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范文中心

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11/24

第31卷

2012年第4期2012年8月出版攀登(双月刊)NewHeights(Bimonthly)Vol.31

No.4.2012August2012

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张海毅

(西宁市城东区文化馆,青海

西宁810000)

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切实从百姓实际需要出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

需求。了解和掌握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从文化供求的角度分析目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647(2012)04—0140—04

围绕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笔者深入西宁市城东区东关大街办事处、周一课题,

家泉办事处、清真巷办事处、八一路办事处、火车站办事处、林家崖办事处、大众街办事处等7个办事处15个行政村,和韵家口镇的29个社区、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和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此文。

一、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特点了解和掌握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从文化供求的角度分析目前青海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是此次调研的当前广大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基本思路。调研发现,

化服务的需求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多样性。调查了解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由过去的比较单一变为日趋多元,呈现多样化特点。一是文化产品需求的多样性。不仅需要传统的图书、报刊,还要观赏书画、参观展览、欣赏音乐;不仅要阅读文学作品以娱悦身心,还要阅读科普读物以掌握知识本领,阅读法律读本以维护自身权益;不仅看生活新闻关注民生,还要看时政新闻分析了解方针政策;不仅要看国产

【收稿日期】2012-05-16

影视剧,还要看进口大片;不仅要听民族音乐戏曲,还要听外国作品;不仅需要传统的磁带、光盘,还需要数码音乐、手机音乐;不仅需要传统的实体文化产品,也开始接受网络虚拟文化产品。二是文化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改变过去主要以“看、听”为主的单向活动形式,不再满足于做一个“看客”,“看”、“演”而是结合,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寻找归属感,在互动中增加趣味性;越来越多的群众走出家门,参加秧歌队、锣鼓队,参加村镇、社区的群众文艺团体、文化协会,既娱悦身心,精神得到充实,又增进交流了解,和谐人际关系;越来越多的人不仅在家看电视、在村里看电影,有时还到现代化的影剧院甚至演播厅、演出现场去体验声光电;越来院、

越多的人不仅看戏、看电影,还自己编剧本排节目,来满足表演欲望;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除了传统的手段以外,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除了传统的读书看报、看电影等文化活动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旅游、休闲、鉴赏等来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三是文化服务需求的多样性。调查发现,基层群众不仅需要送书、送戏、送电影等文化产品服务,也需要提供越来越多的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场地;不仅需要为其提供更加专业

【作者简介】张海毅(1962-),男,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文化馆馆员。

—140—

化的业务指导和人才培训,还需要尽可能多地组织文化活动、文艺比赛,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不仅需要农闲时节的文化服务,更需要文化服务经常化、制度化、普及化;不仅需要科技大集、文化大集也需要进村入户式的“一对一”指导式的集中服务,帮扶。

2.层次性。调查发现,基层群众由于年龄、文化职业等不同,文化需求也有所不同,呈现出明程度、

显的层次性特点。从年龄结构看,老年人对群体文化活动比较欢迎,喜欢观看传统戏曲、参加票友演出、敲锣鼓、扭秧歌、业余书画等,这既与他们所接受的传统文化熏陶有关,也与他们更注重强身健体、益生活节奏快,文化寿延年有关。中年人工作压力大,

“快中求精”需求以为主,即在追求简便快速的快餐更倾向于精品消费,往往是高雅艺术、现代文化中,

追求时尚,大多文化的消费者。青年群体热情洋溢、

喜爱影视作品、现代歌舞等文化活动,往往是时尚文化的热捧者,快捷便利的网络文化在该群体中的普及率也很高。未成年人天真活泼,求知欲强,大多对魔术杂技、卡通图书等感兴趣。从知识结动漫作品、

构上看,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众大多偏爱一些高雅的文化产品和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知识读物、时政要闻等;中等知识水平的群众大多偏爱通俗文化、大众文化,如通俗小说、流行歌曲、生活类影视剧、人文讲座等;知识层次较低的基层群众多参与一些娱如看电视、打牌、下棋等。从职业乐性的文化活动,

结构上看,农民大多偏爱种养殖类图书和光盘、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信息、农用机械维修技术等;城镇白领大多偏爱交际礼仪辅导、股票期货理财类图书、网络资源信息浏览等;城市打工族处在文化的半盲区,主要是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希望学习掌握一些与打工及城市生活有关的本领与知识,也希望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娱乐空间。

3.实用性。调查发现,很多基层群众对文化产品、服务和活动的需求,与自身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选择取向上呈现很强的实用性。致富型选择,即参加文化活动主要是为了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市场信息等。在与农民群众座谈中,绝大部分人回答

