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渗透假说 - 范文中心

化学渗透假说

07/03

化学渗透假说(chemical osmotic hypothesis)

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见氧化磷酸化)机理的一种假说,1961年由英国生物化学家米切尔(P.Mitchell )提出。他认为电子传递链像一个质子泵,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可促使质子由线粒体基质移位到线粒体内膜外膜间空间形成质子电化学梯度,即线粒体外侧的H 浓度大于内侧并蕴藏了能量。当电子传递被泵出的质子,在H 浓度梯度的驱动下,通过F 0F 1ATP 酶中的特异的H 通道或“孔道”流动返回线粒体基质时,则由于H 流动返回所释放的自由能提供F 0F 1ATP 酶催化ADP 与Pi 偶联生成ATP 。此假说假设在电子传递驱动下,H 循环出、进线粒体,同时生成ATP ,虽能解释氧化磷酸化过程的许多性质,但仍有许多问题未能完全阐明。

化学渗透学说(chemiosmotic theory) 由英国的米切尔(Mitchell 1961) 经过大量实验后提出的,该学说假设能量转换和偶联机构具有以下特点:①由磷脂和蛋白多肽构成的膜对离子和质子具有选择性

②具有氧化还原电位的电子传递体不匀称地嵌合在膜内 ③膜上有偶联电子传递的质子转移系统

④膜上有转移质子的ATP 酶。

在解释光合磷酸化机理时,该学说强调:当氧化进行时,呼吸链起质子泵作用,质子被泵出线粒体内膜之外侧(膜间隙),造成了膜内外两侧间跨膜的电化学势差,后者被膜上ATP 合成酶所利用,使ADP 与Pi 合成ATP (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会伴随膜内外两侧产生质子动力(proton motive force,pmf) ,并由质子动力推动ATP的合成)。每2个质子顺着电化学梯度,从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中所放出的能量可合成一个ATP 分子。一个NADH +H +分子经过电子传递链后,可积累6个质子,因而共可生成3个ATP 分子;而一个 FADH2分子经过电子传递链后,只积累4个质子,因而只可以生成2个ATP 分子。许多实验都证实了这一学说的正确性。

细胞周期控制

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 )

CDC2与细胞周期蛋白结合才具有激酶的活性,称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 ,因此CDC2又被称为CDK1,激活的CDK1可将靶蛋白磷酸化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如将核纤层蛋白磷酸化导致核纤层解体、核膜消失,将H1磷酸化导致染色体的凝缩等等。这些效应的最终结果是细胞周期的不断运行。因此,CDK 激酶和其调节因子又被称作细胞周期引擎。

目前发现的CDK 在动物中有7种。各种CDK 分子均含有一段相似的激酶结构域,与周期蛋白的结合有关。

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KI )

细胞中还具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DK inhibitor,CKI )对细

胞周期起负调控作用,能抑制CDK 激酶活性

四、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

周期蛋白不仅仅起激活CDK 的作用,还决定了CDK 何时、何处、将何种底物磷

酸化,从而推动细胞周期的前进。

分为G1型、G1/S型S 型和M 型4类

在G1-S 期,cyclinE 与CDK2结合,促进细胞通过G1/S限制点而进入S 期。

在G2-M 期,cyclinA 、cyclinB 与CDK1结合,CDK1使底物蛋白磷酸化、如将组

蛋白H1磷酸化导致染色体凝缩,核纤层蛋白磷酸化使核膜解体等下游细胞周期事

件。

图13-23 Cyclin的周期性变化


相关内容

  • 化学教学法课程指导书
    现代远程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法> 课 程 学 习 指 导 书 作者:韩春亮 2009年 3月 课程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优劣.好的学习方法使你事半功倍,不良的学习方法使你事倍功半,因此学习<中学 ...
  • 21章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
    第21章 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作用 基本要求: 1.熟悉氧化-还原电势的基本概念. 2.掌握呼吸链的结构和有关抑制剂.(重点.难点) 3.掌握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机制.(重点.难点) 4.掌握光合作用和光合磷酸化作用的机制 .(重点.难点) ...
  • 食品研究开发期末论文(海藻糖的研究)
    海藻糖的一些研究与开发 海藻糖作为一种天然的糖类,最早发现海藻糖的是W igger,他在研究黑麦的麦角菌时,让溶液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在容器壁中形成一些无色.非还原性.微甜的糖晶体.随后人们发现它在自然界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Elb ...
  • 生物药剂学
    1.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A .分布D .代谢M 与排泄E 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 转运:吸收.分布.排泄 3. 消除: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过程 4. 生物药剂学 ...
  • 生命起源论文
    生命起源论文 一直以来人们对生命起源的探索从未停止,而且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多种猜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那么地球已经诞生那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呢?宗教创造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神所创造.比如上帝.阿尔修斯.在<圣经>上说:&q ...
  • 公元1920-公元1929年
    公元1920年 [天文学] 发现轨道似于土星的小行星海达尔戈(Hidelgo),这是目前知道的最远的小行星(美籍德国人 巴德). 首次用干涉仪直接测量恒星的直径(美国 迈克耳逊.比斯). 提出新的月球运动理论,编成精确的月离表(英国 厄·布 ...
  • 地学基础思考题答案
    地学基础思考题 第一章 1. 大爆炸宇宙说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哈勃发现星系的光出现某种系统性红移,这说明了光波频率降低,星系正在远离我们,并且光源越远,远去速度越快.这一现象被总结为哈勃定律:v=HD,即河外星系视向退行速度v与距离d成正比 ...
  • 环境地质学1论文
    环境地质学课程论文 保护地质环境促进人类健康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六日 --------------目 录------------ 摘要...................................................... ...
  • 一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土壤
    - 一.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二.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三. 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四. 土壤类型特征 五.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 1.土壤圈是地球表层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相交的界面,并进行着物 质循环与能 ...
  •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_魏屹东
    [7]F.弗兰克. 科学的哲学---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纽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7.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 魏屹东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哲学社会学学院, 山西太原030006) 认知科学是一门包括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