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 范文中心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05/11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一、 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

(一) 文化的概念

1、 什么是文化?

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词汇,无论在口头还是在书面上,随处都可以听到和看到“文化”这个词。例如:“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姓氏文化”等等。《辞海》、《辞源》中对文化这两个字具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可能是中国人最早对文化的论述。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

“文化”一词作为一个术语,大约要到19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这两个词语经常被看作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文化”做出了很多解释,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生活方式。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第二种是过程论,即认为文化是人类学习和制造的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这里包含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强调了文化的演进性。第三种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这强调了文化的熔铸性。

本文认为文化是人化,也就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成果,是一种活法,文化是人的生存样式。

2、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按照一般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各种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少有中断,总体来说变化不大,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世界同期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 文化的核心精神

中国的很多学者认为文化的核心是哲学,西方学者认为是宗教,哲学只是附庸。其实,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文化的核心既不是哲学,也不是宗教,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方式。一个人、一个民族具有什么样的思维和行为的方式,才会创造什么样的文化。离开了人,就不会有文化,所以,人才是文化的根基和核心所在。正因为如此,文化的核心精神是文化精神中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要素,它构成一个时代或者民族最根本的生存方式,是一种根本活法,是一种时代魂和民族魂。

(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本生存智慧。在论及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上,有人认为是专制皇权文化,有人认为是史官文化,这在一定层面揭示了文化的反映性特点,其实专制皇权属于制度层面,而史官文化属于社会层面,都不是从纯文化的角度看待中国文化。

有一种提法,从《易经》中引出一个句子:“天地之大德曰生。”于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生的文化。但是当问到中华民族何以生生不息的时候,它就无法解释了。

要论及传统文化的核心本质,必须要回答中国何以千年强盛不衰,但为何遭受了百年屈辱的原因,这个原因,正是人们一直对传统文化的整体把握不足,才造成的一种文化无意识,这种文化无意识造就了中国的千年辉煌,也正是因为这种文化无意识的无意识逆转,造成了中国的百年沉沦。这种文化就是所谓的“中和”文化,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和”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二、 传统中国文化的历史地位

传统中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精华,是华夏子孙特有的一种民族心理和民族 。中和具有多元意义。执中致和是其基本意义。中和结构上不偏不倚,数量关系上无过不及,是指的一种最佳的比例结构和数量关系。而和则是由中而来的一种事物存在发展的最佳的功能状态。

中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的主要原因:

1、 中和是中华文化一以贯之、久远不歇的“道统”

中和文化是儒释道的核心精神。无论儒家、道家或者佛教,其思想体系中核心观念或者范畴都是中和。儒家文化的精神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仁为前提的“中庸之道”、“中和”的境界上。中庸之道及中和精神一直是儒家人自觉贯彻并追求的某种哲理境界和审

美情趣;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可见孔子是把“中庸”作为一种难能可贵的道德伦理准则而提出的。荀子也说:“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之谓中事。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夫是之谓中说。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道家中讲“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处世态度是:体现处世的态度:平和、宽容、自然。

2、 中和是中华民族生存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精华。中和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提供了最

一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何生存”与“如何生存”的问题。中和文化是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辩证法思想的核心。中和是大本达道,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之道。中和范畴构成为传统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中和辩证法体现了传统辩证法发展的最高水平。

3、 中和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本质和实质。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母题,而天人是由中而和合一体。中和构成为天人合一的内在精神实质。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

4、 中和是中国传统真善美统一的精髓。

中国传统的真善美本质上表现为:主体认识中和以求真,主体实践中和以求善,主体鉴赏中和以求美。《中庸》说“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择善,即选择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固执,即坚持的更高一层境界,内涵是反复实践,不达目的不罢休。

三、 中和文化作为传统中华民族生存样式的两重性

传统中和文化作为传统哲学文化的核心,始终以中华民族基本的生活样式或者“活法”在历史和现实中发挥着基本的指导性作用。

传统中和文化一方面作为民族精神的精华和最高生存智慧,积极推动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绵绵不已的生存和发展,它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和精神构成为中华民族顽强生命力的源头活水,至今依然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传统中和文化在现实发展中也不可忽视地呈现出了落后的国民性的一面,构成了某种丑陋的国民性。这主要是历史上消极的老庄“中和思想”在传统的小农

经济和专制政治的双重挤压下所形成的。这种消极落后的中和或者中庸思想就以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式成为一部分国民劣根性或者劣行“活法”。

消极的中庸式“活法”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不讲原则、不分是非的好好先生。由此形成调和主义、活命哲学;二是随大流、跟风头、嫉出风头以及变形的好走极端的做法。这是两种至今仍在深深影响着人们消极落后的“活法”,这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格格不入,在实践中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彻底根除。

四、 传统中和文化精神的现代意义

传统中和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在剔除其消极的影响面的同时,其中的诸多因素依然可以整合到现代文化体系之中,依然可以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生存方式的重要内容,发挥其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一)、中和文化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和的伦理智慧是一种面对多元冲突的智慧,是一种避免“过”或“不及”以及由此造成两极分离或对立的智慧,其以“和谐”为其最高旨归,它着眼于“实践型”真理或原理而展现为一种现实的合理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和文化有着直接的启迪意义,因为构建和谐社会其基本的思维方式在实质上就是“致中和”,即以和为最高价值追求,以中为根本的方法论。这依然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对于当前我国和谐社会之构建的伟大实践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中和文化有助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传统的中和哲学或者中和观本质上就是中国传统的发展哲学,是传统的发展观。它所强调的就是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和谐平衡协调的发展。中和文化在方法论上与科学发展观有共同性。这一文化可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帮助人们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

(四)、中和有助于解决当今困扰世人的全球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全球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诸如:文化霸权主义、文化认同危机、文化冲突加剧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考验各国政府政治智慧的大问题,而中和方法论依然是一种基本的选择方案,致中和依然是化解全球性问题的智慧型答案。中国传统的中和文化中所具有的普世性元素,如仁者爱人的人道精神、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的基本原则。在这个背景下,中和文化的普世性决定了它具有适应现代

化和全球化,进而成为安定人类社会的基石和世界大同的推动者的责任和使命。从而能够为建构全球共同认可的价值规范做出必要的贡献,和谐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当今世界的各种矛盾冲突,维持人类和谐安宁做出贡献。


相关内容

  •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摘 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十八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之一.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论述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进行了粗略探析.对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积 ...
  •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人教版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的反作用: 不同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特殊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与经济的 ...
  • 20**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案
    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初中部 童 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目标] 1.学习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 3.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 ...
  • 临沂大学党课培训内容及思考题答案
    学生党课培训主要内容及思考题 第一讲 党的性质与党的指导思想 1.党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
  • 热点八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热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时政热点 一.2015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一)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 ...
  • 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 内容摘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力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两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两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两篇 (篇一) 船要走稳,舵要把准,水上行舟,人生进退,一个明确的方向才能引导出坚定有力的脚步.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炼为"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自由. ...
  • 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中的地位研究_于桂红
    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中的地位研究 于桂红 (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北京 100018 ) [摘 要]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并积极付之于企业的实践活动,在产品和服 ...
  • 文化大繁荣
    第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 ...
  • 政治训练营
    高二下学期政治训练营(第七周) 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题4分) 1."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合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某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