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范文中心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06/04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授课人:朱颖

一、教学目的

1. 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2. 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设计小生态瓶的要求。

1在制作完成的小生态瓶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 必须是封闭的。 2 小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 既让里面的植物见光, 又便于学生进行观察。

4小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 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 以免破坏食物链。

5生态瓶宜小不宜大。如果设计的是模拟微型池塘生态系统, 则瓶中的水量应为容器的4/5。

6小生态瓶制作完毕后, 应该贴上标签, 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日期, 然后将小生态瓶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要注意不能将小生态瓶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 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 而使水草死亡。另外,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不要随意移动小生态瓶的位置。

7. 设计实验对照组。在一个班内, 教师可以有意安排设计多种对照实验, 由不同的学生来完成。如水质、植物数量、动物数量、基质内容、见光与否等项目。在分析结果时,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出较好的设计方案。

8.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观察方法。

(1) 让学生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 内容包括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 水质变化(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 基质变化。

(2)每天观察一次, 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3)如果发现小生态瓶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 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这时应把从开始观察到停止观察所经历的天数记录下来。

9.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分析。实验结束后, 教师应组织学生统计一下全班学生每人所制作的小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稳定性时间的长短, 并引导学生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10. 实验时间的安排。实验课上先由教师集中讲解设计的要求、方法、观察的要求等内容。然后, 由学生分头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有条件的学校,

可以把小生态瓶集中放在学校的实验室中进行观察。也可以由学生带回家中进行观察。

三、具体实例

(一)实验材料及用具

材料用具水草(茨藻), 椎实螺, 凡士林, 河水, 沙子(洗净), 标本瓶(或其他玻璃瓶)。

(二)、方法步骤

1. 瓶子的处理。取一个标本瓶并将其洗净, 然后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2. 放沙注水。往标本瓶中放入1 cm 厚的沙子, 再注入河水(占瓶子容积的4/5)。

3. 投放生物。将1根新鲜茨藻和1个小型椎实螺放入标本瓶中。

4. 加盖封口。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 盖紧瓶口, 再在瓶口周围涂抹上一层凡士林。

5. 粘贴标签。在制作好的小生态瓶上贴上标签, 然后放在阳面窗台上(不要再移动位置)。

6.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1次, 并做好记录。

(三)、实验结果

该生态系统保持其相对稳定性的时间为309 d。

(四)、实验结果分析

制作小生态瓶时, 由于使用的是河水, 因此, 在这个密闭的生态系统中, 除了放入的茨藻、椎实螺以外, 水中还有单脆藻、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而且河水中还溶解有各种矿质元素, 所以, 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但也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

在该生态系统中, 茨藻和水中的藻类在光照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并且放出氧气, 除了供它们自身利用外, 还可供椎实螺等其他生物进行呼吸。椎实螺可以用腹足爬行于瓶壁, 并以齿舌刮取茨藻为食, 其排出物被微生物分解, 并为茨藻提供养料。茨藻、椎实螺、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呼吸时放出的二氧化碳, 可供茨藻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 在这个密闭的微型生态系统中, 既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又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既有物质循环, 又有能量流动。因此, 该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五)、结论

人工制作的小生态瓶, 其生态系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六)、说明

判别茨藻和椎实螺存活与否的标准如下。

茨藻呈绿色, 为生活状态。当茨藻变黄、变黑, 柔软下沉时, 即为死亡。 椎实螺外壳灰绿色, 能运动, 为生活状态。当椎实螺外壳变白, 而且浮起时,

即为死亡


相关内容

  • 高中生物竞赛
    全国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考试大纲 复习参考书:中学生物课本(高中生物.生理卫生及初中生物四册)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主编 (指导思想:以高中教材为主,用普通生物学拓展内容) 一. 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 1.细胞结构.功能.分裂(细胞周期:可 ...
  • 生态学实验报告-最终
    生态学实验报告 学 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 11级生命科学基地班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吴 杏 春 教授 实验时间: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目 录 实 验 一. 校园植物物候观察 ( 2 ) 实 验 二. 柑橘土壤含 ...
  •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 ...
  •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名词解释: 景观:景观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异质性系统. 狭义:指几十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景观要素:(也 ...
  •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评析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评析 吴向东 摘要:"动"中有"静",扩张了科学课的效率,提高了科学课的效率. 关键词:"动"不拖沓"静"中图分类号:G623. ...
  • 五年级下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下册 希望帮助学生形成的科学概念 第一单元 <运动和力> 核心概念 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影响着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质量(本单元使用载重来表达)也影响着运动. 具体概念 <我 ...
  • 捷克共和国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调研 思品学习能力测查题(卷) (必做题) 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资料收集整理. 1.基本要求:明确会议主题,提纲式记录报告要点. 2.选学任务:在老师指导下,以一个关键词为抓手,联系并列举思想 品德课 ...
  • 通用技术20**年4月学业水平测试真题练习
    温馨提示:该文档内的试题是2012年四月份学来水平测试部分真题,每个小题括号里的选项是参考答 案,供同学们练习使用!!! [单选题-1] 新中国成立初期,蝗虫波及7省2市,灾情十分严重.1952年,国家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和昆虫生态学 ...
  • 七上人教版生物导学案老师版
    走近生物,开始心的旅途 A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 .水量过多 C .水温太高 D .水中没有水草 5.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 D ) ...
  • 科学研究的四个环节
    科学研究探究性学习或技术设计过程的四个环节 该文2000年在全国第九届物理教学改革研讨会上获贰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该文2015年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壹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昆明第十中学 林祖云 (电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