;很最喜欢和最需要的文化服务是“农业科技文化”;大部多人表示在看电视时经常看“农业科技频道”。对于分人表示愿意看到更多“科教影片和光盘”“三下乡”,文化、科技、卫生大部分农民表示最喜欢了解和掌科技下乡。他们真心希望通过文化活动,握致富技能,对他们增收有所帮助。健康型选择,即为了强身健体而参加文化活动。主要是人们在物质生活逐步提高的情况下越来越注意身体健康。因此,很多基层群众把文化活动与强身健体结合起来,更多地选择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社区,秧歌队、舞蹈队、太极拳表演等各种体育活动、休闲旅游受到群众的热烈欢都是基于此。维权型选择。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迎,

进和法律法规的深入宣传,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明更加注重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显增强,

因此,在文化服务、文化活动的选择上,更注意选择一些法律法规类书籍,学习掌握维权本领。如:农民在土地征用、邻里纠纷的调解处理、惠农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学法用法;打工族在工伤处理、讨薪等方面学交纳税费方面学法法用法;工商经营者在企业管理、

用法、城镇居民在拆迁补偿、就业保险、福利待遇落实方面学法用法。

二、基层公共文化供给的现状和主要问题近年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建设,逐步增加投入,努力构建设施网络,积极实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全省广播电视综施惠民工程,

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67%和98.58%。建成了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下乡演出500余场次。农村电影放映达1000余场。从总体上说,基层公共文化的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了不同程度给不断增加,

的改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特别是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严重不足,制约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方面的建设。调查发现,投入不足是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反映最强烈、存在最普遍

—141—

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财政对公共文化的实际投入比例过低,不能满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维护的需要;许多公共文化活动因为缺乏必要经费而无法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因待遇偏传媒分开来计算,低而流失等。如果把文化与体育、

公共文化所占份额就更小。一半以上的文化站(室)无业务经费,大多数文化活动要依靠文企联姻,“空壳等方式开展;一部分村镇文化站因缺乏经费化”现象严重。

2.基础设施少且陈旧落后,影响了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一是设施少。截至目前,西宁市各区绝大部分没有图书馆,市民读书阅览很不方便;一没有室部分老旧小区除了居委会有两间办公房外,内文化场地,一些有室内文化场地的小区,也因面积无法开展活动。随着基层群众文化需要的不太小,

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文化活动中来,文化基断增加,

础设施过少与参与文化活动人数剧增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设施陈旧老化。一些场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施设备破旧落后,损毁严重,难以承期间购买载服务功能;有些场馆的设备还是“文革”的,年久失修,根本不能适应当前群众的文化需求;图书馆长年没有经费购买图书,使基层群众难以了造成读者日益减少。解到新的知识信息,

3.服务内容空泛、形式单一,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在农村一些地方,尤其是一些低级庸俗的演出充斥舞台,不良文化红白喜事,

逐渐占据农村文化市场,败坏了社会风气。一些地方仅仅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娱乐群众的一种工具,放弃了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重要作用,没有注重激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凝聚力,表达文化认同和接受文化多样性方面的作用。一些部门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由于与基层群众对接不够,群众不喜欢、用不上,造成闲置和浪费。调研中实地查看的一些文化站(室)的图书情况,大多是旧书,近两年出版的新书则极少见到。

4.人才缺乏、人员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对群众文化的服务引导作用。调查发现,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存在严重断层问题,不论是数量—142—

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一些文化站(室)的从业人员,由于缺乏文化技能和专业知识,辅导、指导当地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不够强。文化站有编无人、无编无人等情况比较突出,临时聘少数在编人员也往往不能专用人员大多待遇偏低,

职从事文化工作,很多人身兼多职,既要从事文化工作,又要从事纪检、信访、财务、统战、计生等工作,致使公共文化服务处于荒芜状态。在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同样存在人才匮乏现象。许多群众自发组织的民间剧团,苦于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发展受到限制。在与基层群众座谈时,一些喜欢业余表演的群众,渴望能够得到专业文艺工作者经常性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表演水平。

5.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缺乏保障。一是政策体系不健全。公共文保障措施和实施办化服务体系建设缺少长远规划、

法,一些急需出台的政策措施还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协调机制不健全。公共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管理、督导等职责不清,各相关职能部门缺乏相互沟通和协调对接。三是引导机制不健全。上级文化管理部门对基层文化建设引导不力,调演、评奖、汇演等交流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工作抓手,公共文化活动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虽然一些地方搞了一些评奖,但往往按照领导的好恶评出一些“叫好不叫座”的文化产品,而这些产品评奖结束直接进入仓库,白白浪费了公共资源。四是管理机制不健全。尤其是农村,虽建立了一些文化阵地,添置了一些文化设施,但由于部门、条块的分割,缺乏统一管理,致使有限的文化资源难以发挥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1.将文化建设投入作为独立的财政预算项目。2007]21号文件明确提出:“中央和省级财中办发[

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落实中央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目前的财政预算办法。建议财政将文化、体育、传媒分开,把文化建设作为独立的预算项目,使每年投入多少、增幅多大能够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公

