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chapter6 - 范文中心

医学史chapter6

10/06

第6章第章医药学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新发展学实践新展

公元1368~1840年(明~清·鸦片战争)

药物学与方剂学的发展

温病学说与人痘接种术

临证医学的新成就

医学理论研究与医学著作的发展

医事制度与卫生预防

中中外医学交流交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第第6节

朝代年限

•明:1368~1644年==276年

–1368年,朱元障自封明太祖称帝,建都南京

–1421年,迁都北京

–1473年,修整明年修整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西藏:明称乌斯教。明设立乌斯教藏指挥使司

–台湾:明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地区

–澳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谎以借地晾晒货物为名,骗占澳门岛,至1999年12月1日归还中国

•清:1644~1840(鸦片战争)~1911==267年

–16161616·努尔哈赤做大汗,建金努尔哈赤做大汗建金——1626皇太极改女真人称为满州人,建蒙古八旗——1636·顺治称帝,建“清”——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19111911

文明发展概况

‧1、文学与哲学1文学与哲学

–文学——“八股文”制度、“文字狱”

–哲学——唯心(理学)与唯物斗争

–著名古典小说——明清·《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

‧2、科学技术与文化

–郑和七下“西洋”

–西方传教士利马窦、汤若望、南怀仁等先后来中国,带来了一些西方的西方传教士利马窦汤若望南怀仁等先后来中国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医学、机械等知识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对农业科技贡献突出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总结手工业技术专著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记见闻记录——世界最早

–大型类书的出版

•《永乐大典》:古代中国最大类书,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现存古代规模最大、用处最广的类书

•《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医学发展特点

1、产生多项医学创造和发明产生——如创“戾气”说说和温病学说、人痘接种术等。病学说痘接种术等

2、总结前人、编撰大量医籍——如《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串雅》等目》、《本草纲目拾遗》、《串雅》等。

3、外医药交流空前频繁——郑和七下西洋。

第1节药物学与方剂学的发展

一、药物学发展

二、方剂学的发展

一药物学发展一、药物学发展

•综合性本草----元明·徐用诚《本草发挥》1384专题性本草----明·朱橚(sù)《救荒本草》1406专题性本草----明·兰茂《滇(dian)南本草》1476简要性本草----明·王纶《本草集要》1492官修本草----明·刘文泰等《本草品汇精要》1505入门性本草----明·陈嘉谟《本草蒙筌》1565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清·刘若金《本草述》1666清·杨时泰《本草述钩玄》1832清·汪昂《本草备要》1694清·吴仪洛《本草从新》1757清·严西亭等《得配本草》1761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802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其浚植物名实考1848

(一)《本草纲目》

1、作者:明作者明·李时珍(1518~[1**********]3年),字东壁,年)字东壁号濒湖山人,湖北蕲(qi)春人。

2、成书年代:成书年代:1578年,年1596年刊行第年刊行第一版版

3、篇幅:52卷,16部,60类,1892种药,1000余图,10000余方。

4、编写:以《证类本草》为蓝本。整理《证类本草》1479种+金元诸家39种+新增374种药。

5、主要成就:

‧(1)总结了16世纪前我国药物学:收载1800余种药物,较《证类本草》增加300余种;附图1000余幅,药方11000余个。它对16世纪以前的药物进行了全面的总结。‧(2)纠正以往本草书中的错误:(2)纠正以往本草书中的错误如把误列为草类的生姜、如把误列为草类的生姜薯蓣更正而归属为菜类等。

‧(3)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李时珍对药物分类的突出的优点有的突出的优点有二:一是按照“从微至巨”、“从贵至贱”是按照“从微至巨”“从贵至贱”原则,即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进行分类,基本上符合进化论的观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二是“物以类从目随纲举“物以类从,目随纲举”,使各种药物以其性质分类,又使各种药物以其性质分类又便于寻觅查找。

‧(4)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对每种药物的记述,包括校正、释名、集解、辨疑、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详细论述。就是说,从药物的名称、历史、形态、鉴别、采集、加工、功效、方剂等进行详细论述。其中“发明”是李时珍的新发现与新经验。如三七。

