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结 - 范文中心

中药学总结

05/28

中药学总结

1.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黄芪

2.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3.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丹参

“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4.病证选药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 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 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阴署证:香薷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项背强痛:葛根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太阳头痛:羌活

阳明头痛:白芷

厥阴头痛:藁本(巅顶头痛)

鼻渊头痛:辛夷、苍耳子、细辛

引产:天花粉

无汗骨蒸:牡丹皮

有汗骨蒸:地骨皮

梅毒:土茯苓、轻粉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鸡眼赘疣:鸦胆子

回乳:芒硝(外用)、麦芽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蚕沙

膏淋:萆薢

血淋:蒲黄

虚寒呃逆:丁香

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

肺胃出血:白及

手足皲裂:白及

脱发:侧柏叶(外用)

阴疽流注:白芥子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噤口痢:石菖蒲

休息痢:鸦胆子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口中甜腻:佩兰

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

喉痹:络石藤、灯心草

口疮:吴茱萸

龋齿疼痛:筚拨

手足皲裂:白芨

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

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

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

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

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

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

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

亡阳证:附子、干姜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

风痰证:天南星

滑脱诸证:龙骨、牡蛎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

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

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

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

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

脱发:侧柏叶

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

胸痹:薤白

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

梅毒:土茯苓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血淋涩痛:石韦、蒲黄

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

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

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

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

暑湿吐泻:白扁豆

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

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 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

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

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

扩瞳:青葙子

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竹叶

虚火咽痛:玄参

阴虚外感:玉竹

安蛔止痛:乌梅

5.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

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

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

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6.中药之最

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

降气之最———沉香

止痛之最———元胡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阳之最———鹿茸

补阴之最———女贞子

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辛凉之最———薄荷

攻下之最———大黄

凉血之最———犀角

理气之最———枳实

舒肝之最———郁金

活血之最———丹参

补气之最———人参

补血之最———当归

补脾之最———山药

消食之最———神曲

清痰之最———贝母

退黄之最———茵陈

祛风之最———独活

安神之最———枣仁

温里之最———附子

止咳之最———杏仁

麻黄——喘家圣药,本品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可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凡肺气壅遏而致肺失 宣降之咳喘证,无论寒、热、痰、饮,有无表证皆可配伍应用,为宣肺平喘之良药。

桔梗——舟楫之剂, 本品辛散苦泄,性平和,善上行,专走肺经,为肺经气分之要药。善开宣肺气、化痰宽胸而治咳嗽痰多,无论外感内伤、属寒属热均可应用。 此外,取其开宣肺气之壅滞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取其性主上行,载药上行之功,在清泄肺热的方药中,加入桔梗,以引药上行。

附子——回阳救逆第一品药、本品辛甘大热,为纯阳燥烈之品,有毒力猛,入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作用,为回阳救逆第一药,主治亡阳证。

茯苓——痰饮要药,茯苓善健脾而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故可治疗痰饮之目眩心悸及饮停于胃而呕吐者。

牛膝——下行、通补,本品苦甘酸平,入肝、肾经。性善下行,功善活血通经,常治妇科经产诸疾及跌打伤痛。制用则善补肝肾强筋骨,为治肾虚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无力之常品。能引火(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每治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头痛眩晕,或阴虚火旺之喉痹、齿痛、口疮。此外,本品还“能引诸药下行”。故临床用药欲其下行者,常用本品作引经药。能利尿通淋,用于淋证,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肉桂——引火归源,本品辛甘热,归肾、脾、心经。善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并能引火归源,为治命们火衰及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

麝香——开窍要药,本品辛温气极香,主入心经,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之效,最宜闭证神昏,为醒神回苏要药。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本品辛甘微苦,芳香性平。主归肝经。善能散肝气之郁,性平而无寒热之偏,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凡肝郁气滞之证,无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 又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肝为藏血之脏,气为血之帅,肝气调和则血行通畅,故本品又为调经止痛之主药。凡肝气郁滞之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以及胎产诸病,均持为要药。故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艾叶——虚寒性科病证,本品苦燥辛散,芳香温热,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之功。善治虚寒性出血证,尤宜于崩漏、胎漏下血。又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有温经散寒止痛作用。用治脾胃虚寒之腹痛及妇女宫寒腹痛、经行腹痛。且有散寒调经止痛,止血安胎作用。对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及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可配阿胶,用胶艾汤为基本方化裁治疗。

7.特殊供销和适应症的特效药:

