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茎苍茫阅读答案 - 范文中心

一茎苍茫阅读答案

12/0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试题。

一茎苍茫

梁锡华

犹记幼时,家中的露台植莲两缸,缸高和直径各超过三英尺,堪称庞然大物。二者稳放在砖头堆砌的座上,对四五岁的孩子来说,花开时只能高山仰止,绝对是攀爬无术的。花分红白,各在自己的地盘显颜色。一艳一素,到底是为了破解单调还是另有道理,家中长辈从来没公布过,更没有拿来做教训的材料。到自己长大读书,慢慢才知道白莲是君子的象征,因为周敦颐写那篇传颂不衰的《爱莲说》里头“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等话,赐给红莲不是顶合适。既然“莲,花之君子者也”,绯红或粉红都不免带若干“妖”气,周氏心目中所说的白莲,殆无疑问,何况宋人喜雅淡而避颜色,红莲未可上君子台。但家中为什么不两缸同尚白呢?我想,白是丧服颜色,全白不吉,红带富贵气,二者并立竟能相辅相成,也即既君子亦富贵,完全合乎中国人务实之道,也是好东西一律通吃之谓。

莲可赏,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父亲忌花卉情,连露台也不踏足,可免论。母亲每年只在植新莲和收莲藕的时候带着下人大干劳动,平常也不做驻足观莲之想。姐姐做闺女,新鲜空气不宜,岂有兴趣出露台闲荡?哥哥给琴棋书画和音乐唱戏等缠得凶,完全忘记家中有个风景不俗的好去处。嫂嫂是闺中少妇颇知愁,小毛病不断,当然绝缘屋檐之外了。所以一家里头乐意在两大莲缸附近流连的,只我这个小子。讲雅兴,则吾岂敢?但俗兴却有一两分,因为志在莲实,莲实总是姗姗来迟。我呢,见莲花开已食指动,但必须等到花落莲蓬出,再要等莲蓬丰满莲实肥,才蒙母亲出手摘下来供我享受。记得所有莲实几乎由我一人独吃,难逃垄断之嫌,但似乎家中的深意,因这个果子“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的确最适合我这个小儿子。吃莲实,除病长寿,又可能接莲性而成君子,真的再好也没有了。参透这秘密总算没有白念周敦颐的志文。

如今,数十年前的莲影常掩映心头,但花、叶、实全渺,要吃一口出自家园的鲜莲子,休想!最近重温《本草》,发觉老李讲莲十分详细,藕、实、叶、房、花,无所不举。简单地说,全部能入药,换言之,都有大用。一无是处的,只有莲茎。但老李很客观,他引出《相感志》云:“荷梗塞穴鼠去,煎汤洗镴垢自新。”这是茎枯干前的无用之用,比起莲的其它部分,理应自惭形秽,入现代,根只配进垃圾桶了。因为人对付老鼠有特效药,刷焊锡也有多种洗洁剂类的膏、粉液可用,既然如此,谁还劳师动众去生火“煎汤”呢?讲观赏,莲茎完全没看头。它是支撑莲叶的枝子,瘦瘦的,浑身生小刺,了无佳趣,难怪李时珍如实报导说:“茎乃负叶者也,有负荷之意。”只配负荷,也即只配当苦力了。更值得注意的莲叶、莲花、莲房、莲实等最丰满和明媚动人的时候,是莲茎最苦的日子。它要顶起压在自己弱躯上的压力,一天二十四小时,不休息的。当沉堕渐减,莲的各体俱已风光过后还受人珍视而成有用之才,但茎却枯残变废物,与腐臭相投亦不远了。

从几岁活到如今几十岁,我到此日才领悟莲茎那点不为人欣赏的辛劳。若非有它撑住莲的大局,何来莲的种种有用物?自己小时候吃莲藕和莲实很不少了,但对莲茎,因它的刺和一竿瘦直的陋相,从来就只有满腔憎嫌。今天偶获启迪,心中透亮而内渐,但逝者已矣,惟盼余生梦来时,常见莲茎枝枝,直直青青出污泥肩重任,让我深深赞美,顶礼合目。

1、文中“吃莲实,除病长寿,又可能接莲性而成君子,真的再好也没有了”一句中的“莲性”指的是什么?

答:

2、“一艳一素,到底是为了破解单调还是另有道理,家中长辈从来没公布过,更没有拿来做教训的材料。”纵观全文,你认为“一艳一素”是为了破解单调还是另有大道理?为什么?

答:

3、作者对莲茎的感情,小时候和成年以后各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

4、从作者认识莲茎的过程,你受到什么启迪?

答:

阅读答案:

1、指的民它包含的文化意味,即周敦颐赋予它的君子品格。

2、从后文看,应是“另有大道理”。植白莲是因为周敦颐《爱莲说》中有“莲,花之君子也。”希望家人拥有白莲的高洁品格。但以迷信的眼光看,“全白不吉”,因而要再植一株红莲,“红带富贵气”。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既君子亦富贵”。

3、时候“从来就只有满腔憎嫌”,因为它的刺和瘦直的陋相,现在领悟了莲茎的作用后,为以前的无知开始“内渐”,甚至“深深赞美”,因为它“直直青青出污泥肩重任”。

4、日常生活中,我们判断一个人、一件事的时候,有没有只从其浮华的、功利的表面做评判,而忽视了背后起关键作用的人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呢?

解析:


相关内容

  • 王猷定[螺川早发]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螺川早发 王猷定(清)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释]: 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翻译]: 月落时分,群山披上晓色,山 ...
  • 送李端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这首诗写离别之情,集中表现在"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
  • 小学六年级阅读题及答案:[莲恋莲]
    身 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的小莲池畔.那是十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迷迷蒙蒙的雨丝,沾湿了满池的香红,但不曾淋熄荧荧的烛焰.那 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那天烟雨,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刘国松.画家不在,画在.我迷失在 ...
  • 郭枫[严冬,荒野,松柏]阅读答案
    严冬,荒野,松柏 郭枫 ①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村庄„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暄和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 ②北方冬天的风,是賊\ ...
  • 徐霞客[游恒山记](节选)阅读训练二则附答案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劳. 时日色澄 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 浑源州城一方,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南惟龙泉,西惟五台,青青与此作 ...
  • 文言文总结20**年
    文言文总结 来源:文言文趣味练(1-5) 稽费:停留.耽搁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费时日 遽:害怕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见待:对待(我) 先公以礼见待 见绳:约束 明公以法见绳 鞠:审理:狱:案件 鞠狱:审理案件 第:家 叟携酒至 ...
  • 1.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学校:临清实高 学科:语文 编写人:汤恒文 审稿人:薛惠新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本课诗歌内容,识记字词的音形义,熟读诗歌. 二.预习内容: 1.下面加黑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廖 ...
  • 语文:1.王维诗四首 同步测试之达标训练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王维诗四首 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 王维,字摩诘.唐代河东人,工书画.曾任尚书右丞,世称__________.笃于奉佛,亦称__________.他的作品,常常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史称为__________.王维是盛唐____ ...
  • 送别诗学生版9
    学习目标 1. 送别诗的常见内容: 2. 送别诗的常用手法: 3. 巩固规范答题方法. 一.常见主题倾向 第一,直接抒写哀伤愁怨.缠绵悱恻的惜别恨别之情.如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柳永的< ...
  • 07届语文会考补考试卷
    2007届语文会考补考试卷 (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Ι卷选择题(共2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