‧(5)纠正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对服食水银、雄黄可以成仙的说法进行了批判。

‧(6)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纲目》除记载药物外,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症状、卫生预防等做了不少正确的论述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在植物学动物学述,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在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农学、天文、气象等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论述,如动物学关于鸵鸟的记载、矿物学关于石油的记载等等。石油的记载等等

‧(7)介绍了不少珍贵的民族与民俗史料:如吐蕃(bo)人的“燕脂”化妆习俗,以及四种“燕脂”的制作方法等。‧(8)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16世纪以前的许多药物学文献经过《纲目》转载而保存了下来。

•(重点)

•李时珍的其他贡献:

•1《濒湖脉学》

•2《奇经八脉考》

(二)《本草纲目拾遗》

1、作者:清作者清·赵学敏(1719~1805)钱塘(今杭州)人。)钱塘(今杭州)人

2、成书年代:1802年(1765~1802)

3、篇幅:载药篇幅:载药921种,其中种其中716种为新增

4、成就:继《本草纲目》之后,又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药物学专着

•(1)总结了1802年以前药物学成就

•(2)提示用生物进化的观点观察、认识生物的变化和发展•(3)对《本草纲目》进行了纠正和补充:补充716种•(4)收载了许多民间特效药

•(5)吸收了)吸收了一些国外药物知识些国外药物知识

•附:清·赵学敏《串雅》内、外编——记载了许多有疗效的走方医经验

(三)《植物名实图考》

1、作者:清作者清·吴其浚(junj)(1789~1847)

2、成书年代:1848年

3、内容:载药1700余种

4、成就:

•(1)对植物名称和实物进行考证,做到名实一致•(2)绘图精细,近于真实

•(3)比《本草纲目》多500余味药,以云南、贵州为多

•(4)广泛收集草医草药知识

(四)《炮炙大法》

作者:明作者·缪希雍

成书:1622年

内容:炮制学专著

明·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脾肾双补丸:脾丸人参、莲子、菟丝子、五味子、山萸肉、山药、车前子、肉豆蔻、橘红、砂仁、巴戟天、补骨脂。治疗肾泄。治疗肾泄•••••

二二、方剂学的发展方剂学的发展

《普济方》我国古代最大的部方书作者:明·朱橚(sù)组织编写

成书年代:1406年

内容:168卷,1960论,2175类,778法,收方61,739首,239图。

贡献:

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

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1、《普济方》——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

2、《奇效良方》(原名《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作者:董宿、方贤、杨文翰编辑

•成书:1436-1449年

•内容:载方7000余首

3、《摄生众妙方》

•作者:张时彻

•成书:1550年成书1550年

•内容:收载了作者自己与他人治病有效的方剂。

4、《医方考》

•作者:吴琨

•成书:1584年

•内容:收集良方700余首

5、《医方集解》(《本草备要》)

•作者:清作者清·汪昂

•成书:1682年

•内容:分发表、和解等21门,记正方300余首,附方300余首;

•价值:实用价值较高,是一本应用较广的方剂书。

6、《成方切用》

•作者:清·吴仪洛

•成书:1761年

•内容:在《医方考》与《医方集解》的基础上写成,载方1100余首,余首

•价值:对每方依次叙述适应证、药物组成、方义、附方及加减法,对学习和应用方剂,具有较大价值。

第2节温病学说与人痘接种术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一、

二、人痘接种术发明及历史意义

一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一、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温病——多种外感急性热病总称(包括急性传染病)。

•发展:

•1、战国~唐代——温病学的萌芽阶段特点:温病隶属于伤寒范畴;

•2 宋金元时期——温病学的成长阶段

特点:温病学在理法方药上都有重大发展并逐特点:温病学在理法方药上都有重大发展,并逐渐从《伤寒论》体系中摆脱出来;

•3 3明清时期——温病学形成阶段

特点:温病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从而使温病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一)吴有性与《温疫论》

•1、著者简介:明著者简介明·吴有性(1580-1660),字又可,江苏吴县人)字又可江苏吴县人——又称“吴又可”2、学术成就:创立“戾气”说3、代表作及内容:《温疫论》

–疫病是由“戾气”所引起

–戾气是物质性的,可以采用药物制服

–戾气从口鼻而入,致病与否取决于戾气的量、毒力与人体的抵抗力–戾气的种类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不同,侵犯脏器部位也不同–人类与禽兽的瘟疫是不同的人类与禽兽的瘟疫是不的

