被审美者感知。

  对于视知觉一词汇用感性思维剖析,第一步就是视觉刺激物被视觉获取,然而对于获取的信息能否被理解,阿恩海姆则认为这一过程可以用“形状”和“形式”来研究。“形状”是一个纯物理的词汇,即视觉刺激物的外形,轮廓。而“形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一过程就是从“形状”向“形式”的转化。形式不是对物体形状简单,呆板,机械地复制,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运动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创造活动。然而“形式”这一词汇,单是从抽象的概念来说,它是枯燥的,苍白的,并不能代表任何一种物理意义上真实存在的物体(形状)。形状可以通过形式近似的被描述表达出来,但并不能被取代。用心来感知事物,才能实现真正的认识。反之,形式也是心灵的创造,是事物的物理的形状与心灵的相互作用。

  3、视知觉中的简化

  视知觉形式可以近似的描述形状,却不能将其取代。而在视知觉形成的过程中,阿恩海姆明确的指出:“在一定的条件下,视知觉倾向于把任何刺激样式尽可能组织成为最简的结构。”这里强调的“最简的结构”,实际上是认为结构的简单,并不是从“量”这一角度来评判的。简化是将其结构特征重新组织排列并加以概括,这个过程并不影响整体性的表达。这种简化的表达甚至具有更丰富的意象。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而简单则是对所要描述的形状从“量”上的简化,简单不能够完整的表达形状。

  例如:一个书法家,他会用书法作品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写出来的书法线条呈现出华丽,柔美,铿锵有力,行云流水般流畅等等。这个过程算是一个简化的过程,把内心复杂的变化以书法线条来表现出来。当欣赏者看到书法作品时,就可以从这种变化的线条中感受到书法家当时的感情,甚至还能推测出书法家的性格,脾气等等。

  三、感受建筑形式美

  建筑的形式美主要受到两个条件的制约:建筑的内容和建筑的形式。

  然而建筑形式和建筑内容这两个条件是不可分割的。建筑形式要受到建筑内容的制约。反过来,同样的建筑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成功的建筑总是能够用最优的建筑形式来合理恰当的表现出建筑内容。

  建筑的功能是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来推动的。那么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对形式的追求却是无止境的。建筑的形式美能够与视觉接受者的心灵进行互动。能够像一件艺术品那样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

  很多比较成功的建筑甚至已经冲破了建筑这一范畴,堪称为一种艺术。建筑师能够使自己的设计具有张力,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理念。

  1、感受帕提农神庙的张力

  帕提农神庙的设计者是伊克底努与菲狄亚斯共同完成的。帕提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在建筑形式上匠心独运。首先神庙所有的柱子都略有向后倾斜大约7厘米,并且向各个里面的中央微有倾斜,越是靠外的柱子倾斜越多。倾斜的物体带给人一种不稳定的力,但是很多这种倾斜的力经过组织重构,重新排列成一种平衡的力。这样的设计使整个神庙呈现出一种运动的状态,增加了视觉冲击力。

  柱子略有卷杀,在柱高五分之二处外轮廓线凸出上下直径两端连线约1.7厘米。额枋和台基的上沿都呈中央隆起的曲线,短边隆起7厘米,长边隆起约11厘米。改变了直线的设计,变成一种有弧度的曲线,形状的改变能够带给欣赏者相应的形式。呈现出一种倾斜向上的力,突出雄伟,威严的特征。

  2、感受建筑形式的简化

  视知觉的简化并是在结构上的简单,用较少的结构来表达复杂多样的感情。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抛去过多的装饰和复杂的材料,用较少的结构进行排列来表达同样的思想。这样的建筑形式更符合视知觉规律。

  四、结语

  建筑的形式美可以称为建筑艺术,是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最好体现。从视知觉的角度去理解现代建筑的形式美,打破了建筑这一范畴,使建筑的形式美与知觉,感觉和视知觉等审美心理学概念紧密联结。对建筑形式美的表现,运用视知觉原理,从建筑的形态上进行设计,吸引更多的视觉欣赏者并产生相应的心理感受。对今后建筑形式美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程孟辉. 西方现代美学[M].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

  [2] 吴焕加, 刘先觉. 现代主义建筑20讲[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


相关内容

  •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田园城市: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实际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第一座田园城市,莱齐沃斯. 带型城市: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最早是西班牙工程师玛塔提出1883年. 美国 ...
  • 建筑设计风格
    中西建筑风格的不同,从本质上看是因中西文化的不同.按一般的理解,中国文化重人,而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则较重视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等等.文化传统的不同反 ...
  • 新农村住宅设计解析
    摘要:适宜的人居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理想,而传统村落宜人的现代生活环境则有别于城市.文章主要对广州番禺大岭村新农村住宅概念设计的规划理念.布局,建筑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展示了广州村落特有的民居特色,解决营造传统空间与满足现代人居住需求之间的矛 ...
  • 现代设计史_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设计史 名词解释:工艺美术运动,时间19世纪中期开始,领导者约翰·拉斯金,实践者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的特点是:强调手工艺,反对机器大生产和繁琐的维多利亚风格连同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传统.主张向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学习.装饰主推自然主义风 ...
  • 建筑外立面的美学设计
    摘要: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有房可居,更多的聚焦于生态美观.品味时尚的建筑景观.这就对建筑的外立面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外立面设计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他集合并统一了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构造及周 ...
  • 工业设计史(重点整理)
    1.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发展概要 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业设计阶段. 萌芽阶段从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作石器时已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人类的设计概念便由此萌发了.到了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 ...
  • 浅谈现代住宅建筑立面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现代住宅建筑立面设计 作者:梁晓鸣 来源:<房地产导刊>2014年第09期 摘要:现代住宅建筑立面的装饰作为城市形象最为直观的体现,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城市形象. ...
  • 建筑书籍推荐
    一年级 A必看 (与课程相关)B推荐(建筑素养) A 1<建筑师的20岁> 作者: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 安藤忠雄研究室编 译者: 王静 王建国 / 费移山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浅显易懂,整本书洋溢的是建筑界巨 ...
  • 风水美学里的重庆吊脚楼
    FieIdfor Young日墨墨四学苑新声 作者认为:"除去迷信的一面后,风水学反映着科学的宇宙观,大到一个都城,小到一间房屋,从方位到空间布局,都是一个微缩的世界". 风水美学里的重庆吊脚楼 ■项之圆 重庆吊脚楼 山 ...
  • 工业设计史笔记
    工业设计史笔记 1.中国部分 石器设计 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开始较普遍地采用石器的磨制技术,即把经过选择的石块打制成石斧.石刀.锛.石铲和石凿等各种工具的粗坯后,再用研磨的方法进一步加工,使器形更加规整,尖端与刃口更加锋利,表面更加光洁,更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