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土的人物形象分析 - 范文中心

闰土的人物形象分析

06/16

闰土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侯诺堂

来源:《学周刊·C》2013年第04期

《故乡》是鲁迅先生写于1921年的短篇小说,长期以来一直是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小说题材的范文之一。这篇小说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衰败、萧条、农民日趋走向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闰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把握闰土的人物形象也就成为解读《故乡》的主要任务,本文作者试图对闰土这个人物形象做一简要的分析。

一、少年闰土

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美好的,“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而少年闰土就生活在作者记忆中的故乡,用故乡的美好来衬托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

(一)外貌描写

文中描写少年闰土的句子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描写少年闰土外貌肖像的句子虽然不多,但是通过对其外貌的解读,可以看出少年的闰土是一个典型的淳朴天真、可亲可爱的农村少年的形象。

(二)动作、对话描写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是作者笔下闰土瓜地月夜刺猹的景象。

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这是作者笔下闰土雪地捕鸟的景象。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这是作者笔下闰土海边捡贝壳。

通过少年闰土的月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的动作与语言对话的描写,说明了少年闰土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乡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闰土尽情地享受着生活,侧面展示了闰土聪明勇敢、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

(三)闰土对“我”的态度

由于我们年纪相仿,“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明了我和闰土之间两小无猜,童心未泯,双方流露出的是情真意切,亲密无间的少年玩伴。

(四)闰土对生活的态度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描绘出少年闰土生活在农村,社会经验丰富,生活阅历也较多,表现出少年闰土的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闰土天真无邪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二、中年闰土的形象

(一)外貌描写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作者用较大的篇幅来描写中年闰土的外貌,而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的外貌已经大相径庭了,看不到少年闰土的影子。单从外貌来看,闰土已经饱经沧桑,生活的艰辛自然不言而喻了。

(二)动作、对话对照

中年闰土:说话前神态的变化是欢喜——凄凉——恭敬,“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以前称呼“我”为“迅哥儿”这时候却叫“老爷”;“我”感觉我们之间已经隔着一层“厚障壁”了。从闰土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可以看出他这些年生活的不如意,他的心里有说不出、道不尽的苦处,童年的天真活泼和对生活的热情荡然无存,而且封建等级观念和思想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他的心里。

(三)闰土态度的变化

1.对我。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而少年时候的“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儿时那种情真意切,亲密无间玩伴形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被封建礼教的束缚,我们之间已经有了身份和贵贱之分。

2.对生活。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而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等我记忆中的,他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生态度也一去不复返了,对生活充满了无奈,而是将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三、总结

闰土这个人物根植于辛亥革命前后,他生活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当中,辛亥革命虽然摧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一场换汤不换药的革命”。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陷于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而像闰土那样的农民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所面对的就是无尽的灾难,受尽封建社会各种势力的剥削和压榨,闰土的遭遇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广大农民的遭遇,闰土就是中国社会广大农民的一个缩影。他们受尽了欺凌,对苦难根源有直觉,希望改变现状,作者在最后给尚未觉悟的、生活在社

【责编 田彩霞】


相关内容

  •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和采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
  • 运用对比阅读教学掌握外貌描写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运用对比阅读教学掌握外貌描写方法 作者:伏蓉 来源:<甘肃教育>2015年第10期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人物外貌描写; 方法; 对比 [中图分类号] G623.23 ...
  •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 记叙文含义: 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初中课本中的小说.散文.童话.寓言.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游记.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一.记叙文的范围 从一 ...
  • [细节描写]教案
    <细节描写>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运用细节描写 2."人生感悟"类记叙文的写作训练 教学设想: 三课时 教师指导和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审题一课时:学生构思.写作一课时:今后的作文也是基本这样安排. 教学内容 ...
  • 五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
    9.母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颤颤巍巍""如怨如诉""尖锐""凄惨"等词语. 2. .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初 ...
  • 六年级语文教学
    怎样教六年级作文 一.教什么 听帅晓 梅老师讲座,她多次提到了"依标据本",我们深有体会,平时我们都要运用这种方法把握这节课教什么,思考怎么教. 要对自己教什么心中有数,就一定少不了读<语文课程标准>和我们所 ...
  • 于细微处见精彩
    一.什么是细节和细节描写 作家李准曾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同样的作用."巴尔扎克也曾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 ...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60分,一个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晦(hu ì) 发窘(ji ǒng ) 潮汛(x ùn ) 嗤笑(ch ī) B 髀间(b èi ) 愕然(ē) 瑟索(s è ...
  • 人物刻画的几种方法
    人物刻画的几种方法 文章是否能以情感人,往往取决于人物形象的鲜活与否,而感情产生于人的心里,因此,着力刻画人物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何为心理描写?先看下列习作片段: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 ...
  • 浅谈[故乡]的对比艺术
    现行初中教材九年级上册选入鲁迅的一篇小说<故乡>.这篇小说从开篇"我"回故乡到离开故乡之时,总是充满着淡淡的悲凉和个人情感的悲愤,给人一种难以呼吸的抑郁感.正是这种抑郁,给人以追求"新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