–痘疹与疔疮等外科化脓感染也是戾气所致。

4、戾气学说的意义

–详尽地论述了传染病的特点;

–具有科学创见;

–奠定了后来温病学说的发展和系统化的基础,对后世医家有巨大影奠定了后来温病学说的发展和系统化的基础对后世医家有巨大影响。•

(二)叶桂与《温热论》

•1、著者简介:清·叶桂·(1667~1746),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有又称“叶天士”

•2、主要学术成就: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3、代表作及主要内容:《温热论》

–阐明温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提出温病发展的四个阶段:卫、气、营、血,由浅入深

–提出四个阶段的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

–根据温病化热快、传变迅速、易伤津液的特点,叙述辨舌验齿辨斑疹白pei等的意义,发展了温病的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等的意义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重点)

(三)薛雪与《湿热条辨》

•1、著者简介:清·薛雪·(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人。——又称“薛生白”

•2、学术成就:对湿热病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3、代表作及主要内容:《湿热条辨》(也名《湿热病篇》)

•对湿热病发病机理、证候演变、审证要点及有关疾病对湿热病发病机理证候演变审证要点及有关疾病的鉴别作了阐述。充实了温病学的内容。

(四)吴瑭与《温病条辨》

•1、著者简介:清著者简介清·吴瑭·(1758~1836),字鞠通,)字鞠通江苏淮阴人。——又称“吴鞠通”

•2、主要学术成就:主要学术成就创立创立“三焦辨证”法三焦辨证法

•3、代表作及主要内容:《温病条辨》(1798年)–区分温病与伤寒,明确温病学说范围区分温病与伤寒明确温病学说范围

–创三焦辨证:温病由口鼻而入……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始上焦,终下焦。始上焦终下焦汤清宫汤等汤、清宫汤等–创制治疗温病方剂208首:如银翘散、桑菊饮、清营

(五)王士雄与《温热经纬》•1、医者简介:清医者简介清·王士雄·(1808~1868),字)字孟英,浙江钱塘人—又称“王孟英”

•2、主要学术成就:主要学术成就对温病学进行了总结。•3、代表作:《温热经纬》

–摘录《内经》《伤寒论》中关于温病的记述为经,以叶桂《温热论》薛雪《湿热病篇》等温桂热薛热

病论述为纬,参以个人见解,系统总结了温病学。

–著《霍乱论》,详细论述了霍乱病的诊治。

二人痘接种术发明及历史意义二、人痘接种术发明及历史意义•1、发明时间:最晚发明时间最晚16世纪或更早;世纪或更早•2、方法:

•(1)痘衣法:将出天花者穿的内衣给健康者穿。)痘衣法将出天花者穿的内衣给健康者穿此方法不科学,可能感染重型天花。•(2)鼻苗法:

•浆苗法:用棉花团蘸天花患者的皰(pao)浆,塞入健康者的鼻腔内。也有可能感染重型天花。•旱苗法:将痊愈期天花患者的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入健康者的鼻腔;

•水苗法:将痊愈期天花患者的痘痂研细,用水调湿,以棉花团蘸沾塞入健康人鼻腔。

•附:

•天花,中医称痘疮,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尤其是幼儿和青少年健康并危及生命的烈性传染病。其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方式在患者和健康人之间迅速传播感染。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消灭天花。

•人痘接种法是预防天花重要的免疫疗法。这种方法传到阿拉伯,又传到土耳其,后来英国驻土耳其大使的夫人蒙古塔(M. MontagueMMontague,1689~1762)把在君士坦丁堡学到的种人痘的方法应用到她的孩子身上,于是这种方法传到英国和欧洲大陆甚至越过大西洋传入美洲到英国和欧洲大陆,甚至越过大西洋传入美洲。