麻黄:喘家圣药

生姜:呕家圣药

川芎:一切头痛

杜仲:一切腰痛

茯苓:一切水肿

防风:祛风——风证

佩兰:脾瘅

大黄:便秘

桂枝:风寒表虚、表实证

附子:回阳救逆——亡阳证

人参:大补元气——气虚欲脱证

肉桂:引火归源——真寒假热证(上热下寒)

细辛、麻黄、附子:温阳散寒——阳虚外感

玉竹、白薇:阴虚外感

藁本:颠顶头痛

葛根:项背强痛、湿热泄泻、脾虚泄泻

夏枯草:目珠夜痛

卑懈:膏淋

乌梅:蛔厥

蒲公英:乳痈

土茯苓:梅毒

巴豆:冷积便秘

威灵仙:消骨鲠——诸骨鲠咽

木瓜:吐泻转筋

苍术:夜盲

麦芽:回乳

茵陈:退黄——黄疸

薤白:通阳散结——胸痹

大黄、虎杖、地榆:水火烫伤

8.特殊配伍:

1.回阳救逆:附子、干姜——亡阳证

2.发汗解表:麻黄、桂枝——风寒表实证

3.调和营卫:桂枝、白芍——风寒表虚证

4.温阳发表:麻黄、细辛、附子——阳虚外感

5.温肺化饮:细辛、干姜、五味子——寒饮伏肺

6.和解少阳:黄芩、柴胡——少阳寒热往来

7.泻火坚阴:黄柏、知母——阴虚火旺

8.燥湿止痢:黄连、木香——湿热泻痢

9.泻肝和胃:黄连、吴茱萸——肝火犯胃、肝胃不和

10.燥湿化痰:半夏、陈皮——湿痰

11.温阳止泻:吴茱萸、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

12.宽胸通阳:瓜蒌、薤白

13.化湿豁痰、清心开窍:石菖蒲、郁金——痰火、湿热蒙窍

14.降逆肺胃:代赭石、旋复花

15.益气回阳:人参、附子——气脱亡阳

16.补气升阳:黄芪、柴胡、升麻——中气下陷

17.缓急止痛:白芍、甘草——拘挛疼痛


相关内容

  •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中药制药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 ...
  • 20**年版高级职称申报思想工作总结
    个人思想工作总结 我叫××,女,汉族,药学×科,主管药师. 年 月出生,重庆市××县人,身体健康. 年参加工作,现任 临床药学室副主任.自2008年取得主管药师资格以来其政治思想.业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 ...
  • 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
    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 中药 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 ...
  • 中国新医药学的历史成因及指导思想
    袁其伦 英国科学中医针灸有限公司 摘要:在近代以来受到西医学冲击和挑战的我国中医药界,以与时俱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摸索出了一条中国新医药学之路.此举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曾经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新医药学的热潮.近二十多年来许多人淡忘了这条 ...
  • 卫生院中医工作总结
    XXX中心卫生院 2010年度中医药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医药工作的决定>,抓好中医工作的宏观管理,健全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分院.村卫生室二级卫生网络功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满足广 ...
  • 20**年药剂科年终工作总结
    2013年药剂科年终工作总结 在医院领导的领导下,在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推动和药剂科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药剂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和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人员素质 在医院等级评审的推动下,药剂科全体员工从法律意识.工作责任心.服务理 ...
  • 药店个人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在2011年的今天,我进入了**********医药有限公司工作,从当时的一名毕业生转变成 如今公司的一员.特别感激在这一年里,公司领导对我的栽培与教育,让我以最快的速度适 应了这里的工作与生活.与同事们相处十分融洽,自己在工作中 ...
  • 临床路径总结.分析模板
    临床路径总结与改进 创伤外科·ICU 目录 创伤外科2010年临床路径总结改进------3 创伤外科2011年临床路径总结改进------5 创伤外科2012年临床路径总结改进------7 创伤外科2010年临床路径总结改进 我科对常见 ...
  • 中药来源总结
    中药来源 1.蚌壳蕨科:狗脊 2.鳞毛蕨科:绵马贯众 3.马兜铃科:细辛 4.蓼 科:大黄.何首乌.虎杖.蓼大青叶.青黛 5.苋科:牛膝 川牛膝 6.商陆科:商陆 7.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 27.菊科: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菀.款冬 ...
  • 中药工业企业设备管理暂行办法
    中药工业企业设备管理暂行办法 [颁布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颁布日期] 19920203 [实施日期] 19930203 1992年2月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 [章名]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 ...