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把财政投入的重点放在公益性文化事业上,集中财力保障对其投入的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把增幅具体到资金额度和百分比,并且写入年度政府工作报自觉接受人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公益性告,

文化事业投入主要用于保障实施重大公共文化工程、购买重要公共文化产品、开展重要公共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资金,并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同时对基层文化设施的维护、文化产品的购置、日常管理开支、人员培训等给予部分经费补贴。

2.打造城镇“15分钟文化生活圈”。为满足城镇居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建议在城镇“15分钟文化生活圈”建设中提出打造的目标要求,逐步做到使广大城镇居民步行15分钟,都能找到一个求知求乐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按照这一文化惠民理念,对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做到布局合理;建议制定出台关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明确开放要求和补偿办法,积极推动单位文体设施社会共享;建议各级政府关注城镇大拆迁中涉及到的文化设施问题,按照“15分钟文化生活圈”的目标,确保异地重建,规模有增无减。

3.开展城乡居民“文化低保”工作试点。建议“文化低保”将纳入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范围,使城乡生活困难群众在享有基本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享有基本精神文化生活保障。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村镇开展工作试点,使低保户凭《低保证》五保《五保证》、《优扶证》、户凭优扶对象凭特困户凭《特困证》减免有线电视收视费、报刊杂志订阅费、看电影看戏门票等。减免部分由财政对有关部门予以补贴。

4.组织实施“一村一名文化带头人”培养工程。建议对村级文化人才进行全面筛查,摸清底数,在此通过集中培基础上制定农村文化带头人培养规划,

训、定期辅导、互相帮教等多种形式,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为每个行政村培养一名文化带头人。通过发放下乡补贴、计入工作量、纳入职称评定等多种措施,鼓励各级专业文化人才为村级文化带头人培建立档案,颁发证养做贡献。对于村级文化带头人,书,明确权利义务,切实发挥带动作用。

5.开展群众最喜爱的文化产品评选活动。为了真正树立起文化创作生产的群众导向,建议每年对有关部门创作生产的文化产品,通过广泛发动群众投票评选的办法,分门别类评出群众最喜爱的文化产品。对于群众喜爱的文化产品,通过以奖代补、政府采购等方式,对创作生产单位给予激励,引导它们把群众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作为文艺创作的最高标准,深化内部改革,创作生产更多适合群众需要的文化精品。

6.建立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协调推进机制。对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发映、农家书屋等五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议由宣传部牵头,文化、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建立“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一规划和协调督导,及时了解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实施中的问题,确保五大工程按时高质量完成。

7.建立公益性文化事业评估考核机制。建议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评价办法,从规划政策落实、投入保障、设施建设等方面,科学确制定、

定绩效考核指标,纳入领导班子责任目标,逐级进行年度考核,并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制定基层公共文化评对文化设施和文化单位的发展目标和责任、估标准,

服务对象和内容、服务数量和质量分别提出量化指标,将评估绩效与下一年度财政投入直接挂钩,彻底“干与不干一个样、改变好与不好一个样”的粗放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迈上新台阶。管理模式,

责任编辑:马

—143—


相关内容

  • 基层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来提供.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对公共 ...
  • 毛概-实践教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
  • 乡镇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
    乡镇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 王贵才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 完善,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在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的同时,也使乡镇政府工作形势发生了质的变化.新形势下乡镇职能如何科学定位.如何实现职能科学化已成为十七大后农 ...
  • 乡镇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困境与出路
    2013年7月(第7期,总第195期) [管理学与企业发展] 社会科学家 SOCIALSCIENTISTJuly.,2013 (No.7,GeneralNo.195) 乡镇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困境与出路 张菊梅 (惠州学院 政法系,广 ...
  •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VILLAGE PLANNING OF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05 目次 1 总则.................. ...
  • 区域化党建 社区化管理--北仑区九峰山农村新社区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工作新体系
    九峰山农村新社区地处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东南,距离北仑城区5公里,辖区总面积近30平方公里.内有9个行政村.3支驻地部队.150余家中小企业,本地居民5000余人,外来人口近3000人.社区成立联合党委,建有1个社区党总支(下辖1个综合支部 ...
  • 关于探索机关党组织"开放式"组织生活模式的思考
    南川区机关党建工作第三协作组 开放式组织生活是一种顺应党员管理新变化,为增强组织生活吸引力.凝聚力而探索推行的组织生活模式,是一种提倡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聚合开展党组织活动,建立以资源共享为特征.按需设置为前提.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组织生活 ...
  • 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浪费
    安 徽 财 经 大 学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浪费 院 (系)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 2010级 行政管理(1)班 姓 名 张高翔 学 号 2010990027 指导老师 袁华萍 讲师 日 期 2014年 ...
  • 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
    ******区地处萍乡市中心,面积为198.78平方公里,管辖四个镇.六个街道办事处及城郊管委会,总人口37.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19万人.通过2003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区有4镇2街1管委会具有乡镇职能的基层政权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