‧贞纳发明种牛痘的方法

•18世纪后半期,预防医学史上出现了世纪后半期预防医学史上出现了一位不可忘记的人物位不可忘记的人物贞纳(E. Jenner,1749~1823)。贞纳出生在英国的格罗斯特州(Gloucestershire)。)贞纳发明种牛痘的方法,一是受到中国种人痘的启发,二是他听说挤牛奶的女工,一旦出过牛痘再遇到天花流行也不会被传染经过试验研旦出过牛痘,再遇到天花流行也不会被传染。经过试验研究,1798年,贞纳出版了《牛痘之原因及结果之研究》(Aninquiryintothecausesandeffectsofthe(An inquiry into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vaccinations)一书,介绍了牛痘接种法预防天花的成功经验。

第3节临证医学的新成就

一、内科内科

‧1、温补派和寒凉派学术之争

‧2、综合性著述2综合性著述

‧3、内科专著

二外科与骨伤科二、外科与骨伤科

三、妇产科

四儿科四、儿科

五、眼科

六喉科六、喉科

七、针灸

一内科一、内科

•特点:特

–①不同学术流派的论争出现:温补派和寒凉派–②对内科病的总结和医著空前增多。

1温补派和寒凉派学术之争1、温补派和寒凉派学术之争

(1)温补派

•①学术主张:反对以寒凉药攻伐肾阳,强调温补肾阳的重要性。要性

•②代表医家

•明·薛己(字新甫,号立斋))(1488~1558)·《内科摘要》——强调真阴、真阳不足(第一部以内科命名的医籍)

•明·张介宾(字景岳)(1563~1640)·《景岳全书》——主张温补肾阴肾阳,慎用寒凉与攻伐药,创许多补肾方。•明·赵献可(字养葵)·《医贯》——强调强调“命门之火”的命门之火的重要性。(重点)

(2)寒凉派

•①学术主张:反对温补派倡用峻补辛热药剂的观点

•②代表医家:

•清·徐大椿(灵胎)(1693~1771)·《医贯砭》——述赵献可温补之弊

1763~18201820)·《景岳新书•清·陈修园(念祖)(1763

砭》——对张景岳所载方剂及理论持有异见。

2综合性著述2、综合性著述明·虞(虞yu)抟(tuán)明·王纶·《明医杂著》明·龚廷贤·《寿世保元》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明·秦景明·《症因脉治》清·李用粹·《证治汇补》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医学正传》•••••••·

3内科专著3、内科专著

•明·胡慎柔·《慎柔五书》——虚痨病

•明·汪绮石·《理虚元鉴》——虚劳专书

•明清·卢之颐·《痎(jiē)疟论疏》——疟疾专书•明清·喻昌(嘉言)·《医门法律》——论有腹水等•清·熊笏(hù)·《中风论》——中风专书‧清·王清任(1768~1831)·《医林改错》(1830)•贡献:

•(1)发展了解剖学;

善用活化瘀法创多首活化瘀方如通窍活•(2)善用活血化瘀法,创多首活血化瘀方:如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身痛逐瘀汤等。

二外科与骨伤科二、外科与骨伤科

•特点:①理论提高;②发明外科手术与外伤科医疗工具;③著述空前增多③著述空前增多。

1《外科正宗》1、《外科正宗》

(1)作者:明·陈实功·(字毓yu仁,号若谷)(1555~1636),著名的外科学家。)著名的外科学家

(2)成就:

•详细论述“痈疽瘿瘤”四大症的诊治

•提倡内外兼治,主张外科手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创用多种外科手术法与器械

•记述了多种肿瘤

•是代表明以前外科学成就的重要文献

2《外科症治全生集》2、《外科症治全生集》

(1)作者:清作清·王维德(字洪绪)维字绪

(2)成就:《外科症治全生集》又称《外科全生集》

‧依据家传四代外科经验撰成,记载了一系依据家传四代外科经验撰成记载了系列有效的外科名方,如阳和汤、犀黄丸、小金丹(现有小金丸、小金片)

3《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3、《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1)作者:清作清·吴谦(谦1723~1795)主持编主编撰

(2)成就:

•记载外科皮肤科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具有记载外科皮肤科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总结了清代以前外科学经验。

3《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3、《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1)作者:清作清·吴谦(谦1723~1795)主持编主编撰

(2)成就:

•记载了伤科“跌打损伤”四大证的诊治方法

•记载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创造和改革了多种固定器械

•总结了清代以前伤科学经验。

三妇产科三、妇产科

•发展的基础发展的基础:

•南宋宋·陈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明妇大方1237年嘉熙元年)

‧1、《女科证治准绳》1《女科证治准绳》

•(1)作者:明·王肯堂,成书:(1607年,万历30~363036年)(《证治准绳·女科证治准绳》)

•(2)成就:内容极其丰富;辑录薛己校注成就内容极其丰富辑录薛校注的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全部内容。

‧2、《济阴纲目》

•(1)作者:明·武之望,成书:(1620年,万历48年)

•(2)成就:以明)成就以明·王肯堂《女科证治准绳》为基础,将女科经、带、胎、产诸病分列纲目,有论有方,便于临床应用。

‧3、《傅青主女科》

•(1)作者:清·傅山(1607~1684),字青竹、青主,山西太原人。不仅擅医,还擅长诗书文画。•(2)成就:对妇产科经带胎产诸病论述简要,处方药味不多、理法严谨。(一部重要的妇科专著)‧4、《达生篇》

•(1)作者:清·亟(jjí)斋居士

•(2)成就:提出临产六字诀“睡、忍痛、慢临盆”。

‧5、《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四儿科四、儿科

•发展基础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1119年,宋宣和元年)‧1、《万密斋医书十种》:儿科:《幼幼发挥》《片玉新书》《育婴秘诀》《痘疹心法》《片玉痘疹》《广嗣纪要》(其他:《保命歌括》、《伤寒摘锦》《养生四要》《万氏女科》)

(1)作者:明·万全(1495~1580),字事,号密斋,湖北罗田人

(2)内容:

•①详述儿科生理病理,治疗重视调理脾胃

•②对小儿痘疹尤富经验,兼行凉泻与温补之法,治方简便实用。

‧2、《幼科证治准绳》

•(1)作者:明·王肯堂,成书:(1607年,万历30~36年)(《证治准绳·幼科证治准绳》)

•(2)成就:内容极其丰富;记载了婴儿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开通手术。

‧3、《幼幼集成》

•(1)作者:清)作者清·陈复正,成书:(陈复正成书(1750年,乾隆年乾隆15年)

•(2)成就:)成就

•对于指纹在儿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评价。

创了不少小儿外治法•创立了不少小儿外治法。

五眼科五、眼科

‧《审视瑶函》(1644)

•1、作者:明清·傅仁宇

•2、内容:

•(1)介绍眼科病症108证,眼科方剂证眼科方剂300余首;•(2)介绍了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五轮八廓的理论;

•(3)记述了眼科医案;

•(4)记载了金针拨白内障术以及钩、割、针、烙等眼科手术。

六喉科六、喉科

‧《重楼玉钥》(1888年)

1、作者:清·郑梅涧(17271727~17871787)的经验,其子郑枢扶整理成书;

2、内容:内容

(1)介绍了咽喉部解剖生理特点;

(2)详述喉风证(类似“白喉”)的诊断与治疗;治疗

(3)对喉证针灸治疗亦有专论。

七针灸七、针灸

‧1、《针灸聚英》(1529)1《针灸聚英》(1529)

•作者:明·高武,字梅孤,四明(浙江)人•内容:

•(1)汇集了16世纪前10余种针灸文献的理论和治疗经验;•(2)高武主持铸造男、女、儿童针灸铜人各一座,为定穴标准化作了贡献。穴标准化作了贡献

‧2、《针灸大成》(1601)

•作者:明·杨继洲;

•内容:

•(1)论述了经络、穴位、针灸手法与适应证;并介绍针方综合治疗经验;方综合治疗经验

•(2)保存了部分针灸文献。

第4节医学理论研究与医学著作的发展

一、古典医籍的考证与注释古典医籍的考证与注释

(一)《内经》

•1、明·马莳(shí):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9卷(1586)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9卷(1586)是《灵枢》最早的注本。最早的注本

•2、明·张景岳:《类经》(1624),将《内经》原文根据性质“以类相从”分12大类,有重原文根据性质,“以类相从”,分大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伤寒论》

•1、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方有执《伤寒论条辨》(1592)

•2、柯琴

•《伤寒来苏集》伤寒来集(《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3、尤怡

•《伤寒贯注集》

•《金匮要略心典》要略典

•《金匮翼》

•4、徐大椿

•《伤寒类方》

(二)《金匮要略》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翼》

二、医德的论述与实践(略)

三、人体解剖学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1830)

–王清任亲自观察疫病而死的小儿尸体30余具,并多次赴刑场,察看犯人的尸体,再通过动物解剖加以参证,历时42年,王氏自认为脏腑内容已明晰,于是将其观察结果绘成图形,撰成《医林改错》2卷。

•成就

•外科——发展解剖学

•内科——善用补气活血、通瘀活血法,创多首活血方剂:如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

四诊断学四、诊断学

(一)脉学()脉学著作多:著作多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

明·吴昆《脉语》;吴昆《脉语》

明·王绍隆《医灯续焰》;

明清·李廷罡《脉诀汇辨》;

清·黄宫绣·《脉理求真》;

清·周学霆·《三指禅》;

(二)强调四诊合参:清·喻嘉言《医门法律》

(三)明明·张景岳张景岳(介宾)介宾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寒热问汗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具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

五病案格式的建立五、病案格式的建立

•基础:西汉·淳于意淳意·发明“诊籍”籍

•1、明·韩愗(mào)《韩氏医通》(1522年):

•提出病案包括六部分:“望神色、闻声音、提出病案包括六部分“望神色闻声音问情状、切脉理、论病原、治方术”;•2、明·吴昆·《脉语》(1584年)•规定病案格式为七部分:规定病案格式为七部分

六医学全书类书丛书的编著六、医学全书、类书、丛书的编著•((一)全书)全书

•1、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100卷)——最大的医学百科全书

•2、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二)类书:摘录各种书上有关的材料,分门别类编纂,以备检索的书籍

•清·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最大的类书•(三)丛书:由许多书汇集而成的一套书。按病分科(子目),按一个格式编写

•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医宗金鉴》:第一部医学丛书。清政府命第部医学丛书清政府命令纂修,全书90卷,15门,清太医院规定的教科书。


相关内容

  • 临床教师基础医学再教育对提高其临床医学教学水平的作用
    [摘要]临床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医学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之一.继续医学教育是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临床教师培养过程中,基础医学知识的继续教育较少,致使临床教师在临床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基础医学知识来解释疾病的发 ...
  • 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分析
    [摘要]全科医学的提出对我国医学发展历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科医学虽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匮乏.由于我国高校招生就业的市场化,很多医学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开展了全科医学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 ...
  • 从医学模式的演变探讨健康管理的实质
    从医学模式的演变探讨健康管理的实质 黄建始 如何准确地定义"健康管理"是我国健康管理发展中面临的最根本问题之一.定义描述或规范一个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揭示概念的内涵,回答是什么. [1]目前我国见诸于文字的健康管理 ...
  • 中外哲学人物
    哲学人物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袖人物-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袖人物-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袖人物-列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袖人物-斯大林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袖人物-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袖人物-邓小平 马克 ...
  •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及其教育体系概况
    第28卷第3期 2009年6月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BeijingBiomedical Engineering V01.28June NO.32009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及其教育体系概况 王延辉 刘东会 杨月明 高永忠 宋守团 摘要生物医学工程 ...
  • 市重点学科建设管理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学重点学科整体水平和学科经费使用效能,带动全市医学进一步发展和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有关法规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 ...
  • 转化医学:填平医学"鸿沟"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世纪,许多重要的变革都在这个世纪发生,医学也不例外. "受益难"-- 健康未与医学发展同步 人类在二十世纪见证了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巨大进步,例如抗生素的发明使用.各类疫苗的研制成功.医学影像 ...
  • 无锡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2014年5月修订 (本内容含锡卫科教[2015]2 号补充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工作,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分类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为完成学历教育后或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 ...
  • 探讨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整合的形式和内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讨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整合的形式和内容 作者:贾丽红,翟玲玲,白英龙,魏薇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22期 摘要:当前医学生的临床理论课与实习课教材中都只关注 ...
  • 近30年中国医学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思想战线 2011年第3期第37卷l13,2011Vol137 近30年中国医学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徐义强 摘 要:在医学人类学近30年的学科建设中,我国一些学者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翻译了一批国外著作,开展了一些应用性研究,近些年还成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